重庆,特别是清末、民国时候,外来人口骤增,老百姓房子依山而建,而山上又缺少水井,守着两条河没水吃,还得辛苦地到河边挑水。枯水期挑水工更辛苦,要走长长一段鹅石板路。今天的棒棒军的前辈就是这些挑水工。
人口多了,城市繁华了,但生活废弃物,污水处理却成了一个大问题。特别是人类排泄物。因此不晓得猴年马月,这个城市又多了一种工人——淘粪工。
现在的公共厕所旧时称“官茅厮”,清为官家,民国喊政府,茅厮就是官办,所以叫官茅厮。
那年月没有化肥,农村肥料全靠人、畜肥。城里头这么多人,这么多粪便,无疑像一个现代大型化肥厂。
每天淘粪工都到指定的“官茅厮”淘粪,用两木桶挑到一辆板板车上(是胶轮板板车,上面有一大木桶,似现在油罐车的缩小版)。
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没有这个概念,但看看历史,当时首都北京有个淘粪工叫时传祥,还被评为全国劳模,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还接见,握手、留影,他的信念是:“脏了我一个,干净千万家。”
各大城市都有淘粪工,且各有特色,上海是傍晚时分才允许进里弄,工人摇着铃,拉着车,准备多时的家庭妇女早早站立两旁,像是欢迎又像是受阅,一道风景。
重庆人耿直,也是傍晚时分,粪把式走街串巷,扯起喉咙,大声武气吼:“倒罐子,罐子拿来倒”。在官茅厮收粪和倒罐子完毕,淘粪工会清洗干净地面污物,拉着粪车缓缓离开。
重庆是个山城,依山而建,山上有路,路边有屋,屋上有路,路上还有路,还有屋。有盘山路,也有长斜坡,而大河上的千厮门、储奇门、望龙门、朝天门,小河上的临江门、沧白路、洪崖洞一带,都有粪码头。别小看这粪码头,旧时还是官家和袍哥大爷把持着呢。
我所描述的是老市中区这块,当时南坪地区、江北观音桥要坐划子过河,是纯粹农村。
淘粪工人分别从现在和平路、凯旋路、捍卫路、中一路等高地(枇杷山是市中区高地),拉着粪车,一路狂奔,只见粪车飞一样,工人在前面把住中杠,两只脚尖尖着地,快步移动,年青男工人速度更快。如同武林小说中描绘的草上飞。整个人完全在车把上悬着,不一会就飞奔到河边。
那时市中区几条主要街道仍是这么宽,这么陡,和现在比,没啥变化。只是路上车辆极少,行人也不多。由于是山城,山高路不平,黄包车、人力车、“洋马儿”都少,行人多为步行,有少量滑竿。粪车在这“宽广”马路上飞奔,没什么危险。重庆崽儿喊的三大步,就是说的这档事。
解放后,官茅厮改叫公共厕所,隶属重庆肥料公司管理,“文革”期间,公司有文艺演出,谐语:肥料公司宣传队,头个节目三大步。
现仍有淘粪工,已归环卫局,所用工具是汽车和泵,淘粪仅仅是环卫概念。但60岁以上市中区的人,只要一提到啥子叫“三大步”,绝对会心一笑,晓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