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复生先生是辛亥功勋,他不恋荣华富贵,甘守清贫的故事在乡间传为美谈。
1907年,黄复生在泸州兴隆黄家院子研制炸弹时身负重伤,大难不死。三年之后,又因谋炸清朝摄政王事泄,被捕关入天牢,18个月之后才得释放。这一来,他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还落下了半身不遂的病根。
辛亥革命成功之后,黄先生先后担任了四川护国军总司令、国府委员等等要职,公务十分繁忙。可惜疾病缠身,黄先生常感体力难支,不得不于1936年辞去官职,在九龙镇和尚湾略置薄田,定居疗养。
早在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之后,黄先生就表明了矢志不与合作的决心。但令他没有料到的是,自己在和尚湾定居不过3年,蒋介石就被小日本东追西撵,最后跑到重庆来了。
蒋介石不来,黄先生终日粗茶淡饭,倒还清静。他住房东面不足两百米就是滚滚长江,黄先生无事就拄根拐杖,到长江边随便走走,或者径直向西,和山沟里的乡亲们摆摆家常,吹吹龙门阵。这蒋介石一来,国民政府也跟到迁来了,每逢礼拜一,就要做“总理纪念周”,背诵《总理遗嘱》。别样事情可以不管,“总理纪念周”,黄先生是从来不会缺席的。
从家里到国民政府,有近20里远,因此,每到这一天,黄先生都要早早起床,吃过早饭,坐上佃户何吉兴、赵兴礼抬的滑竿,沿着长江北岸弯弯曲曲的便道,急匆匆地往城里赶。他坐的滑竿抬拢礼堂大门口,蒋介石装模作样地上前寒暄几句,又伸手扶起黄先生进入会场。他还不止一次地说,“老先生住在乡下,这个是,这个是多有不便,咹?不如搬进城里,免受往返奔波之苦”。黄先生听了,总是一笑了之。
这天,蒋介石命令部下前往黄先生住处考察,说是要解决他往返不便的问题。那个部下年纪不大,他钻进小轿车,来到杨家坪梅子堡下面的双巷子,“嗞……”的一声,司机把车子停了。
“抛锚啦?”
“报告长官,前面是飞机场,黄老先生府上是不通马路的。”
“不通马路啷个走?”
“我也不晓得!”
他们终于找到一个农民带路,蹬起亮刮刮的皮鞋,沿着一条歪歪斜斜的石板路,高一脚、矮一步地下毛狗洞,过鹞子湾,跨榨房沟,翻二道岩,到了红纸作坊,再踩过一根长长的田坎才来到黄先生大门前。一路上上下下,左弯右拐,走得那个部下和司机气喘吁吁。一见到黄先生,他就大声诉苦:“老前辈啊,贵府风景如画,世外桃源哪!只是,这一路的交通,真是不便啊!”
“噢,二位坐车从西边来,当然兜了大圈圈啰!我进城走的是东边,便捷得很嘛!”
“东边?那就是走黄沙溪、兜子背,哎哟哟,河边那个路,干一脚湿一脚的,不好走啊!”
那部下回到国民政府,连忙把黄先生出入之难添油加醋地向蒋介石做了报告,最后,还不忘加上一句:
“幸好,在下去时天公作美,要是遇到刮风下雨,悬岩陡坎的,啷个走哟!”
又一次做“总理纪念周”时,蒋介石说,为了尊重辛亥功勋,决定给黄先生修一栋别墅。黄先生听了连连摆手:“用不着,用不着!”隔了不久,蒋又说,老先生进城开会实在不便,要从双巷子修一条专用马路到大门口,今后就可以坐车进城了。谁知,黄先生还是不答应:
“那一坡路好几里长,要占多少良田熟土,其心何忍啊!”直到他1948年与世长辞,那条马路也没修上一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