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路红军从草创走向鼎盛之时,它的主力第一支队,已经不在根据地而去了陕西。
此前,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城口、宣汉、开县边境一带占山为王的侯世俊,向李家俊提出了联合的要求。
侯世俊原为军阀杨森部下一个连长。1929年底杨森在军阀混战的“下川东之战”中被刘湘打败,侯世俊所在营逃至开江、开县边境的巫山坎时,侯世俊杀了营长,拉起队伍,打家劫舍,很快啸聚起千余人,侯世俊自称旅长。
这时,侯世俊见李家俊起义军声势日大,加之军阀刘湘的手下悍将王陵基在赶走杨森,占领万县之后,为“保境安民”,又令其部下驻开县的第九旅,向侯世俊发起清剿,侯世俊自知不敌,便想借助李家俊起义军的力量来帮助自己。
中共当时武装力量极少,因此很注重“兵运”“匪运”等工作,竭力把军阀部队和土匪中可能争取的力量都争取过来,联合对付国民党政府。李家俊得知此事后,决定同意与侯世俊联合,并派出领导干部中老成持重,而又有“黄埔生”牌子的吴会治去与之接洽。
待李家俊作出决定,侯世俊已经被王陵基部打得难于招架,向李家俊紧急求援来了。吴会治赶紧带上人马前往开县。
谁知去到开县,却闻侯世俊已被击败,逃往陕南。
吴会治为了完成争取这支队伍的任务,一面派人返回请示,一面带队继续跟进,也去了陕南。
从此,一路红军便少了一支武器最为精良(拥有意国枪80支)的主力军。
1930年农历正月底,正当起义军与军阀部队打得难分难解的时候,忽然又从斜刺里杀出一彪人马来,
这支部队是王光宗的独立旅。
王光宗原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他于1929年秋率部从唐山经河南、陕西来投奔刘存厚,被编为第一师独立旅,驻达县石桥河。
这时,见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刘存厚根基动摇,王光宗便又起了反心,欲取而代之,使他这个独立旅真正“独立”。
正好此时开江的失意军阀颜德基也想倒刘。颜德基原为民国初年的四川靖国军第七师师长(川东的著名中共军事干部王维舟就曾是其部下团长),颜、王二人便约定,颜德基率开江团防及杂牌队伍从观音山攻达县,王部从铁山攻达县。对刘存厚实行两面夹攻。
但是战斗打响后,王光宗却按兵不动,等到颜德基兵败,王光宗即率部离开达县石桥河,经达县、宣汉、巴中边境绕到万源县鹰背场,声言要去陕西,却又从兴隆、河口绕至关坝,突然回师杀奔万源县城。
顿时枪声四起,狼烟滚滚而来……
留守万源县城的廖部一个团被打得措手不及,仓皇弃城而逃。王部一面派人追击,一面在城里城外张贴安民告示。
谁知安民告示还未贴牢,又从二层岩方向传来一阵密集的枪声。
原来正与农民军相持的廖雨辰得到陷城警报,已下令部队改进为退,跑步越观音峡由后山坡一路杀回来了。
王光宗慌忙率部迎战。廖雨辰也亲自督战反攻王部。经过几番较量,王部营连长被击毙十多人,双方仍然不分胜负。
直到王部战地指挥官、副旅长朱遐龄被击毙,情况才发生变化。朱遐龄是王部最能干的军官,与一路红军的戴重是同学,据说还是共产党。他的死讯一传出,顿时全军大乱。
王光宗带数名亲兵抄小路逃往陕西。参谋长周某及副官叶某率残部数十人投奔了一路红军。
李家俊、文强等人研究后,认为王部武器好,对壮大红军力量有好处,决定以“爱国一家”“反对军阀内战,为人民打天下”为号召,同他们联合。派戴重去把这支败军带到了井溪坝,驻扎于瓦窖坪梅家屋基。
但是因为各自目的不同,王光宗部的这几十个官兵与红军貌合神离,一起打了几仗后,因王部军阀习气太重,与红军和农民群众时有摩擦,他们便嚷着要回陕西去找王光宗。
李家俊、文强等人商议后,决定礼送他们去陕西,为了对王部继续进行争取工作,还决定派三支队司令员戴重随王部赴陕。
临别时,红军还送了不少干粮给王部官兵,他们也回赠了十几条步枪作为礼物。双方显得颇为友好。
在为戴重饯别时,文强即席赋诗一首相赠:
龙潭浴血战犹酣,蜀水秦山万壑寒。
四塞旌旗兴士革,三边大计拯时艰。
不因洞腹饶余勇,自有豪情视等闲。
饯别举杯明月夜,凯歌期许共尧天。
文强这时在诗中表达的情绪还是乐观的。他没有想到,吴会治与戴重两员战将和所部主力的相继离去,已给一路红军的覆灭埋下了一个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