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大华行的发展壮大和卢绪章等经济干部的成长中,不仅可以看出周恩来的卓越领导才能,而且还体现出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那八月风荷般的高洁品格。周恩来对他们嘱咐的“出污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也正是他自己和广大共产党人在国民党统治区恪守的行为准则。
当时的陪都重庆,执政的国民党上层腐败成风,丑闻不断,把大后方搞得一片乌烟瘴气。在群众中流传着这样几句辛辣的民谣:
前方吃紧,
后方紧吃。
前方有啥吃啥,
后方吃啥有啥。
前方一身流血,
后方满口流油。
有两则同时代人的日记颇能说明问题:
1941年9月9日 贪污大的无人敢过问,小的做了替死鬼。……交通部存在香港车辆材料,不设法内运,而欲售卖与人,现英国欲征用此项材料,交通部无法可施。如此贪污误事,居然久居要津,无人过问,岂不怪哉。
1943年2月17日 ……陪客吃饭,席间谈及关于中国经济方面的问题,有许多大官囤积居奇,有许多军需用品,公家还得向×大老爷(××的兄)、×夫人处购买……西安面粉平价每袋180元,但买不到面粉,黑市面粉则每袋380元,还有涨到400元之趋势,据说也是当地最高权者操纵所致。湖南老百姓则有拥护薛长官打倒薛主席(作者注:薛长官、薛主席均指薛岳,时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湖南省政府主席)之谣,意即湖北大捷有功又因图私利致使湘粮价高涨,人民生活困苦……
两则日记,前一则作者是蒋介石侍从室第六组(情报组)组长、国民党特务头子唐纵,后一则作者是共产党的第十八集团军西安办事处处长伍云甫。
两个政治观点尖锐对立的同时代人,都在日记中记下了国民党上层的腐败丑闻,岂不是发人深省的吗?
伍云甫在日记中还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受雇从延安为他们开车到重庆来的司机,在红岩嘴工作一阵后,因为不愿跟着共产党人吃苦受穷,终于不听劝告,一天清晨扔下十八集团军臂章不辞而别了。
红岩嘴的共产党人有多穷?据伍云甫日记记载,汽车班的司机,每人每月津贴先是100元,后增加到150元,而驾驶从上清寺到城郊的马车,马车夫每天私人可挣得180元,除去伙食费和马料费,也可净得120元——也就是说,红岩嘴的汽车司机一月的津贴费仅相当于马车夫一天的收入!
仅此一例,即可想见红岩嘴的共产党人过着何等清苦的生活。
然而在这同时,国民党上层集团却在恣意挥霍国家钱财。唐纵在1942年7月30日的日记中就记下了蒋介石慷国家之慨,为国民党高级官员们发放巨额“灰色收入”的秘闻。蒋介石侍从室负责财政的一处一组组长、陈立夫之侄陈希曾悄悄告诉唐纵:“过年过节委座均有赏赐,主任一万二万不等,组长三千五千不等”……
这就难怪,为什么那时来到重庆的外国人,不论是外交官还是外国记者,也不论他是自由主义者还是基督教徒,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共产党人产生了好感。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说的一段话很能代表当时外国人的一个共同感受:
“至今为止,共产党和国民党相形之下是光芒四射的,在国民党是腐化的地方,它保持洁白。在国民党是愚昧的地方,它是英明的。在国民党压迫人民的地方,它给人民带来了救济……”
国民党官僚们把中国的战时首都变成了一个污泥浊水的大染缸。执政党的党风直接影响到社会风气。南洋华侨领袖陈嘉庚在1940年回国访问时,就曾慨叹重庆民风的奢靡,如妇女烫发、涂脂种种,超过了新加坡,哪有一点战时景象!
共产党人就是在这样污浊的环境里“保持洁白”的。
周恩来就是他们中的典范。
那时国民政府实行战时工资制,周恩来在政府内是以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职务领取工资。其他副部长和厅长都是按中将级各支月薪180元(银元),因周恩来是“特邀”的中共代表,在“国民革命军”中的资历也高于其他副部长和厅长,故作特殊对待,按上将待遇支月薪240元。
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的邱南章回忆说:周恩来“每月薪水几百元,加上写文章的稿费,收入很可观。但每月我们替他领了薪水以后,他总是嘱咐我们要勤俭节约,日常用品能不买的就不买,能买次的就不买好的。每月薪水只用去很少一点,剩下的他都让我们算作党费上交了。”
邱南章还记得这样一件令他难忘的事:在重庆时,周恩来有一条藏青色毕叽裤子,已经穿了多年,磨得发光了,但因为只有这一条裤子上没有打补丁,就成了周恩来出席会议和会客时的“礼服”下装。后来裤脚被磨得发毛、破损了,人们都建议周恩来另买一条新的——当时买一条裤子只需十来块钱。但周恩来执意不肯。有人说:
“国民党的官员们都穿的高级毛料,你每天和他们打交道,穿得太破旧也说不过去吧?”
“我们是共产党、八路军,怎么能和他们比呢?”周恩来严肃地说,“他们的钱是剥削劳动人民的,我们是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怎么可以增加人民的负担呢?要比,和解放区的同志们比。他们穿着粗布衣裳在前线流血流汗,我们这里的条件好多了,穿得干干净净就行了。”
但是裤子太破也不行——毕竟是“礼服”呀!周恩来就想了个办法,叫工作人员把发毛的破边卷进里边去缝上。邱南章感慨地说:
“记得,那条裤子的裤脚破了三次,缝了三次,裤子越缩越短,周副主席却毫不在意,照常穿着它迎宾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