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智抗检(1 / 1)

雾都明灯 何蜀 1160 字 1个月前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

1月17日晚,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了当局以国民政府军委会名义发布的《通令》和“军委会发言人”谈话,诬蔑新四军“抗命叛变”,悍然宣布撤销新四军番号,并声称要将新四军军长叶挺革职交军法审判……

在得知消息后,周恩来从曾家岩50号给何应钦打去电话,怒斥道:

“你们的行为,使亲者痛,仇者快,你们做了日寇想做而做不到的事。你何应钦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打过电话,周恩来又驱车去到国民党谈判代表张冲住处,当面提出质问和抗议。

周恩来回到红岩嘴时,已是深夜了。

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机关的全体共产党员,除了担任警戒和电台值班的外,都聚集在办公楼二楼的过道里等着他。

周恩来来到过道中间,在同志们焦急的凝视下,沉默了片刻,向大家报告了有关情况。他在讲完有关事变的各种消息后,压抑着满腔的悲愤,分析了形势发展的几种可能,然后坚定地说:

“我们应从最坏的可能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如果国民党对我们突然袭击,我们争取时间把机密文件毁完了,就准备被捕,坐牢,砍头。要是把我们抓起来了,要坚持不泄露党的机密。男同志都承认是共产党员,女同志承认是家属。因为我们是公开的共产党机关,要问你们党的组织情况,就说党中央在延安,主席是毛泽东。我们红岩和曾家岩是一个党支部,支委是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支部书记是周恩来。问别的,你们一概说不知道,叫他们问支部书记,问我周恩来!”

“问我周恩来!”周恩来那因几天没有好好休息而显得有些沙哑的声音在过道上震响。

“周副主席,请放心!”

“我们一定沉着应变!”

人们纷纷表示着决心,过道里群情激昂……

周恩来炯炯的目光扫视着这些朝夕相处的战友们,语调沉重而又刚毅:

“我是蒋介石、国民党请来的,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我一定要向蒋介石交涉,尽可能争取让蒋介石把我们送回延安,争取全师而归……但也要作好最坏的准备,准备牺牲。”

他的声音再一次掀起人们心中**的风暴:

“要牺牲,我们一起牺牲!”

随后,周恩来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他讲的是两个年轻的共产党人,周文雍和陈铁军,在十多年前的壮烈牺牲。

周文雍那时是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兼工运书记,广州起义时的工人赤卫队总指挥;陈铁军是中共两广区委妇委委员。广州起义失败后,他俩本已安全撤离,但为了革命的需要,又被地下党组织派回广州,假扮夫妻,建立秘密机关。两人在艰苦的地下工作中朝夕相处,并肩战斗,产生了真挚的爱情,但是他俩都全身心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一心为劳苦大众谋求解放,顾不上考虑个人的恋爱和婚姻。直到他俩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押赴刑场杀害的时候,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俩才豪迈地宣布举行婚礼,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他们婚礼的礼炮……

对这两个年轻人,周恩来都很熟悉。北伐战争开始前,他在广州就与他俩认识了。在大革命失败,广州发生“四·一五”反革命政变时,邓颖超刚生下了儿子(儿子不幸夭折了),正住在医院里养病,不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是陈铁军冒险化装到医院去,向邓颖超报告了局势的变化,通知她转移……

讲完周文雍和陈铁军“刑场上的婚礼”的故事后,周恩来又给大家念了叶剑英写的纪念方志敏的诗,号召大家向烈士学习,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革命气节。

会后,周恩来正在同几个干部研究加强保密工作的问题,《新华日报》社来了几个走得气喘吁吁的工作人员,报告了一个紧急情况。

《新华日报》将在第二天发表的有关皖南事变的报道和评论,全部被国民党新闻检查官检扣,而且,平时坐等报社送稿上门检查的新闻检查官,这天竟一反常态,带了一班人,赶到报社来坐等,一定要审查了将在第二天出版的报纸的大样才走。

周恩来思索片刻,斩钉截铁地说:

“这次我们必须跟顽固派斗智抗检,寸步不让!”

他吩咐报社来的同志回去告诉总编辑章汉夫,先把报版上被检扣后空出的两块地方用别的消息补上,印好几张报纸送检,把新闻检查官应付走。他要另写东西放在那两处,不送检。

然后,周恩来将满腔悲愤凝于笔端,挥笔写下了两篇著名的题词: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

这时已是18日凌晨了。再过两天就是农历大寒。屋外夜雾弥漫,隆冬的寒气透过门窗、墙壁,渗入红岩嘴这幢简朴的办公楼里。周恩来搓了搓冻僵的手指,把题词装进信封,写上“立送汉夫同志亲收”,叫童小鹏把副官岳仁和叫起来,让他带一个警卫,从对面翻山过去,把信送交《新华日报》社,要章汉夫立即安排制版,大量印发。并组织发行力量,抢在次日各大报发行之前送到广大读者手中。

黎明前,当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官已经回到家里放心睡大觉时,印有周恩来题词的《新华日报》已经开始送往读者手中。等到国民党方面发现,已经晚了,这一期“违检”的《新华日报》已经传遍了陪都重庆的大街小巷,周恩来这短短25字的题词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揭穿了皖南事变的真相,表达了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最强烈抗议。

据当时出版的《解放》周刊1941年第129期上的《山城杂色》一文报道,这天的《新华日报》因遭到查禁反面被人们视为至宝,“黑市价”涨到了30块钱一张,“甚至某个英国人要看当天的《新华日报》,竟出到80块钱才买到一张。据说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就在这一天,周恩来又组织了另一次有力的反击。在曾家岩50号,由叶剑英主持,南方局军事组起草了《新四军皖南部队惨被围歼真相》,逐条批驳了军委会通令和军委会发言人谈话。周恩来审定后,指示印成传单,大量散发到各界人士及各国驻华使节、记者手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