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泪飞顿作倾盆雨(1 / 1)

最后的国门 罗学蓬 2335 字 1个月前

张自忠战死后,南瓜店一带枪声骤停,格外寂静。硝烟未散,霏霏细雨飘洒在遍地横七竖八的尸体上,血水和着雨水四处流淌,染红了一片片土地。

日军开始打扫战场,堂野和藤冈估计刚刚死去的这位军官一定是位大官,便上前翻动遗体搜身。

堂野从其身旁的美制手提保险箱中翻出了“第一号伤员证章”。

藤冈则从遗体的胸兜中掏出了一支派克金笔,一看,上面竟刻着“张自忠”三个字!

两名日兵大为震骇,不禁倒退几步,“啪”地一个立正,恭恭敬敬地向中国将军的遗体行了军礼,然后小心翼翼地靠上前去,仔细端详仰卧在面前的这个血迹斑斑的汉子来。

接着他们把情况报告了上司,第十三师团二三一联队横山五彦大佐。

横山大佐下令将张自忠的遗体用担架抬往战场五里外的陈家集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司令部,请与张自忠相识的师团参谋长专田盛寿亲自核验。

专田盛寿“七七”事变前担任中国驻屯军高级参谋,与时任天津市长的张自忠见过面,打过交道,“七七”事变时又作为日军谈判代表之一,多次与兼任北平市长的张自忠会晤于谈判桌前。

等到遗体抬上来,专田参谋长一看,对村上启作师团长说了一声:“没错,正是张君!”

随即命令军医用酒精把张自忠遗体细心擦洗干净,用绷带缠裹。嗣后,又派人从附近找来一具现成的棺材,将遗体收殓入棺。

日军将佐们出于军人对真正军人的尊重,列队脱帽向张自忠灵柩敬上军礼,为其举行庄重的军祭,向这位英勇的敌人献上最高的礼遇,然后葬于陈家集祠堂后面的一个小土坡上。

坟头立一木牌,上书:“支那总司令张自忠之墓”。

张自忠将军(一八九〇年生)是一位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知日人士,眼光远大,为人温厚,威望极高。卢沟桥事件时,以北平市长兼第三十八师师长身份,负责与日本方面谈判,为不扩大事态作出了努力。第三十九师团在参谋长专田盛寿大佐(是张将军在陆士时的同期同学,卢沟桥事件时为日方谈判代表)检验后,庄重地将张的遗体装殓入棺,埋葬在司令部后面的土坡上,但当夜即被数百名中国兵采取夜袭方式而取走。(16)

黄维纲率三十八师一路血战,赶到南瓜店时已是十六日深夜,日军早已撤离战场,各自返回原防地。

身负重伤的马孝堂少校居然从死尸堆里苏醒过来,当即被送到黄维纲跟前。

黄师长与官兵们闻知总司令力战至死,七十四师全军覆没的噩耗,人人捶胸顿足,号啕痛哭。

黄维纲师长将两块被张自忠鲜血染红的小石头装进了口袋。

从附近的村民口中得知日军已在这天黄昏前将张自忠葬于陈家集的消息后,黄师长当夜派出便衣队夜袭陈家集,将张总司令忠骸起出抬回。并亲率三十八师连夜护送忠骸前往河西。途中多次与敌遭遇,激战闯关,终于十八日拂晓抵达王家集码头。

黄维纲等三十八师官兵就此与他们的总司令告别。

乌云蔽月,风疾水寒,全师官兵肃立汉水东岸,人人泪飞若雨,目送载着总司令忠骸的木船,缓缓向着西岸**去……

黄维纲在王家集码头将总司令遗骸交与迎灵部队后,即率三十八师返回原阵地抗击日军。又专门派人前往陈家集,在日本人安葬张自忠的地方立一块石碑,上刻:张自忠将军之墓。

由二十名身强力壮的战士组成的担架队轮番上阵,一路上未作片刻停留,于十八日上午将张自忠遗体送到了快活铺集团军总部。

总部将士出镇数里相迎,沿途哭声震天。许多五十九军的老部下更是跪于道旁,哭得死去活来。

冯治安将军、李致远将军、李文田将军和格里多诺夫上校、拉赫曼尼申科中校一同含泪查看了总司令的伤势,发现将军全身共伤八处,颅脑塌陷变形,惨不忍睹,面目难以辨清,只有右腮黑痣仍清晰可见。

冯治安代总司令立命医疗队将张总司令遗体重新用酒精擦洗并作药物处理,着马裤呢将军制服、佩上将领章,穿高筒马靴,殓入上等楠木棺中,然后举行了庄严的祭奠仪式。

说来有些不可思议,远在数百公里之外的重庆最高统帅部,竟然是从日本人的广播中获知张自忠将军殉国这一重大消息的。

日军第三十九师团在核定张自忠死讯后,即于五月十六日夜电告武汉第十一军军部,向圆部和一郎报捷。当天深夜,日军广播电台中断正常广播,插播了日军大胜的消息,并称:“我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官兵在荒凉的中支那战场上,对壮烈战死的支那绝代勇将,奉上了最虔诚的崇敬的默祷,并将遗骸庄重收殓入棺,厚葬于战地。”

巨星陨落,三军折柱,蒋介石震惊悲痛之余,急电李宗仁:现谣传张总司令战死,情况究竟怎样?

李宗仁答称:十五日后即失去联系,现情况不明。

十七日,李宗仁再复电告蒋:三十八师已将张总司令遗体抢回,并拟于近日运往重庆。

李宗仁是十七日接到冯治安电报才知道张自忠战死的。

据说,李惊闻噩耗,痛哭失声,自言“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十八日,冯治安、李文田联名致电冯玉祥先生,报告了张自忠殉国经过。

这时,冯先生一家住在重庆歌乐山陈家桥。

得知张自忠死讯,冯先生和在场的李德全夫人及随从们,无不痛哭失声。

冯先生说:“我读了这个电报真如晴天霹雳,震我肺腑,我不仅哀痛这位二十五年来共患艰难的老兄弟的死亡,更痛惜在此抗战的重要阶段上牺牲了一员大有作为的猛将,这真是全民族的重大损失。九月前,雄健勇武的身躯,不料而今闭于一棺,不能重睹了!真是如断我臂,痛彻心胸!”

蒋介石得到李宗仁十七日电报仍不放心,遂于二十二日再电李宗仁:

张荩忱与钟毅两同志遗体究有寻获否?战争胜负,兵家之常,无足为虑,而忠烈遗骸,如不觅得,实为我全军上下终生之遗憾无穷,望特注意。(17)

二十一日清晨,李致远将军奉冯冶安命令,亲率六辆大卡车从快活铺启程,护送张自忠灵柩经荆门、当阳,在宜昌东山寺停灵三日,供军民瞻仰,后转由民生公司“民风”号轮船送往重庆。

宜昌十万群众自发迎灵,人人臂缠黑纱,满街遍置香案,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

据《宜昌抗战图集·十万军民公祭张上将军》云:“湖北省代主席严立三、江防军总司令郭忏、中央军事委员会五战区军风纪巡视团委员王陆一、第二十六军军长萧之楚、宜万要塞指挥官刘翼峰、宜昌行署主任林逸圣、宜昌县县长武长青等军政要员及各界代表三百余人,齐集宜昌市郊杨岔路迎灵。”

在举行迎灵仪式后,“八名身着素服、腰缠白带的‘八大金刚’抬着灵柩,在全体迎灵人员的护送下,缓步向东山寺公园进发”。

十里长路,哀思绵绵,沿途许多群众自动加入到迎灵队伍。

面对三架低空盘旋的日机,迎灵队伍毫不畏惧,沉着镇定地护送灵柩至东山草堂供奉。“第二天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先后有数万军民前往东山草堂祭奠。次日晨,张将军的灵柩从东山草堂运至二马路码头登‘民风’轮往重庆。沿途几华里的街道上,自发送灵的群众不期而至,多达十万余人。”

一个中国军人之死,竟然换来无数中国人对于死亡恐惧心理的超越。这一天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时,居然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

运送张自忠灵柩的船只在茫茫江面上行驶,从宜昌到重庆数百里,张自忠灵柩所到之处,两岸处处焚香祭奠,白日缕缕青烟,夜间点点纸火。老百姓供上一盘饺子或一碗面,对着江中灵船叩头失声。

二十八日晨,船抵储奇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何应钦、孔祥熙、宋子文、孙科、于右任、张群率文武百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志哀。

蒋介石走到张自忠灵柩前,控制不住,失态泪下,抚棺大恸。

李致远将军正步上前行礼,将从张自忠殉国处拾回的一枚血石双手献给蒋介石,蒋更是呜咽失声。在场的各级将领官员见了,也一个个悲酸不已。

起灵时,蒋介石还亲自扶灵执绋,过栈桥后顺着长长的石阶缓步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

也就是从这一天起,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和一枚血石。

当日下午,蒋介石率文武百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

蒋亲自主祭,气氛庄严,极尽哀荣。

当天,蒋介石还以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

七月七日,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追授张自忠为陆军上将,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

十一月十六日,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权厝下葬仪式”。所谓“权厝”,即暂时浅葬,以待抗战胜利,再移灵首都南京,举行国葬。

在蒋介石、冯玉祥等军政官员和张自忠亲属的注目下,三十三集团军将领冯治安、黄维纲、刘振三等人挥锹铲土,封闭墓穴。

张自忠殉国后,国民政府为避免影响全国抗战士气,未立即公开发表消息,直到同年“七七”抗战三周年纪念日,才将此公诸报端。

噩耗传出,举国震悼。

各地军政当局和人民群众纷纷举行隆重悼念活动,军政要员及各界名流纷纷赋诗题词,以志哀思。甚至有的沦陷区人民得知消息后,也冒着危险暗中举行追悼仪式。举国上下形成一股颂扬张自忠、痛斥投降派的声浪。

中国共产党对于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也深为震惊和痛惜。

八月六日,延安《新中华报》发表《悼张自忠将军》的社论,高度评价张自忠的抗战功勋。

八月十五日下午,延安各界代表千余人,齐聚中央大礼堂,为张自忠等殉国将领举行隆重追悼大会。

毛泽东、周恩来分别题写了“尽忠报国”和“为国捐躯”的挽词。

朱德、彭德怀联名题词:“一战捷临沂,再战捷随枣,伟哉将军,精神不死;打到鸭绿江,建设新中国,责在朝野,团结图存。”

会议给张将军的家属拍发了唁电。

此后,全国各界对张自忠将军的纪念活动一直持续不断。

一九四二年,冯玉祥先生仿明朝史可法墓葬扬州梅花岭之意,将雨台山改名梅花山。

过后又用自己的薪水买来梅花树,亲自带人植于陵墓周围。

一九四三年五月十六日,张自忠殉国三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中共驻重庆代表周恩来,为《新华日报》撰写了《追念张荩忱上将》的代社论。

(1) 引自《今井武夫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5月版。

(2) 引自《今井武夫回忆录》,上海译文出版社1978年5月版。

(3) 李萱华:《梅花上将张自忠传奇》,重庆出版社2006年1月版。

(4) 木铁:《佩剑将军张克侠》,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8月版。

(5) 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版。

(6) 赵学儒:《中国百代战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7) 赵学儒:《中国百代战神》,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8) 引自《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之“蒋介石致李宗仁等密电稿”,南京第二档案馆。

(9) 田琪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版。

(10) 引自《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之“蒋介石致李宗仁等密电稿”,南京第二档案馆。

(11) 田琪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版。

(12) 田琪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版。

(13) 潘挈兹:《张自忠将军最后的日子》,载于《人民日报》1991年3月3日。

(14) 《张自忠致蒋介石密电》,1945年5月15日。《历史档案》1985年第3期。

(15) 《抗日名将张自忠》编辑组:《抗日名将张自忠》,中国文史出版社1987年4月版。

(16) 田琪之:《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中华书局1981年10月版。

(17) 中国第二档案馆:《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凤凰出版社2005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