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初一个早晨。一段时间来感到身体明显不适的刘湘,刚到将军衙门办公室坐下,副官张波给他送来一份以国民党中央军委名义下发的通知。通知要他本月6日去重庆参加“川康整军会议”。会议主任委员何应钦、他和顾祝同是副主任委员;委员十九人中有贺国光、邓锡侯、刘文辉等。
来者不善!刘湘立刻觉出,这是老蒋年来向他射出的第三只暗箭毒箭。笫一只暗箭,是老蒋业已达到目的,派驻重庆的中央参谋团。笫二只暗箭,是不久前刚刚结束的峨眉山军官训练团。这一期军官训练团,老蒋自任团长,陈诚任教育长。目的是瓦解他的四川军队。军训期间,老蒋大挖特挖他的“墙脚”,把唐式遵、王陵基这样跟了他多年的大将都挖了过去。不过,他刘甫澄也不是好惹的。被困在峨眉山上的他,与在“家”坐镇的邓汉祥遥相呼应,配合默契;由邓汉祥出面,在成都开办了一期“县区长人员学习班”,规定只有经过此学习班学习结业的人才能在川内当县长、区长。并声称,这样的学习班以后还要一期期接着办下去,这就等于向世人声明,四川还是他刘某的天下。不管是谁,要想在四川当官,就必须跟他刘甫澄走!这一回合,他同老蒋打了一个平手。现在老蒋卷土重来,在重庆办“川康整军会议”,目的更狠,要给他来个一剑封喉。不把他视若**的军队整裁得几乎为无,整裁到老蒋放心程度不会善罢甘休!
他当即通知邓汉祥从督院街省府赶来,先关起门来商议了一阵,随即召开了一个专门的会议通报商讨这事。会上,大多数人反对他去重庆与会。其中,以刘兆黎反对最烈、最有代表性。刘兆黎,号雨亭,四川南部县人,虽是唐式遵属下第3旅旅长,军衔却高,是个中将,也是个悍将。多年来随刘湘南征北战,忠心耿耿,战功赫赫,在军中很有威信。他反对的理由是,老蒋多年来想染指四川,梦寐以求而未逞。老蒋这次在重庆召开这个“会议”,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老蒋在会上肯定会限定甫帅撤裁多少川军!如若不从,甫帅这次可能就回不来了,甫帅若有失,川康顿失重心……说到动情处,刘兆黎竟哭倒在刘湘面前,要求甫帅万万不能去!就差没有抱着甫帅的双腿了。刘兆黎的表现让全场很多人动容,刘湘也很感动,将他扶起,说:“雨亭,请坐!我去不去?如何去,尚无定论,容我们大家好好讨论。”
一派肃穆的气氛中,忽一人站起,朗声大笑:“莫非雨亭要演一出现代版的王累谏刘璋么?”众人调头看去,是刘湘的高级谋士傅常。长衫一袭的他,非但没有刘兆黎的悲切,而是一副信心满满,胸有成竹的样子。傅常也是刘湘早期就读四川军校的同学,傅常的年龄要比刘湘大。早年就读时,就常以大哥哥的姿态关心,照顾刘湘,傅常这个人很有高参资质,看问题爱从高处全局着眼。跟上刘湘后,在大的战略问题上随时策划,判断准确,眼光独具。
在坐的都是《三国》通。都知道傅常口中的“王累谏刘璋”说的是,当初势单力薄的刘备带着与他桃园结义的两个兄弟关羽、张飞在中原连战连败,几乎无处存身之时,为人憨厚的益州(四川)令刘璋大发善心,雪里送炭,向刘备伸出援手。不仅如此,坐镇涪城的刘璋竟要亲自出城迎接刘备。刘璋手下的许多谋士再三娓婉劝阻刘璋:迎刘备进城是“引狼入室”!从事(官名)王累反对尤烈。刘璋却固执己见,刘璋出城那天早晨,王累用绳索将自己倒吊于城门之上,一手执谏章,一手执剑,口称:如果主公坚持要去,他就割断绳索,撞死于地。刘璋不胜其烦,无可奈何,要从人接过王累的谏章看去,其略曰:
“益州从事臣王累,泣血恳告:窍闻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昔楚怀王不听屈原之言,会盟武关,为秦所困。今主公轻离大郡,欲迎刘备于涪城,恐有去路而无回路矣。
“刘璋观毕,大怒曰:‘吾与仁人相会,如亲芝兰,汝何数侮于吾耶’!王累绝望之极,大叫一声,自割断其索,撞死于地,后人有诗叹曰:‘倒挂城门捧谏章,挨将一死报刘璋!’”
傅常认为,在川康整军这样极重要的会议上,甫帅应该去。如果不去,会议上就听不到甫帅的声音。再说,何应钦不同老蒋!何应钦无论如何做不出让刘雨亭担心的事来,因为他犯不着为老蒋得罪甫帅,得罪几千万四川人!
刘兆黎反问,那么顾祝同呢?顾祝同名为副主任,实际上大权在握,他是老蒋的贴心豆瓣(四川话,意贴心人)!是蒋介石屈指可数的“五虎上将”之一,是“军中圣人”,有“驭将之才”。顾祝同这次与会,很可能是带着老蒋尚方宝剑来的。
会上两派两种不同的声音,争执不下。甫帅调过头去看了看坐在身边,一直没有发言,沉思默想的秘书长邓汉祥。邓汉祥只是含蓄地笑了笑。心领神会的甫帅宣布散会,此事缓议。
邓汉祥对甫帅单独谈了他的看法。他的见解独到,思维水银泄地般严密。他认为,这个会议甫帅不能不去,但又不能贸然去。他提出一个两步走方案。他说:我先去一步,甫公在我之后慢慢来。以重庆附近壁山县为界。甫公到壁山后在那里等我。我到重庆后如果发现有异,会立刻派人到壁山通知甫公,请甫公原路返回,全身而退。如果重庆方面没有超过我们预料的凶险,一切都在可控制范围内,我到壁山接甫公,如果他们问甫公为何不来,我就推说甫公病重,不能出门……
刘湘同意。第二天一早,刘湘与邓汉祥同时驱车离开成都,拉开距离。刘湘到了璧山就不走了,而邓汉祥当天下午到达重庆会议召开所在地罗家山中央参谋团,贺国光一见邓汉祥,果然张口就问:“甫公呢,甫公怎么没来?”
邓汉祥将编好的理由对他们说了,贺国光和何应钦没有多说什么,还装模作样地让邓秘书长转达他们对甫公的关切问候。只是顾祝听后,那张黄焦焦的瘦脸上满是不满和狐疑。
“咦!”顾祝就像被什么东西蛰了一下似地拧起那副钳子似的眉毛,很不满地说:“这个会缺哪个都可以,就是不能缺刘甫澄!他早不病,晚不病,这个时候病了?而且病得出不了门!邓秘书长,我看他是心病吧?”说着将目光转向何应钦,意在争取何应钦的支持。
邓汉祥利用何应钦与顾祝同之间的矛盾、嫌隙,又利用他与何同是贵州人套近乎,把何应钦捧起,他说:“何部长,你是代表委员长来主持会议的!”他有意强调何应钦的身份地位,压顾祝同一头。他问:“何主任不会让甫公带病与会吧?”
何应钦是个老资格的国民党政治家、军事家、一级上将,军政部长。是个在官场宦海中博击沉浮多年、一踩九头翘的“老狐狸”!对于邓汉祥演的戏,岂能有看不出的。
当着顾祝同的面,他笑着对邓汉祥说:“刘甫公身体不好,我们都是清楚的。他能不能与会,由他自己决定。我们决不会与他为难!”
邓汉祥的一颗心“咚”地落进胸腔子里。他当即从重庆驱车去到壁山,报一切平安,将刘湘接到重庆开会,然后自己折回成都替刘湘在“家”坐镇。
第二天,川康整军会议在重庆中央参谋团大礼堂召开。何应钦别出心裁,开的是圆桌会议。一张铺着雪白桌布的硕大的椭圆形桌子四方,依次坐着何应钦、顾祝同及刘湘、刘文辉、邓锡侯、孙震、杨森等川康大佬。之后围坐着着唐式遵、潘文华、李家鈺、罗泽洲等分门别类的军长、新任军长。一圈圈一层层,整个会议厅济济一堂共约百人。不过,挂在正面主席台壁上的蒋介石像好像很不放心地在看着他们。身着陆军特级上将军服,佩军衔,亮着光头,腰上挎刀的蒋委员长,在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党旗和国旗交相簇拥其中侧着身子,一手按剑,用他那双锐利的鹰眼,似乎正细细挨次打量、审视台下与会的每一个人。照片上的蒋介石,流露出一种深重的着急、忧心。台前张一横幅:“川康整军会议”,白底黑字,十分醒目。
何应钦首先代表委员长强调了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必要性。他谈到了这个会议的宗旨:委座再三强调,四川的军队太多,应该缩编云云。然后,由副主任顾祝同报告了当前形势,提出了具体整军要求。
顾祝同在报告中,传达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张气氛。他毫不讳言地将当前形势比喻为:前有饿鬼临门,后有牛刀架颈! 解释,“饿鬼”是指亡我之心不死,占了我东三省,最近又在上海频频挑起事端的日本人。“牛刀”指死里逃生,已到刘志丹控制的陕北的朱、毛红军!
“当下,我们最要紧的是尽可能快地完成委座期望甚殷的川康整军。”顾祝同看着在座的军中大佬们问:“看哪位带头裁军?”他满怀希望地看定“墙头草”王缵绪,可王缵绪将头一缩。最先站出来表态的却是“范傻儿”范绍增。
范傻儿很干脆地说:“我服从中央决定,就按定额先裁减我的部队吧!”何应钦,顾祝同等率先给范傻儿鼓掌,会场上响起一阵寥落的掌声。峨山军训团第一期结束后,刘湘手下的好些师长都被蒋介石挖了过去升了官,其中,暗中降蒋的“范傻儿”被升为88军军长。刘湘的嫡系部队21军被扩充成为21、23军,唐式遵、潘文华分别为这两个军的军长。
刘湘不无讽刺地给范绍增用劲鼓掌,心想,范傻儿真是精明过人。
然而,会上除了范傻儿带头,别的人都不跟进。要知道,在有枪才有一切的时代,拥枪拥兵自重的他们,手中有多少人枪就是他们的本钱,就是他们的一切,也可以说就是他们的命,岂能随便将好不容易得来的人枪丢了的。
神仙难整不开口!没有办法,何应钦、顾祝同只好日后将大会改为小会,要大家先讨论,加深认识,对照大会下发的各部裁军额度认定。可是,一连几天过去了,与会的川康军事大佬们或是在会上夸夸其谈,或者剑走偏锋;或者强调困难,就是不裁军。何应钦顾祝同没有办法,将情况报告给了蒋介石,他们得到蒋介石指示:川康整军会议,不能这样无限期拖下去。实在不行,动用组织纪律,甚至将一个两个刺儿头逮捕,以不服从命令,不服从中央送上军事法庭审判!他们感觉得出,委员长焦急万分。
可是,隔日,何应钦顾祝同接到蒋介石发来的一份十万火急的绝密电报。电报称:近日――七月七日,日本人在北平宛平发动挑起“芦沟桥事变”,这就揭开了全面进攻中国的序幕,暴露了它鲸吞中国的狼子野心,形势危急!蒋介石命令何、顾立刻中止解散“川康整军会议”,要他们,还有刘湘等全国各地党政要员火速赶去南京出席最高国防会议,以定国策。
“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闻鼙鼓而思良将!”这次,四川王刘湘再不再像以往一样遇事推诿,而是挺身而上,他当即回电国民党中央:8月7日抱病与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