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全面准确地写出2000年至2003年开展的少林景区拆迁安置工作,就不能不写到农村的基层干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而农村基层干部则是党和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联系的纽带。
2000年少林景区进行大规模环境综合治理,政府动员群众往王子沟搬迁的时候,张炳坤是少林村的党支部书记。少林村的人来自七省十三县,他们的祖辈都是扛长工过来的。短的来这儿有五六十年,最长的也超不过100年。这些农户当年都是给少林寺老和尚当长工的,以后就在寺边儿安家落户了。这里的房子原来都归寺院,土改的时候,政府把这些房子分给了老百姓。张炳坤家也是其中的一户。
景区那次动员搬迁的群众是78户,再加上企业和商业门市,一共是116户。按政府的要求,他们应该完全搬出景区,可是老百姓怎么也不同意。后来政府就照顾群众,把大家安排到少林寺对面的王子沟了。大家住的是政府统一设计、统一规划的独家小院,两层别墅式小楼。后来,好多人都把房子租给少管局做生意了,他们自己出来租房子住。
老百姓在郭店、塔沟这些地方找房子租着住是4000块钱一处,自己在王子沟那边的小楼租出去是25000块到30000块,赚着呢!当初搬迁时,谁能想到哩?
往王子沟拆迁的时候,上级要求乡干部村干部都住在村部里,有家也不回。省里干部、市里干部、局委干部到村里来了,都要和张炳坤见见面,向他了解情况。少林村900多口人,谁人品啥样,谁家里啥样,张炳坤张口就能说出来。
张炳坤最了解群众的心思,这一拆这一挪,就把大家的财路断掉了。在少林寺街上弄个店摆个摊儿,位置好的一年能挣个三十万五十万。再不济,就是??个篮儿掂个兜,一年也能弄个万儿八千。这一出来,啥都没了。
咋办?干部先拆,党员先拆。接下来就是亲戚,朋友,人情,面子。我张炳坤天天上门动员你,让你磨不开脸儿。“我当着干部哩,你支持支持我的工作,拆吧。”
作为少林村的村支书,张炳坤带头,第一个拆掉了自己家的房。
张炳坤已经是第三次带头搬迁了。解放后土改那年,政府给他家分了房,就住在进了少林寺大门之后的西边小院里。房子是农村说的那种“方三丈”房,三丈深,三丈宽,又高又大,住着很舒适。1977年,登封文物保管所为少林寺安装消防通道,张炳坤就带头搬出来,在原房址的位置处后退十米,盖了新屋。
过了几年,少林寺扩建,张炳坤又带头搬迁,这一搬就搬到了少林寺大门外的斜对面,在那里安了新家。新家盖的是“四合头”院,有东厢房、西厢房、临街房。住得很舒服,临街房还有商业门面。
是张炳坤带领少林村民发展经济,渐渐致富的。张炳坤是复员退伍军人,1982年就做了村支书。那时电影《少林寺》已经火了,少林寺门前眼瞅着就变得热闹起来。当时在少林寺门外做生意的几乎都是外地人,本地村民还没有商业意识,做生意嫌丢人,谁都不想抛头露面地在街边卖个茶卖个饭。张炳坤分析了村里的经济形势,响亮地提出村组干部要带头做生意,不做生意不能当干部。群众做生意没本儿,村里给你想法儿弄钱;群众做生意办不来执照,村里出头帮你办。
张炳坤和妻子带头在街边卖茶水,那时候卖茶水用大碗,一碗两分钱。一天卖下来,挣回来两毛钱。不知不觉地,大家的生意都做大了,村里的经济搞活了。张炳坤的威信越来越高,群众都知道,跟着张支书走没错。
这一回,张支书又带头,第一个把自家二百多平方米的房子拆迁了。接下来就是村主任、副村主任、副支书、秘书、妇女主任、村民组长、党员们。然后是村组干部动员自己的亲朋好友。
张炳坤在家是老二,下面还有个弟弟。他弟的家就在少林寺正前面的大杨树那儿,一溜十四五间房,位置好,在路边。一年生意做下来,能弄个十几二十万。张炳坤成天上门动员弟弟拆迁,弟弟一家人哭哩喊哩,就是不愿搬。张炳坤就耐心地劝他,国家投入比咱大得多,修路哩整环境哩整文物哩,你这小家才损失多大点儿?你再哭再喊也没用,这是国家大政策,你能扛得住?反正都得搬,你先带个头儿,国家政策还能优惠你。再说啦,你二哥当着支书哩,你不支持谁支持?
弟弟架不住张炳坤上门做工作,终于搬迁了,可他从此对张炳坤算是恼透了。
张炳坤的哥去世得早,剩下嫂子和两个孩子。张炳坤动员嫂子和侄子拆迁,弄得他们很生气,觉得张炳坤不讲人情,从此便疏于交了。
2003年往“少林小区”拆迁动作最大,凡是少林核心区域内的群众全都要搬走。牵涉的人员多,难度更大。张炳坤先去动员自己的亲戚。动员来动员去,就得罪了自己的老岳父、妻哥和妻侄儿。岳父家人多,他有5个孩子,底下有11个孙子辈儿,都分门住着。张炳坤惹恼了他们,从此翻脸不认人。惹恼他们的原因也很简单,妻侄儿家两个儿子,要求给两处宅基地。那怎么能行呢,政府的政策是拆一处,给一处,而且这里面有补助。你的儿子不到18岁,给你安置了,别人怎么办?
张炳坤满足不了妻侄儿的要求,妻侄儿就带着一些群众躲到了外地,不和政府打照面。眼看就到政府规定的签协议的截止时间了,张炳坤到处打听,终于得知妻侄儿和那些群众都躲在偃师市的一个地方。张炳坤和包村的局委工作组商量后,包村的局委就组织了车辆,和张炳坤一起前往偃师市,终于在协议截止当晚12点之前将这些群众全都带了回来。
谈起申遗拆迁的经历,张炳坤苦笑着说,这些工作做下来,没亲戚了,没朋友了,大家都翻了脸。
你不讲人情不照顾,他们能愿你的意?
可话又说回来了,你不能照顾他们,不能对他们讲人情。你当村干部不以身作则,以后工作就别做了,老百姓根本就不听你的。你自己一身正气,群众才能服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