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圣当年曾测景,巍峨庙貌石淙浔。阶前台榭余芳草,门外山川映古林。观象已知超远略,量天更见识玄心……”
观星台位于登封市告成镇告成村,它创建于公元1276—1279年(元代至元十三年到十六年),它由周公测景台、周公庙和观星台三部分所组成。中轴线上还排列有照壁、大门、戟门、周公祠、帝尧殿等明清时期的建筑。
唐代建立的周公测景台是在周公测日影定地中的基础上建造的天文古迹,在当时它是最先进的天文观测设施。测景台分为台座和台柱两部分,座为圭,柱为表,当夏至之日,高表投射的影长与座圭北上沿的长度吻合,在石圭的周围看不到日影。所以,此台又名“无影台”。
观星台以整座建筑做圭表,由台身和量天尺两部分组成。砖砌台体高高耸立,其状犹如城楼,它的作用相当于竖立之“表”;台下之“圭”状如长堤,又名“量天尺”,由三十六块青石平砌而成。观星台是保存完好的元代天文观测仪器,至今仍能用它测量太阳投影的变化。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利用这种新型圭表测量日影变化,并依据遍布全国的27个天文观测点得到的数据,在公元1281年(元朝至元十八年)编制出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它计算出的一个回归年的时间为365日24刻25分(相当于今天的365日5时49分12秒),其精确度仅仅比现代科学测定的时间相差26秒。它与现今世界通用的阳历(格列高利历)相当,但却比它早了300年!
“道通天地有形外,德蕴阴阳无影中”,这是刻在测景台石座上的两句话,它是中国古代天文科学的铭文。古观星台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建筑,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科学建筑之一,已经永远铭刻在了人类的文化发展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