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奇巧精密会善寺(1 / 1)

天地之中 杨东明 283 字 1个月前

“箕山临其前,颍水流其下。佛寺凿翠开,轩窗独潇洒。龙泉迸石出,滴沥清池泄。风动白莲花,澹香消永夏。”风景奇秀的嵩山,吸引着众多帝王在此乐居。会善寺原本是北魏孝文帝休闲的离宫(公元471—499年),北魏亡后,澄觉禅师改宫为寺,成为佛教庙舍。

公元520年(孝明帝正光元年),复建为闲居寺,有寺房千间,僧侣千余,香火十分兴盛。隋朝开皇年间,隋文帝钦赐寺名为会善寺。

会善寺在唐代达至鼎盛,武则天拜会善寺道安禅师为国师,赐镇国金刚佛像于寺内。寺内高僧辈出,普寂、道安、净藏、一行……皆为佛界大师。一行与玄同在此创建“五佛正思维戒坛”,即大琉璃戒坛,使会善寺成为全国僧徒受戒的中心。

现存的会善寺大殿建于元代,是罕见的元代建筑例证之一。它的建筑形制和建筑技术对于古建筑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大殿檐下的斗栱厚实粗大,连环龟背式窗棂奇巧精密。殿内的四个角梁造型独特,结构严谨,综合运用了数学和力学的原理,是难得一见的元代木结构建筑的典例。

位于寺西的唐净藏禅师塔建于公元746年(唐玄宗天宝五年),它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八角形砖塔。这座仿木式的砖塔巧妙地表现出唐代八角亭式柱子、斗栱、门窗等木结构建筑的工艺做法,极具研究价值。我国著名古建筑专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略》一书中特意着笔,对此塔的独特性作出了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