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亦正亦邪的狐灵怪:狐仙、狐妖题材隐喻的基调(1 / 1)

山海经外传 刘滴川 1129 字 1个月前

狐仙、狐妖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和志怪小说中非常重要的神异鬼怪类题材和经典文学形象。这一题材创作的历史跨度极长,从东晋《搜神记》中的《宋大贤》、葛洪《抱朴子》谓“狐狸满三百岁,化为人形”及其《西京杂记》古冢白狐化为老人入梦的故事,及至唐代《广异志》《宣室志》和《太平广记》中众多狐事,一直到清代《聊斋志异》中的《恒娘》《娇娜》《莲香》《辛十四娘》《红玉》和《小翠》,经典狐仙、狐妖的传说和志怪小说创作可谓经久不衰。而且,这一类型的神异鬼怪形象还在平安时代传入了日本,并对后世的日本狐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那么,如果追溯这一题材作品和重要民间文化的源头,就又不得不提到《山海经》中的九尾狐。九尾狐不仅是东亚最早的狐仙、狐妖形象,而且它的创造思路还为后世狐仙、狐妖的形式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和框架。

九尾狐,明,蒋应镐、武临父绘

《山海经图赞》云:“青丘奇兽,九尾之狐,有道翔见,出则衔书,作瑞周文,以标灵符。”

九尾狐是《山海经》中最经典的狐类灵怪,但《山海经》中的狐其实远不止九尾狐一种。在《山海经》中,狐类形象一共出现了10次,它们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

其一,是自然世界客观存在的狐,也就是狐狸。《海内经》云:“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北海以内,有一座山,名叫幽都山。黑水河从这里流出。山上有黑鸟、黑蛇、黑豹、黑虎、尾巴毛蓬蓬的黑狐狸。)以黑狐为代表的狐狸是自然界中的动物,它是其它狐类形象的基础。

电视剧《聊斋之狐仙》剧照

《山海经》之后,狐仙、狐妖题材的志怪小说大概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东晋至唐,第二阶段是清代,这是狐仙、狐妖题材创作的两个高峰。这两个阶段的狐仙、狐妖题材与《山海经》中的狐灵怪最鲜明的差异就是后来的狐仙、狐妖大多能幻化为人形,参与到日常生活当中,这与传统神话人神有别或人怪有异的模式有很大区别。在第一阶段中,狐妖、狐仙的形象人格单一,均以害人的负面形象示人,且无性别特征。而令今人爱恨交加、悲悯有加的狐仙、狐妖形象均出自第二阶段。

此外,今天民间有称生性****、狐媚的年轻女性为“狐狸精”的俗语,这一俗语则来自于明代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商纣王的爱妃苏妲己。商纣王本名帝辛,而据《晋语》载:“殷辛伐有苏,有苏氏以妲己女焉。”妲己原是商王朝外藩方国有苏氏之女。周武王十二年(约前1044),武王征商,殷商军队在商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哗变,帝辛失国。残义损善曰纣,贱仁多累曰纣,故周王朝给帝辛上谥号“纣”。而妲己作为亡国之妃,亦为后世文人口诛笔伐。由于妲己出身有苏氏,有苏氏又以狐为图腾,所以《封神演义》的作者便以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有苏女妲己为原型,塑造出了小说中苏妲己的狐狸精形象。这也就是民间俗语“狐狸精”的由来。

事实上,在夏商之际,华夏中心文化圈以外,还有很多以狐为图腾的方国或氏族。除了妲己的母国有苏氏之外,还有大禹之妻涂山氏的母国涂山氏、后羿之妻纯狐氏的母国纯狐氏等等,都是以狐为图腾的方国。由此可见,《山海经》中大量的狐灵怪形象正是新石器时代以来原始文化图腾崇拜衰退过程中图腾文化遗存、变异的真实写照。

其二,是以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狐为基础,被神话化的狐灵怪。这些狐灵怪一共有5种。

首先是九尾狐:九尾狐,又名蠪姪、蠪蚳。在《山海经》里所有的狐灵怪中,九尾狐出现的次数最多,知名度也最高。《山海经》中,九尾狐的记载一共有4条,具体是:

第二次,《东山经·二次》有凫丽之山,山中有种怪兽,“其状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姪,其音如婴儿,是食人。”(它貌似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九个头,虎一样的爪子,它的名字叫蠪姪。它的叫声像婴儿。这个怪兽吃人。)

第三次,《中山经·济山》有昆吾之山,山中有种怪兽,“其状如彘而有角,其音如號,名曰蠪蚳。食之,不眯。”(它貌似野猪却长着犄角,它的声音如同人的嚎哭声,名叫蠪蚳。人吃了它,不会做噩梦。)

第四次,《海外东经》云:“青丘国在其北,其狐四足九尾。”《大荒东经》云:“有青丘之国。有狐,九尾。”以上皆属九尾狐。

《东山经·二次》有耿山,山中有种怪兽,“其状如狐而鱼翼,其名曰朱獳,其鸣自叫。见则其国有恐。”(山中有种怪兽,它貌似狐狸却长着鱼一样的鳍,它的名字叫朱獳。它的叫声和它的名字发同样的声音。它出现在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会发生恐怖的事情。)

《东山经·二次》又有姑逢之山,山中有种怪兽,“其状如狐而有翼,其音如鸿雁,其名曰獙獙,见则天下大旱。”(它的样子貌似狐狸却长着翅膀,它的声音像大雁,它的名字叫獙獙。它出现,则人间会爆发大旱灾。)

《山海经图赞》云:“朱獳无奇,见则邑骇,通感靡诚,维数所在,因事而作,未始无待。”

獙獙,明,蒋应镐、武临父绘

《山海经图赞》云:“獙獙如狐,有翼不飞。”

《海外西经》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名叫乘黄,它貌似狐狸,背上长着犄角,驾乘它的人能有两千岁的寿命。)

乘黄,明,蒋应镐、武临父绘

乘黄多见于古籍,《周书·王会篇》《管子·小匡》《淮南子·览冥训》《汉书·礼乐志》《博物志·外国》及《初学记》等均载此灵怪。两汉时,以之为神马。曹魏时,引申作御马,并设置有官吏一人,名乘黄令,掌乘舆车及安车诸马。自博士至乘黄令,并属太常。

《山海经图赞》云:“飞黄奇骏,乘之难老,揣角轻腾,忽若龙矫,实鉴有德,乃集厥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