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面向自然与社会的抗争:夸父逐日的神话内涵和信史(1 / 1)

山海经外传 刘滴川 2243 字 1个月前

在《山海经》的神话传说中,“夸父逐日”算得上是故事内容最丰富、影响力也最大的一个了。“夸父逐日”的传说妇孺皆知,它出自《海外北经》,云:“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夸父追逐太阳,渐渐追上了太阳。夸父口渴想要喝水,于是就去喝黄河和渭河中的水,结果这两条河的河水竟然不够他喝,他就想向北去大泽继续喝,却因为口渴死在了去大泽的路上。他死时扔掉了自己的神杖,神杖便化成了邓林。)

夸父逐日,明,蒋应镐、武临父绘

可事实上,《山海经》中除了这一段“夸父逐日”神话故事的直接出处之外,提到“夸父”的地方还有7处,可这一共8处关于“夸父”的记载中,所说的“夸父”却并非都是神话中逐日的“夸父”。这8个“夸父”,也就是8个被称作“夸父”的事物中,有3处实际上是禺名,1处是山名,1处是方国的国名,剩下3处才是神话中逐日的“夸父”。因此,想要读懂“夸父逐日”的神话内涵,理解神话背后的信史,首先就要分清这4种截然不同的“夸父”:

其一,作为禺名的“夸父”。禺,亦名果然,是一种猴,树栖,状如猿,白面黑颊,多胡须而毛彩斑斓。郭璞注曰:“禺似猕猴而大,赤目长尾,今江南山中多有。”李时珍引《南州异物志》云:“交州有果然兽,其名自呼。状大于猿,其体不过三尺,而尾长过头。鼻孔向天,雨则挂木上,以尾塞鼻孔。其毛长柔细滑,白质黑文,如苍鸭胁边斑毛之状,集之为裘褥,甚温暖。”《山经》中,曾三次提到一种被命名为“夸父”(或作“举父”)的禺类。

一者,《西山经·三次》有崇吾之山,山中有兽,“其状如禺而文臂,豹虎而善投,名曰举父。”(它貌似猕猴,胳膊却有花纹,它长着豹的尾巴而且善于投掷,名字叫举父。)郭璞注曰:“或作夸父。”

再者,《北山经·二次》有梁渠之山,山中有怪禽,“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它貌似举父,长着四个翅膀,一只眼睛,犬的尾巴,它的名字叫嚣,它的叫声像喜鹊。吃了它,可以治疗腹痛,还能够治疗腹泻。)

《猿猴图》,清,沈铨

三者,《东山经·一次》有犲山,山中有兽,“其状如夸父而彘毛,其音如呼,见则天下大水。”(它貌似夸父却长着猪一样的毛,它的叫声像人的呼喊。它出现时,人间将会爆发大水灾。)

以上3处提到的“夸父”,指的都是一种树栖猴类的具体品种,显然,与“夸父逐日”的神话无关。

其二,作为山名的“夸父”。《中山经·缟羝山》有夸父之山,吴任臣引《寰宇记》云:“夸父山,一名秦山。”郝懿行注云:“山一名秦山,与太华相连,在今河南灵宝县东南。”这处“夸父”是《中山经》缟羝山系中一座山的山名,但这座山为什么以“夸父”命名值得推敲。考虑到下文《海经》中出现的其余4处“夸父”都与“夸父逐日”的神话形象有关,而《山经》中的“夸父”却与后者明显割裂,所以这座山的命名很可能与山中分布着禺类“夸父”有关,是因为这里是禺类“夸父”的自然栖息地才以此命名的。因此,这处作为山名的“夸父”或可视作作为禺名的“夸父”。

其三,作为域外方国国名的“夸父”。《海外北经》有博父国,云:“博父国在聂耳东,其为人大,右手操青蛇,左手操黄蛇。邓林在其东,二树木。一曰博父。”袁珂校曰:“博父国当即夸父国。”上文先有“夸父逐日”,现有“博父国”,再结合上文“夸父逐日弃其杖,化为邓林”的说法,显然,经云之博父国应是逐日的“夸父”死后,其氏族成员所建立的方国。

其四,作为神名或氏族领袖名的“夸父”。这个“夸父”才是“夸父逐日”的主人公,除了上文《海外北经》的记载外,专指“夸父逐日”之“夸父”的记载,在《大荒经》中另有两条:

夸父之山,

《山海经寰宇全图·中山经中第七》,赵越绘

博父国,

《山海经寰宇全图·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第九》,赵越绘

一者,《大荒东经》云:“大荒东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应龙在这座山的最南端,他因为杀死了蚩尤和夸父,不能再回到天庭,所以下界人间就经常闹旱灾。人类于是学着掌管风雨的应龙的样子求雨,果然应验迎来了大雨。)

再者,《大荒北经》云:“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大荒”当中,有座山名叫成都载天山。有一个人的耳上穿挂着两条黄色蛇,手上握着两条黄色蛇,名叫夸父。后土生了信,信生了夸父。而夸父不衡量自己的体力,想要追赶太阳的光影,直追到禺谷。夸父想喝了黄河水解渴,却不够喝,准备跑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未到,便渴死在这里了。应龙在杀了蚩尤以后,又杀了夸父,因他的神力耗尽上不了天就去南方居住,所以南方的雨水很多。)

应龙,明,蒋应镐、武临父绘

郭璞注曰:“应龙,龙有翼者也。”

逐日的“夸父”均出自《海经》,其中,《海外北经》和《大荒北经》直接写到了“夸父逐日”的情节和结果,或云“夸父与日逐走……未至,道渴而死”,或云“夸父不量力,欲追日景……未至,死于此”,《大荒东经》虽未写明,但也提到了“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显然,渴和旱虽然在表达上角度不一,渴表达的是神话人物的主观感受,旱表现的是神话故事的客观背景,但二者在表意上却如出一辙。不过,虽然《海经》和《大荒经》在“夸父逐日”的故事表述上前后比较一致,但在夸父之死上却呈现出明显的冲突。《海外北经》说“道渴而死”,但《大荒东经》和《大荒北经》却都说应龙杀蚩尤,又杀夸父,也就是说,夸父并非渴死,而是为应龙所杀。显然,夸父的死因关乎着“夸父逐日”的真实性,也影响着其神话内涵。

《大荒北经》在记载“夸父逐日”时,曾云:“夸父不量力。”所谓“不自量”,并非神话原文,而是后来的作者或记录者将口口相传的神话故事以文字记录、整理下来的过程中,加入的评论。可《山海经》中所有神话形象的塑造动机无非出自人的敬畏之心,或敬,或畏。夸父作为夸父国(博父国)或夸父族的首领,华夏民族神话化的重要人文始祖,前人所以要塑造他的神话形象,一定是出于对他英雄精神的肯定和对他的纪念。可是,这种纪念传到了《大荒经》被用文字记录下来的时代时,时人已经无法领会“夸父逐日”的神话内涵了。而究其根本原因,又是因为传承至此,“夸父逐日”背后的信史已经彻底被神话传说所取代,人们只知道神话形象“夸父”,知道这个“夸父”的逐日行为,却不知道夸父族的首领“夸父”曾经做了何等伟大的创举才使前人萌生了创作“夸父逐日”的神话以纪念他的原因。

今天,仅就《海外北经》所载“夸父逐日”神话的创作动机,也就是前人创作“夸父逐日”的神话纪念夸父的原因,比较主流的观点大概有两个:一者,认为“夸父逐日”中日隐喻着光明,隐喻着火,因此,夸父逐日其实是逐火。夸父族类似于燧人氏、高辛氏,是最早利用火的原始氏族,而夸父本人可能是在从事引火实践的过程中因火灾而死,所以人们为了铭记夸父而创作了“夸父逐日”的神话。再者,夸父可能是夸父族的巫师,逐日则是一种原始的巫术仪式,这种巫术的目的是为了求雨。夸父死于某次求雨活动,人们为了纪念他,创作了“夸父逐日”的神话。

单就《海外北经》“夸父逐日”的神话来看,这两种观点都比较合理。但是,如果联系到《大荒经》中两处“应龙杀夸父”和“夸父道渴而死”的冲突来看,后者的合理性更强。从神话的表述上,夸父是因逐日而口渴,“饮于河渭……北饮大泽”,但如果还原到现实和信史,则应该是先渴而后饮,或用《大荒东经》的表述,应是“数旱”而欲饮。

洪荒时代,人类在进入农耕生产之前,普遍采取逐水草而居的渔猎生活。有水源的地方就有鱼,有鱼就能开展渔业生产。降水丰富的地方植被覆盖率就高,采集的成果才多。同理,植被覆盖率高的地方,食草动物才有更多的食物,所以分布的密度高,而食草动物的数量多了,食肉类动物也才有生存的可能。因此,“夸父逐日”的本质实际上是迁徙,有可能是寻找水源,也有可能是沿河流自下游向上游迁徙。亚欧大陆东岸,中国境内的地形呈现西高东低的走向,因此多数河流都是自西向东流,也就是说,上游在西。“夸父逐日”的“日”隐喻着迁徙的方向,即西方。而在迁徙的路上,夸父族来到了禺谷,这是河流的中上游。谷地的特征完全吻合河流中上游的地理地貌。在这里,夸父族遇到了另外一个氏族,这就是《大荒经》中神话形象应龙所对应的应龙族。

《广雅·释鱼》:“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郭璞据此注应龙,云:“龙有翼者也”。《淮南子·墬形训》《淮南子·览冥训》《述异记》《本草纲目》均据此而注应龙,以应龙为异兽。但事实上,《海经》所说的应龙于神话叙事中虽是异兽,但还原至历史叙事,所指应为以异兽应龙作为图腾的氏族。

就神话叙事而言,《大荒东经》和《大荒北经》两次记载应龙杀蚩尤,又杀夸父,这看似与《海外北经》“夸父道渴而死”的表述前后矛盾,实则并不冲突。《大荒北经》云:“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蚩尤制造了多种兵器用来攻击黄帝,黄帝便派应龙到冀州野去攻打蚩尤。应龙积蓄了很多水,而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纵起一场大风雨。黄帝就降下名叫妭的天女助战,雨被止住,于是杀死蚩尤。女妭因神力耗尽而不能再回到天上,她居住的地方没有一点雨水。)以上这段详解了应龙杀蚩尤的过程。将这段神话加以还原可知:应龙采用“畜水”的方式与蚩尤作战,而蚩尤请来了专门求雨的巫师风伯和雨师,可黄帝又派遣了专门止雨的巫师魃作法,让雨停了下来。雨停之后,应龙便杀死了蚩尤。这段神话所隐喻的信史应该是说:应龙族是黄帝联盟内定居在河流上游一片水草丰美的土地上的氏族,黄帝与蚩尤大战,命令应龙族扼守上游,阻断了蚩尤族迁徙的道路。因为无法迁徙到河边,蚩尤只能祈求降雨,但黄帝又让魃做法对抗风伯和雨师,蚩尤族最终因为缺水,或是旱灾引发的食物短缺失败了,其首领蚩尤被杀。

因此,《大荒经》中“应龙杀夸父”也是同理。夸父族逐水草而居,至禺谷处,遭遇应龙族,战败之后,西迁之路被阻断,最终因旱灾引发的粮食短缺彻底失败,其首领“夸父”被杀。所以说,旱灾是夸父族衰落的根本原因,也是夸父战败被杀的根本原因。衰败后战败于应龙族,是夸父被杀的直接原因。“夸父道渴而死”和被应龙所杀,二者并不冲突。夸父族因水源短缺而衰落,首领夸父被杀,对于夸父族而言这是惨淡的信史。夸父族人在战败后塑造了悲情英雄首领夸父的神话形象,将他生前一面面向自然,挑战水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的抗争精神,一面面向社会,在与强盛的应龙族的战争中宁死不屈的抗争精神以神话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才有了《山海经》中夸父逐日的神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