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财富都是人创造的,因此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学说认为,人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当代企业为了招聘和培养人才,往往要付出很大的金钱和人力成本。但培养出的人才能不能始终为这个企业所用,还是个未知数。
历经商海沉浮,史玉柱在管理人才方面有什么心得呢?在一次参加游戏产业高峰论坛时,他透露了自己对付人才流失的办法,一句话:做思想工作。
思想工作做得好,是共产党传承下来的优良传统。然而在市场经济时代,打工是为了赚钱,企业也是以商业谋利为基本活动纲领。当无法令人们感到在为一项伟大光荣的事业而奋斗和奉献时,思想工作该如何做的问题就更加迫在眉睫。
在这方面,史玉柱首先强调的是,要明确地向员工传达公司的愿景,并了解员工是否认同公司的远景目标和发展方向。他知道,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大多来自员工不能清晰地理解公司的前景,认为前景黯淡或模糊,所以才感觉此地不宜久留。基于此,史玉柱认为,一个公司应该把自己的理念同员工的奋斗目标和**结合起来。正像马云所说,员工为阿里打工是假,完成自己的心愿是真。
在做事业方面,史玉柱非常重视员工对巨人的认同。他觉得,能让普通员工具有使命感,对管理者而言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因此,他总会跟员工深入交谈,询问他们的想法,以及他们对公司愿景是否认同。
另外,史玉柱还非常重视员工对自己现有岗位的认同感,重视他们是否有做大事的志向和能力。他举了韩信的例子,一个想当将军的人,如果你给他安排很简单的低级别工作,他不走才怪。因此,他力求搞清楚员工对公司提供的工作空间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该员工又有想法,又有能力付诸实施,那就应该给他这样一个舞台去打拼,为公司效力。自然,他也就不会有想走的心理了。
再则,史玉柱在重视做员工思想工作的同时,并不忽视对员工物质方面的满足。韩愈的千里马一文说的正是这样的事实。由此,他会询问员工对工资待遇是否认可。如果他们不认可,感觉自己的收入跟付出不成正比,那么迟早要走人。虽然有一部分员工没有什么能力还自高自大,但这类人毕竟不代表全体。对于真正有能力的人,如果他肯为企业付出,企业也应该相应地提高他的工资待遇,不让他吃亏。员工付出了努力,企业就应该给予他们相应的回报。
如果在人才流失的问题上能做到以上三点,那么企业的核心员工队伍相对来说就会比较稳定,即使仍有流失,也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人。
在人才管理方面,史玉柱藉由自己的成功经验,也大有话说。他认为,员工绩效不高,不一定全怪员工本身,领导者其实有更大的毛病,所以主要责任应该由管理层来承担。所谓“大将无能,累死三军”,员工工作效率低,很可能是由于管理者选人不对,不知道如何带队,没有规范的标准、流程、制度,缺乏对员工的培训和授权,就必然会令他们的能力无法提升。另外,即是因为没有建立竞争机制,所以被无能的员工“绑架”了。换句话说,管理者要学会通过PK,对员工进行优胜劣汰。
现代企业处于激烈的商业竞争和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为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企业内部不可能不引入竞争机制。在带队伍方面,史玉柱不看苦劳看功劳的观点,就是以这种竞争机制为前提的。完全凭业绩说话,只有取得相应的业绩,企业的功劳簿上才会写上员工的大名。即使你再努力,如果没有取得成果,对企业而言也毫无意义。因此,他的绩效论使他带出的队伍成员个个精干。
史玉柱的脾气有时十分火爆,但是骂过了就结束,对事不对人。而且他认为,领导错了也应该检讨,这种坦诚的态度使他赢得了员工的忠诚。正是因为这一点,在巨人危机的时候,很多人不愿意离开他,愿意为他效犬马之劳。如果他没有足够的人格魅力,想做到这一点,在如今的商业社会等于天方夜谭。他没有树倒猢狲散,说明员工们对他信赖度极深。
在用人方面,史玉柱不喜欢从外部招聘领导者和管理者,这可能来源于他对员工经验的重视。只有在公司内部成长起来的人,才了解公司,熟悉工作流程,才能更好地为他所用。而且,提拔公司内部员工,也会给全体员工一个目标、一个方向、一个希望。
另外,他虽然承认人与人之间想法不同,但即使各持异议,他也会对员工的意见充分尊重。尊重意味着平等,你尊重员工,员工才会对你心服口服。否则,即使口服心也不服,久而久之就会产生更大的隔阂与矛盾。
除了重视基层员工的管理,史玉柱还十分重视对管理人员的培养和教育。他的“管理者八戒”,就是向公司管理层提出的做人做事标准。
管理者首先要有能力,要有清晰的工作方向,不能对董事长的意图理解歪曲。这是所谓的“才”。除了才,当然更重要的是“德”,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被委以重任。
史玉柱不喜欢靠玩弄权术、结党营私、为自己谋利的管理者,也十分忌讳经理们利用公司资源作为其个人在职场上下的赌注。管理者不能刚愎自用,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横扫千军如卷席”,只要是人就没有完美无缺的,就不可能不犯错误,总认为自己是对的人,是不可能进步和成长的。另外,管理者要有勇气,直言敢谏,有意见就大胆表露,有话大胆说,只要有道理,没人会轻视。
管理者还要心胸开阔,“宰相肚里能撑船”。一个小肚鸡肠的人,做不了成功的公司经理。管理者还要对企业有起码的忠诚和归属感。如果你感觉不是企业的一份子,融入不到企业这个大家庭中,又怎么会把心思放到工作中,全情投入呢?
管理者还要有终身学习的习惯和决心。时代在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学习,意味着你会逐渐被时代、被市场淘汰,所以管理者要坚持学习,本着“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宗旨,为自己充电,弥补自身的不足,增强自己的才干。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管理者不可以是一个“霸王”,我行我素、独断专行的人,不适合做企业、做市场。
对于当代职场人的压力,史玉柱有着深刻体会,因为他就是一个常年与压力和挑战随行的人。在他眼里,人需要为自己做必要的减压。办法有很多,他提出的观点往往是让每个人从自身找原因,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比如,对自己要有客观的评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很难想象他会在工作中做到明智有度。
诸葛亮曾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史玉柱赞同此观点。他认为,人需要保持一种平和的状态,排除外界干扰,专心致志做好自己该做的事。而且,人要善于搜集必要的资料。在网络经济时代,海量的信息都存在于互联网上。因此,职场人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帮助自己实现目标。
在史玉柱看来,如果一个人生活混乱无章,便难以保持清醒的头脑。故而生活要有规律,要有条不紊,才能让自己头脑清醒。此外,职场人一定要成熟,不能对谁的话和承诺都信以为真。这不是让大家多疑,而是强调客观地把信任一分为二,这样可以减少失望,减少由失望带来的挫折感。挫折感减少了,人的压力自然会随之降低。
有很多人面对残酷现实时,往往喜欢自欺欺人、掩耳盗铃,一点也不客观,缺乏直面人生的勇气和决心。史玉柱觉得,如果事实不可避免,职场人必须敢于承认,只有这样,才能想办法去解决客观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客观环境。环境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看待环境,是一个职场人减压的必要途径。
人做事情不但要有谋略,还要有勇气,有勇有谋、智勇双全才能做大事。因此,史玉柱认为职场人应该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克服畏惧心理,自然就会有魄力。
还有一点较为关键,职场人需劳逸结合、增强体质,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体力,这样才能不被累倒或拖垮。
史玉柱在用人方面的经验颇多,足以为企业管理者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