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是资本运作,可以让你的资产轻而易举地增值。一开始,史玉柱的1.43亿股民生银行股属于原始股范畴,每股只有1元钱。等到2005年6月民生银行股份改革的时候,就变成了2.15亿股,股价也从原来的1元变成了5.8元。2007年后,民生银行又有好几次送股活动,到2008年,史玉柱的股数已经达到9.07亿股。
股票投资来钱很快,也很容易,但如果没有变现,史玉柱还是感到不稳当。因此,在金融危机时,他对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套现值达到29.04亿元。也就是说,虽然他在股价下跌的时候抛售了这些股票,可仍是稳赚不赔。
2013年1月末,史玉柱又在微博上为银行股唱多。银行业不良率的拐点就要出现了,利润的增速以特色商业银行为最多,达到30%。同时,他还以砸烂电脑屏幕和取消对他的微博关注为保证,向大家宣传他言论的可信度。
他是公众人物,有数以百万计的微博粉丝,所以他的微博号召力是很大的,会对公众舆论产生足够的冲击波。但是,他是民生银行的第6大股东,非执行董事,屡屡在自己的微博上爆料唱多民生银行,算不算违规呢?
这个问题有争议,大家看法虽不同,毕竟还是有一定问题。所以后来史大嘴巴被北京证监会“召见”了。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2011年中国人寿在内部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由副总裁刘家德做报告。刘表示中国人寿会把银行股,特别是民生银行股当成以后投资的重点。然而此举被史玉柱在微博上以半开玩笑的口吻讥刺了一下。他说:“拜托中国人寿,别虎视眈眈想控股民生银行。给民营一块小小的天空吧。”
他说得可怜巴巴的,不能不让人联想到国有机构的特权等等,而第二天民生银行的股票就上涨了6.47%,让史玉柱一天就赚到了2.3亿元。他那条针对中国人寿的言论一下子被捧上了“史上最贵微博”的宝座。
这件事惊动了证监会,史玉柱不但被北京证监会传唤,而且成了证监会培训上市公司董事时的反面教材。
网友们对史玉柱微博上的炒股经也是褒贬不一。对史玉柱来说,判断一家公司的前景,他肯定有办法、有途径。比如,他找民生银行中层领导交谈,晚上去看金融街的银行几点关灯,等等。可是,这些方法是很多股民想不出来的,即使想到了,也没办法操作。还有就是关于国内公司估值的调查。
史玉柱也许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一个公司的价值,但普通股民没有很多懂行的专家朋友、顾问班子,因此对一个公司的估值也不好判断,且估值还需要系统的财务知识。
甚至有网友还说,这两点就像是让一个文盲去读博士,都是内部信息,小股民根本没办法知道。换句话说,股价被低估和未来盈利能力看似简单,但是根本不好判断。也许大家是在责怪史玉柱手里握有的社会资源比一般股民丰富得多,故而他的提议在小股民那里根本不奏效。
一时间,众人对他的炒股经议论纷纷。有人说,他都被套牢了还连续增持85次,小股民哪有这能耐,家里又不是开银行的。而且,大闲人史玉柱是用闲钱炒股,自己也是高人。这样的资金规模搞长线投资是上策,可对中小股民来说,不可能钱一扔进去就不动了。
不过,史玉柱并没有告诉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情况去做,所以股民们的非议也不会像当初质疑脑白金那样炒得沸沸扬扬。如此,史大嘴巴就一直跟网友一唱一和,互相娱乐。
当然,支持史玉柱的网友也大有人在。有网友表示,当时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股票的时候,很多人在看笑话,但现在证明他没错。
另一个网友也十分肯定史玉柱的能耐,夸他不但智商高、学习好,做商业运营有一套,而且炒股炒得也不错。因为他能做到低买高卖,这看似简单的原则实施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所谓“大道至简”,但就是这一个“简”字,几人可以做到呢?史玉柱做到了,这是他的本事。
正如美国投资家罗杰斯所说,财富堆积在墙角,你只要走过去轻轻把它拾起就可以了。这是正当的、合法的,虽然听上去不切合实际,却是现实版的美梦成真。
然而,并非所有网友都认为史玉柱的做法是明智的,有人就认为他被民生银行利用了,3年不抛售,等其他股民在高位时套取了现金,到时候史玉柱会无法收场。
还有人认为,股市不是一般人赚钱的地方,大多数人都是站着进去,横着出来的,被搜刮一空后,从大老板摇身一变,重新做回打工仔,那样的滋味真是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什么都能尝到。
另外,也有人认为在中国不成熟的投资环境下,只有炒短线投机才是正路,因为没有哪家上市公司连续5年收益都很稳定,即使有,也不会兑现分红的承诺。
其实,史玉柱也觉得完全没必要操这么大的心。故而,他在2013年高调从巨人网络CEO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次年又张罗着对银行的问题全面放手。2014年3月25日,民生银行发了一个公告,透露了史玉柱准备在民生银行管理岗位上退休的事实。大家不禁感叹,史玉柱终于要变成名副其实的“大闲人”了。
史玉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他的钱几辈子都花不完。他有民生银行9??58亿股股票在怀里抱着,只要按日子领分红就够了。
有业内人士爆料,其实史玉柱在民生银行董事会里的地位一直是很边缘化的。尽管他的炒股技巧颇高,但在董事会里不是谁股权多谁就说了算。如此说来,他的出走对民生银行的管理根本构不成任何影响。
民生银行的5名副董事长中有3人是民营企业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占股比例为4.7%,泛海集团董事长卢志强占股比例为2.46%,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占股比例为3.13%。史玉柱的持股比例是3.38%,比张宏伟和卢志强都高一些。只是,他没有实权,想法不可能得到落实,所以他再待下去也没什么意思。东方、泛海和新希望才是当权派,史玉柱跟他们相比就显得人微言轻了。
史玉柱与民生银行的渊源始自1993年,到2013年已经整整20年。当年,史玉柱和卢志强都是泰山会组织的成员。这个组织是一个民营企业家俱乐部,成员都是顶级财富人物。在一次内部会议上,大家决定投资组建民生银行。
1994年,泰山会跟全国工商联合作集资300万元,一共分成12股,让企业家们认购。巨人集团购买了其中一股。但是,后来巨人大厦资金链断裂,史玉柱失去了做民生银行发起股东的机会。
也许是对民生银行有感情,也许迫于自己是泰山会成员的压力,史玉柱在2003年从冯仑手中购买民生原始股的举措,其实也是因为冯仑是泰山会的另一名成员。2006年,史玉柱摇身一变,坐在了民生非执行董事的位置上。可是,他似乎一直都只在二级市场上倒买倒卖,不能做到董事长级别。
史玉柱在顶级财富大亨中是比较另类的人物。他有娱乐精神,大嘴巴从来不忌讳自己说出的话会造成什么影响,且行事风格也不是“很主流”,他那次在微博上讥讽中国人寿,就是大嘴巴的个性使然。可是,后来中国人寿在民生银行成了第三大股东,并且也是董事之一。
刘永好、张宏伟和卢志强跟史玉柱不同,他们是全国政协委员,积极参政议政,喜欢跟政界打交道。史玉柱却在做上海健特的时候就坦言,自己不喜欢跟从政的人走得太近。
民生银行的结构未必像史玉柱说得那样单纯。从诞生日起,民生银行就融入了官方力量和民间资本博弈的基因,史玉柱没有官方政治身份,自然而然就被边缘化了。
史玉柱不喜欢玩“正统”,也许“正统”在他心里未必那么“正”,他自己也未必那么“邪”。总之,他走出这个是非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