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增持(1 / 1)

史玉柱对银行业的投资,始于2001年,真正操作是在2002年。华夏银行在2002年准备上市,此时,史玉柱控股的上海健特买了北京华资银团公司的6000万股华夏银行股票,后又从首钢总公司买了8000万股华夏银行股票。

当年,他执意不依靠银行,让他尝到了融资渠道不畅的苦果。后来,他考虑对银行的投资可以使自己成为银行的大股东,对未来企业资金需求会是一个很好的支撑,故此反复思忖跟一些人聊天时听到的建议,便想借助银行业发展稳定的契机和商业模式的清晰,给自己选定一个稳妥的投资目标。

他认为,破产不是全国性银行该担心的事情,因为背靠着国家这棵大树好乘凉。而且,银行股的退出机制也十分优越,便于质押的银行股权和方便的现金套现通路,使银行股有利于大笔资金的进出。

前因后果全部搞清楚了,史玉柱开始积极寻找投资华夏银行的契机。

2002年,他的老友段永基走马上任,成为四通集团董事长。这家公司有6000万股华夏银行股份被法院冻结了,还没拍卖之前,史玉柱就帮段永基堵上了这个窟窿,接手了华夏银行的股权。

待到2003年华夏银行上市,IPO价格是5.6元,这时史玉柱手里有1.4亿股华夏银行的股票,显然增值了。他尝到了投资银行股的甜头。后来,在2004年华夏银行公积金转股的过程中,他原来持有的股票增至1.68亿股。

华夏银行的投资,让史玉柱稳赚不赔,随即他开始运筹投资民生银行。对民生银行的投资,是受他的另一个老友冯仑的影响。冯仑在2003年9月想把手底下的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市,但该公司是房地产企业,投行觉得一家房地产公司却持有银行的股票,会让市场不信任,估值自然不会很高。

在这种情况下,史玉柱“慷慨解囊”,从冯仑手里买下1.43亿股民生银行股票,这件事办得可谓一箭双雕。因为股票的价格堪比“白菜价”,但老友冯仑又不能不感谢他的帮助。至此,健特持有的民生银行股票占到非流通股的3.97%,让史玉柱一下跃居民生银行第8大股东的显赫位置。

感到投资收益有利可图,史玉柱开始增持民生银行股。2008年,他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数量为9.07亿股,持股比例上升为该行的第4大股东,为4.82%。

但从2008年开始,世界各国陆续爆发了金融危机,全球各国银行业的弊端开始显露,当一切事实浮出水面,这一幕也不可避免地动摇了史玉柱对金融行业的信心。于是,他抛售了5??7亿股民生银行股票,价位在4.5元。为了不被套牢,他还把其他金融股也都陆续变现了。

史玉柱此举,也许是胆子“变小”的缘故吧。渐渐地,他不再是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的前十大股东了。2009年,他手中只有8693万股华夏银行股,占比不到2%。

可是,当金融危机过去之后,他开始后悔了。他对大家说,对金融股的抛售是个错误的决定,因为当时不知道金融危机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所以决定把现金当棉衣,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然而,金融危机在中国没有像在欧美持续时间那么长,对经济的打击也不大。这一次,他吃了自己判断失误的亏。

唯一弥补缺憾的办法是增持。故此,2011年时,史玉柱便有了购买14亿股民生银行股,掏出兜里65亿元的巨资来搞金融投资的计划。如果这个计划实现了,他的持股比例会在5%左右。然而,开放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股票发行要受到中小股东的监督,民生的中小股东不同意这个方案,史玉柱只有另辟蹊径。他把预案拿出来,开始在二级市场积极增持。

他的增持计划,从2011年3月持续到2011年9月。其增持民生银行A股共计46次,H股32次,可谓势头强劲。

2012年,他又频繁对民生银行H股发起认购,一次增持数量就达到3760万股。至当年6月,他成为民生银行的第6大股东。

最终,经过80多次交易,55亿元人民币变成了民生银行股。此外,上海健特还增持华夏银行股票达3000多万元,坐上了华夏银行第8大股东的宝座。

史玉柱的炒股原则很简单,有点像巴菲特。巴菲特说过,买股票就像购物一样,你要估计这家公司的股票到底值不值这么多钱,这家公司的市值有没有被低估。如果被低估了就买。也就是说,你觉得这家公司的股票卖得便宜你就买。

史玉柱也是一样,他在微博里爆出他的炒股经,无非两点,一是看这家公司的盈利是不是会在未来持续增长,二是现在的股价是不是很便宜,即是否被低估。

只要符合这两项标准,买完了就OK了,他就可以一甩手去干别的事情,再不管股票在短期内是赚是赔,是升是跌。

巴菲特是看不懂的年报不买,史玉柱是看不懂的行业不买。而且,如果一个公司的市盈率超过5%,也很难入他的法眼。他对此已经非常专业,他曾评价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利率实现市场化以后,净利差会长期下降的。

史玉柱那学数学的脑子很适合搞股票,且他有自己的论据。他以美国为例说明,在没有实施利率市场化之前,银行业的净利差很小,只有1.3%。可是到了2010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净利差达到了3.5%。

史玉柱对民生银行的业务能力和市场远见评价颇高。在2012年的一次微博发言中,他透露,民生银行是唯一一个分行没有贷款权的中国银行,因此没有那么高的坏账率。而且,对于利率市场化的挑战,民生银行早有准备,大幅度提升了中间业务的比率,把规模化产业链打造得有模有样。

民生银行的效益也逐年攀升,超过浦发和兴业。他希望不久就能超越中信和招商,在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坐上老大的位置。

史玉柱做什么都是这么雄心勃勃,投资银行业也不例外,而这块市场没有辜负他的期望,一直是捷报频传。2013年2月4日,民生银行股价最高达到11.86元,为12年峰值。2012年时,民生银行的股价为5.45元,到2013年2月4日,上涨额度为6.04元,增长比率为110%。

紧盯银行是史玉柱退休后的光荣任务之一,其他两项是玩游戏和看美女。他给自己编了一个谜语:“酒量不大却好酒,烟瘾不大却好烟,嘴巴不大却大嘴,色胆不大却好色,年纪不大却退休。”

看来,老史也是性情中人,爱美女,爱玩游戏,当然更爱赚钱。2013年,他仅凭民生银行的股票就赚了60亿。他的神奇佳绩得到了万千股民的注目,大家纷纷把他称为“2012年最佳投资人”。

尽管他一再表示自己已金盆洗手,但到头来,还是用每一个举动给江湖带来阵阵波澜。他增持的民生银行股,在2011年3月到9月之间为65896万股。以前,并未持有民生银行H股的他,还买入了共计14??6亿元的民生H股股票。

史玉柱在股市上翻天覆地的大动作一直持续到2012年,前后共花了2191万元买入100万股民生A股和300万股民生H股。2012年是中国股市的又一个熊市,连2000点都没达到,摩根士丹利和瑞信等投资机构都在做空民生银行,可史玉柱不理会这些,他这回瞅准了低点买入的机会,只顾自己在股市上不断增持,不慌不忙地买入。

在这个过程中,史玉柱听到过嘲笑声,笑他在瑞信等投资机构屡屡唱空民生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等之际还不断增持。民生银行股票在这一期间已下跌近3??7%,价格只有5??39元。这动**的局面,让大家不禁怀疑银行的长期盈利能力。

由于房地产市场限购政策的实施,以及银行有限的财务透明度,机构投资者都不敢大举买入,史玉柱却不信这个邪。可是,一旦银行的不良资产曝光,引发股市动**怎么办?

如果说,经销保健品时,史玉柱最难攻克的堡垒是消费者,最大的敌人是质疑脑白金疗效的人,那么投资银行业之后,他面对的直接对手就是那些唱空银行股的国际、国内机构。而微博,就是他与这些对手角力的有力战场。他在2013年9月连续两天在微博中把国际投行联合做空的那一套把戏向大家做了解释,然后高调唱多民生银行。

他说:“过去一年,专家、媒体异口同声预测: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将对银行资产质量产生严重威胁。事实是,目前未产生任何威胁,苗头都没有,未来几年也绝不会。经济下行,银行资产不良率轻微上升,恰恰是大家不担心的实体经济所导致。担心的问题,不是问题;不担心的问题,倒是问题。”

他提醒大家,实体经济的问题不应该被归结到银行的效益上去。他还说:“我多次表达过长期投资计划,再次明确:我公司在二级市场新增持的A股和原来持有的民生银行法人股,三年内如果我们出售掉一股,大家可尽情骂我。”

史玉柱这次摆出了一副股神的姿态,似乎对股市的风云变幻已经驾轻就熟。在这个市场上经过10年的磨练,他几乎成了股市信息员,甚至股票专家。他在微博里嘲笑做空民生银行的机构输掉了**,而他自己是不担心盈余的。除了民生银行,他手中华夏银行的股票市值也有10.83亿元。

其实,在银行股方面,他于2013年基本完成了“退休”的动作。他说:“我是作为投资者投资民生银行,而不是投机者,所以我会长期持有不动,投资现在我管的也不多,投完民生银行后,几年都不会卖,所以这块我也是退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