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玉柱谈起投资方面的经验,会有一大堆东西诉说。所要投资的东西一定要成规模,才能吸引他的注目。否则,他不会轻易分散精力。
他偏爱金融行业的投资,有银行,当然也有保险。他不会被小额的投资长期吸引,只有那些投资额在10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才能令他在一段时间内全情投入。
他平稳地完成了公司从他自己挑大梁到接班人自动运行的过渡,准备放手去专心致志地搞他的银行投资。他这次也一样毫不避讳地向外界透露,他对民生银行的定向增发项目,打算投资60多亿。
他对银行投资的重视,跟这项投资给他带来的收益是成正比的。在巨人集团的铁三角攻略里,网游和保健品的创收额度加在一起还不及投资金融领域带来的收益丰厚。
除了民生银行和华夏银行,他还投资了一些没有上市的商业银行,它们还没有给他带来什么效益。如果说,以前他是个干实业的人,那么此时他显然是个玩资本的人。在他眼里,这两个角色还是有区别的:实业家是做事情的人,需要对机会有敏锐的嗅觉和把握,需要果敢地跟团队一起抓住机会,将计划付诸实施,而且要注重日常管理和营销,每一个细枝末节都要操心。
但资本家不同,资本家不需要像实业家那样面面俱到,但是必须不被外界利益引诱,不能因贪得无厌而做盲目投资。机会就在手里,把握住了才能淘到金子。若是机会没到,就不能轻举妄动,需要看到金子之后再去捡。实业家优化产业结构,投资家优化财富结构。如果一个人做成了实业家,那么资本家就是其下一步很自然的选择。
史玉柱总结了一些投资经验,告诉大家投资要有团队支撑,不能拿借来的钱做投资,而且若是不熟悉某个行业,就一定不要投资,因为那等于摸黑赶路;此外,稳健最重要,机会错过了不要紧,但是不要把钱投错方向,即千万要抵御住**的侵袭;再则,如果有10个项目,一个项目能产生1亿的价值,就不如直接投资一个10亿的。这些经验之谈,都是史玉柱慢慢积累起来的,颇为实用。
投身“资本运作”领域,史玉柱的初心自然是扩大“盘子”,而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是他不经意间抽离“质疑”范围的举动。
消费品行业利润空间很大,但毕竟是辛苦钱。多年来运作保健品,史玉柱也受够了媒体的质疑,此时投资银行股,再没有人因为褪黑素的问题为难巨人,他也可以省去很多忧虑,耳根会清净许多。
史玉柱不能容忍像“巨人大厦崩塌”那般投资很多领域、很多产品的混乱局面再度上演,所以在投资方面,他也务求谨慎,并且专注。他认为,投资一个项目需要从头到尾全神贯注,且对企业未来几年形势的了解比这家企业是否是上市公司更重要。同时,在股权投资领域,无论牛市、熊市都要hold住,不能总想着炒短线。
那段时间,微博盛行,作为公众人物的史玉柱也爱上了微博。发送微博,字数限制在160字之内,言简意赅,随时可以告知公众自己的动向。史玉柱在微博上爆料,有个朋友劝他把18000人的脑白金和其他保健品销售团队全部向保险行业转移。他表示自己正在琢磨中……
琢磨的结果早已人所共知了,他没有这样做。保险行业是很赚钱,但是承担的道德风险也相当大。持银行股可就跟道德问题基本划清了界限。
随着投资银行股,史玉柱当初退出脑白金经营的心路历程的谜团,也被他在微博上公诸于众。他表示,保健品在国外是朝阳产业,在国内却变成了夕阳产业。10年之中,坚持到最后的保健品十大企业只有脑白金一家,其他都被外界压力压趴下了。在道德压力的封锁下,他被迫早早逃离了脑白金公司的管理经营,把自己摆在一个普通股东的位置上。就算这样,他对脑白金团队还是不放心,劝过他们放弃脑白金,做快消品。不过,股东们不想看到几亿元的利润就这样付之东流,史玉柱的规劝并未成功。
在这种情形下,如果他再劝脑白金方面做保险,那些人可能连理都不想理他,他可不想沦为人见人厌的人。
在放弃保健品之后,史玉柱除了做网游,就是搞银行投资。网游是他的爱好,但仍难免被阴魂不散的道德官司缠身。银行股则不然。
对于保险,有朋友给他的提议是,打出“巨人保险,保险业的脑白金”的口号,可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一个本来在中国就属于打道德擦边球的行业——保健品业,在大家对保健品的质疑声还没有销声匿迹的时候,又开始做在道德上仍颇具争议的保险业,企业形象在公众眼里一定会大打折扣,又怎么会有好果子吃?
明眼人也许是看到了这一点,便善意地提醒史玉柱不必当真。比如,有人劝史玉柱不要全听朋友的,好朋友在投资方面不一定是好顾问。这个提议很明智,保健品行业和保险业本身的一些问题已经让这两个行业臭不可闻。虽然脑白金很成功地跻身礼品行列,但保险团队的打造,史玉柱还是少掺和为妙。
投资民生银行以前,史玉柱多方考察,多地走访。在四川重庆,他发现民生银行的办公楼都是购买的产权,而不是租别人的,这让他信心大增。
他指出,中国银行的实际资产额度向来都高于原始估值。而国外则不然,国外的银行会被定期重估一次。中国的银行估值一开始定下来之后就不会改变,所以银行账面金额可能是0,但只要卖出划拨的土地,就能保持它们在5年内不融资都没问题。有了这份保障,史玉柱对外宣称:他对民生银行股的持有时间是3年。
1997年金融风暴之后,大家对银行的信任度降低,银监会也加大了检查力度,督促银行要增强抗风险能力。史玉柱认为,这些年银行的坏账的确增加了,但也跟实体经济的坏账增加密切相关,不能凭这一点就认为银行的风险机制问题严重。
银行给史玉柱带来了滚滚财源,但金钱对他来说只是个数字,并不是说金钱不重要,只是金钱已经不能代表他的成就感了。
跨越了三个行业,最后史玉柱承认还是游戏行业给他带来的成就感最大。银行毕竟不是他带领团队一点一滴做出来的,并未融汇他太多的情感和热度。
2013年年初,有报道称,史玉柱花了55亿元持有的民生银行A股创下4年来最高的收盘价——8??6元,这意味着他的账面浮盈是31亿元。
“钱生钱”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不过,史玉柱把这一切看得很淡。他说:“我是长线投资,不是短线客。民生A股,我承诺过三年内不出售,眼前涨跌与我们没啥关系。”
在他投资银行股的过程中,一度波折重重、**不断,这对他的心理承受能力是另一种考验和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