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走解脱(1 / 1)

2011年,媒体曾打出“谁主民生银行:是史玉柱还是中国人寿”的标题,引起大家的思考。这一年,史玉柱对民生银行A股和H股的频繁增持,被解读为是在跟中国人寿掰手腕。彼时,史玉柱的微博粉丝数量是400万人,他在这么大的场合下说出民生银行是“中国唯一的民营重要银行,不应倒退成为国有银行”的话,怎能不引发一场轩然大波呢?

果然,他被证监会叫去喝咖啡了。于此同时,刘家德则在媒体面前一再重申中国人寿在民生银行的重要地位,他说,中国人寿过去曾是民生银行第一大股东,但现在位居第三。可是目前第一大股东新希望是一个合股公司,故此中国人寿还应该是第二大股东。

其实,史玉柱是担心国有势力的参与使民生银行业绩下滑。他在微博上说:“失去民营机制的民生银行,将失去核心竞争力,告别高速成长。”

的确,国有控股会增加民生银行不良资产的比率,还会引发一系列其他问题。中国人寿的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新希望投资有限公司仅差0.68%,而且据相关人士爆料,民生银行从来就没消停过,由于再融资而引发的股东划拳比赛一直上演。中国人寿对民生股的增持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插曲而已。

由于民生银行过低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所以被银监会督促再融资。为了加快融资步伐,民生银行董事会频频召开会议,面向老股东做增发动员。在这些会议上,中国人寿的增持动向明显,甚至还有人说了句“你们不要的我都要”。

但中国人寿是国有企业,民生银行也不可能让其持股比例过高,所以给它定了一个门槛——5亿股,多了不卖。史玉柱原计划通过上海健特认购共计21??9亿股的民生银行股,可他的设想被民生银行更改的融资方案否决了。

史玉柱增持民生银行的途径是上海健特和巨人,一直被他如此钟爱的银行股如果就这样被“糟蹋”了,他肯定心有不甘。因为投资民生银行是他长期投资计划的核心,他不能眼看着民生银行落入国有公司的藩篱。

不过,中国人寿也早就把对民生银行的控股看做自己投资战略的重要一环了。中国人寿在银行业的投资从来没有达到过主导话语权的目的,而民生银行的股权比较分散,可以为中国人寿问鼎民生银行提供很好的机遇,使其实现对银行业参股控股的目的。

中国人寿看好民生银行,是由于考虑到银行业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黄金时期,盈利能力颇大,可以为中国人寿带来良好的收益。此外,2011年和2012年,银行股普遍走低,正是低价进入市场的好机会。

民生银行的实力从它的净利润增速上便可见一斑,为56.98%,超过浦发、招商、中信、光大、兴业等银行而跃居第一位。

民生银行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提出的口号也十分切合实际: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小微企业的银行、高端客户的银行。为了迎合这一目标,民生银行推出了“商贷通”这款产品,是为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贷款余额已经达到2076.49亿元。

中国人寿的业务领域有一块是属于银行保险的,但渠道资源有限,而且银保新规定出台之后,对其银保业务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保费下降了5??8%。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寿想要保住银行保险这一块的业务增长率,就需要拓宽渠道资源。比如,中国人寿通过购买广发银行的股票,成功获得了广发银行代理中国人寿寿险业务的支持。而且,广发银行还将其代理的中国人寿银保期交业务摆在重要位置。

如果中国人寿如法炮制,也对民生银行产生决策上的影响力,不就可以进一步占领银保的市场渠道了吗?而且,中国人寿也十分想效法平安保险的做法。平安保险对深圳发展银行的收购使其实现了三角支架结构,建立起了投资业务、保险、银行三箭齐发的庞大资本运作帝国。因此,中国人寿看好这个模式也是顺理成章的。

事实上,中国人寿只需花45亿元就可以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而其795.31亿元的现金流量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吃掉民生银行这块肥肉。

可是,中国人寿的持股道路未必那样一帆风顺。首先,它要过银监会的审查关。持股比例一旦超过5%,银监会就会密切监督股权集中度,每一次增持都要上报。民生银行内部人士也声称,中国人寿不可能成为民生银行的第一大股东。

面对外界的疑虑,民生银行行长洪琦出来辟谣:中国人寿并没有想控股民生银行,十大股东里没有一家有这个实力。而且,即使多增持股份,也不见得就能提高自己在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上的话语权。

其实,民生银行股权的分散对中国人寿控股民生银行也是个巨大的障碍。股权这样分散的公司,使得中国人寿起码要持股到20%以上才可控股,短期内不好兑现。换句话说,得有人卖给你才行。如果没有人愿意卖,你到哪里去买呢?

由于跟中国人寿“斗法”,史玉柱被扣上了“操纵股价”的帽子。由此,他才在微博里为自己辩白:3年内必然按兵不动,否则宁愿“受骂”。

史玉柱原本想做长线投资,当然一定要为民生唱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唱高之后立刻就抛售套现。他毕竟不是一般的中小股东。

虽然史玉柱的频繁微博爆料导致他被证监会点名,但中国人寿对民生银行的控股计划也没那么容易实现。不知是史玉柱的话起到了提醒的作用,还是民生银行向来都是在博弈中成长的,洪琦表示,民生银行的股份制和民营银行特色还是希望能继续保持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史玉柱跟中国人寿的隔空喊话虽告一段落,最终不了了之,可他的“出走”却给大家留下了颇多话题和猜测。有人说,他是因为被卷入海鑫钢铁倒闭案中无法脱身才撤走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海鑫钢铁是民生银行的债务人,被媒体爆出欠了30亿巨债不还,这同史玉柱当年的遭遇如出一辙。史玉柱的大嘴巴又开始发话了。当时,海鑫钢铁的掌门人是李兆会,一个不折不扣的“富二代”。史玉柱在微博上公开表示,社会对80后企业家要包容,不应该落井下石,应该鼓励海鑫钢铁继续正常生产。

他的话有一定的感情成分在其中,所以让人不免产生共鸣。而且他还直言不讳地揭露,银行把40亿元钱都抽走了,才会导致海鑫的现金流出现困难。

民生银行是海鑫钢铁最大的债权人,如此说来,史玉柱的话其实对民生银行而言似乎“不太顺耳”。有人判断,史玉柱此举不完全无私,因为他和李兆会之间实在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证据是,在2013年9月,辽宁成大的定向股票增发只有两个对象——巨人投资和李兆会的上海海博鑫惠。

其实,他俩这次投资算得上具有十足的赌博性质,因为买入之后3年内不许卖出,金额也不小,足足10亿元。如果把这笔钱的时间和机会成本算进去,史玉柱和豪门阔少李兆会能赚多少呢?不过,二人似乎非常默契,联手成了辽宁成大的第二和第三大股东。

李兆会的父亲李沧海,当年是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还曾出任过民生银行董事。而李兆会本人,后来更是因持有民生银行股份而成为胡润百富榜中最年轻的山西首富——2007年的牛市套现,让他赚了10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猜测李兆会跟民生银行的高管肯定有过接触。这高管难道是史玉柱?李沧海这个老熟人已经退位了,留给李兆会庞大的钢铁帝国去打理。史玉柱对他的鼎力支持和帮助,是否源于自己以前的类似经历?还是真如外界所说,是出于一种“很铁”的关系使然?

总之,史玉柱这次好像又捅了一个“马蜂窝”。也许是他跟民生银行高层观点不一致,也可能是董事会对他已经很不满了。他靠董事一职原本就赚不了多少钱,薪酬相加一共只有区区82万元。其实他在乎的是董事的地位给他带来的隐性收益。只是,民生的江湖不好混,所以他打算拍拍屁股走人。

史玉柱跟民生银行董事会最后商定的结果是,他可以从民生银行香港分行提走1??825亿美元的现金,作为巨人网络私有化筹资的一部分。

不好玩便不玩了,他撤走可以说是见好就收。他已经被誉为“中国巴菲特”,而且通过入主民生银行为上海健特融得9000万元的关联贷款,使得上海健特在2003年有了进一步发展。此外,他在银行业的触角还一直伸向法国巴黎银行、德意志银行、瑞士信贷、工银国际、高盛银行和摩根大通银行,这些银行为他提供了6.675亿美元的贷款。

史玉柱的智商一流,也许情商欠缺那么一小块。他跟民生银行的其他股东比不了,因此撤离是最好的解脱方式。事实上,他也确实解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