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晨可以被称为“富二代”,但她干事业的恒心和毅力,一点不次于那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在她初到巨人集团的那段时间,有一个商场客户,一年多都不给巨人结款。程晨接手这个任务后,从来不跟这个客户谈结款的问题,而是下班后帮她接小孩。后来客户自己不好意思了,主动结清了所有欠款。
程晨善于抓住人的心理,这令她很快成了公司的销售能手,得到一次又一次升职的机会。她不但做事有办法,工作起来也有方法。比如她和史玉柱初次见面的南京紧急会议前,史玉柱由于脾气火爆,并处于困境,对南京分公司的业绩很不满意,甚至大发雷霆,给南京公司打了个零分。程晨刚刚接手,却立下军令状,这就给史玉柱留下了难忘的第一印象。
史玉柱走后,她先是着手整理了南京地区的客户关系,重要客户全部自己负责;然后参与从卸货到结款的各个业务环节。另外,她还在接收总公司每个月底发来的业绩表时,让所有业务员都到传真机前面集合,亲眼看一看自己的成绩。
通过对业务员的激励,和自己对各方面工作的亲自把关,她仅用了3个月就成功地实现了对史玉柱的诺言。
程晨虽然有个能干的父亲,但童年时代的生活却并不如意。她爷爷早年曾被定性为“反革命”,被关在牢里长达20年。在她小学四年级之前,她都不知道自己还有个爷爷。这样的家庭成分,在过去是要被人看不起的。因此她的父母都小心谨慎,低头做人。而最初,她的父母都只是在工厂里做普通工人。
程晨的童年没有玩具,也没有色彩。她每天坐在母亲的自行车上,被送到一个离家很远的幼儿园,跟一群男孩子蹲在地上和泥玩。所以,严格来讲,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富二代”,她父亲有钱,也是以后的事情。在这样的家庭成长起来的程晨,学会了勤奋、自立、坚韧和踏踏实实。
史玉柱给了像程晨这样能干的年轻人机会。在巨人,大学毕业生是主流,25岁的副总和23岁的部门主管司空见惯。史玉柱有一句名言,“林彪20当军长”,在他看来,没有出现年轻将军的原因并非年轻人没能力,而是没机会。
90年代中期,能说出这番话的人一定是有很强的超前意识的。史玉柱敢作敢为,是程晨心中的榜样,同时也是带给她磨练和挑战的人。
刚到珠海时,她并不习惯这里的生活,很想南京,也很想家。她不喜欢广东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私文化。
有一次,她把会议纪要拿给史玉柱看,他开玩笑地说:“这次打字还挺快的嘛。”她感觉领导不是在鼓励她,好像是瞧不起她。史玉柱擅长电脑编程,而程晨连打字都不会,一种自卑的情绪从她的脸上流露出来,她跟史玉柱提出要回南京。
史玉柱看出程晨不高兴了,知道她自尊心很强,便拿出“家庭式管理”的方法,安慰程晨说:“从今天起,你喊我史叔叔吧,这样你会有家的感觉。”然后,史玉柱又让她写了一个成长计划,为她的人生重新定位、重新设计。
程晨回忆说:“我可以设计自己的人生了,而史玉柱给了我舞台。”
等她决定留下来后,就一直站在史玉柱身边没有离开过。在她眼里,当时在巨人集团,所有员工都对史玉柱有一种“盲目”崇拜。他的光环,加上他的言出必行,得到公司员工的信任,也得到了程晨的忠实拥护。
然而从1996年下半年开始,集团的会议成了家常便饭,最初还是事务性质的,后来就变成资金协调会和还款计划会。缓发员工工资和暂停报销的情况让程晨感到事态的严重,她知道,巨人大厦的建设随时可能导致公司资金链断裂。
1997年黄山会议时,史玉柱已经有机会争取到一笔贷款,然而媒体的曝光让所有计划夭折了。
那天,程晨记得史玉柱在会议最后展开自我批评,提了自己的三个错误:一是决策过程不科学;二是急功近利,带领公司搞“大跃进”;三是不尊重员工的意见。
其实,“大跃进”是史玉柱被逼上梁山的做法。然而情势不可逆转,程晨看着1997年春节前后,一万名员工被遣散的情景,心中真有些悲凉的感觉。留下来的30多人都不愿意离开,在一起同吃同住,谁也不相信史玉柱会就此倒下,巨人会就此倒下。
这个时期,史玉柱还是经常收到来信,但是程晨发现,每天收到的信中,史玉柱不再是众人求爱的对象,除了寻求合作的,就是鼓励他别趴下的。有一封来信是浙江大学四个大学生联名写给史玉柱的,恳求他不能倒,他是这一代人的偶像,如果他倒了,会辜负一代人。
程晨把这封信给史玉柱和其他员工看,所有人都哭了。
当史玉柱成为全国负债最多的人时,程晨没有离开巨人。当她把从家里筹到的10万美元交到史玉柱手中时,史玉柱痛定思痛地对她说:“谁也救不了巨人,我们只能自己救自己。”
那时的程晨需要帮助史玉柱完成任务,根本没时间想离不离开的事情。而且史玉柱也没说要放弃,她就一心想挺过去。就在这时,史玉柱跟他们明确了两件事,一是欠债必须还钱,二是以后要做自己擅长的事情,回到IT和保健品这两大块上来。
程晨在上海开拓脑白金市场时,公司还没有在上海注册分公司,工商部门几次查抄了她的办公室。第一次被查抄时,她简直懵了,跟着工商局的人去工商所接受调查,路上便接到史玉柱打来的电话,责骂她没有做好上海的广告,这下她更不敢向史玉柱汇报当时的情况了。到了工商所,她大哭起来,因为心里太委屈,实在忍不住了。
工商所里的人看到这个小姑娘哭得这么伤心,便跟她聊起了家常。程晨向他们讲史玉柱创业的故事,讲巨人要还债的事情。这些干事们听了,最后都当起了程晨的叔叔阿姨,没有再为难她。
此事后来传到史玉柱耳朵里,以后每当公司遇到类似的事情,他就会开玩笑说:“你们去哭呀,像程晨一样去哭呀。”
程晨并不是演员,也不是在演戏。她只是有智慧,而且让智慧和情感恰如其分地结合在一起,便起到以情动人的效果,帮助自己渡过一个又一个难关。
后来程晨在分析巨人东山再起的原因时说,巨人倒下使他们交了上亿元的学费,但也换来很多经验教训,再加上第二次创业的**,才激励着大家勇往直前,奋力拼搏。
如果说20岁的程晨对史玉柱是“发烧友”式的追星族,那么后来的她便能更客观地对史玉柱作出评价。她说,史玉柱有人格魅力,但优点和缺点一样突出。她时常劝史玉柱,“你不用把一个目标的实现时间压缩到10年,你可以用30年从容去做,这样会更平和,更踏实,更顺畅。”
史玉柱身边有这样一个出色、能干的女人,不免引来很多人的好奇。
捕风捉影也好,好奇心驱使也罢,总之网络上开始盛传,程晨是史玉柱的老婆。无论这个小道消息是否属实,有一点不容置疑,即史玉柱背后的确有一个女人,在他事业成功的道路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就是程晨,是巨人传奇中不可或缺的女人。
程晨非常随和,每次出去都有人问她是不是空姐、护士或者幼儿园老师,没有一个人认为她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副总。每次司机送她去见经销商,只要她和司机并排走,人家肯定先去跟司机握手。不过她认为这样很好,可以一下子拉近同经销商的距离。
对于当初为什么能借给史玉柱10万美元这个话题,后来程晨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她上大学时是学生会干部,非常活跃,被同学们认定为是跳槽型的人,然而她在巨人一干就是十几二十年。
初到巨人时,她感觉公司的氛围非常适合自己,从没想过要离开。从做业务员的800元月工资,到行政助理的4000元至5000元,一直到八九千元,后来又跳水似的回到原来的800元,大家因为有心里想要的公司氛围,对钱方面都不太在乎,觉得自己好像是在跟公司一起成长,是成长中的感觉。
她还记得初到珠海总部做行政助理时史玉柱对她说过的话:公司只是提供给你一个舞台,这个舞台有多大,需要你自己去创造。你如果想做更多的事情,就会自己主动去找事情做。
他们都是做事的人,都充满了热情和干劲。而程晨还具有女人敏锐的直觉和洞察力。按她自己的话说,男人是山,女人是河,但她觉得自己是云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也许是对她干事业和营销能力的一点概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