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著捍卫者(1 / 1)

在外界传言的史玉柱的“红颜知己”里,除了刘伟,更出名的应该是程晨。

程晨个性格开朗,喜欢说笑,对人很和气,跟史玉柱既不是亲戚也不是故交。1995年6月,刚满20岁的她毕业于南京国际关系学院,面前有很多选择。

她父亲是期货经纪公司老板,她完全可以去父亲的公司任职。但她继承了父亲敢打敢拼的性格,没有选择这条平坦之路,而是去了史玉柱的巨人集团。

后来,她做了巨人集团副总裁。

程晨被巨人录用的1995年,正是巨人如日中天的时期,营业额超过10亿元,包括脑黄金在内的12种保健品投放市场,巨人大厦也破土动工,史玉柱本人被列为福布斯大陆富豪第8位。

程晨到巨人集团江苏分公司报到时,把材料拿到楼下去复印,复印社老板看到她手里拿着巨人集团的文件,竟大叫:“你是巨人的呀!”

当时巨人名声在外,大家都不敢轻视,这给了程晨足够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让她干劲十足。她刚来的时候是一个促销员,3个月试用期过后,转为正式业务员,半年后就升职为业务主管。

搞销售的人需要勤奋上进,善于交际和沟通,这正是程晨具备的素质。上班时间之内,她和同事们一样跑业务,下班后还在与客户联络感情。富二代的娇气在她身上一点没有显现,而且无论她在什么区域经销,都能把业绩提高上来。

她真正进入史玉柱的视线,是1996年3月。史玉柱作为巨人集团的领导者,当然需要像程晨这样能干的人才为自己开疆扩土。当时,史玉柱带领公司高层到江苏做销售情况检查,正赶上南京公司经理的职位无人担当,只有21岁的程晨临危受命。

不过,她心里也没底,因为南京公司的销售业绩并不好,排在全国倒数第10名。史玉柱脾气火爆,雷厉风行,在这个节骨眼上,对下面人的要求也就十分苛刻。

那天晚上,公司召开紧急会议,程晨第一次与史玉柱面对面沟通。史玉柱劈头盖脸便问:“你准备用多久来改变这个情况?”

程晨回答:“一个星期。”

瞬间,会议室里发出一片哄笑声,史玉柱也笑了,他感到这个小姑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不过,他不能责怪程晨口出狂言,尽管他知道程晨缺乏经验,但他相信有此决心的程晨一定把销售业绩搞上去。

两个月后,在程晨的带领下,南京公司业绩上升到全国前十的行列;三个月后,高居全国第一!

这就是这个小姑娘的能量!

史玉柱很快看到了程晨的能力,也给她机会让她实现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在一家公司做类似办公室主任的职位。

搞销售的日子锻炼了程晨做事脚踏实地的性格,她学会了勤奋、自立、坚韧。半年后,她凭借出色的销售业绩被调到巨人珠海总部,做了史玉柱的行政助理。

然而,事情的进展不像她想象得那么顺利。此时没有了销售成绩激励她,她每天要做的就是狼狈而例行公事地跟着史玉柱见客户、开会、整理文档。虽然担任行政助理的职位,但程晨学校的课程里没有电脑这一科目,她不会办公自动化,甚至连用电脑打字都不会。史玉柱脾气不好,她被史玉柱骂过“无能”,也被摔过杯子。对于史玉柱的暴躁表现,程晨很理解,因为这一时期,正是巨人集团面临危机的特殊时期。

1997年1月16日,程晨跟随史玉柱到黄山脚下的太平镇,同行的还有30多名核心管理人员。这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内部会议,让程晨看到了史玉柱个性中自我折磨的一面。下午4点多,她接到珠海那边的电话,要把一份重要文件传过来马上给史玉柱看。纸从传真机里刚吐出来,程晨便看到“巨人史玉柱身陷重围”几个大字,巨人危机终于被深圳《投资导报》捅破了窗户纸。

从此,程晨职业生涯中最忙乱、最艰难、最富有挑战性的日子到来了。她已不单纯是一个行政助理那么简单,而是成为跟史玉柱共度难关的中流砥柱。

1997年春节过后,程晨开始处理一系列危急事件:抵押、躲债、借款、合作,有些事情甚至来不及汇报给史玉柱,只能由她自己来做决定。后来她回忆说,她学会了把事情分类,先处理最紧急、最重要的事,然后再去做紧急的事,最后做重要但不紧急的事。

程晨不但是史玉柱的员工,而且曾向父亲借过10万美元帮助史玉柱解公司的燃眉之急。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讲,他们更像是铁哥们,是一起战斗过的“革命”同志。

她说:“那时候很多员工都帮过公司,我也跟父亲说,能不能帮公司一把。”

她对史玉柱提供的帮助,史玉柱是不会忘记的。后来,她成了一直跟随史玉柱的“四个火枪手”之一。

1998年6月,史玉柱筹到了50万元启动资金,程晨便跟随他和另外一些人来到江阴和无锡,开始准备启动脑白金市场。为了不让借来的钱打水漂,程晨跟着史玉柱每天到农村市场和消费者做面对面交流,搞产品调查和推销。一个月下来,公司账面余额多出15万元,史玉柱看到了希望。

后来,在程晨的主动要求之下,史玉柱同意她拿着25万元到南京做市场。这是她无比熟悉的家乡,结合她的营销天赋,她迅速打开了南京市场。仅用一个月时间,她就赚回了23万元,第二个月赚回50万元,第三个月100万元。

程晨协助史玉柱取得的优异销售成绩,使得整个巨人集团群情振奋,老员工纷纷表示要回来。脑白金开始像滚雪球一样,慢慢做大起来。

成功地做成了江苏市场,程晨又受命到上海市场开拓业绩。在上海的一年,她创造出1亿元的销量,她也由此成为史玉柱最器重的左膀右臂之一。2002年以后,程晨升任为巨人集团常务副总裁,全面负责公司的品牌管理和战略规划。

在史玉柱麾下风风火火打拼了10年,程晨可谓经历了生死沉浮。她需要静下心来考虑自己的定位了。她说:“我曾经自我膨胀,认为自己什么事都能干,把史玉柱身上的优点缺点都放到自己身上,没有做筛选。现在,我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而不只是事业成功的人。”

程晨很像史玉柱的影子,有着史玉柱那样高歌猛进、奋力拼杀的个性。她在取得了一个女人所能取得的一切事业成就之后,开始向更高的精神领域迈进。

在一次巨人召开新年联欢会时,程晨在员工们的邀请下,给大家讲史玉柱的故事。她开始娓娓道来,跟大家叙述史玉柱发小孩子脾气的故事,困难时候的故事以及她陪伴史玉柱在西藏九死一生的故事。

有人问过她,为什么当时没有离开史玉柱,离开已经土崩瓦解的巨人?她的回答很简单:“可能就是不甘心,可能就是充满热情。”她的确是史玉柱的复制品,或者史玉柱性格的女性映射。他们的心中一样有创业之火在熊熊燃烧。这样两个对事业成功的狂热追求者,没有理由不携手并肩为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程晨凭借对史玉柱、对巨人执著的热情和信任,跟随史玉柱一路走到现在。

20岁时,程晨曾聆听史玉柱讲“夸父追日”的故事。现实中的史玉柱就是那个追日的夸父,他被执著信念驱动而从失败的阴霾中爬起来。就是这种意志力一直鼓舞着程晨的斗志,催促她跟自己具备同样素质的创业先锋一道,把巨人神话的核心精神演绎到极致。

史玉柱的话一直在她耳边回响:巨人神话是一群年轻人执著追求选择的事业并为这种追求不顾一切的拼搏精神,是追逐太阳的精神。

程晨跟随史玉柱的这些年,亲历目睹了这种精神让一个知识分子变成市场经济风口浪尖上叱咤风云的弄潮儿,让欠了两亿多元的中国首负再次披荆斩棘,成为呼风唤雨的新财富领军人物。

程晨,是改革开放后迎着市场经济风潮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最终成为巨人神话忠实的追随者和最坚定的捍卫者。她具备跟史玉柱一样的个性,永不疲倦、永不满足,把自力更生者视作英雄,重视结果的同时一样重视过程。在她的意识里,“史玉柱神话”的继续或消亡,已不是史玉柱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团队的理想,是一代人的共同追求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