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搭档(1 / 1)

也许正是由于公众的质疑,以及被人“瞄上了”的事实,令史玉柱意识到脑白金在学术领域存在的争议。故此,他才开始了对“黄金搭档”的经营。

“黄金搭档”,据说是由瑞士罗氏维生素公司、中国营养学会、上海黄金搭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生产的。这款产品的原理,是把矿物质添加到复合维生素里,因此被命名为“黄金搭档”。

“中老年人缺乏钙、铁、锌、硒、维生素会怎样……中国营养学会推出权威解决方案——黄金搭档……”在中央电视台最佳广告时段,黄金搭档的广告紧随脑白金广告之后播出。黄金搭档的广告语用词都能被大众广泛接受,且耳熟能详,几乎没有任何争议,在宣传过程中,可以让“找麻烦”的人无隙可乘。

史玉柱曾经说过:“营销没有老师,如果有,消费者就是唯一的老师。”黄金搭档的市场营销,正是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

黄金搭档刚推出时,中国维生素市场只有6亿元的销售额,很显然,消费者的需求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黄金搭档的广告词,说明了人体缺乏维生素时会产生的各种症状,然后告诉消费者,中国营养学会已经研制成功这些症状的解决方案——黄金搭档。从而,为培育维生素需求市场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黄金搭档的销售额在一年之内达到了6??2亿元,超过中国整个维生素市场以前的总量。

但在销售过程中,黄金搭档也遇到了诸多宣传障碍。黄金搭档的试销城市,大多禁止使用大模拟盒、宣传画和柜台牌等广告手段,而且黄金搭档的电视广告等于花钱给其他品牌的维生素做了附带的宣传推广。

黄金搭档反复强调“补充维生素”的作用,把药店维生素的销量都提高了,这真是为他人做嫁衣裳。由黄金搭档引领的有力媒体宣传和科普教育,使整个维生素系列产品的销量逐渐攀升,可黄金搭档本身的销量却不很尽如人意,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无法跟脑白金当年的情形相比。

不过,黄金搭档还是体现了史玉柱的营销本领。在成长阶段,黄金搭档以竞争对手的弱项作为切入点,试图拉取竞争品牌的忠实客户,从竞争品牌手中抢客户。这虽然很难办到,但黄金搭档做到了。因为维生素类产品的功能诉求和成分不像脑白金那样超前和独树一帜,所以黄金搭档只能靠抢夺其他品牌的客户扩大市场份额。

“维生素保健康,吃之前看配方,中国人磷铜已超标,铜过量伤肝脏,安全可靠是黄金搭档。黄金搭档不含磷铜。”

这些广告词点出了普通维生素产品配方、成分同黄金搭档的差距,差异化竞争策略应用得十分明显。它也没有再提“送礼”的问题,也没有给人以“烦人”的印象,更没有像脑白金那样让国人感到新奇,却存在诸多争议的提法。当然,它也没有了令人因讨厌、闹心而产生的深刻印象。

同脑白金广告进行对比后会发现,黄金搭档看似十分“正统”的广告策略在宣传效果方面有些疲软乏力。这在消费者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过于模糊了。

好在有脑白金之前的成功宣传做基础,加之黄金搭档这个产品名称有意与脑白金挂钩,让人一听便联想到脑白金,联想到“送礼”和孝敬爸妈,因此在很多人的印象里,黄金搭档就像是脑白金厂家为脑白金量身打造的“副产品”,甚至在一些人的观念里,黄金搭档需要跟脑白金搭配一起吃,是脑白金的“效果强化剂”。

黄金搭档,是健特继脑白金之后推出的第二款产品。从一开始,史玉柱就向市场营销团队灌输了他的危机感。他表示:第二款产品按行规来讲是注定要失败的,而我们需要做的,是采取措施避免失败。这种危机意识使营销团队快速进入紧急状态,一天工作15个小时,一周工作满7天,大有背水一战的意味。正是这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心态,使黄金搭档成了一款成功的“第二款产品”。后来,在做网络游戏行业的时候,史玉柱也明确提醒团队,第二款游戏还是要拿出做黄金搭档时的劲头。

为了突出本身的特点,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黄金搭档在成为市场领先品牌之后,为巩固自己现有的地位建立新的市场标准,以防御竞争产品对其市场份额的侵蚀,在广告功能诉求上,把黄金搭档显著的产品优势同消费者需求相结合,广告语也是花样翻新。

“黄金搭档,花一样钱补五样,吃黄金搭档相当于同时吃维生素、钙片,补锌的、补钙的、补铁的、补硒的。”

维生素和矿物质虽然不存在什么争议,但市场同类产品繁多。以上例举的广告正是为了突出黄金搭档的优势和特点,强调它不含对人体有害的磷铜等配方,而且可以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钙和矿物质。如此,让消费者感到自己的确是花一样的钱达到同时补充所有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黄金搭档的实惠。

不过,这样的广告词还是做不到像“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那样“讨人嫌”的效果和让人很气愤的心理反应。故此,如果不是有脑白金之前的广告营销垫底,黄金搭档的广告词只能用不温不火、平淡无奇来形容。

功效市场依赖产品市场去带动,这是经脑白金营销实践验证过的。70%~80%的保健品市场销量来源于礼品市场,正如史玉柱所说,消费者盲目地挑选节日礼品,往往是脑子里想到什么就买什么。脑白金正是迎合了消费者挑选礼品时想省劲的需求,才取得巨大的商业成功。

《脑白金真相调查》里关于礼品方面的反对之声毕竟凤毛麟角,主要是对功能诉求方面发出质疑。因而,黄金搭档既然在功能诉求上良性无争议,就没有道理阻止该产品在礼品市场的宣传力度。基于此,黄金搭档又开始做起了这样的广告:“黄金搭档送爷爷、送奶奶、送阿姨、送小弟……”这回不仅仅是孝敬爸妈了,谁都需要补充维生素。

史玉柱在做黄金搭档之前,可能是被媒体和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整怕了,在2002年11月24日的时候,曾经提出过一个商标使用权转让公告。做了3年的脑白金,就像健特生物的孩子一样。史玉柱既然有心卖掉这个产品,足见他对之前失败经历的忌惮程度。他是怕这次自己又站得太高了,还会跌得更狠。毕竟,不能否认的是,有很多人在等着看他的笑话。

为了让批评之声趋于平静,也为了让反对者闭嘴,史玉柱将旗下的黄山亘兴和上海健特退出脑白金的销售和生产,并且把脑白金的部分新技术和商标使用权估价1??46亿元转让给无锡健特,即青岛健特生物的子公司。

这些关系可能有点绕,但是跟史玉柱“捣腾资本”时的情况比起来,实在是小巫见大巫。通过这样的转让,他和无锡健特、青岛健特基本划清了界限。

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大家都说,史玉柱终于干净利索地“甩掉”脑白金了。

事实上,在2001年脑白金还在热销时,史玉柱就已经开始暗中推广黄金搭档了。第一轮试销的城市有吉林、漳州、威海、襄樊和绵阳。次年8月,史玉柱把黄金搭档的试销点集中在上海市和华东五省——浙江、江苏、山东、福建和安徽。第二轮试销随即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但是一年半时间过去了,同一个策划销售团队,却没有创造出跟脑白金同样的热销场面。

当时维生素市场比较有名的品牌包括21金维他、金施尔康、维存、善存、成长快乐(养生堂推出)、宝力维(恒寿堂推出)。

在中国保健品市场上,维生素以其站得住脚的功能诉求,成为主导市场未来竞争的热点。人们对大肆宣传的功效神奇的保健品已越来越缺乏信任,但维生素的概念自来就深入人心,补充维生素是身体健康必须的概念也是人人知悉的。

故而,史玉柱选择维生素市场来做,也是慎重考虑的结果。

美国的维生素产品占据保健品销售总额的2/3,而在中国,维生素虽是老产品,存在多年却一直没有做大,始终很被动。

市场的大环境,也使得后来者黄金搭档在销售方面的难题颇多。其中一点是,虽然包装跟脑白金一样是蓝色的,而且同时推出中老年、女士、儿童青少年三种包装,但这种分类还是难以像脑白金那样把所有类型的消费者一网打尽。甚至于,宣传人员连黄金搭档同脑白金有什么区别都不能简要说明。

这的确反映出宣传人员的学习能力不够,可其他问题也同样存在,比如价格。相对于维生素产品而言,黄金搭档56元的售价和脑白金差不多,多数消费者很难接受。

另外就是来自宣传方面的困扰。脑白金的褪黑素成分由于美国方面的概念炒作行为,可以让销售团队编写同英文有出入的内容。不过,维生素作为普及型概念,不容易效法。

史玉柱为黄金搭档打了几篇功效软文广告,比如《中国人怎么吃饭》《营养不良的孩子》《白米惹的“祸”》《海军上将的悲剧》和《美国〈科学导报〉报道:人无维生素,只能活10天》等。

另外,一些关于企业形象的软文也陆续推出,比如《中国人补充维生素矿物质有了权威方法》《投资数亿三巨头合作》及《中国人如何补充营养素》等。只是,这些软文不可能把维生素描绘得神乎其神,所以不能像脑白金一样把黄金搭档“捧上天”,宣传力度也就小多了。

史玉柱也不想打擦边球,他要回归“正统”,要“走上正轨”,然而卖维生素产品的难处,就在于无法跟其他同类产品做更有效的区分,故而,市场营销和广告宣传效果就难免捉襟见肘。可不管怎么说,这块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巨人在公众印象中的“恶俗”,史玉柱要“走上正规”的设想,也一步步变成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