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北方的威胁(1 / 1)

分封功臣

随着楚王韩信被擒,皇帝刘邦心里的一块石头算是落地了,汉帝国终于可以庆祝了,大规模的分封工作随之展开。

汉六年十二月甲申日开始,第一批分封了十人,有平阳侯曹参、信武侯靳歙、清阳侯王吸、汝阴侯夏侯婴、阳陵侯傅宽、广严侯召欧、广平侯薛欧、博阳侯陈濞、户牖侯陈平、堂邑侯陈婴共十人,曹参、王吸、夏侯婴、召欧、薛欧都是丰沛老乡,占一半。

汉六年正月,开始新一轮分封,对帝国领土边界进行了重新划分。楚国被分成两块,淮河以北三十六县交给同母弟弟刘交,封为楚王;淮河以南五十三县交给从堂兄刘贾,封为荆王。

六天后,以韩王信“材武善战”为名,把韩王信从颍川郡迁徙到太原郡,以太原郡三十一县建国,把他从帝国的腹心位置搬到北方前线,等于削弱了韩王信对中央的直接威胁,同时又可以利用“材武善战”的韩王信为汉帝国守边,一箭双雕。韩王信不乐意北迁,就和刘邦赌气说:‘首都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离边境太远,干脆首都定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算了。’刘邦顺势批准了。

刘邦又将长子刘肥分封齐王,以齐地七十三县建齐国。刘邦还下令各国凡是说齐国话的人统统遣送还给齐国。因为刚刚经历了战争,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此时不缺地就缺人,人力才是财富。刘邦这样做大概是出于对曹氏和刘肥的歉疚吧。其实刘肥是个有福之人。楚汉战争时期,刘盈被项羽追杀,刘肥因为是私生子反倒置身事外。楚汉战争结束后,刘肥虽然不算嫡子,失去了皇位,但却可以以刘邦长子的身份拿到齐王的宝座。当年韩信拼死拼活才拿到,最后还被刘邦涮了,刘肥没流一滴汗就得到了,有个好爹真好。此时的刘肥正值年富力强,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

这么一来,诸侯王就有:燕王卢绾、韩王信、赵王张敖、梁王彭越、齐王刘肥、楚王刘交、淮南王黥布、荆王刘贾、长沙王吴臣(吴芮长子)。老刘家称王的数量实现了零到三的暴增,加上铁哥们卢绾、女婿张敖,诸侯王中亲刘势力已经拥有压倒性优势,刘汉政权得到很大程度的巩固。

刘邦在封刘肥为齐王的同时,把曹参派去给刘肥当相国,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将曹参这样的大军头外放,也是一种削藩,防止丰沛系功勋老将们团结在曹参周围对抗刘邦,避免政权的内部分裂;二是曹参是重量级的功勋元老、战斗英雄,有他坐镇可以辅助齐王刘肥稳定齐国局面,确保帝国东部的稳定。

汉六年正月丙戌,新的一批侯爵又开始分封,有周吕侯吕泽(吕后大哥)、建成侯吕释之(吕后二哥)、留侯张良、射阳侯刘缠、酂侯萧何、曲周侯郦商、绛侯周勃、舞阳侯樊哙、汾阴侯周昌、梁邹侯武儒、成侯董渫、蓼侯孔藂、费侯陈贺、阳夏侯陈豨十四个侯。

封侯风波

萧何以文官封侯引起了武人集团的强烈反对。因为汉代封侯以军功作为第一标准。像策反黥布的随何,功勋卓著都未能封侯。武将们向刘邦提出了抗议。

武将们说:“我们身披战甲,手执兵器,亲身参加战斗,多的身经百战,少的交锋十回合,攻占城池,夺取地盘,都立了大小不等的战功。如今萧何没有这样的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发议论,不参加战斗,封赏反倒在我们之上,这是凭啥呢?”

刘邦就说:“诸位懂得打猎吗?”武将们回答说:“懂得打猎。”刘邦又问:“知道猎狗吗?”武将们说:“知道。”刘邦说:“打猎时,追咬野兽的是猎狗,但发现野兽踪迹,指出野兽所在地方的是猎人。而今大家仅能捉到野兽而已,功劳不过像猎狗。至于萧何,发现野兽踪迹,指明猎取目标,功劳如同猎人。再说诸位只是个人追随我,多的不过一家两三个人。而萧何让自己本族里的几十人都来随我打天下,功劳是不能忘怀的。”武将们都不敢再言语了。

这事情首先反映出汉代人的质朴,这些军功武夫们有话就说,不藏着掖着。但刘邦的这段话其实是歪理,比如萧何族人参战,那可以按他们各自的贡献予以奖赏,功劳是不能算到萧何头上的。这事纯粹是刘邦利用个人威信在强压,只不过武将们碍于领导情面不好反驳,只要刘邦给予他们的待遇没有降低,也就默认了这个结果。

称帝以后的刘邦有一个倾向,就是越来越不讲理,越来越寻求强化个人权威,但这不是因为刘邦变了,而是情形变了。在战争时期,政务比较单纯,一切为了战争胜利。刘邦称帝后,将领群臣的利益和观点开始多元化,作为一个新建帝国的掌舵人,假如不使用个人威信强力压服,很难保政权不发生分裂。

而且此时政权还面临着转型的新问题。战争时期,文官的任务是搞好后勤,一切为了战争胜利,文官要围着武官转。战争结束后,国家转入经济建设阶段,情形倒过来了,武官的任务是保卫和平,武官要围着文官转。这就需要领导人利用个人威权为政权的转型保驾护航。建国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刘邦一直在打压武功派,用个人的威信为文治派保驾护航。

张良不曾有战功,刘邦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是聪明人,当然不敢接受这么丰厚的封赏,于是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随后几天,又加封了隆虑侯周灶、阳都侯丁复、新阳侯吕清、东武侯郭蒙等四人。

前后二十八人封侯,然后封侯工作突然陷入停顿,二月份整整一个月,没有任何人受到分封。一些将领怀疑分封要终止了,情绪开始不稳定起来,刘邦却完全没有察觉。

刘邦在洛阳南宫,从桥上望见一些将领常常坐在沙地上彼此议论。此时的他正好和张良在一起。刘邦问:“这些人在说什么?”张良就告诉他说:“陛下不知道吗?这是在商议谋反呀。”刘邦吓了一跳,说:“天下已接近安定,为什么还要谋反呢?”

张良说:“陛下以平民身份起事,靠着这些人取得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所亲近宠幸的老友,所诛杀的都是一生中仇恨的人。如今军官们计算功劳,认为天下的土地不够一一封赏的,这些人怕陛下不能全部封到,恐怕又被怀疑到平生的过失而遭受诛杀,所以就聚在一起图谋造反了。”

以曲周侯郦商的情况来看,张良提到的这个土地不够封赏的情况恐怕是事实。按照郦商的列传记载,他在征战的过程中获得的封户已经超过万户了。可是建国后最后确认时,他的封户却被压到四千八百户。郦商这种老革命尚且不能保障足额分封,那么其他人呢?也难怪将领们会产生叛乱的想法。

刘邦于是忧心忡忡地问:“这件事该怎么办呢?”张良说:“皇上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谁最突出?”刘邦说:“雍齿与我有宿怨,曾多次使我受窘受辱。我原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劳多,所以不忍心。”张良说:“现在赶紧先封赏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见雍齿都被封赏,那么每人对自己能受封就坚信不疑了。”

于是皇上便摆设酒宴,三月份戊子,封雍齿为什方侯,并且当众命令丞相萧何等文官班底加快分封的评定进度。群臣吃过酒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被封为侯,我们这些人就不担忧了。”

刘邦每五天朝拜父亲刘太公一次,按照一般人家父子相见的礼节。太公的家令劝说太公道:“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应有两个君主。当今皇帝在家虽然是儿子,在天下却是万民之主。太公您在家虽然是父亲,对皇帝却是臣子。怎么能够叫万民之主拜见他的臣子呢!这样做,皇帝的威严就不能遍行天下了。”后来刘邦再去朝见太公,太公就抱着扫帚,面对门口倒退着走。刘邦大为吃惊,急忙下车搀扶太公。太公说:“皇帝是万民之主,怎么能因为我而乱了天下的规矩呢!”于是刘邦就尊奉太公为太上皇,心里赞赏那个家令的话,赐给他五百斤黄金。这个故事不过是皇帝强化个人权威的一个小插曲,实际上价值几何笔者并不以为然。

白登山之围

汉六年正月,韩王信的国家被迁往今山西朔州一带,成为汉帝国的北防前线。到了这一年九月,游牧民族匈奴人入侵了韩国。韩王信一边进行抵抗,一边派使者和匈奴谈判,争取求和,这也是战争双方常有的事情。

与此同时,汉国作为韩国的盟友,派兵赶来救援。但汉国方面发觉到韩王信多次派使者同匈奴谈判,怀疑韩王信的忠诚度,派人责备韩王信。汉国的这种不信任态度一下子就将韩王信推了出去。韩王信害怕被处决,索性就向匈奴投降,成为匈奴的马前卒,并率军向南攻打太原郡。诸侯王级别的人发动叛乱,影响非常恶劣,刘邦亲率大军前往平叛,同时派出使臣积极同匈奴交涉,刘邦大军在铜鞮(今山西省沁县南)一带击败了入侵的韩王信军,在战场上斩杀韩王信的部将王喜,失利后的韩王信逃跑投奔匈奴。韩军主力被击溃,叛军的势头受到了遏制。

韩王信的部将白土(今河北磁县)人曼丘臣、王黄等人拥立赵王后代赵利为王,又收集起韩王信被击溃的军队,并再次和韩王信及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联系上,准备联合攻打汉朝。同时,匈奴的干涉军开始介入汉国的内乱,匈奴左右贤王带领一万多骑兵和王黄等人在广武(今山西省山阴县)以南地区会合,就是说匈奴骑兵以韩国军队为前导从雁门关侵入中原。

韩军和匈奴军到达晋阳时和汉军遭遇,被汉军击败。退往离石(今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汉军乘胜追到离石,再次把他们击溃。失败后的匈奴逃到楼烦西地区聚集,就是说匈奴退到了雁门关一带,刘邦出动战车部队和骑兵部队再次将匈奴军队打败。

至此,汉军已经初步完成了肃清进入汉境匈奴的任务。而接二连三的胜利使得刘邦感到这个陌生的敌人也不过如此,开始有点轻敌了。再往北越过句注山(今雁门山),汉军就要越过国境了。

这时使者往复来回了十几波,他们给刘邦的信息是匈奴都是老弱残兵,很好打。使者们不知道匈奴已经故意把他们强壮能战的士兵和肥壮的牛马都藏了起来,只让使者看到老弱的士兵和瘦弱的牲畜。使者的错误情报让刘邦更进一步误判了匈奴的实力,产生了“毕其功于一役”、彻底解决匈奴问题的冲动。刘邦得到信息说匈奴的冒顿单于驻扎在代谷,就计划向代谷大举进攻。这时刘敬作为使者回来,却提出自己的担忧,他承认他看到的匈奴军队确实多是老弱病残,不堪一击,但是他指出:“两国交兵,这时该炫耀显示自己的长处才是。现在我去那里,只看到瘦弱的牲畜和老弱的士兵,这一定是故意显露自己的短处,而埋伏奇兵来争取胜利。我以为匈奴是不能攻打的。”

这时汉朝的二十万大军已经出征,部队已经越过了句注山。大概是汉军大部队已经行动,不方便再调整了,同时也有几分侥幸心理,刘邦骂刘敬道:“齐国来的孬种!凭着两片嘴捞得官做,现在竟敢胡言乱语阻碍我的大军。”就用镣铐把刘敬拘禁起来押在广武县。

句注山以北的部分地区虽然在秦朝一度被秦军攻占,但秦末汉初中原大地战火纷飞,中原王朝无力顾及这些地区,已经被匈奴逐步渗入侵占。越过句注山意味着汉军踏入匈奴的土地,这应该算是汉帝国对匈奴发动的第一次主动进攻,只是这次进攻没有七十多年后他曾孙武帝时那么威风,反倒被匈奴人打得灰头土脸。

这时候遇到天气大寒,士兵们的手指头被冻掉了两三根。面对恶劣的天气,刘邦急于解决问题,再加上轻敌,他仅带着少量精锐轻兵急进,把大军抛到后边。刘邦到达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以北的白登山(今名马铺山)时,突然冒出大股匈奴骑兵。刘邦一下傻眼了,赶紧带部队上白登山据险而守,匈奴骑兵则把他团团围住。今天,大同在山西省境内,但在当时,实际上刘邦已经出国境线一百多公里了。

于险境之中,陈平出了一个奇计,派人送给匈奴阏氏(即王后)许多礼物,让阏氏劝冒顿单于说:“现在已经攻取了汉朝的土地,但没什么价值;更何况两国君主不互相为难。”同时,由于韩王信的部队没有按约定及时赶来会合,冒顿单于怀疑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最后下令骑兵解开一角的围困,放被围困在白登山的汉军出来。

当时天降大雾,看得不是很清楚。已经被困在山上七天七夜的刘邦看到解围了,急着要跑出来,护军中尉陈平和太仆夏侯婴制止刘邦的急躁,命令士兵每张强弩朝外搭两支利箭,缓步慢慢地撤出包围。部队撤进平城之后,汉朝的大股救兵也赶到了,匈奴的骑兵这才解围而去。汉朝也收兵而归。刘邦的大舅子、吕后的大哥吕泽在这次和匈奴的武装冲突中受了重伤,不久不治而死。刘邦只好将吕泽的长子吕台封为郦侯,次子吕产封为交侯,以示抚恤。

刘邦和匈奴第一次交手被打得灰头土脸。回到广武县,刘邦便赦免了刘敬,对刘敬说:“我不听您的意见,因而在平城遭到围困。我已经把前面那十来批出使匈奴说匈奴可以攻打的人都斩首了。”赏赐刘敬食邑两千户,封为关内侯,称作建信侯。

经历了白登山之围,刘邦感到匈奴同以往的敌人不同,这个敌人居无定所、来去如风,不可能一战而胜。眼下国家刚刚经历两场内战的消耗,国力极度空虚,经不起再次大规模战争的折腾。于是刘邦决定调整国防战略,放弃了主动进攻的思维,转向防御性的策略,做好长期抗战的打算。

刘邦算一算老刘家的亲人,二哥还没有封王,想想二哥刘仲持家有道,而面对眼前这个局面,刘邦也想找个人替自己分忧。于是刘邦将他二哥刘仲改名刘喜,封为代王,以云中、雁门、代三郡五十三县建代国,填补韩王信的空缺。留下樊哙兵团收复这一带的失地,不再主动越境出击。让阳夏侯陈豨以赵相国的身份统一调度赵国、代国的部队和这一带汉军边防部队防御匈奴,做好长期抗战的准备,然后动身返回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