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迫抗战(1 / 1)

当时的大清朝廷分作两大派,即主战派和主和派。光绪皇帝是一位很想有所作为的皇帝,他和他的老师翁同龢等一些官员,主张和侵略者日本人开战;而以慈禧太后和李鸿章为首的一些官员则力主和谈,他们认为只有和才能生存。两派之间的斗争很是激烈。而当时的情况是,光绪虽贵为皇帝,却没有实权,真正的实权都操纵在慈禧太后的手中。光绪皇帝身边都是一些正直的、希望通过改革能够富强中华的有志之士,而慈禧太后身边,追随奉承巴结的都是一些心地阴险、狡猾多端、掌有实权的奸佞之辈。

张謇是力主抗战的,自然属于光绪和翁同龢一派。

主战派忧国忧民,心急火燎;主和派心思泰然,浮华享受。主和派握有实权,自然对于主战派来说具有压倒性优势,主战派在他们面前只是努力抗争而已。而慈禧太后老谋深算,心狠手辣,又媚外欺内,主战派处境艰难,很难有所作为。

张謇和翁同龢他们一些人整日在一起计议,如何对付这个危局。可以说,张謇一辈子都是在抗争和奋斗中度过的,前期是为了洗家耻而努力进行科举,科举好不容易成功后,又开始把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到挽救民族的命运中来。

看着日本侵略者气焰一天比一天嚣张,张謇义愤填膺,胸中涌动着一股气。他预感到煌煌大中华将会遭到被瓜分的危险,他积极宣传抗战,经常在翰林院里慷慨陈词。当时他提到最多的一个句话就是:“士苟以洗国耻,觉民智为心!”

他的老师翁同龢也正是军机大臣,张謇在朝廷上更是多依赖于他,希望他能为抗战多多出力,挽救民族命运。

事情如此紧急,朝廷还好像是无事一样,迟迟难以做出决定。急得张謇每见恩师翁同龢都是声泪俱下。他极力劝说翁同龢要请皇帝及早做出决定,直陈光绪,赶紧开战。

翁同龢被他的情绪所感染,更加坚定了志向,不断地同皇帝商量此事,坚决主张对日做出强硬的还击。光绪皇帝也同意他们的看法,然而,光绪皇帝上头还有个慈禧老佛爷!他必须要老佛爷点头才能动用军队,还击日本。

光绪皇帝也在不断地与慈禧太后陈说此事。一些正直有识的大臣也纷纷上书慈禧太后,陈述利害,力主对日还击。

在日本人不宣而战的炮火下,中国人民真是群情激愤,不主张还击的慈禧太后,也不得不答应抗战,将翁同龢起用为军机大臣,于这年的八月,正式宣布对日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