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互联网+”时代的六大商业模式(1 / 1)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曾这样讲:“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是的,在技术革命使信息空前具有流行性和透明的今天,加上种种奇思妙想,使现有资源的优化、重组、分配具有了空前的可能性,这大概是商业模式革命的最原始动力。

“互联网+”企业四大落地系统(商业模式、管理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商业模式的互联网化,即利用互联网精神(平等、开放、协作、分享)来颠覆和重构整个商业价值链。目前来看,互联时代的商业模式呈现出以下六种趋势。

工具+社群+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发展,使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志同道合的人更容易聚在一起,形成社群。同时互联网将散落在各地的星星点点的分散需求聚拢在一个平台上,形成新的共同的需求,并形成了规模。成功企业的任务,就是充分发掘这种聚集带来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正在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是“工具+社群+电商/微商”的混合模式。例如,微信最开始只是一个社交工具,先是通过各种工具属性、社交属性、价值内容的核心功能,吸收了海量的目标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加入朋友圈点赞与评论等社区功能,在这个基础上,继而添加微信支付、精选商品、电影票、手机话费充值等商业功能。

简单来说,工具如同一道锐利的刀锋,它能够满足用户的痛点需求,用来做流量的入口,但它无法有效沉淀粉丝用户;社群的建立则沉淀了流量;商业是交易属性,用来将流量的价值变现。三者看上去是三张皮,但内在融合的逻辑却是一致的。

长尾型商业模式

长尾模式的概念是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它指的是通过C2B实现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其核心理念就是产品的“多款少量”,所以长尾模式需要低库存成本和强大的平台。

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过去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忽略。在销售产品时,传统的厂商关注的是少数几个所谓“VIP”客户,“无暇”顾及在人数上居于大多数的普通消费者。而在网络时代,由于关注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有可能以很低的成本关注正态分布曲线的“尾部”,关注“尾部”产生的总体效益甚至会超过“头部”。例如,某著名网站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广告商,它没有一个大客户,收入完全来自被其他广告商忽略的中小企业。

商业和文化的未来不在于传统需求曲线上那个代表“畅销商品”(hits)的头部,而是那条代表“冷门商品”(misses)经常为人遗忘的长尾。再举例来说,一家大型书店通常可摆放10万本书,但亚马逊网络书店的图书销售额中,有四分之一来自排名10万以后的书籍。这些“冷门”书籍的销售比例正高速成长,预估未来可占整体书市的一半。这意味着消费者在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渠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商业模式也跟着崛起。

跨界商业模式

“不管你们是做哪个行业的,真正对你们构成最大威胁的对手一定不是现在行业内的对手,而是那些行业之外你看不到的竞争对手。”这句话来自有“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之称的“互联网文化”的观察家凯文·凯利。

中国的马云曾经说过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他说,“如果银行不改变,那我们就改变银行”,于是余额宝诞生了。余额宝在推出半年后规模就接近3000个亿,成为互联网企业跨界商业的典范。为“再例如,小米不但做手机,还做了电视、农业,还声称要做汽车、智能家居。当然,这些人都是根植于互联网行业,是互联网大时代给了他们这样的底气和胸怀,而且他们轻而易举地就做到了想做的事。在传统的商业时代,这样的想法无异于梦呓。

互联网为什么能够如此迅速地介入、颠覆传统行业?实质上,互联网利用高效率整合了低效率,对传统产业核心要素进行再分配,也就是生产关系的重构,以此来提升整体系统效率。互联网企业通过减少流通渠道中不必要的损耗,减少产品从生产到到达用户手中所需要经历的环节,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只要抓住传统行业价值链条当中的低效或高利润环节,利用互联网工具和互联网思维重新构建商业价值链,就有机会获得巨大成功和丰厚回报。

综观BAT三巨头,无一不是先在某一领域占据优势地位后,再向其他领域扩张。腾讯CEO马化腾曾在企业内部讲话时说:“互联网在跨界进入其他领域的时候,思考的都是如何才能够将原来传统行业链条的利益分配模式打破,把原来获取利益最多的一方干掉,这样才能够重新洗牌。反正这块市场原本就没有我的利益,因此让大家都赚钱也无所谓。”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在互联网企业的推动下,诞生出了新的经营模式、赢利模式以及新的公司。

身处传统行业的人士在面对互联网转型大潮时,当然舍不得、不愿意放弃依靠垄断或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既得利益。他们往往想得更多的是仅仅把互联网当成一个工具,思考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提高组织效率、改善服务水平,以继续获得利润。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既有资源、原有组织架构以及价值观的束缚而进步迟滞,结果常常一不留神被互联网企业抢走饭碗。

免费商业模式

信息时代的精神领袖克里斯·安德森在《免费:商业的未来》中归纳了四种完全免费的商业模式:一是“直接交叉补贴”;二是“第三方市场”;三是“免费加收费”;四是“纯免费”。如果有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的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的市场,那就是免费的模式。

互联网行业从来不打硝烟四起、挥泪甩卖的价格战,它们一上来就免费。这个“免费”背后的商业逻辑的精髓到底是什么?这是传统企业为了应对互联网时代所必须要深刻理解的。

“互联网+”时代被认为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也是一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怎样在“无限的信息中”获取“有限的注意力”,便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核心命题,这仍然是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注意力的稀缺,导致众多互联网创业者们在开创之始想尽办法去吸引社会大众的眼球,争夺注意力资源。对于互联网产品来说,最重要的是流量,有了流量才能够以此为基础构建自己的商业模式,所以说互联网经济的一个核心就是以吸引大众注意力为基础,进而将这种大众的关注转化成赢利。

互联网企业先以免费、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吸引到很多的用户,再提供新的产品或服务给不同的用户,在此基础上再构建商业模式,这在今天已经是屡见不鲜的事了。比如360安全卫士、腾讯QQ,等等。互联网颠覆传统企业的常用做法就是,在传统企业赖以赢利的领域推出免费产品和服务,其目的仅仅是彻底地把传统企业的客户群带走,转化成流量,然后进一步利用延伸的价值链或增值服务来实现盈利。

O2O商业模式

2012年9月,腾讯CEO马化腾在一个互联网大会上的演讲中提到,移动互联网的地理位置信息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机遇,这个机遇就是O2O。而由于二维码是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他认为,O2O和二维码是移动开发者应该具备的基础能力。

O2O的狭义理解就是线上交易、线下体验消费的商务模式。它主要包括两种形式:一是线上到线下,即用户在线上购买或预订服务,再到线下商户实地享受服务,目前这种类型比较多;二是线下到线上,即用户通过线下实体店体验并选好商品,然后通过线上下单来购买商品。

广义的O2O是将互联网思维与传统产业相融合,突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虚实之间的深度融合,其模式的核心就是平等、开放、互动、迭代、共享,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的互联网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链中的低效率环节。

良好的O2O模式将充分发挥线上与线下渠道各自的优势,让消费者实现全渠道购物。线上的优势是方便、随时随地,且品类丰富,不受时间、空间和货架的限制。而线下的价值在于商品看得见摸得着,即时可得。二者可谓相辅相成。互联时代的商业注定将是O2O模式。

平台商业模式

互联网的世界没有边界,企业所面对的市场是全国以至全球。平台型商业模式的核心是,打造足够大的平台,产品更为多元化和多样化,更加重视用户体验和产品的闭环设计。

对于平台型企业来说,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将企业可以放大,原因在于:第一,这个平台是开放的,可以整合全球的各种资源;第二,这个平台可以让所有的用户参与进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零距离。

在互联网时代,用户的需求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难以捉摸,单靠企业自身所拥有的资源、人才和能力很难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这就要求打开企业的边界,建立一个更大的商业生态网络。通过平台以最快的速度汇聚资源,满足用户多元化的个性化需求。所以平台模式的精髓,在于打造一个多方共赢互利的生态圈。

但是对于传统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不应该一味地追求大而全、做大平台,而是应该集中自己的优势资源,发现自身产品或服务的独特性,瞄住精准的目标用户,发掘出用户的痛点,设计好针对用户痛点的极致产品,围绕产品打造核心用户群,并以此为据点快速地打造一个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