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一季度GDP增长6.7%,这是官方公布的数据,细分一下,投资增长了10.7%,零售增长了10.3%,外贸还是下降的。整个社会融资的规模超过6万亿,银行的信贷投入超过4万亿,都比去年同期明显增长。积极的数据,进一步坚定了各界对中国经济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的信心。本轮经济回暖主要是投资拉动政策在发力,本质上仍然是需求侧政策。短期内需求侧发力,对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眼前可能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尤其就业压力和财政压力,有其必要性和价值,可以为供给侧改革赢得时间和机会窗口。目前来看,通过加大信贷投放、扩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杠杆方式刺激房地产市场以及多种预期管理手段,也确实在2016年一季度部分数据有改善或超过市场预期。但是,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改善就放松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决心和力度,贻误了当前难得的改革机会窗口。国内外经济形势依然复杂,要保持向好势头仍有大量工作要推进。
一、消费形势分析
消费形势分析投资出口和工业驱动增长的模式渐行渐远,而依靠消费、服务增长和效率提升支撑的模式越来越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的是消费、服务和效率提升。增长阶段转换导致的潜在增长率下降趋势短期内难以逆转,经济增速出现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时间、大幅度调整。消费、投资、净出口,通常被称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与此同时,我国消费结构发生着变化,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化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西部地区的消费增速将有所提升;随着年轻一代成为消费主力以及网络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消费增速仍将显著快于传统渠道的消费增速;农村商品流通领域基础设施的完善和网络购物的普及,农村消费增速将继续领先于城镇消费增速;在高档商品、高端餐饮消费增速大幅下滑的同时,大众化商品和大众化餐饮消费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休闲旅游、文化娱乐服务消费将越来越受到青睐。
2016年一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19元,同比名义增长8.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实际增速略低于同期6.7%的GDP增速。一季度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数据显示,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02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4个百分点,比2016年1至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名义增长10.5%。专家认为,在“十三五”开局之季,消费走势总体平稳,对经济增长贡献继续加大,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未来有望呈现逐月攀升态势。
二、投资形势分析
2016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也同比例扩大,增量为6.59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多1.93万亿元。融资规模创历史最高水平,自然也使得金融业的GDP增速提高至8.1%,对GDP的拉升作用明显。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39.45万亿元,同比增长10.3%,较1—8月份的累计同比增速下降0.6%,显示了较大的下行压力。
政府投资占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也有所下滑,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完成额为9.1万亿元,累计同比增速为18.07%,比2015年同期下降2.88%,比1—8月份下降0.72%。其中,铁路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增速大幅下滑至1.8%,增速比2015年统计下降23.3%。
2016年一季度,出现了变化。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7个百分点,比2016年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国有控股投资29120亿元,增长23.3%;民间投资53197亿元,增长5.7%,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6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949亿元,同比增长25.5%;第二产业投资33664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50230亿元,增长12.6%。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76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1%),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5.2个百分点,比2016年1—2月份加快3.2个百分点。
三、进出口形势分析
1978年中国的出口只有206亿美元,在全球是不显眼的,但是现在进出口超越了4万亿美元,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以每年平均16%的速度增长,这个也是很快的。所以世界人民都能够看到“中国制造”的商品,因为我们的贸易在全球范围之内已经占有很大的比重。
2016年,受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变化的影响,预期我国进口规模将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低速增长,主要原因包括国内生产配套进口需求下降、加工贸易项下进口需求减小、国内投资增速回落等因素。同时,受到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我国出口将呈现增速从高速转为中低速状态。与此同时,我国对外贸易方式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占比将不断提升。“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将使我国中西部地区和沿边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得到提升。出口在2016年一季度下降4.2%,3月份似乎有一点季节性和技术性两个因素影响回升,全年能不能扭转下降的局面也关乎到2016年的增长。
进口下降幅度超过出口。2016年一季度,进出口总额52144亿元,同比下降5.9%。其中,出口30123亿元,下降4.2%;进口22021亿元,下降8.2%。进出口相抵,顺差8102亿元。3月份,进出口总额19056亿元,同比增长8.6%。其中,出口10501亿元,增长18.7%;进口8555亿元,下降1.7%。
2016年1—3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56家,比去年同期增长1.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242.1亿元人民币(折354.2亿美元),同比增长4.5%(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其中,前十位国家/地区(香港、澳门、韩国、新加坡、美国、台湾、日本、英国、德国和卢森堡)实际投入外资总额334.4亿美元,占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94.4%,同比增长1.5%。“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华投资新设立企业558家,同比增长21.6%,实际投入外资金额18.4亿美元,同比增长8%。
四、 产业形势分析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我国产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更加严峻。2016年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8%,增速比上年全年回落0.3个百分点,比2016年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集体企业增长2.4%,股份制企业增长7.2%,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3.3%。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制造业增长6.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6%。
企业利润由降转升。受产品销售增长加快、出厂价格降幅收窄等因素共同作用,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新增利润355.4亿元,改变了2015年全年利润下降的局面,是2015年6月份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不仅产业结构调整向好,而且中国经济结构升级效果明显,尤其是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如果从宏观大数看,2016年年初以来我国工业形势并不乐观。比如,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继续下滑,内外需也在回落。工业增长依然面临着较大压力。但是,如果从结构上看,就会发现一些可喜变化。比如,在传统产业收缩的同时,新兴产业则在扩张。据介绍今年头两个月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这是一个可喜的信号,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开始见到成效了。而其后续情况如何,需要进一步观察。
总体上看,一季度工业低位开局、服务业平稳发展,产业总体运行稳中有进,但市场信心不足、内外需不振、产业分化将持续,特别是去产能、去库存任重道远,劳动力、房地产、金融等市场蕴藏局部风险,产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当前产业发展增速回落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经过程,属于摩擦性回落。一方面,传统动能正在衰减且基数较大、占比依旧很高,另一方面,新增长动能的培育还在进行之中且基数相对较低,新兴产业的发展尚不足以填补传统产业失速后的发展空缺,新旧动能的接续转换需要时间,新兴产业从热点、亮点到支撑点的转变尚待时日。
五、资本市场形势分析
2016年一季度,A股经历了暴跌、低迷和反弹的大幅波动,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走势基本契合。上证综指由最高3685点快速下跌至2638点,又缓慢反弹至3000点。上证综指、深证成指、创业板指的跌幅分别为15.12%、17.45%和17.53%,熊冠全球。一季度沪深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为32.10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2.3%。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成交额12.87万亿元,下降45.0%。
2016年的企业盈利依然不支持“疯牛”,一是成本下行可能放缓,二是需求端尚未完全企稳,三是供给端产能尚未开始消化。因此支撑市场还是只能靠估值,而这样的市场一定是敏感和反复的。尽管无风险利率下行推动的牛市还将继续,但2016年的市场可能会在以下风险的冲击下加大波动:一是人民币贬值,二是注册制和国企整体上市导致供给放量,三是实体信用风险,四是无风险利率从快速下行转向缓慢下行。全年市场可能围绕这些因素展开频繁波动。
2016年一季度银行间人民币市场以拆借、现券和回购方式合计成交180.91万亿元,日均成交2.97万亿元,日均成交比去年同期增长103.9%。其中,同业拆借、现券和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分别同比增长115.4%、108.2%和100.0%。3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为2.09%,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低1.6个百分点;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为2.10%,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期低1.51个百分点。
六、通货膨胀形势分析
通货膨胀始终是一个问题。大量的钞票肯定会转换为通胀的压力。这些年的广义货币数量确实是明显增加,2008年之前可能就是40、50万亿,现在已经超过100万亿。这会对物价形成一定的压力,最终一定会通过通胀来消化掉这些超发的货币,这是一个客观规律。超发的货币最终就是钱不值钱,就是通货膨胀。
这些年各种各样的坏账、各种各样的债务,包括去产能的债转股最终的解决也要通过通胀来冲销。很多价格不合理,肯定也还要调整一些价格,涨价的一些因素也还存在。我们始终面临着钱可能贬的风险。
对于眼下中国来说:中国目前的通胀从性质上看属于成本推进型,而不是需求拉动型,两者对通胀释放的肌理是不一样的,成本推进型是渐进释放,需求拉动型是积极释放,性质上看他也不会短期快速地释放出来。未来一段时间里面,中国依然还处于温和通胀型,也就是2%—3%之间变化的概率相对大一些。对于通胀问题,短期内还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作为长期来看,还是要防范,要逐步地解决这些超发的货币、债务,去产能,去掉一些问题所带来的通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