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供给侧改革下中国经济增长预测(1 / 1)

关于“十三五”规划纲要,要关注2015年12月22日政治局两句话:1.“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2.“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关于2016年工作也要关注两句话:1.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前者是主题,后者是要求。这是“重点的重点”。这都是认识判定供给侧改革下中国经济增长预测与供给侧改革舆论的重要依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局年首季的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单备受关注。

一、 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走势的定性判断

在给出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测值之前,首先给出对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走势的定性判断。

(1)经济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继续小幅回落,下行压力较大。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比2014年下降0.4个百分点。2016年GDP增速为6.7%左右,比2015年下降0.2个百分点,降幅略有缩小。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均GDP增长,经济增速将会下降。

预测GDP不能只看三大需求,因为中国根本没有三大需求的准确统计,固定资产投资不等于资本形成,净出口不等于经常账户顺差,社会消费品零售也不等于最终消费。更准确的方法是看从生产法分析各产业对GDP的增长拉动。对比2016年和2015年,除了工业和金融业之外,其他所有行业的波动不到0.1个百分点。所以基本只要分析工业即可。

工业可以看规上工业增加值,2015年10月还在下行,而且看不到拐点,从2016年3月份的角度来看已经比1、2月份要回升了,但是从1—3月份来看这个5.8%应该说跟2015年没有太大的变化,跟2015年同期相比还略有回落。

根据世界银行2013年世界各国GDP增长率资料,2013年高收入国家GDP平均增长率为1.31%,中上等收入国家为4.64%,中下等收入国家为5.05%,低收入国家为5.78%。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人均GDP愈高,经济增速愈低。许多国家和经济体在经济高速增长阶段以后,经济增长速度都出现大幅度下降的现象。如日本1955—1973年经历高速增长。1961—1973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9.8%,1974年为转折年份,1974—1980年经济年均增长率为3.7%,1981—1990年经济年均增速约为4.4%,年均增长率比1961—1973年分别下降6.1%和5.4%。新加坡1960—1995年GDP高速增长,年均增长率约为8.36%,1996年为转折年份,1996—2014年年均增长率为5.31%,比1960—1995年下降3.05%左右。这些国家高速增长后通常都转为中速增长。中国的特点是高速增长阶段以后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速仍保持在6.0%—7.0%。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和空间。

(2)经济增速的变化来自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增长动力的根本性变化。我国经济发展将由主要依靠投资驱动和较多依靠出口驱动,转向主要依靠消费同时三驾马车全面驱动。如2006—2010年我国GDP增长中投资的平均贡献率高达57.8%,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达58.4%,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预计2016年及以后最终消费的贡献率将进一步上升,逐步提高到70%左右。

(3)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发生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在GDP中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如2010—2014年我国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仅为45.8%左右。目前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约为70%左右,很多发展中国家,如印度2011年第三产业的比重为57%左右。我国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

2015年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为8.4%,远比第二产业增速(6%)和第一产业增速(3.8%)高,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突破50%。2016年我国仍将主要依靠第三产业推动经济增长,第三产业的比重将继续上升,预计2016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将占比52.5%左右。我国新增非农就业也主要依靠发展第三产业来解决。

基于以上的认识,2015年全年GDP增速为6.9%左右,2016年GDP增速为6.7%左右,高于为完成“十三五”规划的年增速6.5%的最低值。预计2016年我国经济发展将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上半年GDP增速为6.8%左右,下半年增速为6.5%左右。

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803亿元,同比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9510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90214亿元,增长7.6%。以2015年价格计算,2016年一季度GDP增量为9851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22亿元。

从三大产业来看,预计2016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约为3.6%,比2015年降低0.4个百分点,这主要是由于2016年粮食可能减产造成的;预计201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为5.4%,较2015年降低0.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6%,比2015年提高0.1个百分点。

从三大需求来看,预计2016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2%、38.5%和1.3%。和2015年相比,2016年三大需求对GDP增速的贡献有如下三个特点:

(1)预计2016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比2015年有明显上升,由58.6%上升到60.2%,提高1.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0个百分点;

(2)预计2016年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8.5%,较2015年下降1.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2.6个百分点;

(3)预计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较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0.1个百分点。

二、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走势的不平衡性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运行的状况,经济增长6.7%。尽管仍然延续了近些年以来的下降趋势,但在下降当中也有很多积极的变化。

这告诉我们,高速增长阶段已经结束了,中国经济正在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希望中国经济能够在新的增长平台上保持稳定,但必须实现再平衡。过去在高速增长阶段,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结构是平衡的,今天我们需要在中高速这个新的增长平台上实现供需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只有保持再平衡,中国才有可能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

从1978年到2012年的32年,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8%,其中2011年到2015年,十二五规划的这五年,年平均经济增长7.8%,略高于7%的目标。2016—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要比2015年翻一番,必须保持6.5%的平均增长。李克强总理说,要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这五年年均增长要达到6.5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说明当中提出的增长底线是6.5%,因为只有经济增长达到6.5%以上,我们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2016年后的五年,年均增长6.5%以上,并不是指这五年每年的增长都需要达到6.5%以上,经济运行永远是在高涨—衰退—萧条—复苏之间循环往复波动的,可以前低后高,退一步进两步,只要五年平均增长6.5%,我们就可以实现GDP翻一番的目标。

同时要知道,这个增速指的是全国平均增长速度,并不是说在“十三五”期间,每个地区、每个产业或者每个企业都需要达到6.5%的增长。比如像北京、上海、深圳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达到70%以上或接近70%,它实现6.5%以上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还有东北、华北地区经济转型面临的困难很多、挑战很大,它们在这五年当中能够达到很高的增长也是极不现实的。而在中西部,例如重庆、西藏增速就很快。

全国28个省(区、市)对外公布了2016年一季度GDP成绩单:重庆和西藏以10.7%的增速领跑全国,贵州以10.3%的增速紧随其后。值得注意的是,海南省去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4.7%,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三。今年一季度,海南省实现了强势逆袭,以9.7%的增速位列第四。24个省份的一季度GDP增速超过全国GDP增速6.7%,上海市的增速与全国增速持平,仅云南、河北和吉林三个省份低于全国增速。吉林的增速为6.2%,排名在最后一位。显然,这种不平衡性对于供需总量和结构上的再平衡,是有参照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