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浙大保姆(1 / 1)

乱世先生 一丁 306 字 1个月前

竺可桢,字藕舫,又名绍荣、烈祖、兆熊,小名阿熊,1890年3月7日出生于浙江上虞,1974年2月7日在北京病逝,他在近84年的风雨人生中,倾心教育,曾任浙大校长12年,作风民主,爱生如子,被人们尊敬地称为“浙大保姆”。

他早年留学美国,先习农学,后改气象学。

他对我国气候的形成、特点、区划及变迁等,对地理学和自然科学史都有深刻的研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他呕心沥血在物候学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始终从科学的视角,关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先觉先行者。

他在科学教育、科学组织领导与科学普及工作上,都有杰出的成就。他关于台风眼的机制、台风的分类、东亚天气类型、中国季风气候、高空风向与天气预报的关系,中国气候区划、气候与农业丰产的关系,物候学、气候变化以及天文学方面的二十八宿的起源问题等研究,都有重大创新,达到了国际一流的水平。

他对我国近代高等教育有许多精辟的理论见解和实际领导经验,培育了许多优秀人才。

他除发表300多篇学术论著外,还留下了1936年1月1日至1974年2月6日共38年又37天的日记,约900万字,记录自己的言行、感想,工作上的主要情况,体现了正直的为人和严谨的治学精神。

他是毕生为国“求是”的气象事业开拓者,是著名的科学家、爱国教育家、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也是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