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黄炎培等六位国民参政员,应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邀请,抵达延安。
这次到延安,他是以私人名义去考察的。延安已由过去的两千人扩展到五万人,到处是新住房。他参观了延安大学、延安医科大学、自然科学院、鲁艺等。他最忌恨弄虚作假,然而参观一家木器厂时发现,这里的产品刨得很光、拼得紧密,和延安各友人家里摆放的家具一样,根本不是特地准备的。而参观延安教育卫生系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延安街上,发现街上没有标语,只有挂着的黑板介绍卫生知识。他看到人们气色红润,精神振作,没有游手好闲者,亦没有面带烟容颓唐者。令他印象最深的就是意见箱,每个延安人都可以投书,上书建议直达毛泽东。而且街上充满了平等气味,人们对毛泽东的称呼大多是直呼其名,不称头衔。他曾深有感触地说:“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是距离我理想相当近的。”
眼前是美好的,然而,他也在担心着未来。7月4日,53岁的毛泽东邀请68岁的黄炎培到窑洞聊天,对话论天下。这段对话,被人们称为“窑洞对话”,不仅提醒着当年的毛泽东,也永远警醒着后世的领袖们——
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有何感想,他笑一笑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但最终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
对这位自己老师的老师,毛泽东非常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他听了回应说:“这话是对的,只有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一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一地方的人,才能使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2012年12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花了三天半时间,走访了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并同各个领导人分别座谈。
这次,习近平总书记重提当年毛泽东和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关于历史周期律的一段对话,认为它至今对中国共产党都是很好的鞭策和警示。
参阅资料
《黄炎培日记摘录》《中华民国史料丛稿》增刊.中华书局.1979年
《八十年来(延安归来)》.黄炎培.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年
《黄炎培教育文选》.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年
《黄炎培传》.王华斌王燕子.花山文艺出版社.1992年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评介》.南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中心.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集萃》.中华职业教育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黄炎培与国民参政会》.王凤青.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