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炎培有5个儿子2个女儿,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职业教育家,也是一位对子女循循善诱的好父亲,十分关心儿女的成长。
一天晚饭后,他故意把一把鸡毛掸子扔在地上,然后喊:“孩子们,赶快上楼来,爸爸有事找你们。”
大女儿怕把掸子踩坏,便绕了一个弯跑到爸爸身旁。小儿子则径直跨过掸子。小女儿更是用脚把掸子一下踢开。
这时,黄夫人也随即跟上楼来,弯腰捡起了掸子放回了原处。
孩子们问:“爸爸,什么事?”
“为了掸子的事,”他很严肃地说,“刚才掸子在哪里?”
“在地上。”
“是谁把它捡起来的?”
“是妈妈。”
“为什么你们就不知道捡起来呢?你们不懂规矩,看到东西乱扔熟视无睹。你们的妈妈长期操持家务,养成了勤劳的习惯,可你们什么都依赖大人,这怎么行?只有现在学着做家务,学会自己料理生活,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事情。”
孩子们听了父亲的话,惭愧地低下了头。从此以后,孩子们都争着帮妈妈做事情,努力学着生活自理,各方面都进步得都很快。
他对子女非常关心和爱护,却从不许孩子乱花钱。他和妻子从来不乱给孩子零花钱,并且要求孩子们花钱要记账。但是孩子们资助贫穷困难同学,他们却常给些资助。他曾给三儿子黄万里写了一则座右铭:“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欲则刚;如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
前四句,是他告诫儿子做人要追求真理,言必行,行必果;中间四句,是告诫儿子,事闲时要警策自身,事繁要冷静理智,说话要算数,抛私欲心刚正方可无愧于心;后四句,是告诉儿子对友要和蔼可亲,对敌要干脆凌厉,做人要外圆内方,谦虚谨慎待人,坚守信念对己。
在他的教育下,他的几个子女,都有着传奇的人生——
长子,黄方刚,哲学家,美国卡尔登大学获文科学士学位;
次子,黄竞武,革命人士。清华大学毕业,美国哈佛大学进修,获经济硕士学位。在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其父顺利逃脱虎穴,黄竞武却锒铛入狱,受尽了最残酷的折磨,守口如瓶,严守机密。1949年5月18日凌晨,离上海解放仅有8天,就被国民党国防部保密局特务活埋。
三儿子,黄万里,著名的水利学家,1937年获得博士学位,清华大学教授。1956年5月,黄万里向黄河流域规划委员会提出《对于黄河三门峡水库现行规划方法的意见》,发表于《中国水利》杂志1957年第8期。《意见》指出:“四千年的治河经验使得中国先贤千年以前就在世界上最早地归纳出了四种防洪方法:沟洫或拦河蓄水,堤工堵水,束水浚深治河,缺口疏水。另外,近四十年来,中外学者融合德国人治河的理论和经验,又积累了不少新的知识。忽视这些知识,认为有了坝就可以解决下游防洪问题,是不妥当的。”
黄万里说:“总之,‘有坝万事足,无泥一河清’的设计思想会造成历史上严重的后果。坝的功用只不过是调节流率,从而替治河创造优良的条件,决不能认为有了坝就可以治好河。”
1957年6月10至24日,国务院召集了全国70名专家,在北京讨论苏联专家已设计好的“黄河三门峡水库方案”。会上只有黄万里一人坚决反对在三门峡建坝。
他认为不能在这个淤积段上建坝,否则下游的水患将移至中游关中平原,而且河道里的泥沙起上游切割、下游造陆的自然作用,建坝拦沙让黄河清是违反自然规律,是不现实的,何况清水出库对下游河床也不利。
会上争辩七天未果,黄万里退而提出:“若一定要修此坝,建议勿堵塞六个排水洞,以便将来可以设闸排沙。”此提议达成共识通过,然而施工时,苏联专家却坚持原设计,将六个底孔堵死了。到70年代,这些底孔又以每个1000万元的代价打开。曾参与三门峡工程技术工作的一位著名教授在《自述》中坦承:“参加了导流廊道的封堵,造成水库淤积,危及关中平原,必须重新打开导流廊道,增建冲沙泄洪隧洞,减少水电装机容量,为此深感内疚,看来要坚持正确意见,还是很不容易的。”
曾任毛泽东秘书、原水电部副部长的李锐对黄万里发出过这样的评价:“中国过去有几十年时间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知识。黄万里的遭遇是最典型的。黄万里的命运是个人的悲剧,也是中国的悲剧。他是中国水利界一个非常伟大的马寅初式、陈寅恪式的悲剧人物。”
四子,黄大能,中华职业教育社名誉副理事长,著名水泥混凝土技术专家。
五子,黄方毅,美国杜克大学硕士,曾长年供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从事经济研究,并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七女儿黄学潮,曾加入中国致公党,并被选为致公党北京市委妇委会主任。
而且,他的孙辈,也是后起之秀。二儿黄竞武之子黄孟复,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三儿黄万里的长子黄观鸿,天津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