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2月,蔡元培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首任教育总长,发表了《对于新教育的意见》。
他在《关于新教育的意见》中首次提出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教育方针,新的教育方针包括:军国民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学教育等内容,主张五育并举。
他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家。具体内容是——
军国民教育
他认为:从国外环境看来,中国处于“邻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
就国内情况而言,要打破军人成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的局面,就“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否则无以平均其势力”。
实利主义教育
他认为,这一教育是富国的手段。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仅是在武力,尤其是在财力上。因此,加强科学技术教育,提高生产力,发展国民经济,国家富强,才能够在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公民道德教育
他把西方近代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道德观念,分别比做我国古代儒家提倡的“义、恕、仁”。他主张广泛吸收国外文化,同时“必择其可以消化者而吸收之”,并且“必须以‘我’食而化之,而毋为彼此所同化”。他批评有些志行薄弱者,一到国外留学,“即弃捐其‘我’而同化于外人”。
世界观的教育
他强调,这一教育是建立在把世界划分为现象世界和实体世界基础上的,要求人们遵循言论自由、思想自由的原则,不要被束缚于某一学说。这在当时,具有打破几千年思想专制统治的作用。
美育教育
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使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美育教育的重要性源于其特点,人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存在的障碍不外两种意识,一是人我之差别、二是幸福之营求。
同时,他还明确提出了人格塑造的教育思想。
1912年5月,他在参议院发表演说:“普通教务顺应形势、养成共和国健全之人格,在专门教育务养成学问神圣之风习。”他以教总长的身份,正式提出养成健全人格的培养目标。
同年7月,在全国临时教会上,他阐明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教育的区别时说:“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从受教者本体上着想,有如用一个人主义或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国民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始能具如何能力。”教育“须立于国民之地位,而体验其在世界在社会有何等责任,应受何等教育”。所以,他认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教育,应以养成国民个人的健全人格为目的。
1915年,他受教育部委托,参加巴拿马万国教育会议,在提交的论文《19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中响亮提出:“小学教育既以遵循天性,养成人格为本义,则于身心两方面决不可偏废,而且不可不使为一致调和。”
1917年1月15日,他受邀到和章炳麟1902年创办的上海爱国女学校演讲时,在《爱国要培养完全的人格》中再次强调说:“欲符爱国之名称,其精神不在提倡革命,而在培养成完全之人格。”“完全人格,首在体育,次在智育,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
可见,他当时提出完全人格塑造的教育思想,具有三层深刻的含义:第一,培养完全人格,就是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第二,培养完全人格,必须是促进个性与群性的协调发展;第三,培养完全人格,必须促进身、心两方面平衡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