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大巴”蓄势飞天(1 / 1)

有大志之人,往往不被人理解,所以他们通常有一个特点:不喜欢向别人过多的解释,因为解释多了对方也不会明白。当然,这并非是对方脑子笨,而是时候未到,想理解也理解不上去。

拿不加入中航信这件事来说,王正华就没有过多地解释同意的原因。其实,杨元元之所以不让王正华加入中航信,并非排斥民航企业,而是想让王正华独立开发一套IT系统。

众所周知,中航信是中国民航业重要的信息服务提供商,为国内主要的航空公司和机场提供旅客订座和离港信息系统服务,它的系统规模在全世界排行第五,每天处理的旅客订票和离港操作超过50万人次。要知道,这种离港系统技术很复杂,它需要24小时之内不停地运行,一刻也不能耽误。所以杨元元提出这个建议之后,一位大航空公司的副总裁就苦口婆心地劝王正华,千万别干这个,搞航空可比搞旅游复杂多了。

尽管有这么多人埋怨王正华不该答应,但是王正华却似乎胸有成竹。这不是老王没认清形势,是他早有谋划。前面提到,王正华从1992年开始,就陆续投入2000万元开发了一个统一的电脑即时网络,这个系统一度帮助春秋旅行社成为国内最大的散客资源聚集商。现在,即将办起来的春秋航空也需要这样一个信息服务系统。

有时候你不得不信,生命会遭遇“轮回”,历史会出现反复。王正华现在面对的就是要再挑起大梁,去开发一套属于春秋航空自己的信息处理系统。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上马再到试行,王正华投入几十万终于将这个系统搞定了。

从2006年1月到11月,王正华为春秋航空量身打造的这套IT系统,安全、正常地执行了6007次航班,先后输送旅客达到102万人次。春秋航空公司的网上销售量,从开航时的20%,上涨到了60%,其中厦门和广州的航线甚至超越了80%!

王正华就是这样一个人:你让我做,我就会努力去做,当然前提是我已经论证了可能性和必要性,而且我一定会做得更好。这种不服输加上持之以恒,让他突破了一道又一道难关。

后来,当王正华向杨元元作出“我们愿作试验田”这个承诺时,杨元元告诉了他不想让春秋航空加入中航信的良苦用心:由于春秋航空自己开发了B2C,其运营成本也就降低了很多,如果投靠中航信,那就会多出一笔相当大的开销!

2004年5月26日,民航总局党委,正式同意了筹建春秋航空公司——这意味着它终于诞生了。到了6月8日,春秋航空公司在上海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宣布由春秋旅行社和春秋包机公司共同成立春秋航空公司。

春秋航空的经营项目为: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和旅游客运包机运输业务。总部设在上海,在上海的虹桥机场、浦东机场和石家庄的正定机场、沈阳桃仙机场开设了基地。

春秋航空是国内第一家民营资本独资经营的低成本航空公司专线,也是中国最早一批民营航空公司中唯一“幸存者”。在那几年间,也有一些人和王正华怀有同样的理想,然而他们的航空梦却因为经营不善、管理欠妥等原因,最终破灭。

其实,春秋航空刚成立的时候,实力也并不突出,注册资本不过8000万元人民币,其中春秋国旅出资4800万元、春秋包机出资3200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60%和40%。至于旗下的飞机,也只有3架租来的空客A320飞机。

空中客车A320,是欧洲空中客车工业公司研制生产的单通道双发中短程150座级客机。虽然载客容量不能和波音系列相比,但也仅次于波音737系列,是历史上销量第二的喷气式客机。

王正华之所以选择这样的飞机,也是从它比较优越的性能上考虑的,虽然之前A320在法国航空展的飞行表演中出现过坠机事件,但是随着航空技术的日臻完善,A320早已成功“洗白”,成为成本较低且安全性较高的机型之一。

公司成立了,飞机也有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王正华可以马上将游客装进飞机里了——还有一道最重要的安全关要过。

王正华在接受一次采访时曾经提到一个敏感的话题:中国自主生产的飞机之所以不被看好,是因为其安全系数还比较低。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对“安全”极为重视。当时,春秋航空的所有人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只要安全没问题,春秋航空几乎可以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

为了筹建春秋航空,仅是书写安全制度条例,用纸摞起来就有一人多高。这些都是民航总局帮助完成的,王正华将这些制度抄写下来并逐条记住,然后再交给总局方面让他们审查。王正华回忆说:“局方对于安全审查的严格,几乎可以用‘苛刻’这个词语来形容。”

2004年11月24日,时任民航总局副局长的李军,到上海进行航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由于民航总局很重视这次会议,结果从上午一直开到了中午12点。当时,李军没顾得上吃饭就专程召见了王正华,给他的春秋航空提了意见:“高起点、高要求、高水平。”到了第二天临走之际,李军趁着吃早饭的工夫又将王正华叫到身边,详细地了解了春秋航空公司的筹备情况。

令王正华没有想到的是,时任民航总局副局长高宏峰和民航总局政策法规司司长袁耀辉,居然亲自帮助春秋航空完善了规章制度。为此,袁耀辉在受到高宏峰的嘱托后,两次专程到上海听取王正华作汇报,并十分认真地对王正华说:“这不是你们春秋航空一家的事,而是民航改革的需要,原有的一些政策法规要从你们身上开始修改。”

春秋航空要发布成立公告的稿子中,王正华谈到了自己的低价航空理念以及中国航空市场的现状,这个稿子被袁耀辉看到了,袁耀辉毫不客气地指出:“你们说话太冲——严格意义上,你们作为企业这样做不是不可以,但容易引起矛盾。”后来春秋航空对外宣布的正式稿件,竟然是高宏峰和袁耀辉重新写的。高宏峰怕王正华想不通,让袁耀辉专门找到他谈:“你要知道,一个大的改革不是简单的谈是非,一个大的改革重要的是一个平衡各方观点和利益的过程。”

2005年7月14日,杨元元给郭有虎打电话,又一次强调了安全问题,他没有打官腔,而是说得非常详尽,甚至春秋航空的飞机如何安置座位都提及了。此外,杨元元还下了一道死命令:在春秋航空前三个月的飞行中,必须要有教练员坐在驾驶舱里,如果一时找不到教练员,就是想办法借也要给他们借到。第二天,在珠海召开了全国民航机务维修工作座谈会,杨元元又一次给郭有虎作了指示:春秋航空18号就要首航,如果出了哪怕一丁点差错,他就要负全部责任!由此可见,民航总局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2005年7月17日,春秋航空终于拿到了飞行合格审定。7月18日,王正华人生中的历史性时刻到来了:他创办的春秋航空作为中国第一家低成本民营航空公司,顺利飞上了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