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化解交际中的难题(1 / 1)

社交操纵术 孙朦 5066 字 1个月前

社交中被人误解时

误会是人际关系的绊脚石,但却是人际交往中时刻出现的重要问题。它常常是人们在不了解、无理智、无耐心、缺少思考,未能多体谅对方、反省自己,感情极为冲动的情况下发生的。

误会给我们带来痛苦、烦恼、难堪,甚至会产生预料不及的悲剧。所以,陷入误会的圈子后,你必须调整自己,采取有效的方式予以排除,使自己与他人都尽快地轻松、舒畅起来。出现误会后,不必急于为自己辩解。总以为自己正确、有道理、不被理解、心中怀有委屈情绪的人,必定不愿开口向对方作友善的解释。这种心理障碍妨碍彼此间的交流。

有了误会要及时解决。有人被误会搅得焦头烂额,总觉得心中有难处,不好启齿,结果碍于情面,时间越拖越长,误会越陷越深,到最后无限制地蔓延,造成了令人极为苦恼的后果,反倒更加痛苦。所以,有了误会,要迅速解释清楚,拖的时间越长,就越被动。

如果不愿意直接消除误会的,或者对于那些难以直接消除的误会,我们可以采取迂回的策略,这样往往可以消除误会,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1、佯装不知。以行动消除误会

小李和小王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在一起交流思想。但是有一段时期小王因要参加职称考试,将自己封闭起来,全力复习功课。对小王有意见的小张乘机挑拨小李说:“你知道小王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与你来往的原因吗?不是因为考试啊!而是他嫌你档次太低,没水平啊。你想想,你是大专生,他是本科生,能瞧得起你吗?”小李信以为真,因而非常气愤,觉得小王只不过多读了两年书,就如此骄傲,太不够朋友了,因此下定决心再也不理睬小王。

小王考试完毕后,几次打电话给小李,小李硬是不接。小王很快就了解了情况,知道是因为小张的挑拨,小李对他有了误会。第二天,小王突然来到小李住处,非常亲切地对小李说:“我忙于考试,咱们好久没聊聊了,走,到望江楼去,咱们聊个痛快。”小李听后非常高兴,心想小张的话完全是胡说。于是愉快地答应了。他们之间的误会也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消除了。

采用佯装不知,用行动消除误会的方法时心情要平静,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亲切,行动要与以往保持一致性,不可有特别之处。这样才会使对方确实感觉到他完全误会了你,因此而产生一种愧疚的心理,这样,误会就自然而然地不留痕迹地消除了。

2、运用比较方法消除误会

古代有个人叫惠子,他跟别人说话或者写文章往往喜欢使用比喻,于是有人在梁王面前诽谤惠子。梁惠王听后认为那人说得对,因此对惠子产生了误解。一天梁王碰见了惠子,他对惠子说:“你今后讲话应该直截了当,不要转弯抹角,再使用什么比喻了。惠子回答说:“现在有一个人,不知道‘弹’是什么东西。如果他问你,‘弹’的形状怎样?而你只告诉说‘弹’的形状就是‘弹’,那个人会听明白吗?梁王说:“那怎么能明白呢?”惠子接着说:“那么如果这样告诉他,‘弹’的形状像把日,它的弦是用竹做的,是一种射具。这样说难道不明白吗?”粱王说:“可以明白了。…‘用别人已经知道了的东西来比喻他还不知道的,目的是要他知道啊,这难道有什么不好吗?”梁王连忙点头说:“你说得对。”

惠子通过对“弹”的两种不同说明的比较,使梁王明白了比喻的作用,从而消除了对惠子的误会。可以想象,如果惠子直接说比喻的使用能起到使不明白的东西变为明白的重要作用,那么梁王肯定是难以接受的,因此不但不会消除误会,反而会加深误解。这种方法往往用来消除那些因别人不懂得或暂不理解某项知识而产生的误会。因为这种比较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别人接受。

3、运用书信消除误会

通过文字传达信息,它更有利于说明情况,表达感情。因而有些当面不便说的话可以在书信中表达出来,其效果更佳。

刘某听信别人的传言,与同事匡某发生了误会。匡某多次同他打招呼,他不予理睬,匡桌问他是什么原因,他也一声不吭。匡某好生奇怪,一个偶然的机会,匡某了解了刘某对他误会的原因。于是给他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详鲡灞说明了传言的实际情况。刘某看完信后,深受感动,觉得自己轻信了谣言,胡而感到非常内疚。于是主动地找匡某道歉。两人和好如初。

运用书信消除误会,一定要注意言语的客观性,即言语一定要客观真窭地反映实际情况,同时要合乎情理;其次,言辞要充分地表达出情感性,体理出真诚友好的态度,以情感人。做到了这两点,就会在对方的心灵上激起感情的浪花,从而达到消除误会之目的。

运用书信消除误会,切忌出现指责对方的言辞。否则就会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把误会的责任归结于他,这样不但不会达到消除误会的目的,相反可能会火上浇油,使误会发展成为矛盾。

4、请第三人疏通。消除误会

如果别人与你发生误会,而第三人完全知道其中的情况,那么可以请第三人帮忙疏通,从而达到消除误会之目的。这是因为第三人了解熟悉情况,最有发言权。同时第三人是站在中立的立场上的,能从客观的角度说明情况,分析利弊,因而最有说服力。故实践中,亲朋好友、同事之间发生误会。一旦有知情的第三人出面调停,误会很快就消除了。

颜某与邱某因别人的挑拨而发生了误会,颜某错怪邱某在领导面前打了他“小报告”。从此一见到邱某就耿耿于怀。邱某了解情况后,回忆了他那天在领导处汇报工作时,还有赵某和刘某在场,他根本就没有谈及颜某的任何情况,因而请赵某前去说明了情况,颜某恍然大悟,非常后悔自己轻信谣言而伤害了同志之间的感情。

总之,一旦发生别人对你的误会时。情绪一定要冷静,心胸一定要宽阔,态度一定要诚恳,能直接沟通的就直接沟通,不能直接沟通或有诚意但不愿意直接沟通的就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迂回策略予以消除。

【编者小语】

生活中不知什么时候,就会遇到一些很无奈的事情,心中坦**就好,都是过往烟云,是是非非,我们不应记住它们的模样,都市的景色美不胜收,莫让烦躁之心忽略了对美景的鉴赏,无论怎样的相遇都是有缘,善与恶只是一臂之隔,笑着伸出手,就会画出一道彩虹,两手相握就是一架,钢筋铁骨的桥梁。

社交中被人批评时

我们应该养成接纳别人批评的习惯,因为对方批评我们或许根本毫无所得,甚至还会失去某些东西,不管他们说得对不对,但他们的用意可能都是好的,他们只想防止错误发生罢了。把遭到批评看作是一种机会而非灾难,这昕起来可能挺难,不过值得一试。如果你把事情弄坏了,就应接受失败。不要无理辩三分或试图转嫁责任。

一次,在阿姆斯特朗准备主持自己上任以来的首次股东大会时,《纽约时报》发行人兼董事会主席小舒茨博格向他请教如何应对批评。“不论批评多么苛刻刺耳,”阿姆斯特朗回答道,“都要置之不理。”

不论你的回答多么有理有据,对批评的回应只会招致更详细的盘问。令攻击你的人获得更多的关注,有时甚至让他们显得更可信。对每次质问都做出回应,就等于把辩论的主动权交给了你的批评者。不论谁选择了战场,都会利用优势创造倾向己方的有利条件。这种指责的确是你该接受的,因此即使对方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提出批评也许是错的,但你也不要跟他作对,下次他或许就能告诉你一件被你忽视的重要事情。但有些人批评你只是为了发泄他的嫉妒等心理,你大可不必忍受他的话。

要能面对别人的批评,甚至于鼓励别人对你进行批评。光对自己说下次一定会好好地接受批评还不够,必须改掉你以前养成的不听别人批评的行为。

1、坦然面对批评

面对他人批评,不要过于防卫自己。别人批评你并不表示一定是在攻击你,他可能只是在表达不同的意见而已。丢下你的武器,控制你的脾气,深呼吸放松自己,可以让你心平气和地昕听对方在说些什么。如果批评一再重复出现,你需要静下心来检讨一下自己,说不定真的错在自己。

屠格涅夫写了一个短篇小说《犹太人》,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写一个犹太人从士兵手里夺回一头猪。小说发表后,有一天,一个犹太人找到屠格涅夫,劈头就说:“屠格涅夫先生,你错了。你那《犹太人》中,描写了一个犹太人从一个士兵的手中夺回一头猪,这是不真实的。我们犹太人不吃猪肉,我们认为挨一下这肮脏的动物也是犯罪的,至于养猪,那根本是不可能的!”屠格涅夫听了以后,笑着说:“我这篇小说是根据我叔叔所讲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本书的。”他想了一想,又补充说:“不过,在下一版里,我得用另一种动物来代替它。”

2、看清批评的动机

了解什么样的人在批评你,他对所批评的事有深刻的认识吗?或者只是借题发挥、小题大做?他批评的动机与理由是什么?他当时的情绪状况如何?确定批评者真正的意思,并请他说出事实真相,以便了解他到底希望你做什么样的改善,甚至请他直接提出具体建议。

3、努力去改善

衡量利弊得失,是否值得为了别人的批评花费时间与精力去做改变?你愿意改变到什么地步?改变之后会产生什么效益?目前最需要改善的是什么?对一些善意的批评我们应该遵循“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积极予以回应,让批评者知道你很重视他的意见。如果你对批评的内容不以为然,不妨坦白地让对方知道,彼此讨论,切忌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一意孤行。

【编者小语】

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沉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不被批评的。

社交中面临冲突时

在生活中与别人发生分歧在所难免。处理矛盾和冲突必须有理、有力、有节。面对冲突,成熟的人强调“忍”,多说好话,避免争吵,但是,也要用一定的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无论一个人为协调人际关系做出多少努力,事实上仍然不能完全避免同别人的冲突。只要人们之间发生交往,就会或多或少产生矛盾,这是由人的天性所决定的。

先看一下下面这则小故事。

甲:“新搬来的邻居好可恶,昨天晚上三更半夜、夜深人静之时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

乙:“的确可恶!你有没有马上报警?”

甲:“没有。我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吹我的小喇叭。”

原来是事出必有因,如果能先看到自己的不是,答案就会不一样。在你面对冲突和争执时,先想一想是否心中有亏,或许很快就能释怀了。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同别人发生冲突呢?

以理解的眼光看别人,懂得大干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人也是各种各样的。别人不可能完全同我们有一样的观点与志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我们不能像要求自己那样要求别人。

本来没有多大的事,却非要弄个水落石出,论出个我是你非,那只能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化解矛盾要首先从自己做起,记住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要走进别人的心灵,自己就要首先敞开胸怀。

宽容别人的过错,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包括自己在内,谁都有缺点,谁都有可能犯错误。要给别人改正错误的机会,就像希望别人也原谅自己的过失一样。

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的人,因为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

当耶稣到橄榄山时,有住法利赛的学者将自己**过的女人带到耶稣面前,询问耶稣要如何处罚这个女人?因为依当时的法令来说,被**的女人要被判投石之罪。此时耶稣微倾上半身,用手指在地上写了些字,然后对那些渐渐逼向他的群众说:“在你们当中,若有人认为自己没有罪,就先向她丢石头吧!”耶稣说完此话就从容地站起来了。

然而,围观的群众却一个个离开。耶稣的这句话使他们扪心自问后,无人敢说他们自己是无罪的!

试想,若是今日我们遇到同样情况会如何呢?那个女人固然罪孽深重,但能够勇于承认自己无罪而向她投石的人又在哪里呢?

很奇怪,我们看自己的过错,往往不如看别人那样严重。

大概是因为我们对自己犯过错的背景了解得很清楚,对于别人的过错当然不能原谅,对于自己的就比较容易原谅,我们常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家的过错上。即使有时不得不正视自己的过错,但总觉得是可以宽恕的,这是因为无论我们自己是好是坏,我们必须容忍自己。

可是轮到我们评判他人,就不同了。我们用另外一副眼光,往往使旁人体 无完肤,一点不留情面。且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假使人们发现了旁人说谎,我 们的谴责会是何等严酷,可是哪一个人能说他自己从没说过一次谎?也许还 不止一百次呢!

有些时候给人留下台阶,这也是为自己留下一条后路。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相互间的冲突和争斗难免——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还是非利益上的争斗。

大部分人一旦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旦自己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因为这对“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伺机“讨”回来。

给别人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对一般的人来讲,这可能不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对自己则好处多名。

【编者小语】

无论我们如何做,我们都无法在生活中彻底清除冲突。冲突是生活的一部分。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要用一定的方式解决它。大多数成功人士都身处完美的团队之中或者周围有一群真诚的人来支持他们,这一切都因为他们懂得处理冲突的艺术。

对社交产生恐惧时

我们所有人,包括最有信心的人,都有过胆怯的时刻,谁也无法逃脱这种经历。额头和手脚出冷汗、脸红、心跳加快、牙关紧咬、嗓子发涩、不寒而栗甚至出现**,这些都是一个人心怀胆怯的征兆,这些征兆表明,这个人的内心正受着痛苦和焦虑的煎熬。

这些表现是由于一个人对社会交往抱有恐惧感所造成的——如这个人担心自己做不好事情、担心自己的看法或行动无关紧要、担心自己的言行会使别人不高兴……因此,在对事务做出反应之前,胆怯首先占据了他的心灵.于是他回避与人交往,因为他感到自己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会引起别人的嘲笑和戏弄。如果听任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这个人就会成为社会交往恐惧症患

看。

面对冲突,你首先要有胆量,用自己的胆量灭掉对方的威风,让他对你从心里产生怯意,这样,你就已经胜了一分。下面一些做法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可用相同对比法和不同对比法来减轻心理压力。拿自己的处境与别人相比,找出相同之处。比如可以这样设想:我做得虽然不理想,可别人一开始也不见得比我做得好,我的情况别人也会有,也许有的人比我还严重,我并不比别人差,多锻炼几次就会好的。换个角度,在与别人相比较时,既要看到别人的长处,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应该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这样便于找出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

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保持适当的期望水平。有的人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而一旦达不到预期目标便会感到痛苦。应该客观地评价自己,按照自己的能力、水平确定发展目标,应该允许自己和接受自己存在的局限和不足,适当降低要求,从小的成功开始,循序渐进,积累经验,逐渐树立自信心。

再者,要寻找自身的优势,增强自信。你不妨从自己感兴趣、了解得比较多的方面人手,使自己获得成功的情绪体验。也许你不善言辞,但你的体育、音乐或别的方面比较突出,你就可以大胆地运用自己的长处,在运动或其他表演中一展风采。当你的出色表现赢得别人的称赞时,你就会想:原来我也能做得很好,我也行!这样,必然增强了自信心,使你能够有充分的自信面对从前“恐惧”的公众场合。

另外,还要勇敢地抓住机会适当地表现自己,克服“只想不做”的思想倾向。存在社交障碍的人,大多不敢在公众面前讲话,怕被人嘲笑,常常放弃表现自己的机会,陷入“我不行——所以我不做——因此我更不行”的怪圈中。这些人即使有独特的长处,如果只想不做,那么,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就很难得到别人承认。如果放下包袱,珍惜机会,勇敢地面对现实,哪怕是一次小小的成功,也会让人获得莫大的成就感。在公众面前讲话的初期,可以不必正视大家的目光,把精力集中于自己的讲话、表演上,然后逐渐训练自己用眼神、表情与大家交流。一次次地锻炼,直到清除与人交往的紧张感、恐惧感。

最后,还可以用刺激法来有意识地治疗自己的心理障碍。自己怕什么就有意识让自己接触什么,以此来刺激自己脆弱的神经。如多为自己创造一些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的机会,多增加自己与异**往的机会。因为患有社交恐惧症的人都是很内向、很胆小的,只有多与自己所害怕的事物接触,才能使自己消除恐惧心理,战胜自我,冲破自己所营造的心理樊笼。

【编者小语】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精神上的疾病,但是为了自己个性上的内向、害羞而苦恼和真正患了社交恐惧症是不一样的,社交恐惧症的患者通常对群体的看法都是很负面的,这些人在人多的地方会觉得不舒服,担心别人注意他们、担心被批评、担心自己格格不入,情况轻微的人还是可以正常的生活,情况严重的话却会造成生活上的障碍,导致无法正常求学或工作。

社交中陷入尴尬时

每个人都希望在社交中从容不迫,洒脱大度,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尴尬的场面。自己感到不自在,别人也不自在,结果使得气氛凝滞。怎样才能做到遇事不惊不乱,从容地从难堪的境地中解脱出来呢?

遭遇不期而至的种种尴尬,令你手足失措,羞恼困窘,对情绪造成负面影响不说,还可能伤害你周围的人,破坏你的正常生活。

著名主持人杨澜在主持一次大型晚会时,刚登上舞台就不留神绊了一跤,剧场内一片哗然,众目睽睽之下,只见杨澜迅速爬起,不慌不忙地举起话筒:“今天的观众朋友实在太热情了,以至我不得不为之倾倒啊!”此话一出,掌声雷动。

尴尬局面突然出现,令人措手不及时,智慧是化解尴尬的一大法宝,冷静灵活、随机应变,往往能化被动为主动,不光令尴尬消解,还可能赢得尊重与喝彩。

列夫·托尔斯泰去火车站接朋友,在站台上被一贵妇人误认为是搬运工。托翁搬完东西还收到了贵妇人的5个戈比。此时,来访的朋友下车见到托翁。贵妇人才知真相。她十分尴尬,频频向托翁致歉并请求收回那5个戈比。不想托翁却和蔼地表示不必道歉,5个戈比是他应得的报酬。双方尴尬顿时化解在欢笑声中。

运用急中生智的幽默术是最好的方法,把自己思维的潜在能量充分发挥出来。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冷静、乐观、豁达,使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自由、活跃的状态,借助对方的话语来反击那些讨厌的人。

马克·吐温生活俭朴,他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写作中,从不注意衣着,不追求时尚。有一次,马克·吐温戴着破旧的帽子在街上行走,有一个富人嘲笑他: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是什么?能算是帽子吗?”旁边站了好大一群人,大伙奔笑得前仰后合…“哈,这次马克·吐温可算是栽了,看他怎么办?”那个挖苦他的富人更是得意洋洋,摆出不可一世的面孔。可是这并没有难倒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不慌不忙地指着那个富人回敬道:“你帽子下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什么?能算是脑袋吗?”顿时,人们停止了笑,过了几分钟,又哄堂大笑起来。此时,那个富人胀得脸红脖子粗,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

马克·吐温通过对方的话予以回击,使自己从尴尬中走出,而那个讨厌的富人却落得个众人耻笑的下场,再也不敢开马克·吐温的玩笑了。

马克·吐温分析对方的逻辑和结论,并没有做出正面的反驳,而把它作为前提加以演绎和引申,将对方引到一个显而易见的荒唐的结论上去,由结论的荒唐从反面证明对方的荒唐。尴尬常常起源于误会,你若只顾排除自己的尴尬,也许会使对方陷入更深的尴尬之中。在这种场合,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最好的办法是将错就错,索性把双方的尴尬一起化解掉。丹麦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就是一个能在尴尬中泰然自若的人,他能根据对方的话来进行反驳,使自己从尴尬解脱出来。

【编者小语】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个体经常会遇到一些尴尬场面,有时,尴尬的是自己,有是尴尬的可能是别人,也有时双方都感到尴尬。交往中的尴尬场面,有些是事先可以避免的。但有些时候,交往中的尴尬场面带有突然性,预先难以防止,这就需要个体具备一定的应变能力与技巧。

社交中遭人拒绝时

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到一家公司应聘财务会计工作,面试时即遭到拒警,因为她太年轻,公司需要的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资深会计人员。女大学生却没有气馁,一再坚持。她对主考官说:“请再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参加完笔试。”主考官拗不过她,答应了她的请求。结果,她通过了笔试,由人事经理亲自复试。

人事经理对这位女大学生颇有好感,因她的笔试成绩最好。不过,女孩的话让经理有些失望,她说自己没工作过,唯一的经验是在学校掌管过学生会财务。他们不愿找一个没有工作经验的人做财务会计。人事经理只好敷衍道:“今天就到这里,如有消息我会打电话通知你。”

女孩从座位上站起来,向人事经理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元钱双手递给人事经理:“不管是否录取,请都给我打个电话。”

人事经理从未见过这种情况,竞一下子呆住了。不过他很快缓过神来,问:“你怎么知道我不给没有录用的人打电话?”“您刚才说有消息就打,那言下之意就是没录取就不打了。”

人事经理对这个年轻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问:“如果你没被录用,打电话.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请告诉我,在什么地方不能达到你们的要求,我在哪方面不够好改进。”

“那一元钱是怎么回事呢?”

没等人事经理说完,女孩微笑着解释道:“给没有被录用的人打电话不属于公司的正常开支,所以由我付电话费,请你一定打。”

人事经理马上微笑着说:“请你把一元钱收回。我不会打电话了,我现在就正式通知你,你被录用了。”

就这样,女孩用一美元敲开了机遇大门。细想起来,其实道理很清楚:一开始便被拒绝,女孩仍要求参加笔试,说明她有坚毅的品格,财务是十分繁杂的工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是不可能做好的。她能坦言自己没有工作经验,显示了一种诚信,这对搞财务工作尤为重要。即使不被录取,也希望能得到别人的评价,说明她有直面不足的勇气和敢于承担责任的上进心。

员工不可能把每项工作都做得十分完美,我们可以接受失误,却不能接受员工自满不前。女孩自付电话费,说明了思维的灵活性,她巧妙地展示了自己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这更是财务工作不可或缺的。

一元钱折射出良好的素质和高尚的人品。而人品和素质有时比资历和经验更为重要。在求职的时候,与其为自己的资历所遗憾,不如多动脑筋使自己显得与众不同,引起招聘者的兴趣。

所以,面对拒绝你更要鼓足勇气,一直向前,不断努力。

【编者小语】

未曾遭遇拒绝的成功绝不会长久。你被拒绝得越多,你就越成长;你学得越多,就越能成功。当下次别人拒绝了你,你得好好地跟他握个手,这会改变他的态度,有一天“不”会变成“是”。只要你知道如何面对拒绝,便必能得着所要的许多东西。

社交中被人捉弄时

喜欢捉弄别人的人的特点是,大多能言善辩,说起话来看似颇有才干,可真要他拿出业绩,却是一点成效都拿不出来。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只会说不会做的人。这种人不是被人提防,就是受人轻视,得不到别人的信赖。

建国之初,周恩来总理召开记者招待会,当一个外国记者挑衅地问新中国有多少个厕所时,周总理答道:“两个。”在记者惊异的目光中,总理继续说道:“一个男厕所,一个女厕所嘛!”顿时笑声四起,紧张的局面轻松下来。

有人挑起事端,企图以巧言捉弄你,陷你于尴尬境地。如果本意恶劣,而且过分,你完全可以幽默为武器予以还击。幽默的素材最好取材于对方话题,让其自食苦果,将尴尬不知不觉地转移给对方。

在这类人的意识中,也明白自己能力比不上别人,所以,内心存有自卑感。于是表面上,就常常利用那巧如弹簧之舌来嘲弄别人,以满足他些许的自尊心。难怪人们总把激烈的语言交锋称为唇枪舌战呢,有时候两片嘴唇一条舌头,比真枪实弹的威力还要大。

海涅是犹太人,经常因此而遭到一些“大日耳曼主义者”的攻击。一次晚会上,一个自称是“素有教养”的旅行家,对海涅讲述了他环球旅行中发现的一个小岛。他说:“你猜猜看,在这个小岛上,有什么现象最使我感到惊奇?”接着他说:“在这个小岛上,竞没有犹大人和驴子!”

海涅白了这个旅行家一眼,不动声色地反击道:“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只要我和你一块到小岛上去一趟,就可以弥补这个缺陷了!”

旅行家的本意是说海涅是犹太人,海涅却机智巧妙地将对方比作驴子。从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语言交际能力的高低,在幽默的应用上便可看出来,能力较高者,是十分善于运用幽默的。对于这种捉弄别人的人,绝不能在口头上被他压制过去。如果露出一脸困惑的表情,只会助长他的气焰。所以,对对方满嘴胡言乱语必须痛快地给予反击,只要明白这种人的内心是很脆弱、不堪一击的,应付就容易了。

【编者小语】

其实生活是最好的一本书,试着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和别人交流,远离那些捉弄你的人,坚持自己的原则。那些人捉弄你是因为有乐趣,你不要理会他们,他们自然会觉得无趣,捉弄没什么关系。别吃亏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