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大肚能容,豁达做人(1 / 1)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充满仁爱的无私境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应有的高贵品质。

有胸襟、有涵养的人才能淡定自若

包容大度是看得开的人一种绝佳的淡定,蕴含着温暖的凝聚力,显示了非凡的气量,散发出仁爱的光芒。生活中,一些人留给别人的印象往往是苛刻的,其实,你应该学习以平和包容的心去面对生活,因为有胸襟、有涵养的人才能淡定自若。包容是人的一种生存智慧,是看透了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从容、自信、超然和大度。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两大使命:一是丰富世界;二是完善世界。用包容这个武器,可以化解这世界上的一切矛盾。不懂得包容的人需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面对亲情、友情、爱情时,人难免会遇到意见相左、矛盾激化的事情,若没有冒犯到自己的原则,你不妨包容对待、不计得失、以心换心。亲人之间,包容大度会让人倍觉温馨祥和,温情脉脉;朋友之间,包容大度能弥合双方的矛盾,沉淀心底的珍惜;爱人之间,包容大度能消除不和谐的画面,让爱变得甜蜜、长久。人是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全在自己,若你具备包容的心就会永远在天堂,享受如沐春风的人间温情。

电视剧《京华烟云》中的姚木兰就是用一颗包容之心,改变了生活,收获了幸福。

木兰本来有一位情投意合的意中人,但阴差阳错,她不得不离开心爱的人,代妹出嫁,嫁给了她不爱、也不爱她的曾荪亚。在木兰的心里,既然入了洞房,成了夫妻也算是缘分,就要好好珍惜,在婚姻里培养感情。但荪亚是一个极具叛逆性格的人,他不喜欢被人管教,也不接受这桩婚姻,他爱上了小鸟依人般的曹丽华。木兰得知之后,没有大吵大闹,反而找到曹丽华,和她谈话,以自己的包容大度使曹丽华心生愧疚;为了搭救落难的曹丽华,木兰甚至忍辱向京城恶少深鞠一躬,要知道,她救得可是自己丈夫的情人!不仅如此,她还和丈夫一起把身子孱弱的曹丽华接回家里照料,这无异于引狼入室,聪明的木兰岂能不知?但她更知道,自己的丈夫现在就像一个任性的、被人宠坏的孩子,自己不这么做,只会使他更快地离开自己。

木兰在等待,等待丈夫明白作为男人应负的责任,木兰是在以一个女人极大的善良和忍耐力在包容自己的丈夫和自己的情敌。她心里不苦吗?苦!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荪亚担心曹丽华害怕,偷偷地跑去陪她,他走之后,装睡的木兰痛哭失声。即便如此,在曾家人准备趁荪亚出国留学不在家,强迫曹丽华嫁人时,是木兰及时帮助她逃了出去。木兰的所作所为,不仅是在挽回丈夫的心、挽救自己的婚姻,而且是她包容善良的人格促使她去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

木兰的努力没有白费,生活的种种磨难终于使荪亚成熟了,他真正认识到了“这么多年,躺在我身边的,才是最值得我珍爱的宝贝。”

包容大度是看得开的人一种绝佳的淡定,蕴含着温暖的凝聚力,显示了非凡的气量,散发出仁爱的光芒。

人生万象,无不充满了对立、矛盾,如何寻求两者间的协调,达至和谐呢?这就需要我们扩大自己的胸襟和容人之道,不要以狭隘的眼光去看待人和事、无理取闹、过分苛责,而是用宽大、通达的心和眼光来细细打量,真实地感知生活,享受生命的美好。

包容大度是涵盖万物、宏观处世的人生态度,是良好修养、高雅风度的体现,是仁慈善良、超凡脱俗的生动演绎,如此面对生活、人生,你才能拥有平静从容的心,活得更轻松、洒脱。

让我们多一点理解,少一点猜疑;多一点理智,少一点偏执;多一点安慰,少一点埋怨。请相信,用包容的胸襟看待他人,就是用包容的胸襟接纳我们自己,多一点对他人的大度,我们的生命中就多了一点空间,我们就会多一份快乐,拥有更和谐的氛围、更长久的幸福!

心开路就开

常常听到身边的人感叹:“认识的人中或腰缠万贯,日进斗金。或功成名就,衣锦还乡。或平步青云,身居高位。或春风得意,家庭美满。可是自己呢?从政,敌不过官场的钩心斗角;经商,敌不过商场的尔虞我诈。如今,我一事无成,一无所有。天下之大,竟没有我容身之处。有时候甚至想,也许死去比活着更好。”心有千千结,就是因为杂念太多,徒生烦恼。

在动乱的年代,有一位战功卓著的老同志被关进了监狱。他的牢房非常地狭小,人在里面甚至不能自由地活动。老同志内心充满愤怒与不平,倍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小的房间,简直是人间炼狱。他每天就这样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

有一天,这个小牢房飞进一只苍蝇,到处乱飞乱撞,还嗡嗡地叫个不停。他心想: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个讨厌的家伙,实在无法忍受。我一定要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当他快要捕捉到的时候,它就轻盈地飞走了。苍蝇飞到东边,他就扑向东边;苍蝇飞到西边,他就扑向西边,捉了很久,就是不能捉到它。他这才明白,原来这房间也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也捉不到。老同志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啊!

身外的世界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一个胸襟宽阔的人,纵然住在一个小小的牢房里,也可以把小牢房变成大千世界。如果是一个心胸狭窄、不满现实的人,即使住在摩天大楼,也会感到事不如意。我们每一个人不要计较环境的好与坏,不要计较利益的得与失,不要计较感情的假与真,只要你曾经真正地努力过,真诚地付出过,让自己的内心更宽容,心里放得下天地,盛得下是非,就会心底无事天地宽啊!

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叫张英,当他在京城做官的时候,他的家人还住在老家安徽桐城县。张家是当朝显贵,但他们的邻居吴氏也非一般平头百姓,在桐城县也是出了名的富贵人家。由于当时两家宅院紧邻,出入不方便,张家就把自己的院墙向里挪了一点,在两家中间留出一条缝隙做通道。后来有一天吴家要建房子,就想占用这条通道,张家自然不同意,于是两家就争执起来。

张家觉得自己有理,吴家觉得张家仗势欺人,两家互不相让,吴家一气之下就把张家告到了县衙里面。县令一看,一家是朝廷显贵,一家是当地望族,谁也不敢得罪,真是左右为难,所以就迟迟没有判决。

张家的人觉得自己是有道理的一方,应该打赢官司。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派人快速送往京城,向张英告状。张英当时是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之职。就算他的家人没理,他给那个县官写一封信,让他袒护自己的家人,那也是小事一桩,更何况张家原本就是有理的。

但张英没有那样做,他觉得不值得为一堵墙争执。于是提笔给家人写了一封回信,信中写道:“千里修书为一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意思是说:“千里迢迢写一封信来,就是为了争一堵墙的地方。你们看看,那万里长城到现在都在那里,但是谁还能看到秦始皇呢。”意思是劝家人不要为这点小事争执。

家里人收到张英的书信,感到很惭愧,马上把自己家的墙向里移了3尺。吴家看到张家人这样宽宏大量,既感动又惭愧,于是也效仿张家把墙向后退让3尺。于是,在张吴两家中间就形成了一条6尺宽的巷道,一时间传为美谈,后人就把这条巷子称为“6尺巷”。这条巷子至今还在,已经成为当地的一个旅游景点了。

豁达大度,多一份理解和谦让,就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纷争和麻烦。做人其实就是这样,心宽了,路才会宽。

心中有事世界小,心中无事天地宽。面对人生的烦恼挫折,请懂得自寻安慰,那么任何困难都会成为手下败将,快乐将永远伴随身旁。

待人宽一分,利人方利己

对宽容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辞海》:“宽恕能容人。”《辞源》中是:“宽厚能容人。”西晋文学家潘岳在《西征赋》中写道:“乾坤以有亲可久,君子以厚德载物。”宽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宽广的胸怀,是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宽容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凡人碌碌在世,难免会有缺点,会犯过错。很多的时候,对于别人的缺失或过错,我们不该求全责备,过分苛察,而需要以宽容之心待之。犯错的人就好比黑暗中的飞虫,我们不应该只想着消灭它们,而应该设法给它提供一个投奔光明的方向。

战国时期,楚庄王亲率大军出战,大获全胜后设宴庆功,席间忽然刮来一阵大风,所有蜡烛都被吹灭。黑暗中,有人趁机拉住了许姬的衣服,许姬不便声张,挣扎中扯掉那人帽上的缨带。之后许姬将此事禀告楚王,让他点灯查出掉了帽缨之人,以治其罪。庄王听罢沉思片刻,号令群臣全部解下缨带扔掉,然后才命人掌灯点烛,与众臣大醉方归。事隔数年,庄王出兵伐郑,伐战中被困。情状危急之际,一员骁将奋力杀出,舍命保驾,最终楚王得以化险为夷。楚王谢其救驾大功,这员骁将跪地曰:“我乃当年趁黑调戏许姬,被您下令绝缨脱罪,臣受大王再生之恩,虽肝胆涂地不足以报,何敢受赏?”

隋唐时期的李靖,曾任隋炀帝的郡丞,他发现李渊怀有图谋天下之意,便向炀帝检举,奏请防患于未然,杀掉李渊。后来李渊灭隋建唐,要杀李靖,李世民为他再三求情,得以保全性命。李靖感其恩德,后来驰骋疆场征战不疲,为唐王朝立下不朽功业。同朝魏征先前是太子李建成部下,曾力劝太子杀掉李世民以绝后患。后来李世民即位,非但没有报复魏征,反而量才重用。魏征则“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多次冒死进谏,力匡太宗政权,立下赫赫功绩。

李世民非常明白,对于昔日的敌人,打击报复只能为自己埋下更多的怨恨,树立更多的敌人;而如果量才重用,给他们以平等的待遇,不但能够感化其心,为我所用,更能够树立威望,得到更多人的拥戴。细过掩匿,忘人之过,是智者所为。

居家过日子,忙碌的工作中,人际交往因心情、观点、习惯、性格及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我们难免会与他人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这就需要人们分清性质,正确认识,学会宽容、原谅他人的错误和失误,做到善人、善事、善物。

宽容是力量和自信的标志。能宽容,就能得人心。夫妻间除了要有爱情有信任,还要有宽容,总是为小事斤斤计较,就不可能相处得和谐;朋友间没有了宽容就没有了友谊,因为宽容是友谊的题中之意;领导宽容,就可以使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心。

能宽容,就能发展壮大。曹操之所以能从仅有几个子弟兵,到剿灭北方群雄,占据中原,拥有百万大军,与他“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胸怀是分不开的——连仇人都能容而后用,还有什么人不能用呢?

智者能容。越是睿智的人,越是胸怀宽广,大度能容。因为他洞明世事、练达人情,看得深、想得开、放得下,也因为智者明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是利己的根基。”

仁者能容。富有仁爱精神的人,也必是宽容的人。他心存恕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苛求于己,也不苛求于人。所以,与刻薄多忌的人相比,宽容的人必多人缘、多快乐,自然也就多长寿了。

宽容是一种高贵的品质、崇高的境界,是精神的成熟、心灵的丰盈;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宽容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是看透社会人生以后所获得的那份从容、自信和超然;宽容是一种精神上的大彻大悟,是行为上的拿得起放得下。生活里有太多太多不如意的时候,需要我们用宽容的心境去对待。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只要别人的个性不直接伤害我们,为什么不多一点儿宽容呢?多一点儿对别人的宽容,其实,我们生命中就多了一点儿空间。宽容需要我们去学习、去体会、去感悟,需要拿出一点儿勇气和智慧去想、去做、去生活。宽容是宽松气氛的刻意营造,是不同主张的彼此交融。宽容是一种克制和度量,是一种大境界。黎巴嫩的大诗人纪伯伦说:“—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也许你会说,宽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啊,宽容绝不是先天的禀性,而是后天的教化。

有一种智慧叫宽容,有一种幸福叫珍惜,生命的坦然在于学会宽容,生活的充实在于学会珍惜!

宽容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境界,没有宽容的思想和精神就难以造就伟大的人格;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文明和进步。一个健康的、文明的、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宽容的,它为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和创造提供条件。

包容是一种参透人生的淡定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所以,包容是一种素养,是一种姿态,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美德。而这种美德绝不是与生俱来,必须靠长期真诚地修炼来获取。

对于我们世间的每一个人来说,功名、利禄、荣辱、爱恨、死亡、恐惧、成败、苦乐、祸福等,我们不能否认,这些东西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时候,往往也会成为自己内在的渴望超越自我的一种原动力,但是,人一旦执著于此,往往又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担忧、痛苦扔掉,内心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看待一切,我们才能放下自己多余的欲望和冲动,去掉心中之执著,才能在纷繁复杂的情势中廓清迷雾,认清前进的路径,以一种优游自在的心态处理当下的要务,使精神恬然自足而不至于患得患失。

对一个人来说,个人的管理包括个人心性修养、日常生活、学习成长和职业生涯的管理,借由“放下”而得到优化和升华,人的生存境界随之获得提升。

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满了成功的机遇,同时也充满了失败的可能。只有在每一次失败后都有所领悟、有所提高,失败才能够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人们才能够化消极为积极、从自卑过渡到自信、从失意走向如意。

一位战功赫赫的将军收藏了一樽杯子,时常把玩,爱不释手。一次不小心杯子从手里掉了下来,尽管将军身手敏捷地接住了杯子,但也惊出一身冷汗。

这时将军忽然惭愧起来:我于千军万马之中纵横决**,生死以之,未尝如此胆战心惊,而今为杯子担惊受怕,无非太爱惜这只杯子罢了。于是他豁然开良朗,断然将杯子扔掉了。此后,将军不再为杯子担心。

包容为怀是解决问题的最好途径。待到你的勇敢战胜了一个个困难,你的慎重一再避免了失误,你的真情融化了别人心头的坚冰,你的让步给双方带来了广阔的天地,你的赞美得到了公众一致的认可,人们便会更加理解你、信任你。

人与人之间需要包容、需要理解。包容是催化剂,可以消除隔阂,减少误会,化解矛盾;宽容是润滑剂,能调节关系,减少摩擦,避免碰撞;包容是清新剂,会令人感到舒适,感到温馨,感到自信,感到世界的美。

有容乃大,是时代最珍贵的人性品格,是时代成功者必须锻造的一种人性。包容是以辽阔的胸襟容纳各种智慧,是辉映创造性的文化品格。包容是一种与人相处的素质,一种时代崇尚的品德,更是吸纳他人长处、充实自我、创造自我价值的良好思维品质。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是一种宽广的胸怀,是一种充满仁爱的无私境界,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应有的高贵品质。

放下成见,化敌为友

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同事之谊无疑是最微妙的了。即使你在不加班的情况下,一天也有8个小时和同事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种同事关系是不得不考虑的:与家人是亲情,与朋友是友情,与恋人是爱情,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呢?这是非常复杂的。虽然工作不是生活的全部,但工作无疑是生活中的一大主力元素,跟同事关系的好坏对我们的工作及生活情绪也有着莫大关联。如果跟同事关系紧张,则可能使我们的工作一团糟,人也会变得懒惰迟钝,想到未来的岁月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你一定会觉得非常悲哀吧?

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复杂的、互动的、双方的,需要双方努力。别人的态度与行为虽然难以控制,但是我们却能够把握我们自己。那么,从自己做起,与人为善,做好自己的事,就是维护人际关系的关键所在。

小红是一家公司的秘书,是个急性子。一天上午,她打电话到财务室,要几个公司本年度上半年的财务数据,可是打了好几个电话,财务那边都没有什么反应。小红很着急,于是在电话里对财务室的人喊起来:“你们怎么老是那么忙?”浓浓的火药味却依然没有让财务室的动作加快,任凭小红急着像热蚁上锅,财务室依然是不紧不慢。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会计孙大姐是公司的元老级人物。有一天,孙大姐急于要用计算机打印一份财务报表,可是财务室里唯一会计算机的小王请假了。于是便找小红帮忙。可是小红却总是敷衍,一会说自己没空,一会说自己正忙。孙大姐给小红打了好多次电话,最后无奈只好找别人解决了。孙大姐心里对小红有了成见,于是就有了这次事件的发生。这就是平时敷衍别人的结果。

小红作为秘书,经常会和财务人员打交道,只有处理好同事关系,才能顺利地开展工作。敷衍人家的确很轻松,很合算,既不必费心,无需付出代价,对自己也不会有什么损害。但是,风水轮流转,你有初一,人家就会有十五;你今天敷衍人家,人家明天肯定会敷衍你。所以,工作中不能事事较真,一定要真诚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在中国的处世哲学中,中庸之道被奉为经典之道,中庸之道的精华之处就是以和为贵。同事作为你的工作伙伴,同处一个屋檐下,平时抬头不见低头见,如果任何一个人破坏了你的心情,就对其有成见,说不定将来吃亏的是你,而不是别人。

俗语说“以和为贵”。在工作中,与同事之间,如果因为工作中一点小事引起误会,直至互相产生很深的成见,相互拆台、互不买账,这样做肯定会对工作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如果不能及时协调,使误会越来越深,就可能在实际工作中造成严重的无法挽回的后果。生活的目标是什么?人生活的目标是自然、放松、有幸福感。因此,我们要学会以积极的态度处理好与同事之间的微妙关系,淡化成见,重获同心,尽量消除误解,这样,工作起来会事半功倍,效率会大大提高,以轻松的心情工作,那么,生活也会因此而充满阳光。

同事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磕磕碰碰,如果不及时妥善处理,就会发展成大矛盾。俗话说:冤家宜解不宜结。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妨从自身找找原因,放下成见,化敌为友,避免矛盾的激化。

让他一墙又何妨

人与人之间在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纠纷、摩擦,在邻里之间更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国有句格言:“远亲不如近邻。”这句话道出了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好,赛金宝”,邻里之间犹如唇齿相依,易于接触。只有团结互助,相互礼让,才会家家兴旺,事业发达;“邻里吵,不得了”,如果与邻为敌,互不相让,甚至大动干戈,往往会两败俱伤。如果处理不好邻里之间的关系,就会直接影响到个人的生活。

“让他一墙又何妨”,说是就是邻里为了争住宅多少而引起的事端。明智的邻里就会选择相互礼让,使事端平息。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只有邻里之间相处好了,才会有互帮互助,对彼此的生活都是一件幸事。

邻里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出现纠纷时彼此应多一些宽容,多一点谦让,以和为贵,化干戈为玉帛。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张家鸡叼了王家麦、李家猪拱了赵家地之类的小事而起纷争,因气使性,动辄争吵、打架斗殴,甚至还闹上公堂,实在是不应该。

清朝乾隆年间,在外地做官的郑板桥忽然收到弟弟郑墨一封来信。原来,在老家务农的弟弟想让他出面到当地县令那里说情,弄得郑板桥很不好意思。

但是他又清楚,弟弟不是好惹是非的人,这次明显是受人欺侮,不得已而求之。

原来,郑家与邻居的房屋共用一墙。郑家想重修旧屋,邻居出来干预,说那堵墙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郑家无权拆掉。其实房契上写得清楚,那墙是郑家的,邻居借光盖了房子。这官司打到县里,尚无结果,双方都难免求人说情。

郑墨自然想起了做官的哥哥,想到有契约在,再加上哥哥出面说情,这官司一定会胜诉。然而,郑墨没有想到,哥哥在回信中劝他息事宁人,同时寄了一条幅,写着“吃亏是福”四个大字。

郑板桥的弟弟郑墨接到信后,感到非常惭愧,当即撤诉,向邻居表示不再相争。邻居也被郑氏兄弟一片至诚所感动,也不愿再闹下去,于是两家重归于好,仍然共用一墙。

这个故事告诫人们,钱财乃身外之物,不值得一争。一来既可以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可以获得心灵上的平静和道义上的支持。二来还使得两家重修旧好,共用一墙,实现双赢。这种做法才是事半功倍,两全其美。

“让他一墙”中“让”不等于无能,也不等于低人一等,而是一种胸怀。邻里间出现矛盾,一方应该主动相让。让体现的是一种宽容的胸怀、大度的风格、高尚的情操。而这正是邻里团结的粘合剂。邻里之争,进一步“狭路相逢”,退一步“海阔天空”。选择哪一种生活方式,关键还在于你自己。

“让他一墙”中的“让”是一种修养。邻里之间相互谦让,其乐融融。邻居之间如果都能够多一些互让互谅,多一些宽容理解,高兴事大家一起分享,遇难时大家相互安慰,岂不更加安居乐业?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这个茫茫的人世间,要做的事太多,没有时间去计较得失。其实没有必要把自己看得太重。不用把自己的每一步都当成神圣的一步,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让自己处于这种不计较的心态之中,那么人生就会更加绚丽多彩。

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

昔日,古人早已意识到“登高望远”的重要性,故有出自孔子故事的名句:“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然而,它只是空间尺度方面的认识。后来,其又发展至“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陈子昂又对此种境界加以推敲,便斟酌出这样的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些均是千古传颂的名言佳句,看似漫不经心,但细细体味,却拥有着无穷之意。

一位颇有智慧的禅师,谆谆告诫前来抱怨的弟子们:“在平日的修行中,当你遭遇困境或心烦意乱的时候,请去登高望远或眺望大海吧!”

从禅师的话语中,弟子们受到了启发,他们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一位弟子向禅师说道:“师傅,在平日的生活中,我总觉得自己需要更多的肯定,更多的自由。然而,当我登高望远的时候,极目远眺,视野宽广,但不知为什么,平日的那种欲望却不怎么强烈了……”

另外一个弟子说道:“说句心里话,每当面对苍茫的大海,放眼望去,一望无际,便会顿生平静无缺之感。师傅,为什么会这样呢?”

禅师心平气和地说道:“这是由于心境不同。心是一个尤为矛盾的东西:最大的东西是心,最小的东西也是心;最公的东西是心,最私的东西也是心;最好的东西是心,最坏的东西也是心;最明亮的东西是心,最黑暗的东西也是心;最快乐的东西是心,最痛苦的东西也是心;最甜蜜的东西是心,最酸涩的东西也是心;爱是这颗心,恨也是这颗心;助人的是这颗心,损人的也是这颗心……”他舒了口气,接着说道:“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缺少了解心而不能了解人生的真正目的。然而,在登高望远或放眼大海的时候,公心、好心、明心、乐心、爱心乃至助人心将会纷纷呈现出来,致使那些小心、私心、坏心、暗心、苦心等种种不正常的心无缘伸展,无处躲藏。”

登高望远是一种开阔的心境,“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海茫茫去不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只有在登高的过程中,才能磨掉浮躁,直抵人生的本质;只有在望远的过程中,才能忘记烦恼,进入博大的世界。

在登高望远,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同时,山河大地将皆系于心。在生活中,如果能够保有登高望远的心境,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变得广阔无比。

当你经过一番辛苦的攀登,气喘吁吁、心旷神怡地立在高处向远处眺望时,猛然间将会惊奇地发现:只有眼前的一切,才是真实的景象。天是瓦蓝瓦蓝的,草是青绿青绿的,空气是异常清新的。天朗气清、山风阵阵……刹那间,一切浮躁、一切烦恼都将会烟消云散。

一个人在某个岗位或在某种情形下呆的时间长了,不可避免地会有些“近视”,甚至时常为一些功名利禄而与人相互争逐,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耿耿于怀。当你一旦走出并登高望远,就会惊叹世界是如此博大,自己的追逐又是那样渺小。那些曾被自己苦苦相争的东西,竟然只是不足为道的身外之物,犹如过眼云烟一般,根本不值得一提,更不值得为此争得“头破血流”。

对于一个人来说,不论位于高层还是身在低层,不论处于顺境还是居于逆境,都要始终拥有一种良好的心态:位于高层,不忘乎所以;身在低层,不怨天尤人;处于顺境,不盲目乐观;居于逆境,不妄自菲薄。只有保持一种开阔的心境,才能使生活得以充实而满足。

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在登高望远中得到诠释:身居高巅,既能体味到“山高人为峰”的喜悦,又能感受到“高处不胜寒”的恐惧;向远眺望,既能品味到一个人的力量是那么微不足道,又能感悟到“成功时不必惊喜,遇挫时不必惊慌”……总而言之,只有登高望远,才能赋予你一种宠辱不惊的心境。

只有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才能感知大山是如此宁静,白云是如此娇丽;只有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才能亲见“一览众山小”的雄奇;只有持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心境,才能感知生命的高度是一个永恒的变量,而快乐则是赋予跋涉过程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