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低调做事,越有作为(1 / 1)

低调,是一种风度,一种淡定,一种从容,一种境界,是生活的良好状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还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中,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低调做人,就是用淡定的心态来看待红尘万物,修炼到此种境界,生活便能游刃有余。

低调是一种超然的淡定

在生活中,有的人出了几部不错的书,便按捺不住心中狂喜,以作家自居,于是频频上电视、上报纸,弄得满城风雨,还要持之以恒地大肆宣传,以使自己长享盛名;有的人在某个领域博得名次后,便恃才傲物,认为可以从此笑傲江湖了;有的人财大气粗,便唯恐天下人不知道似的,显福摆阔,招摇过市……他们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不淡定,心态过于浮躁。最后的结果是,功名不在,信德俱损。

低调做人是一种很好的自保方式。不信你看,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能够低调处世的事例。比如:一些成功的名人,不愿接受媒体的采访,谢绝任何无意义的歌功颂德,而是以淡定的姿态面对世人,踏踏实实地谋划下一步的方向,以争取更大的成功;一些优秀的艺术家,不愿意流俗,更不愿意抛头露面,而是埋头于自己的工作中,用心去努力创作人们喜欢并需要的艺术作品,不断超越自我。

正是因为这份淡定让他们与外界的功名利禄完全隔绝,专心于自己的事业,从而取得更大的成就,同时也更加受到世人的敬仰。

当我们走红运,事事如愿以偿时,切不可忘乎所以,盛气凌人。因为成功时趾高气扬与遭厄运时悲观丧气,都是一种浅薄和脆弱的表现。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一种淡定的态度,则是一件好事。

低调的人是淡定的人。苟子曾说:“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意思是说,君子贤能而能容纳无能的人,聪明而能容纳愚昧的人,知识渊博而能容纳孤陋寡闻的人,道德纯洁而能容纳品行驳杂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贤能、多么聪明、多么渊博,如果目空一切、唯我独尊,视万物皆在我之下,总认为别人不如自己,那么就永远不会博得别人的认可。

所以,不要太高看自己,就算你真的才智凌驾万人之上,也没必要恃才傲物。用低姿态看待自己,旁人会因此更加高看你。有时太过高调,反倒显得浅薄庸俗。

最聪明的做法是:将自己的“丰功伟绩”说成“微薄之力”,或指出自己诸多不足之处,别人也不会因为你自己说出了缺点,就认为你一无是处,相反,会对你心生敬意。

低调貌似藏拙,实则为一种超然的淡定。低调不是自卑,不是怯懦,不是消沉,而是一种博弈的过程。低调是一种博大的胸怀,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只有经历过“十年寒窗无人问”的寂寞,才能有“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成就。只有低调,才能忘记眼前暂时的华美光环,向着更高远的天空飞翔。只有弯一下腰,才可以跳得更远,不是吗?

当然,低调时别忘记把握一个“度”。过度的谦虚就是骄傲,过度的低调就是炫耀。孔子的弟子子贡问:“颛孙师和卜商两个人谁更好一些?”孔子说:“颛孙师常常做得有些过头,卜商常常达不到要求。”子贡说:“如此说来,那么是不是颛孙师要好一些呢?”孔子说:“过头和达不到同样不好。”

诗人鲁藜说:“老是把自己当做珍珠,就时时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一条道路。”有时,为人处世低调一些,倒是一种非常好的自保方式。说来说去,无非是要表明一个观点:好的东西不用太过张扬,别人都看得见。

在俄罗斯联邦政府中,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学识过人,谦逊廉政。尽管身居要职,但梅德韦杰夫一直低调为官。

圣彼得堡新闻界广为流传梅德韦杰夫的低调作风。当时市委员会有一本委员会官员电话簿,里面唯独没有梅德韦杰夫的联系电话。梅德韦杰夫认为,自己主要工作是吸引外商投资,没有必要与当地公众打交道,因此选择“隐姓埋名”。

担任总统办公厅主任期间,梅德韦杰夫也刻意保持低调。梅德韦杰夫负责总统国事活动所有环节。在众多官员中,唯独他只需轻轻叩一下门,就能直接进入总统办公室。但梅德韦杰夫却个性内敛,不喜交游。

俄罗斯媒体曾经有过这样的报道,有一次普京召开媒体见面会时,梅德韦杰夫独自在隐蔽的角落喝饮料。普京见状招呼:“季玛(梅德韦杰夫的小名),别坐得那么远,离我再近些。”

树不炫耀自己的苍劲,并不影响它的巍然耸立;海不显摆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花不夸耀自己的美艳,并不影响它的清香宜人……

我们常常以为炫耀能为自己带来荣誉和掌声,殊不知,所谓的“高调”其实是那样的苍白浅薄,甚至还会“越高越衰”。因此,不妨在世事面前将自己的姿态放低一些!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谓神通广大,七十二般变化,上天入地,无所不能。五百年前“高调”大闹天宫,无人能制伏,自称“齐天大圣”。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怎么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结果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

低调者是深藏不露的,这些往往是自以为高明者所意料不到的。低调者将雄心壮志藏于心而不显于外,做事情静中求稳而不飞扬跋扈,这些使他们无懈可击。

低调,是一种风度,一种淡定,一种从容,一种境界,是生活的良好状态。低调做人,不仅可以保护自己,而且还能很好地融入群体中,与身边的人和谐相处。低调做人,就是用淡定的心态来看待红尘万物,修炼到此种境界,生活便能游刃有余。

适时弯腰也是一种淡定

盂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孟买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悠久的历史、建筑的辉煌和它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以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到这里的人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在佛学院的正门旁边开了一个小门,门高1.5米,宽40厘米。一个成年人进去,必须侧身弯腰,否则就会碰壁。

这是佛学院为新学生上的第一课。所有新来的学生,都会由他的老师带领着来到这个小门,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必须弯腰进出,尽管有失礼仪,但却达到了目的。

大门当然进出方便,而且可以让人很体面很有风度的进出,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要进入的地方没有很宽阔的大门,或者,有的大门不是可以随便进入的。这个时候,只有学会了弯腰侧身、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进入,否则你只能被挡在墙外。

这是佛家的哲理,其实也是人生的哲学。人生之路,尤其是在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是没有宽敞的大门的,很多的门是要弯腰侧身才进得去的。只有弯腰,才能拣起地上的东西。只有把自己缩到最小,才能进入天下所有的门。

暂时的寄人篱下,暂时的委曲求全,都不要丧失信心,因为你是为了度过暂时的逆境,是为了自己的未来。

弯腰是一种淡定。弯腰与面子没有必然联系,高昂着头的稻子谷粒干瘪,面子是有了,收获却没有了。稻谷弯腰,预示着丰收,也意味着成熟。一个淡定的人,懂得适时弯腰。

说到弯腰,自然会想到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而折腰”,人格要保持挺立的姿势,这是毫无疑义的。但陶渊明要采菊东篱,直着身子恐怕采不到。他弯腰向田园,让自己的汗水变成颗粒饱满的收成,他的人格依旧是挺立的。

有一位刚刚退休的资深医生,医术非常高明,许多年轻的医生都前来求教,要求拜他为师。资深医生选了其中一位年轻的医生,帮忙看诊,两人以师徒相称。应诊时,年轻医生成为得力助手,资深医生理所当然是年轻医生的导师。

由于两人合作默契,诊所的患者与日俱增,诊所声名远播。为了分担门诊时越来越多的工作量,避免患者等得太久,医生师徒决定分开看诊。

病情比较轻微的患者,由年轻医生诊断,病情较严重的,由师父出马。实行一段时间之后,指明挂号让医生徒弟看诊的病患者,比例明显增加。起初,医生师父不以为意,心中也高兴:“小病都医好了,当然不会拖延成为大病,病患减少,我也乐得轻松。”

直到有一天,医生师父发现,有几位病人的病情很严重,但在挂号时仍坚持要让医生徒弟看诊,对此现象他百思不解。

为了解开他心中的疑团,老医生来到学生的诊所深入观察,看看问题出在哪里。

他发现,初诊挂号时,负责挂号的小姐很客气。并没有刻意暗示病人要挂哪一位医生的号。

复诊挂号时,就有点学问了,很多病人都从师父那边转到医生徒弟的诊室。

问题就出在所谓的“口碑效果”,医生徒弟的门诊挂号人数偏多,等候诊断的时间也较长,有些病人在等候区聊天,交换彼此的看诊经验,呈现出“门庭若市”的场面,让一些对自己病情较没有信心的患者趋之若鹜。

更有趣的发现是,医生徒弟的经验虽然不够丰富,但就是因为他有自知之明,所以问诊时非常仔细,慢慢研究推敲,跟病人的沟通较多,也较深入。而且很亲切、客气,也常给病人加油打气:“不用担心!回去多喝开水,睡眠要充足,很快就会好起来的。”类似的心灵鼓励,让他开出的药方更有加倍的效果。

回过来看他这边,情况正好相反。经验丰富的他,看诊速度很快,往往病患者毋须开口多说,他就知道问题在哪里,资深加上专业,使得他的表情显得冷酷。仿佛对病人的苦痛渐渐麻痹,缺少同情心。

整个看诊的过程,明明是很专业认真的,却容易使病患者产生“漫不经心、草草了事”的误会。这是麦穗弯腰的哲学,其实,很多具有专业素养的人士,都很容易遇到类似的问题。

老医生并不是故意要摆出盛气凌人的高姿态,但却因为地位高高在上,令人仰之弥高,产生遥不可及的距离感。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学会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还要有弯下腰来的那份淡定。

人生得意时,更需要将心淡定下来

唐太宗时,岑文本被委以宰相的高位。上任之初,朝中大臣纷纷作贺,他家一时车马不绝,门庭若市。岑文本对此不喜反忧,他对前来作贺的人说:“我刚刚上任,一无政绩,二无贤德,有什么可以祝贺的呢?我今天只接受你们的警告,好听的话就不要说了。”岑文本的家人都责怪他不近人情,岑文本便开导他们说:“这些人虽是好心,却也难免其中有势利小人,借此攀附。如若皇上借此观察于我,我如此声张,还会有好结果吗?你们要切记:一个人万不可得意忘形,更不可失去应有的警惕;凡事取之实难,失去却在一夜之间啊。”

岑文本苦口婆心地对孩子们说:“想我本是一个读书人,两手空空来到京师,本没有想到得此高位。这固是皇上恩典,也是我勤勉不懈之果。由此可见,一个人出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勇于任事、才学为本。我深知此中真意,颇有心得,又怎会学那凡夫俗子之举,广置产业、富贵而骄呢?这只能让你们养尊处优,无有忧患,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你们的将来,这才是真正的祸患,我怎忍心这样做呢?还望你们明白此中道理,不要再怨怪我了。”家人深受教育。他这般淡定,唐太宗也对他另眼看待,宠幸不衰。岑文本死后,朝廷又给他在帝陵陪葬的崇高荣誉,以示褒奖。到了唐睿宗时,他孙子一辈的人中,位居高位的达数十人之多,是当时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一个人万不可得意忘形,更不可失去应有的警惕;凡事取之实难,失去却在一夜之间啊!”岑文本始终能保持这样的淡定,所以他的一生都受帝王宠幸。其实有很多人并不是被失败打败,而是被胜利击垮。在成功面前,他们往往不能淡定下来,得意忘形,太过张扬,结果在辉煌面前重重栽了跟头,这不能不令人为之惋惜。

得意而淡定。拥有一颗平常心,才能够经得起人生的大风大浪,如果遇上得意之事就大呼小叫、心高气傲、不可一世,则很可能遇上麻烦。因为一个人得意时,往往会被胜利或荣耀冲昏了头脑而失去应有的冷静。这时,即使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或是灾难即将来临,得意者却有可能全然不觉,从而让自己遭受到打击或面临更大的灾难。要知道这世间没有永远的胜利者,一个人也不可能事事占得先机,得意时更需淡定面对。

从前,有两只黄白公鸡每天总是不停地争来争去,争谁的羽毛更漂亮,谁的嗓音更洪亮。一次,他们又为了争夺一条小虫子而吵了起来。

红公鸡说:“这条虫子归我,是我先发现的。”白公鸡毫不示弱地说:“这条虫子是你先发现的,可你别忘了,却是我先抓住的,所以,它应归我。”“是你抓住的又怎样,你惹得起我吗?如果你能够打得过我,这条虫子就归你;如果你打败了,就永远在我眼前消失。”红公鸡趾高气扬地说。

白公鸡当然不示弱,准备迎战了。红公鸡猛地张开双翅,抖了抖头上血红的冠子,向白公鸡猛地扑了过去。白公鸡也不是省油的灯,突然猛地迎头向红公鸡的花冠啄去,便啄下了几根红公鸡平日引以为荣的漂亮的羽毛。红公鸡看着白公鸡嘴里衔着几根自己的羽毛,禁不住恼羞成怒,猛地一拍翅膀,像支利箭似的射向白公鸡。在白公鸡还来不及反击时,它已用双爪紧紧地抓住了白公鸡的背部,整个身子压在白公鸡身上,白公鸡不堪重压,瘫倒在地上,红公鸡趁机对它又啄又抓。

白公鸡彻底输了,它不停地哀求,红公鸡才停下来:“看你以后还敢不敢惹我,赶快在我眼前消失!”说完,红公鸡又猛地用力一脚把白公鸡踢进草丛中去了。红公鸡看着战利品和一地鸡毛,高兴地站在高处放声高歌。恰好有一只老鹰飞过,它听到鸡鸣之声,就俯冲下来,只轻轻一抓,红公鸡便成了它的猎物。白毛公鸡因失败而满面羞愧,早已躲在草丛中去了,避过了这一场灾难。

在这世间,没有永远的胜利者,同样也没有永远的失败者,很多时候,胜利过后不一定是辉煌。因此,在你得意之时,更应该保持淡定,因为很可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得意而不忘形,才能够保持淡定的心态和清醒的心志,只有这样才能够迎接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人在春风得意之时,千万不能得意忘形,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要淡定。

拥有“忍一时退一步”的淡定

《菜根谭》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此是涉世的一种手法。”

所谓的忍让、后退,就是在必要时要能够以退为进、以忍克刚。因为适时的低头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富兰克林年轻时,有次去拜访一位老前辈,当他抬头挺胸进门时,头狠狠地撞在了门楣上。老前辈一看,意味深长地说:“年轻人,该低头处且低头,否则,会头破血流。”富兰克林把这话作为人生的座右铭,且从中受益终生。

面对生活的种种际遇,比如:爱情失意、婚姻受挫、工作不顺……这时,就要有忍一时、退一步的精神,低下头来默默地思考、积蓄力量,为了下一次的东山再起。

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成为俘虏,在睡草棚为马夫的情况下,仍不失复国的勇气和决心,每天尝一尝自备的苦胆提醒自己。后来,经过千辛万苦,终于打败了吴王夫差,完成复国大计。

忍让的前提是淡定,冲突越是激烈越要淡定对待,淡定会让你有时间看清问题的真相,会让你减少因冲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当年,项羽与刘邦争雄中,因为一战失利,就自杀于乌江边,成为千古遗憾,这是只会伸不会屈的结果。所以,后人评价项羽时,认为他有勇而无谋。认为他在一战失利的情况下,如能懂得进行战略退却,那么,就“卷土重来未可知”。

忍一忍风平浪静,让一让天高地阔;站着做人是傲骨,一时低头是风骨;过于在乎一时,必然失去一世;愿意做别人做不了的“掉价”的事情,往往是迈向成功的途径。

人活一世,不可能事事都遂人愿,总要经历世事变迁,在这个过程中,必定有着不能忍让的事,但能忍则忍,很多时候,忍一忍就过去了,一时的退让不是妥协,也不是抹杀做人的尊严,是为了顾全大局。一时的痛快发泄并不能换来一世的快乐。唯有宽容隐忍,不计前嫌,才能使你淡定一生。

汉初名臣张良,年轻的时候,在过桥时遇到一位老者。老者看张良走过来,故意把鞋脱下来,然后叫张良给他捡起来,张良看是位老者,就帮他捡了起来。这时老者又说:“帮我穿上。”张良想,既然帮他捡了,干脆帮到底,于是帮他穿上。这时老者满意地笑了,说:“孺子可教也。”然后就将《太公兵法》传给他,张良最终成了一代名臣。

成功的背后是由许多的忍让组成的。每当你站在辉煌的顶峰时,别忘记这样一句话:忍让是对自己最大的支持。

一天,阎罗王对两个小鬼说:“你们两个可以到人间投胎去做人,现在我手里有两个名额,一个,一生都要忙着给别人东西;另一个,一生都要到别人那里拿东西,你们愿意做哪个呢?”

小鬼甲抢先跪下来说:“阎王爷,我要做那个一生从别人那里拿东西的人。”小鬼乙只能让步,选择了一生都要给予的那个。阎罗王也不啰嗦,抚尺一振,宣判道:“小鬼甲不懂得退让,下令其投胎到人间做乞丐,到处向别人要东西吃;小鬼乙明白适时退让的道理,那就投胎到富裕的人家,时常布施周济别人去吧。”

为人处世,遇事有退让一步的态度就是淡定的表现。给对方一个台阶下,实际上是给自己日后留下方便。看过探戈舞的人一定会被舞者协调流畅、进退自如的姿态所倾倒。探戈是一种比较难跳的舞蹈,要求双方脚步必须高度协调。探戈好看,但要跳好探戈却不容易,很多人苦练数年也未必能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由探戈的舞步,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的处世哲学。试想,如果亲人、朋友、同事、爱人之间,能用跳探戈的姿势彼此配合、彼此协调,该进则进、该退则退,不但要避免踩到对方的脚,而且要小心不让对方踩到自己的脚。这样,人与人之间才能避免矛盾,和平相处。

活在世上,本来就已经压力重重了,又何必再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呢?有些事,不需要据理力争,慢慢自然会见分晓。学会退让三分,是有利无害的,也会让你拥有更广阔的人际空间。因为,一个懂得退让的人,就会赢得很多人的仰慕,自然会高朋满座,这些人中可能有一些就是你的命中贵人,在潜移默化间让你的人生峰回路转。

我们若以退让的客观的姿态看待生活的一切内涵,我们也就发现了生活给予我们的所有美好的馈赠。给心一个宽大的空间,自由去做我们该做的一切;给生活一个浩渺的境界,生活就会在我们的视野下变得更加美好。

要想“高人一筹”,先学“低人一等”

对那些已经站在人生金字塔上的人,你只要去研究他的攀爬经历就会发现:他也一定有过坎坷和屈辱,他也一定有过“低人一等”的经历,只不过是他不甘现状、不甘人下,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而后才攀上人生巅峰的。

一个妙龄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工作。然而,上司竞安排她洗厕所!洗厕所!实话实说,这种“低人一等”的活没人爱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活,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洗厕所时在视觉上、嗅觉上以及体力上都会使她难以承受,心理暗示的作用更是使她忍受不了。当她用自己白皙细嫩的手拿着抹布伸向马桶时,胃里立即翻江倒海,恶心得想吐却又吐不出来,太难受了。而上司对她的工作质量要求特高,高得骇人,必须把马桶擦洗得光洁如新!

她当然明白“光洁如新”的含义是什么,她当然更知道自己不适应洗厕所这一工作,的确难以实现“光洁如新”这一高标准的质量要求。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

这时,她面临着这人生第一步怎样走下去的抉择:是继续干下去,还是另谋职业?

正在此关键时刻,酒店的服务部经理及时地出现在她面前,他并没有用空洞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首先,他一遍遍地擦洗着马桶,直到擦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

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少女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道理:即使是最卑微的工作,也要做到最好。看着目瞪口呆的少女,经理深沉地说:“要想高人一筹,先学低人一等,从最低微的工作做起。如果最卑微的工作都能做得好,离成功就不远了。”

这位少女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从此,她的工作质量也达到了那位经理的水平,当然她也多次喝过马桶中的水,为了检验自己的自信心,为了证实自己的工作质量,也为了强化自己的敬业心;从此,她很漂亮地迈好了人生第一步;从此,她踏上了成功之路,开始了她不断走向成功的人生历程。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后来她成为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之——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我们都想成为“邮政大臣”,没有人会想成为“洗厕人”,但无论多么成功,身份多么高贵的人,都会遵循一个共同的规律,那就是——要想高人一筹,必须先学会低人一等。

“指挥皆上将,谈笑儒生”的徐达,小时候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用兵如神,为明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深得朱元璋器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徐达每次挂帅出征,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

按理说,这样一位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至交,且战功卓著,完全可以在都城中“享清福”。朱元璋为了奖励徐达,就想将自己的旧邸赐给他。朱元璋的旧邸,是其登基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可徐达死活不肯接受。万般无奈的朱元璋请徐达到旧邸饮酒,将其灌醉,然后蒙上被子,亲自将其抬到**睡下。徐达半夜酒醒,当知道自己睡的是什么地方后,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命人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牌坊,并亲书“大功”二字。徐达功高不骄,还体现在他虚心好学、严于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达,少年无读书机会,但他十分好学,虚心求教,每次出征都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仔细研读,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知识。因此每每临阵指挥,莫不料敌如神,进退自如,且每战必胜,令人心服。

身为统帅的徐达,还能处处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稳,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问,送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重视而筹棺木葬之。将士对他无不感激和尊敬。

原本可以声色犬马的徐达,却平生无声色酒赌之好,“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所疵,昭明乎日月”。朱元璋赐予他一块沙洲,由于正处于船只水路必经之地,家臣以此擅谋其利,徐达知道后,马上将此地上缴官府。

徐达深谙为人处世之道,不论做了多大贡献,也不邀功,也不请赏,视自己如平常人一样。因为他懂得,不管官有多大,自己有多大本领,都要夹着尾巴做人,所以他才会得以善终,若他同韩信一般,居功自傲,恃才傲物,不知收敛,朱元璋也不会对他如此放心,定会将其杀之以除心患。

1358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阵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第一功臣”。

徐达之所以能不居功自傲,除其个人良好的修养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知道功成名就后如何安身立命。这不能不说是高人自有高招。历史上几乎无一例外,每个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功臣往往成为权臣。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皇袍加身的例子也不鲜见。所以,历代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后,视功臣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收回其权力。“杯酒释兵权”已算是非常“客气”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成为皇权统治下残酷的事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事实上,朱元璋登基后,从1380年至l390年,受丞相胡惟庸牵连被杀的功臣、官僚共达3万多人;1393年,有赫赫战功的将领蓝玉以及与其有关的人士均被杀,先后牵连被杀的竟有几万人;洪武十五年的空印案,洪武十八年的郭桓案,被杀者更多达8万之众。

应该说,朱元璋用严刑重刑,杀了包括功臣在内的l0多万人,实质上是强化其统治的手段,也是统治阶级内部残酷斗争的结果。

另一方面,也与朱元璋的个人品格有关。从小与朱元璋在一起的徐达当然十分清楚“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他知道与这样的皇帝在一起,只能共苦,不能同甘,自己如果居功自傲,无异于引火烧身。

所以,徐达夹起“尾巴”,低调做人,这既是徐达个人良好品行的体现,更是他保全自己的良策。

在崇尚张扬、个性的时代,社会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人,领导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人,大家都需要夹着尾巴做人的人。夹着尾巴的人永远可以是长久存在下去的人,夹着尾巴的人永远是可以得到许多“好处”的人,夹着尾巴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逢人舍得三分笑”,夹起原本翘得很高的“尾巴”,闭上原来喊得很高的嗓门,规规矩矩地尽好自己的本分,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事,就是最聪明的处世智慧、最精明的自保策略。

与人莫炫耀风光之事

许多人为了赢得别人更多的关注、认同和推崇,或为了向他人推销自己,经常不惜哗众取宠,竭尽自我鼓吹和自我炫耀,大谈当年闯关东、下南洋、走西口的勇气,却矢口不提碰霉头、崴脚踝、掉链子的困窘;大谈当年过五关、斩六将的豪壮,却从不提败走麦城的狼狈。

卖弄自己之能,吹嘘自己的风光、得意之事,固然能赚到一些艳羡,却也会招来一些妒忌、反感甚至厌恶。所以炫耀自己之能,不如鼓吹他人之功,把荣耀给身边的人,把风光给同行的人,也许会赢得更多称许和美誉。

英格丽·褒曼在获得了两届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后,又因在《东方快车谋杀案》中的精湛演技获得最佳女配角奖。然而,在她领奖时,她一再称赞与她角逐最佳女配角奖的弗伦汀娜·克蒂斯,认为真正获奖的应该是这位落选者,并由衷地说:“原谅我,弗伦汀娜,我事先并没有打算获奖。”褒曼作为获奖者,没有喋喋不休地叙述自己的成就与辉煌,而是对自己的对手推祟备至,极力维护了落选对手的面子。无论谁是这位对手,当听到这番话之后,也都会十分感激褒曼,会认定她是倾心的朋友。一个人能在获得荣誉的时刻如此尊重和取悦竞争对手,如此与伙伴贴心,实在是一种文明优雅的风度。

当你事业有成或取得令人艳羡的职位和荣誉时,千万不要忘乎所以飘飘然。你的一言一行都要为对方的感受着想,要学会摆低姿态和别人交往,不可以使对方产生相形见绌的感觉。

她是某市人事局的一名职员。由于她近几年工作十分勤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人事局领导经过几番讨论研究,派她到市里某一区人事局做主任。

在她刚到区人事局的几个月当中,她正春风得意,对自己的机遇和才能满意得不得了。她觉得自己高高在上,不可一世,每天都使劲吹嘘自己在工作中的成绩,如何拼搏取得,如何受到上司的表扬等等。朋友们听了之后都非常不高兴,都避之唯恐不及。这使得她百思不得其解。过了一段时间,她发现根本没一个人再理她,虽然她仍是个主任,甚至连上面的几位局长都不愿理她。她觉得自己活得很空虚,很孤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唉声叹气。

最后终于有一位朋友一语点破了她的处世原则,她这时才意识到自己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从此她开始很少谈自己而多听朋友说话,因为他们也有很多事情要说,把自己的成就说出来,远比听别人吹嘘更令他们兴奋。后来,每当她有时间与朋友闲聊的时候,她总是先请对方把他们的欢乐炫耀出来,与其分享,而只是在对方问她的时候,才谦虚地说一下自己的成就,慢慢地她的人缘又好了起来。

面对地位和资历不如自己的同事或下属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子,会让对方认为你是“了不起”的,甚至会认为你是不成熟的、浅薄的,没有见识的人。所以,人前尽可能不要提自己的得意之事和风光之事。

但是,希望被别人评价得高一点,这也是人之常情。明知不可谈得意之事,但却情不自禁地大谈特谈,这是人性中普遍存在的意识。所以,完全不谈得意之事当然不可能,但同样是谈得意之事,要看看对象和场景,注意一下谈的方式。切勿给人造成出风头、炫耀自己的印象。

越是有成就的人,态度越谦虚、低调,相反,只有那些浅薄地自以为有所成就的人才会骄傲。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说:“当我从事的石油事业蒸蒸日上时,我晚上睡前总会拍拍自己的额头说,‘如今你的成就还是微乎其微!以后路途仍多险阻,若稍一失足,就会前功尽弃,切勿让自满的意念侵吞你的脑袋,当心!当心!’”这就是告诫人们要谦虚,尤其是稍有成就时应格外小心,不要骄傲。

1860年,林肯作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参加总统竞选,他的对手是大富翁道格拉斯。

当时,道格拉斯租用了一辆豪华富丽的竞选列车,车后安放了一门礼炮,每到一站,就呜炮30响,加上乐队奏乐,气派不凡,声势很大。道格拉斯得意洋洋地对大家说:“我要让林肯这个乡下佬闻闻我的贵族气味。”林肯面对这种情形,一点也不在乎,他照样买票乘车,每到一站,就登上朋友们为他准备的耕田用的马拉车,发表这样的竞选演说:“有许多人写信问我有多少财产。其实我只有1个妻子和3个儿子,不过他们都是无价之宝。此外,我还租有一个办公室,室内有办公桌1张,椅子3把,墙角还有一个大书架,架上的书值得我们每个人一读。我自己既穷又瘦,脸也很长,又不会发福,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唯一可以信赖的就是你们。”

选举结果大出道格拉斯所料,竟是林肯获胜,当选为美国总统。

聪明人总是把谦虚与恰当的自我表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由此而走上通向成功的大道。大智若愚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猜忌和伤害,又可以为自己的事业成功创造条件,使自己一鸣惊人。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有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这尊跪射俑,它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倾,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作持弓弩状。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陶俑1000多尊,除这尊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而这尊跪射俑保存最完整,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这尊跪射俑为什么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呢?导游解释说,这得益于他的低姿态,或者说是他的“低调”。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至1.97米之间。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低姿态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作蹲跪姿,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这尊跪射俑的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把自己当成泥土。如果老是将自己当成珍珠,就时时有被埋没的痛苦。这也就是说,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保持谦虚态度的人,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处处受人欢迎,做起事来别人也愿意帮忙。因为在人际交往的世界里,人们大多喜欢聪明、谦让而豁达的人,讨厌那些妄自尊大、高看自己、小看别人的人,这些愚蠢的人最终会使自己在人际交往中陷入孤立无援的地步。

当然,我们提倡低调做人,并非要你做“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相反,要求我们在原则面前去掉怯懦的“老好人”性格,摒弃庸俗的作风,成为一名大智大勇、大慈大悲的人!提倡低调做人,也决不意味着低沉,意味着因循守旧,而是要振奋精神,脚踏实地,干好每件工作。自豪而不自满,低调而不低沉,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炫耀自己之能,不如鼓吹他人之功,把荣耀给身边的人,把风光给同行的人,也许会赢得更多称许和美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