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放下包袱,拿起前进(1 / 1)

面对生活的各种包袱,请毫不犹豫地将它卸载,就像卸载电脑中没用的软件一样,让自己淡定从容一生。不要太执著,要学会放手;但是该拿起的,就要勇敢承担,前进。

卸下心中的包袱

《武林外传》里的佟湘玉这样责备自己:“我从一开始就不应该嫁过来,如果我不嫁过来我的夫君就不会死;如果我的夫君不死,我也不会沦落到这一个伤心地方……”佟湘玉将“嫁过来”、“夫君的死”、“沦落”当做一件件包袱背在了身上,其实这一点儿意义都没有,反倒让自己活得更累。事已至此,唯有放下这些包袱,将它们忘记,才是最实际的做法。

喧嚣繁杂的车站,旅客上上下下、人来人往,这车站,这旅客,就好比是我们必经的人生路。这些旅客,有的风风火火,急匆匆一闪而过;有的不紧不慢,悠闲自在;有的笑容满面,高谈阔论;有的愁眉不展,默默无言;有的携手前行,互相打闹;有的默默无语,孤立独行……他们神采各异,行色不同,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从上一程赶往这一程,再从这一程走向下一程,络绎不绝,日复一日,偶有停歇,却永不停止。

他们身上都有一个重要的道具,那就是手中的包袱。有的挎一个双肩包;有的大包、小包提得迈不开步;有的只带着笑容空手而行。设想一下,人的一生不也正是如此吗?不停地追赶着一程又一程,而赶每一程不也都多少带着包袱在前行吗?

在不谙世事的童年,包袱是闯祸时父母的责怪,是贪玩时外婆的巴掌,是淘气时祖母的唠叨。也许在大人眼里,这都是正常的,而对于自己却很沉重。想玩又害怕受责备,想反抗又担心挨打……

上学之后,包袱就更重了。学习成绩要好,老师的话要唯命是从,作业要规整。劳动要积极,行为要像知书达理的人,不能和长辈顶嘴,该勤快时就要勤快,要胜不骄败不馁,早恋要被学校开除。

青春年少时,有了懵懂的爱,可是又担心受伤害,于是背上了恐惧的包袱;有了理想,有了梦想,可是又担心失败,于是背上了踌躇不决的包袱;有了单纯的爱心,有了悲悯的善心,可是又担心被误解,于是背上了不知所措的包袱……

结婚之后,有了家庭,于是就像机器一样飞速旋转,因为有了责任与爱,只能背着包袱不断地向前冲,哪怕最后饥渴难耐,哪怕不堪重负,都不能有一刻的停止。各种各样的包袱,把我们从童年一直压到成年,还要继续经历中年、老年……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一路走来。一程一程向前赶,每一程都会有不同的包袱加在肩头,直到我们不堪重负、无法喘息……是否可以选择另一种方式,卸下心中的包袱,就当是丢一件没用的行李一样将它丢掉,然后轻松地赶每一程路?

一位年轻人背着包裹赶路,路途遥远而又漫无目的。一天,年轻人来到江边,望着一望无际的滔滔江水长吁短叹!正在发愁之际,来了一位摇船老人。老者看他背着包裹很吃力就问:“年轻人为何长吁短叹,是不是想过江?”年轻人说:“老人家,我感觉太孤独、太痛苦、太寂寞了!长途跋涉使我疲倦到了极点;我的衣服布满破洞,我的双脚磨起血泡,我的鞋子露出脚趾,我的双腿皮开肉绽,我的双手受伤流血不止;我的皮肤溃烂发痒,我的嗓子因为干渴而沙哑……我为什么还不能实现心中的梦想?”

摇船老人问:“你的包裹里装的什么?”年轻人说:“包裹里装的东西对我来说真是太重要了。里面装的是我一次次跌倒时的痛苦,一次次受伤后的哭泣,一次次孤寂时的烦恼,一次次失败中的回忆……因为靠着它,我才能走到这儿来。”

于是,摇船老人让年轻人上了船,吃力地摇船把年轻人送过了江。上岸后,摇船老人说:“请你扛了我的船赶路吧!”年轻人很惊讶,“什么,你让我扛了你的船赶路?船那么沉,我扛得动吗?”摇船老人微微一笑,说:“是的,孩子,你是扛不动它,渡江时,船是有用的,但渡过了江,你就要把船放下继续赶路。否则,它就会变成你的包袱。痛苦、孤独、寂寞、灾难、眼泪、疲惫,这些对人生都是有用的,它能使生命得到升华,但你如果不能离开它,这就成了你人生的包袱,会让你不堪重负。把包袱放下吧!孩子,人生不能负担太重!”

年轻人放下包袱,两手空空地继续赶路。他顿时不觉得累了,他觉得自己的身体轻盈而矫健,心情轻松了很多,仿佛长了翅膀般跃跃欲飞,这样的旅程较之以前,实在是愉悦多了。

面对生活的各种包袱,请毫不犹豫地将它卸载,就像卸载电脑中没用的软件一样,让自己淡定从容一生。

拥有空杯心态,从零开始才能进步

所有的事情都是有因果的,外在的放手来自内心的割舍,而内心的割舍,恰恰又是最不容易做到的。

在古代,有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听说某个寺庙里有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便去拜访。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傲慢,心想:我是佛学造诣很深的人,你算老几?后来老禅师十分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

禅师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若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想接受新东西,只有将心倒空了,才会有外在的松手,才能拥有更大的成功。所有想求发展的人,都必须拥有这个重要的心态。

曾在一个杂志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个落魄的篮球明星来到一家洗车店里打工。

经理要求他在擦车时摘下冠军戒指,以免将车划伤,但遭到了他的拒绝。这个篮球明星说:“这枚戒指是我剩下的唯一荣耀,如果把它拿走,我就会崩溃。结果可想而知,他失去了这份工作,被洗车店解雇了。

这个篮球明星就是因为没有归零心态,所以才失去了工作。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我们主张产品零库存,同样主张成功零库存。”只有把成功忘掉,才能面对新的挑战。作为一个世界名牌,海尔年销售额数百亿元,张瑞敏从未有一丝飘飘然的感觉,相反,时时处处向员工灌输危机意识,要求大家面对成功始终保持一种如履薄冰的谨慎。

成功永远只能代表过去,一个人若是长久沉迷于以往成功的回忆,那他就再也不会进步。对于有远大志向的追求者来说,成功永远在下一次。保持“归零”心态,才能不断发展创造新的辉煌。足球史上的伟大球王贝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哪一个进球是最精彩、最漂亮的,他的回答永远是“下一个”!

从零开始,其实就是一种虚怀若谷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人才能够不断进步,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如果你一味沉浸于以往的成功、荣誉、辉煌、掌声或成绩,就难免会迷失自我。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太过于在意昔日的失败、无能、平庸或污点的话,也会导致裹足不前。尤其是在企业中,这种现象极为常见,一些在公司取得过很高成绩的员工,或是刚刚从其他企业较高职位转入新公司时,这些人的工作态度,都很难达到归零心态。还有很多企业员工,总是沉湎于过去的失败,面对工作中的挑战望而却步,以至于总是无法提高工作效率。

这种现象的存在,不管是对个人还是企业,都是很不利的。

皮特是一个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他找到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希望向他请教有关成功的秘诀。企业家先是让皮特介绍一下自己,于是他长篇大论地讲述自己的良好品质以及所取得的成就。

这位企业家针对皮特的实际情况提出有关工作态度和职业方向的建议时,他却并不愿意接受,他觉得自己有一个更好的主意,因为自己其实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只不过这些成绩是在其他领域。皮特相信,自己的经验肯定也可以运用到这家企业。所以,不管企业家说什么,他总是有一个“更好的”的主意在那等着。

这时,企业家拿起一个装满白酒的玻璃杯,请皮特拿在手上,然后自己又从旁边提来一瓶酒,慢慢地往玻璃杯中倒。就这样一直倒着,直到溢出的酒沿着杯壁流到了地上。但企业家好像还没有停止的意思,直到皮特惊讶地喊出来:“您别倒了,再倒就都浪费了!”

终于,企业家将酒瓶不紧不慢地收回,说道:“你的话正是我想说的。这壶酒和我想教给你的东西是一样的——都是浪费。你已经像这个杯子一样装满东西了”。皮特问道:“我现在的经验难道毫无价值吗?”企业家回答道:“你的思维方式使你成为现在的样子,并且拥有了现在的东西。按照同样的方式思考下去,你不会达成自己所希望的目标。你走吧,等你放弃了这一切之后再回来。到那时候,我的东西才能够教给你”。

现实生活中,常怀归零心,才能够接受更新的思想。蛇类每年都要蜕皮才能成长,蟹只有脱去原有的外壳,才能换来更坚固的保障。旧的思想如果不舍弃,新的思想就不会诞生。

昨天的成功,不代表明日的辉煌,过去的失败,也不代表将来不能成功。

永远不要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当“归零”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延续,一种时刻要做的事情时,也就完成了职业生涯的全面超越。“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地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放空过去的一种态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

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

“若著相于外,而作法求真,或广立道场,说有无之过患,如是之人,累劫不可见性。”《坛经》在这里点明了“若著相于外”的种种弊端,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人们懂得“放下”、懂得“放手”。佛语中讲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中的“放”意为“放弃”,而“屠刀”则泛指恶念。不论是“放弃”与“放下”,都是让人们将某些该放下的事情要敢于放下、勇于放下。

从古到今,芸芸众生都是忙碌不已,为衣食、为名利、为自己、为子孙……哪里有人肯静下心来思考一下:忙来忙去为什么?多少人是直到生命的终点才明白,自己的生命浪费太多在无用的方面,而如今却已没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生命的真谛了。唐代的寒山禅师针对这一现象作过一首《人生不满百》的诗——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

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

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

此诗可以这样解释:“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尽管人生非常短暂,但是人们却都抱着长远规划,全然忘记生命的脆弱;“自身病始可,又为子孙愁”,不仅应付自己的烦恼,还要为子孙后代的生活操劳;“下视禾根土,上看桑树头”,生命中劳劳碌碌都是为衣食生计奔波,哪里有时间停下来思考一下生命的意义;“秤锤落东海,到底始知休”,人生的轨迹就如同掉进水里的秤砣一样,直到生命的尽头才会停止。

寒山禅师以此诗提醒世人:“即刻放下便放下,欲觅了时无了时。”能放下的事情不妨放下,若是等待完全清闲再来修行,恐怕是永远找不到这样的机会了。

从前有个国王,放弃了王位出家修道。他在山中盖了一座茅草棚,天天在里面打坐冥想。有一天他感到非常得意,哈哈大笑起来,感慨道:“如今我真是快乐呀。”

旁边的修道人问他:“你快乐吗?如今孤单地坐在山中修道,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国王说:“从前我做国王的时候,整天处在忧患之中。担心邻国夺取我的王位,恐怕有人劫取我的财宝,担心群臣觊觎我的财富,还担心有人会谋反……现在我做了和尚,一无所有,也就没有算计我的人了,所以我的快乐不可言喻呀。”

人生往往如此:拥有的越多,烦恼也就越多。因为万事万物本来就随着因缘变化而变化,凡人却试图牢牢把握让它不变,于是烦恼无穷无尽。倒不如尽量放下,烦恼自然会渐渐减少。话虽如此,又有谁能放下呢?

许多人都有贪得无厌的毛病,正因为贪多,反而不容易得到。结果患得患失,徒增压力、痛苦、沮丧、不安,一无所获,真是越想越得不到。

有个孩子把手伸进瓶子里掏糖果。他想多拿一些,于是抓了一大把,结果手被瓶口卡住,怎么也拿不出来。他急得直哭。

佛陀对他说:“看,你既不愿放下糖果,又不能把手拿出来,还是知足一点吧!少拿一些,这样拳头就小了,手就可以轻易地拿出来了。”

在生活中,要学会“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但要学会“放下”却需要勇气与智慧。普通的人只知道不断占有,却很少有人学会如何放下。于是占有金钱的为钱所累,得到感情的为情所累……佛家劝人们放下,不是要人们什么事情都不做,是说做过之后不要执著于事情的得失成败:钱是要赚的,但是赚了之后要用合适的途径把它花掉,而不是试图永远积攒;感情是应该付出的,不过不必强求付出的感情一定得到回报,更何况什么天长地久。如果我们学会了“放下”的智慧,那么不仅会利益周围的人,更是从根本上解脱了我们自己。

当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位婆罗门的贵族来看望他。婆罗门双手各拿一个花瓶,准备献给佛陀作礼物。

佛陀对婆罗门说:“放下。”婆罗门就放下左手的花瓶。

佛陀又说:“放下。”

于是婆罗门又放下右手的花瓶。然而,佛陀仍旧对他说:“放下。”

婆罗门茫然不解:“尊敬的佛陀,我已经两手空空,您还要我放下什么呢?”

佛陀说:“你虽然放下了花瓶,但是你内心并没有彻底地放下执著。只有当你放下对自我感观思虑的执著、放下对外在享受的执著,你才能够从生死的轮回之中解脱出来。”

在我们寻常人的眼里,世间的万物往往被认为是实有的,加之我们以固有的观念去看待世间的万物,因而在我们主观的视角中便产生畸形的人生观,当做衡量世间一切事物的尺度,因而使我们深深地被是非、烦恼困扰住了。于是人生就平生起了许多的痛苦,而我们自身又无法摆脱这种痛苦的缠绕。显然,我们要摆脱世间各种烦恼的缠缚,单纯地依靠世间的智慧,无疑是不可能实现的,有时我们还需要一种勇气、一种敢于“放下”的勇气。比方说我们对某些事“求不得”时,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努力去争取实现其目的,而当这一目的被实现之后,新的欲求又将会接着产生,由是转而产生新的烦恼,如此则永无了期。此时此刻,如果我们心中能够产生一种“放下”的勇气,这个烦恼也就有了期限。

懂得“放下”,是一颗开心果、是一味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放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懂得“放下”,是一颗开心果、是一味解烦丹、是一道欢喜禅。只要我们能够适时地“放下”,何愁没有快乐的春莺在啼鸣,何愁没有快乐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没有快乐的鲜花在绽放!

“舍”可医治“贪”之大病

佛家说:“人生本来是苦的,苦的根源在于各种欲望。”很多时候,欲望过多、过强就成了贪病。钱多了还想再多,官做大还想更大,房子宽了还想更宽,出了名还想更出名……贪病犹如喝盐水,越喝越咸,越咸越要喝。当贪的欲望超越人的理性,凌驾生活的所有追求之时,就会成为阻断快乐的根源。

贪欲具有猛虎之野、之胆、之暴、之怪、之力。人,一旦被贪欲充斥于大脑,对于权欲、钱欲、财欲、物欲,甚至色欲,就会如猛虎一样张牙舞爪跃跃欲试,什么义理人情,什么道德公道,什么父子情深,什么友谊长存,一概都可不顾。这种贪欲,岂不是人生的大病?

古时候,有一对兄弟,家境十分贫寒,幼时失去了父母,俩人终日起早贪黑以打柴为生,日子过得异常艰辛,但兄弟俩以苦为乐,从来没抱怨过什么。

一天,忽然飞来一只凤凰落在院子里,并对他们说:“你们去太阳山吧,那里遍地是金银珠宝,你们可以拿一点回来。但是不能贪心,必须在太阳回来之前离开,否则,就会被烧死在上边。”

兄弟俩一听,很是兴奋,便按照凤凰告诉的朝太阳山出发了。一路上,他们曾遇到了毒蛇猛兽、狼虫虎豹,并且,天空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但兄弟俩互相帮助,终于到达了太阳山。

只见这里漫山遍野都是黄金,金光灿灿的,照得人睁不开眼。哥哥按照凤凰嘱咐的,从山上捡了几块黄金,装在了口袋里,下山去了。回家后,他用捡到的那块金子作本钱,做起了生意,日子越来越红火。而弟弟捡了一块又一块,不一会儿整个袋子都装满了,还是不肯住手。凤凰一次次催促他:“该走啦,太阳就快回来了!”老二贪婪地说:“再捡两块。”

不一会儿,太阳真的出来了,弟弟一下慌了手脚,急忙背着黄金往回跑,无奈金子太重,根本就跑不快,最后被烧死在了太阳山上。

生活中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会不知不觉地像上面故事中的弟弟一样被贪欲所控制,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产生贪欲之渴与不满之火,焚烧到我们的身心,使内心不得安宁,以至于给自身造成很大的灾难。

佛陀曾经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要想去除痛苦和烦恼,就必须戒贪。但去除贪病并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有句话叫“心病还须心药医”,期求解脱之道的人,必须远离欲望之火,多用“舍”字。星云大师告诉我们:“假若懂得了舍,见到别人精神或物质上有苦难,总很欢喜地把自己的幸福、安乐、利益施舍给人,这样,贪的大病当然就不会生起了。”例如,把谋生得来的钱财,用以奉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费用外,对于贫病孤苦者,能给予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即是慈心施舍。舍的多了,欲望少了,无论你身处什么样的境地,你的灵魂都会栖息在一个自由和谐的精神家园。

不管大小,不论多少,舍一文钱也好,舍亿万财也好,都要像燃烧的蜡烛一样,目的在于利益众生,不求别人回报,只要他人得到光明就够了。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贪嗔痴、是非人我、自私狭隘、权力欲望等一切嗜好都戒除掉,从而拥有一份明朗的心境、坦**的胸怀、惬意的生活和宁静的幸福。

会“舍”就是要学会给自己的人生做减法。如果能够主动停歇、做减法,减掉贪欲、执著、心灵负担,这个人就不再是普通人,他的智慧、功德、寿命就会增加。因为心里的空间越来越满,烦恼也越来越多;你放弃的越多,你得到的越多。当你放弃的那一刻,你的心的容量,就在无形之中变大了。这样,减少一次奢靡,就等于增加了一份灵魂的纯净与人生的宁静;减少一次应酬,就等于增加了一份家人的亲情与生活的从容;减少一次谄媚,就等于增加了一份人格的尊严与心灵的轻松。这就是减法中的人生智慧。人生减法使人更能清醒科学地悟透人生的内涵,合理安排人生的进退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使人生不至于走向极端,从而使人生更充满活力,更健康、更有意义。

佛陀曾经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要想去除痛苦和烦恼,就必须戒贪。

当鸟翼系上黄金时,就飞不远了

有时候,如果我们只抓住自己的东西不放,就很难接受别人的东西。尤其在现代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贪,有些人什么都不愿放弃,结果也就什么也得不到。

一天,有位大学教授特地向日本著名禅师南隐问禅。南隐对他以礼相待,却不说禅,他将茶水注入这位来客的杯子,杯子已经满了,但他还在继续注入。

这位教授眼睁睁地望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终于沉默不住了,大声说道:“已经漫出来了,不能再倒了!”

“你就像这杯子,”南隐答道,“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你不先把自己的杯子倒空,让我如何对你说禅?”

对于高人来说,放弃不是失败,是智慧。

学会放弃,是放弃那种毫无意义的拼争和没有价值的索取,而不是丧失奋斗的动力和生命的活力;是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和难以实现的目标,而不是放弃奋斗的过程和努力毅力;是放弃那种对金钱地位的搏杀和奢侈生活的追求,而不是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两个朋友一同去参观森林公园。森林公园非常大,但他们的时间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美景都参观到。

他们约定:不走回头路,每到一处路口,选择其中一个方向前进。第一个路口出现在眼前时,路标上写着一侧通往芍药园,另一侧通往百人亭。他们琢磨了一下,选择了百人亭,因为据说这里有不少漂亮的碑文和故事。

又到一处路口,分别通向望天阁和鸽子林,他们选择了鸽子林,白鸽看起来很漂亮。

他们一边走,一边选择。每选择一次,就放弃一次,遗憾一次。但他们必须当机立断,因为时间不等人,他们失去的将更多。只有迅速作出选择,才能减少遗憾,得到更多的收获。

人生莫不如此。左右为难的情形会时常出现:比如面对两份同具**力的工作,两个同具**力的追求者,为了得到“一半”,必须放弃另外“一半”。若过多地权衡,患得患失,到头来将是两手空空,一无所得。

有一首老歌,歌词最后几句是这样的:“原来人生必须要学会放弃,答案不可预期;原来结果最后才能看得清,来来回回何必在意。”是啊!人生在世,何惧放弃?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和物欲横流的社会,懂得放弃的人,就会用乐观、豁达的心态去对待没有得到的东西,他们每天都会有快乐和愉悦的心情;而不懂得放弃的人,只会焦头烂额地乱冲,他们不但最终达不到目标,而且每天都会陷于得失的苦恼之中。

人,正因为不懂得舍弃才会有许多痛苦。当自己有了舍弃的智慧时,就会豁然开朗,生命会马上向你展现出另外一个截然不同的景致。

《卧虎藏龙》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当你紧握双手,里面什么也没有;当你打开双手,世界就在你手中。很多时候我们都应该懂得舍弃,生活中鱼和熊掌都能兼得的时候很少,这一次放弃是为了下一次得到更多的回报。

也许放弃时是痛苦的,甚至是无奈的选择。但是,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那段往事时,我们会为当时正确的选择感到自豪,感到无愧于社会、无愧于人生。

今天成他人之美,明天他人成你之美,不要事事都和别人争,不要为了丁点儿事斤斤计较。有些东西该放弃的还是要放弃,不要舍不得,到头来给自己留下终身遗憾。

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迎接生活的转机,度过风风雨雨;懂得放弃,才能拥有一份成熟,才会更加充实、坦然和轻松。

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

既然你无力改变什么,就不要让自己活在痛苦当中,释放自己,点燃快乐的心情。迷恋过往的伤口是心瘾,也是惯性的病态心理。不要认同那个受伤的旧我,每天都应更新心情,想法新陈代谢;不要老是黏着相同的想法,必须转移观点,学习离开凝想和痛苦。大部分痛苦都是不肯离场的结果,没有命定的不幸,只有死不放手的执著。

药材商人来到一个村子,向村民收购灵芝,出价十分高。但此时正值冬季,高山上的温度已经降到了零下几十摄氏度,上山采药十分危险,许多村民都因此而放弃了。

有父子3人决定冒一次险,因为商贩出的价格实在是太诱人了。他们登上了高山,并且到了冰川地带,但却一无所获。准备回来的时候,山上刮起了暴风雪,气温骤降,年事已高的父亲被严重冻伤,已经无法行走了。他倒在冰冷的雪地上,明白自己无论如何也走不下山了,便果断地对两个儿子说:“我不行了,你们快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穿上,设法下山。”两个儿子不肯丢下父亲,更不愿从父亲身上脱下衣服,坚持要背父亲走。

父亲不断斥责他们这种自杀行为,但却无法阻止他们。可是,他们背着父亲只走了一小段路,就迷失了方向,父亲也冻昏过去了。

儿子们泪流满面,一声声喊着“爸爸”。大儿子脱下身上的大衣盖在父亲身上,试图把父亲救过来。过了许久,父亲已经没有一丝气息,大儿子也被冻伤了。他对弟弟说:“看来我要在这里陪父亲了。小弟,你把我的衣服脱下来穿上,设法走下山去,家里还有母亲、奶奶在等着我们。”弟弟悲痛万分,他摸摸父亲,再摸摸哥哥,父亲的身体已经僵硬,哥哥的身体还有一丝余热;他脱下自己的大衣,盖在哥哥的身上,企图救活他。

第二天,暴风雪过去了,父子3人倒在一块儿:父亲盖着大儿子的大衣,大儿子盖着小儿子的大衣,而小儿子只穿着一件薄薄的棉衣。

村民们把他们抬下山,边走边流泪。他们说:“什么叫骨肉相连,他们父子3人就是。”但是有人却惋惜地说:“应该有两个可以活下来,但他们错过了。”

什么时候该放手,什么事情该放手,应该了然于胸。放开悲伤、放开琐碎、放开过往的心结,人生会过得更加精彩。懂得放手才能成全美丽人生。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该如此,该放手的就放手吧,即使是自己拥有的也该懂得放弃。

生活中,对待每一件事都不要太执著。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成不变的,某些时候你的执著与坚持会被别人的一句话所改变,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执著与坚持是那么地可笑,甚至有些愚昧。

有一个非常干练的推销员,他的年薪有6位数。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原来是学历史的,在这做推销员之前还教过书。

这位成功的推销员这样回忆他的前半生:“事实上我是个很没趣的老师。由于我的课很沉闷,学生个个都坐不住,所以,我讲什么学生都听不进去。我之所以是没趣的老师,是因为我厌烦教书,对其毫无兴趣,但这种厌烦感却在不知不觉中也影响到学生的情绪。最后,校方终于不与我续约了,理由是我与学生无法沟通,其实我是被校方免职的。当时,我非常气愤,所以痛下决心,走出校园去闯一番事业。就这样,我才找到推销员这份胜任并且愉快的工作。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会振作起来!事实上,我是一个很懒散的人,整天都病怏怏的。校方的解聘正好惊醒我的懒散之梦,因此,到现在为止,我还是很庆幸自己当时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没有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奋发图强起来,闯出今天这样的成绩。”

对生活执著,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对工作执著,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对爱情执著,是一种人生中的美丽。可是如果在应该放手的时候不放手的话,就会使自己不堪重负而活得很累,甚至还很有可能会走向反面。而实际上,由于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在很多时候要舍得,只有舍去,才能得到。因此,我们不论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都不要太执著,要学会放手。

我们不论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都不要太执著,要学会放手。

不要在过去的爱情中苦苦纠缠

有一种爱叫做奉献,有一种爱叫做给予,有一种爱叫做生死与共,还有一种爱叫做放手。当理智告诉你们不能在一起的时候,不要再挽留什么,不要再提起勇气去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

爱情为何物,总有人愿意为那份成为过去的一切而守候,也总有人在爱情中肝肠寸断,总是用眼泪去献给爱情。纵然过去的一切是那样刻骨铭心,纵然你是如何对过去放不下,可是,请你记住你已经回不到过去,如果你的痴心绝对能换来谁的回心转意,那我相信世间会少很多伤心人。有些东西错过了,就一辈子错过了;人是会变的,守住一个不变的承诺,却守不住一颗善变的心。

钱志鹏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友,他很爱她,甚至做到了可以为她牺牲一切的地步。由于钱志鹏对女友百般呵护,让女友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可就在钱志鹏说出想结婚的念头时,女友迟疑了。

女友觉得钱志鹏是个没有大志的人。就这样,他们的爱情结束了。钱志鹏痛苦不堪,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几乎天天都在想念中度过,而且每天晚上都会阅读她曾经写给自己的情书。

以前的同学知道了这种情况,一位在佛学院任教的同学提议大家一起去这位昔日的老班长家里坐坐。钱志鹏见大家来看自己,十分高兴,寒暄一番过后,那位在佛学院任教的同学委婉地问及钱志鹏的感情问题,并请老班长把他收藏的前女友的情书给他看。老班长把一本装订得非常讲究的情书拿出来,还回忆起他当初那两年幸福的爱情生活。大家从他回忆时的神态和凄凉柔和的语调可以看出,他们曾经是多么地相爱。

那个同学翻了翻那些发黄的信笺纸,说了一句“爱情走了留不得”,没等大家反应过来,便将情书撕了个粉碎!钱志鹏的怀旧症被彻底治好了,长达十几年的失恋状态终于和他告别了。不久,他又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感情。

爱情之所以神圣,是因为两个人要为此付出真诚甚至生命,彼此珍爱。倘若是一方退出,另一方就不要死死拽着不放。一旦发现那棵树已经枯萎,就别再苦苦纠缠,你可以试着去爱情的森林,让自己变成一个爱情的乐观主义者,你就会感觉到爱情的森林里一片鸟语花香,更可以重新选择最适合你的树歇息。

刘萌萌与前男友张羽是大学同学,大学毕业后,张羽开始从事销售工作,刘萌萌则继续深造,而后进入外企工作。两人朝着各自的事业目标奋斗。但就在谈婚论嫁之时,这段感情却突然发生了变故。

张羽向刘萌萌提出分手的理由是:由于刘萌萌的“三高”,令学历、工资、职位都相对较低的自己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无奈只好选择分手。无论刘萌萌如何苦苦哀求,张羽都像是铁了心一样。刘萌萌不得不忍痛结束了这份长达l0年的感情。事后她才知道,张羽在与她交往的同时,还背着她和另一个女孩交往了大半年时间,如今,二人已经结婚。

10年深情一夕间便付诸流水,刘萌萌深感挫败。刚分手那会儿,她每天会给张羽打去十几个电话。起初,张羽还会接听,她便在电话中对其破口大骂,每次张羽都会挂断电话,后来干脆就不再接听。之后,她便不停给张羽发短信,其内容也是痛骂其不忠。发泄完后,沮丧至极的她又会忍不住再发去一些道歉的信息,检讨自己不应该这般冲动,如此反复。

不仅如此,刘萌萌还通过张羽的博客,搜到了他妻子的博客地址,经常在这二人的博客上留言,要不回忆与张羽交往时的浓情蜜意,要不就是怒骂二人一通。一旦不这么做,心情就很不舒坦,“堵得慌”。

有时候执著是一种负担,放弃是一种解脱;人没有完美,幸福也没有100分,知道自己一次没有能力拥有那么多,也没有权利要求那么多,否则苦了自己也为难了对方。你可以记住过去的美好,但那些毕竟已经过去了,那一切已不属于你,它只会让你徒留伤感。有时爱情很美,我们一句承诺就可以紧紧地把它系牢,当爱不在时,别用眼泪去祭奠爱情,让过去的爱情都随风,踏着生命的足迹找寻下一次的永恒。

有时爱情很美,我们一句承诺就可以紧紧地把它系牢,当爱不在时,别用眼泪去祭奠爱情,让过去的爱情都随风,踏着生命的足迹找寻下一次的永恒。

放手,得救的最妙药方

放手是一剂灵丹妙药。自古以来,“放手”就是一个让人们不断探讨的哲理问题。一个永远不想放手的人,是一个沉重的人,人生也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一个永远不能放手的人,未必有人生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是一门心灵的学问。

“放下”原本只是一句禅语,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之无可舍去。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懂得这种境界呢?人在原始时代,过着封闭的生活,以为视所能及之界,步所能至之处便是所有的天地,而原始的平等与平均使人欲也随之淡化。是想象和美好的心愿开启了人类欲望的大门,任何可以想象,又力所能及、智所能为的产物开始了天地间的变化。从此生活变得不再满足,欲望得到了无尽的“升华”。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欲望得到了足够的满足,而心灵似乎永远找不回原来的那份宁静和安详。

在一辆飞速行驶的火车上,一位老人刚买了一双价格非常昂贵的新鞋,不料,因不小心,一只鞋掉了下去。旁边的人看到后,无不为他感到惋惜,而他却微微一笑,紧接着又把另一只鞋扔了下去。车上的人看到后,很是不解,便问其原因。他说:“一双鞋扔下去,说不定正好有人没有鞋穿而得到一双鞋,或许我们还会遇到那个人。这样的好事,我何乐而不为呢?”

是啊,不管是多么珍贵的鞋,丢掉其中的一只,另一只也就没有一点用处了,何不让捡鞋的人捡到一双鞋呢?所以说,与其抱残守缺,倒不如顺其自然,这样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得到释放,不至于因失去了一只鞋子而郁闷不安。让心灵深处有一点快乐,养几分安宁,这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

忙碌的脚步,让人们失去了沉静的本能。物欲横流的今天,数字的多少划分了人与人之间的等次,打破了平衡的宁静。人们个个躁动不安,努力寻找提升自身社会等次的空隙。不择手段地往上钻,没有台阶,就踩着别人的肩膀继续往上,整个人都变得几近疯狂。谎言被人崇拜,实话被人遗忘。掩耳盗铃,自欺欺人,是非难分……

其实,人要生活得很幸福,不一定要辉煌,不一定要有地位,但一定要有“放手”的勇气,让心灵释荷。放下曾经的辉煌,放下昔日的苦难,放下对旧日恋情的回忆,卸下身上所有束缚我们前行的包袱。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懂得该放手时且放手。

孟子说过“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就应抛弃掉。几十年的人生旅途,会有山山水水,风风雨雨,有所得也必有所失,只有学会放手,才能拥有一份轻松,才会活得更加充实,更加坦然。

人生在世,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可谓是事物变化无常,人们必须懂得放手,不要执著于心爱的事物而无法割舍,毕竟,喜爱一种事物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在失去它时伤心。人生中的许多事情既已失去,不妨就让它们失去吧。要知道,执著于失去只会让自己更痛苦,唯有放手,才能解脱。

感情尤其如此。爱情是流动的**,它会被客观改变,也会自己发生氧化,从而蒸发掉。亘古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属于你的自然会被握在你手中,流失的,就任它去吧,生活就是这样,如果已经缘尽,既选择分离,就不必回头。而得到了就一定要珍惜,因为没有人会在原处等你。

从前,有一名秀才和未婚妻约好要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但到那一天,他的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秀才因受不起打击,一病不起。家人用尽各种办法都无能为力,眼看就要奄奄一息。这时,一个云游僧人路过,得知情况后,决定点化一下他。僧人到他床前,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秀才看。秀才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看一眼,摇摇头,走了……又过一人,把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挖个坑,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疑惑间,画面切换,秀才看到了自己的未婚妻。洞房花烛,被她丈夫掀起盖头的瞬间……秀才不明所以。僧人解释道: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的未婚妻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她一件衣服。她今生和你相恋,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那个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秀才大悟,“唰”地从**坐起,病竟然痊愈了!

缘分,一种美妙的感觉,源自于心灵的契合;可遇不可求,就算词穷墨尽,亦无法形容。有时,它与你擦肩匆匆而过;有时,它情深款款地向你走来。缘分,犹如大海,表面蔚蓝平静,却不知隐藏着多少波涛汹涌的肆意与狂妄。有些人,天天相见,却只是淡淡的点头之交;有些人,从未谋面,却共振起一层层共鸣,彼此心心相印。一次不期而遇的美丽邂逅,这是缘分,缘起,谁也阻挡不了。一次无意中彼此悄然错过,这是缘分,缘灭,谁也留不住。在被触动敏感柔软的心弦时,在心不设防时,勾勒出魂萦梦牵,挣扎中欲走却留的一往情深。缘分,存在着逃避中隐约的一份心痛,也因保留着一份缥缈虚幻而美丽。如同空中楼阁,其实,只是存活在心里的一道风景。或许,被深深刺痛的不仅是肉体,还有脆弱的灵魂。

白雪公主注定要和王子相遇,无论是继母派出的猎人还是那个带毒的苹果,无论是那面说实话的魔镜还是7个可爱的小矮人,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了让公主和王子相遇,都是为了成就一份纯美恋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对于一个柔弱又尊贵的公主而言,也许最好的报答就是收获一份天长地久的爱情,这是让上天都感动的爱,是冥冥中不可强求的缘分。如果你相信缘分的存在,就应该明白,缘分这东西可遇不可求,该是你的,早晚是你的;不是你的,你怎么努力也得不到,是聚是散都应随缘。

若是有缘,时间、空间都不是距离,若是无缘,终日相聚也无法会意,凡事不必太在意,更不需去强求,就让一切随缘吧!

生命不仅仅只属于自己,也肩负着家庭、社会的使命。珍惜生活,懂得放手,才能解救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