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篇 做好考核指标,确保结果到位(1)(1 / 1)

考核指标是指通过明确绩效考核目标的单位或者方法,对承担企业经营过程及结果的各级管理人员完成指定任务的工作业绩的价值创造的判断过程。如老板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力等检查和对存货周转率、市场占有率、销售回款率等的评定,都必须用这个指标说话。

一、计划达成率:判定企业效率的可靠依据

(一)计划达成率的定义

计划完成率就是企业根据之前月度、季度或者年度.制订的生产计划在完成后实际生产数量与计划数量的比值.

(二)计划完成率解析

对于企业来说.效率决定一切.只有拥有足够高的效率.才能让企业运转得更加流畅.足以让企业追上时代的变化.怎样的指标可以衡量企业效率呢?计划完成率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在工厂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比如经常出现停工待料.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情况.当着急生产时.总是无休止地加班.使人变成了生产机器.总会出现前后工序的半成品或材料不衔接的情况.工厂内部各个部门就像半成品的堆积仓库了.让生产不能顺畅进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生产计划完成率低呢?

企业在生产中不能缺乏“秩序”和“纪律”.就好比人一样.要通过秩序与纪律来加以约束.这样才容易控制.而这个“纪律”就是有关管理的“游戏规则”———管理制度.相同的道理.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生产管理制度.才能消除这些生产中的乱象.才能逐渐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才能提高企业的计划完成率.

例如.印刷完一本书或一份杂志时.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以及所获取的加工产值已在财务部门进行归集.现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知道这份订单是否真正给企业创造了利润.创造了多少或者根本就是亏损的.这个问题就可以利用岗位成本核算来回答.

根据设备生产能力.可以将这份订单在各个生产部门的加工时间预测出来.然后乘以各自的小时工价.得出生产成本.再加上材料成本.如纸张、油墨、印版等.就得出加工这份订单的总成本.最后.订单完成.再依据日报表所填写的数据将实际的加工时间以及耗用的原材料归集.进行订单结算.就能够真实地反映出这份订单的实际获利情况.

因此可以说.订单结算和报价同等重要.这里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正确计算小时工价.才能反映本企业的真实情况?

市场营销的成功受四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产品品种策略.二是价格策略.三是产品分布策略.四是广告宣传策略.受目前我国消费水平的影响.在这四个因素(或者说策略)中价格因素起主导作用.在制定产品价格时.又有三个基本的指导思想:一是针对竞争对手制定价格.二是针对市场需求制定价格.三是针对成本制定价格.

以一本书的印制为例.其加工成本通常考虑以下几项:

第一.原材料(通常是指纸张.客户来料不作计算).

第二.图文处理排版、出片(客户来片不作计算).

第三.上版(含拼版、晒版).

第四.印工(内文按令计算.封面按色令计算.而教科书和社会业务的印工有显著差别).

第五.装订等印后加工(按万页计算.包括一些包装材料).

以上五项成本合计后.再加上企业一定的利润则为产品的最后加工价格.如果除以这本书的总印张.则得出单位印张的加工价格.目前针对非教科书类的书籍印制.大多数企业是按照印张价来报价.当然.对于一些加工工艺较为复杂的产品.如封面有表面整饰项目(烫金、上光、覆膜等)或对于装订有特殊要求的情况等.报价项目则要相应增加.总之不能漏项.

第一.如果针对竞争对手制定价格.例如.一本书的印制.纸张和印数确定.竞争对手的报价为1..25元/印张.我们的报价为1..1元/印张.如果竞争对手压价.我们的底线在哪里?何种价位是我们的盈亏平衡点?

第二.如果按照市场需求进行报价.例如.这种产品的加工工艺复杂.只有我企业能够完成.因此竞争对手的价格在考虑因素中所占比重不大.那么.印刷完成后.我们加工这份订单的获利到底有多大?以后有多大的可能再获得同样的订单?

第三.印刷品报价主要是由经营部门的人员完成.这就要求报价人员对产品的加工流程相当熟悉.同时熟知各种原材料的最新市场价格.并且细心、认真.不漏项.但是.如果漏报了某项.谁来监督?

第四.印刷完成后.可以很容易算出这笔订单的加工产值.但是.厂长关心的是这份订单创造的利润是多少.而不是加工产值的大小.在印制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一些特殊情况.例如.原先预测纸张耗用为120令.实际操作中由于技术水平等原因可能耗用更多.原先预计印制时间为2天.实际花费3天.多占用印刷机1天.由于内部管理原因造成机器无故等纸、等版等情况.那么.什么样的报表能够及时向管理者反映这种情况?

第五.某些客户带来的订单量多.加工产值大.但利润率却不高.同时占用企业的有效工作时间较长.那么.谁是我们的高端客户?以上仅提出一些管理者常发出的疑问.实际工作中.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弄清楚.

(三)计算公式

计划完成率=实际完成数量/计划完成数量×100%

【案例分析】

某企业在第一季度计划完成生产8000件产品.实际完成7200件.那么.这家企业的计划完成率=7200/8000×100%=90%.

根据结果可以得知.企业并没有完成计划生产量.这就说明了企业效率有所降低.需要从生产流程或者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从而提高企业效率.

【注意事项】

想要提高计划完成率.就要解决企业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首先.企业要提高对加强班组生产现场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发挥班组长的作用.组长通过合理运用手中的权力.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班组充满活力.最后.企业也要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素质加强教育培训.主要是指对班组进行技能、安全生产、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同时将培训成绩记入个人档案.与个人的工资、奖金、晋级、提拔挂钩.只有员工的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整体综合素质才会提升.企业的发展才会更好.

二、成品合格率:检验产品质量好坏的数据

(一)成品合格率的定义

一批成品生产出来后.需要检测.检测出来的合格成品占产品总数的百分比.就叫成品合格率.

(二)成品合格率解析

成品合格率直接反映的产品质量好坏.正如美国学者约翰..扬曾所说:“在今日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忽视质量问题无异于自杀.”一个企业中的产品质量.决定了这个企业的成功性.只有紧抓产品质量.才能让企业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哪些指标可以衡量企业生产质量的标准呢?成品合格率就是其中最主要的标准之一.

成品合格率反映了企业提供产品的质量水平.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越多.成品合格率就越低.说明企业提供的产品的质量不稳定或者质量很差.在市场经济发展十分快速的时代.企业竞争也日趋激烈.这就使得质量成为衡量各个企业的重要标志.产品质量的高低成为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之一.提高产品质量是保证企业占有市场.从而能够持续经营的重要手段.一个企业想做大做强.就必须在增强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纵观国内外.每一个长久不衰的知名企业.其产品或服务.都离开不了过硬的质量.所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千方百计致力于提高质量.不断创新和超越.追求更新、更高的目标.一个企业唯有不懈追求.精益求精.方有希望处于领先之列.

那么.到底怎样确保产品质量.提高成品合格率呢?

企业必须在质量管理中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才能杜绝质量有问题的产品的出现.在制造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成本.且需要每一个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识.对于自己所用的辅助材料价格以及成本都必须积极了解.这样.才知道应该如何去控制.从哪个方面去控制.鼓励持续改进.不断对所有细节问题进行改进.降低所有能够降低的生产成本.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减少质量问题.也能相应地降低生产成本.质量管理没有永恒的答案.只有永远的问题.质量管理与成本控制就是在持续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规范起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企业力求卓越的质量意识.打造著名品牌.奉献精品产品.是企业生产永恒的追求.

(三)计算公式

成品合格率=合格产品数/产品总数×100%

【案例分析1】

2007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湖北、广东、安徽、江西、福建、山东等12个省、直辖市110家企业生产的12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7.5%.

此次抽查对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的感官、菌落总数等29个项目进行了检验.

点评: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不包括果汁含量小于5%的果味饮料.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果蔬汁每年人均消费量仅1升左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是美国的1/45.市场潜力巨大.

果蔬汁饮料虽然营养丰富.但各种维生素含量大都较低.所以能提供给人体的各种营养素含量也有限.总的来说.各种果蔬汁是维生素C的良好来源.但是对于两周岁以下的孩子.不可过多饮用果蔬汁.否则会影响铜和钙的吸收.服用抗生素前后2小时内不要饮用果蔬汁.因为其中富含的果酸能加速抗生素溶解.会降低药效.

【案例分析2】

2008年2月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豆制品进行了国家监督专项抽查.共抽查了北京、河北、天津、吉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西、湖南、陕西、山东等13个省、直辖市72家企业生产的80种产品(不涉及出口产品).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7.9%.

此次抽查对豆制品产品的苏丹红、菌落总数等20个项目进行了检验.经检验.涉及人身健康的主要安全项目黄曲霉毒素B1、苏丹红(Ⅰ-Ⅳ)、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全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

点评:豆制品是我国城乡居民的日常消费品.质量一直受到百姓及有关部门的关注.2007年.我国对豆制品实行了市场准入制度(QS).对豆制品生产企业提出了较为规范的要求.2007年我国豆制品产量稳定增长、产品品种不断增多.豆制品产业工业化的速度加快.企业品牌意识得到加强.行业管理逐步走上正轨.由于豆制品的健康功能不断被人们认识.我国豆制品的消费趋热.产品种类除了传统的豆腐、豆皮、豆干和各种花色豆制品之外.腐竹、鲜豆腐皮的产量也在迅速增长.豆浆的生产也开始从早餐摊点自制走向工业化.并出现了一系列的调味豆浆、强化营养豆浆等新品种.消费量增长迅速.

【注意事项】

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情况下.人们宁愿买价高的产品也不愿买伪劣商品.这也成为购物者的心理趋势.随着科学技术和服务技术的飞越发展.客户的高期望值也越来越容易实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发展、抓质量.质量意识是关键.产品质量决定于过程质量.过程质量决定于工作质量.工作质量最终决定于员工的素质.无论是产品质量、服务质量.还是工作质量.归根结底取决于制造产品、提供服务、进行管理的人的“质量”.所以.要高度重视员工的作用.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

三、市场占有率:判定企业市场份额的标尺

(一)市场占有率的定义

市场份额又称市场占有率.即一个企业的产品销售量与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量的比率.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的竞争地位和盈利能力.是企业非常重视的一个指标.

(二)市场占有率解析

1.市场份额具有两个方面的特性:数量和质量

提起市场份额.多数人首先想到的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但事实上.市场份额的大小只是市场份额在数量方面的特征.是市场份额在宽广度方面的体现.市场份额还有另外一个质量方面的特征.这就是市场份额的质量.它是对市场份额优劣的反映.市场份额数量也就是市场份额的大小.一般有两类表示方法:一类是用企业销售占总体市场销售的百分比表示.另一类是用企业销售占竞争者销售的百分比表示.

市场份额质量是指市场份额的含金量.是市场份额能够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总和.这种利益除了现金收入之外.也包括了无形资产增值所形成的收入.衡量市场份额质量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顾客满意率.一个是顾客忠诚率.顾客满意率和顾客忠诚率越高.市场份额质量也就越好.反之.市场份额质量就越差.

企业较少关注市场份额质量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原因是很多企业还没有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现代营销理念.第二个原因是提高市场份额质量所带来的收益不确切.企业对提高市场份额质量心存疑虑.

要提高市场份额质量.企业就必须从顾客的满意率入手做更深入细致的工作.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并且需要较长时间.这种投资由于数量大、要求高、时间长.且投资效果无法准确的测算.显得风险较大.使得不少企业最终放弃了提高市场份额质量的打算.

2.市场占有率的预测方法

在了解自己的市场占有率的情况下.有必要对企业未来的市场占有率进行预测.总体上说.市场份额根据不同市场范围有四种测算方法:

(1)总体市场: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额)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

(2)目标市场: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额)在其目标市场.即它所服务的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一个企业的目标市场的范围小于或等于整个行业的服务市场.因而它的目标市场份额总是大于它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

(3)三大竞争者: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上最大的3个竞争者的销售总量之比.如一个企业的市场份额是30%.而它的3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0%、10%、10%.则该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就是30%÷40%=75%.如4个企业各占25%.则该企业的相对市场份额为33%.一般地.一个企业拥有33%以上的相对市场份额.就表明它在这一市场中有一定实力.

(4)最大竞争者: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与市场上最大竞争者的销售量之比.若高于100%.表明该企业是这一市场的领袖.

3.市场份额的利润关系

高的市场份额并不意味着高的利润.很多企业在市场份额数量扩大的过程中.虽然销售增长导致了生产成本下降.但用于扩大市场份额数量的费用增长远快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再加上竞争使价格下降.单位产品盈利快速下降.最后使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下降.扩大市场份额数量的费用快速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在市场扩大过程中.增加的营销管理人员由于缺乏经验或缺少培训或素质不高.致使费用失控.另一方面是竞争者的强烈反应引起的费用增长.企业扩展市场份额数量的行动必然使竞争者采取相应的行动.最常见的就是企业加大广告投入.竞争者也会加大广告投入.企业降低价格.竞争者也会降低价格.甚至比企业降得更厉害.结果是企业花了很大的代价.销售并未显著增长或销售量增长了且市场份额也扩大了.但盈利却下降了.

事实上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市场份额的数量大小之外.还包括了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企业管理能力、市场份额质量等因素.市场份额的数量只是影响企业产品盈利能力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讲.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高的市场份额意味者带来高额利润.

第一.单位成本随着市场份额的提高而降低.这是由于市场领导者所经营的工厂较大.享有成本上的规模.另外成本经验曲线下降较快.所以单位成本下降.

第二.公司提供优质高价的产品.同时价格的升高要超过高质量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因为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废料和售后服务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话.他们宁愿为此支出超过成本的价格.

4.市场份额的下降原因

如前面所指.市场份额数量扩大并不一定会增加企业的盈利.同样.市场份额数量下降也并不一定会减少企业盈利.企业在面对市场份额数量下降时.必须认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拿出应对方案.

首先.企业销售增长低于行业销售增长所引起的市场份额数量下降.

行业增长速度快.意味着市场总需求在急剧增加.发展机会多.市场吸引力大.此种情形对企业市场份额数量下降的分析必须结合竞争对手的状况来进行.应着重分析竞争对手的数量变化和他们的市场份额变化情况.如果竞争者越来越多.且每个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数量越来越小.此时.企业的市场份额数量下降是可以接受的.企业并不需要采取特别的行动.如果竞争者数量在增加.但有的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数量却在上升.

行业发展的原因.对比分析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避免被竞争者拉开差距.如果竞争者数量在减少.多数主要竞争者的市场份额数量在上升.此时市场份额数量下降意味着企业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必须加大产品投入力度.改进产品性能.加强促销和销售网点建设.努力改变所面临的不良处境.如果竞争者的数量在减少.少数竞争者的市场份额在上升.此时意味着市场正向少数大竞争者集中.而中小竞争者却在苦苦挣扎.

企业面临着重要选择:要么保持现状.要么改变现状.保持现状是企业面对市场份额数量下降.并不去加以扭转.当企业认为根本无法与大企业竞争.并准备淡出市场时.才会如此选择.改变现状是指企业加大投入扭转市场份额数量下降的态势.当企业有信心且有相应资源的支持时.就应做此选择.

其次.企业销售减少的速度快于行业销售减少的速度所引起的市场份额数量下降.

行业销售减少意味着市场总需求在下降.行业在衰退之中.市场已无开发价值.企业销售的快速减少.说明市场危机对本企业的冲击特别显著和严重.说明本企业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针对此种情况.企业有以下选择:

(1)维持现状策略

尽量维持市场份额数量或减缓市场份额下降的速度.企业可通过增加促销力度.或在适当时机降低价格等方式来刺激需求.当企业经过分析研究发现该产品收益仍较好时可选择此对策.

(2)顺势而为策略

企业对市场份额数量下降.不再做更多的努力.仍保持执行原有的营销计划.当企业经过分析研究认为该产品市场收益不太好.改变市场份额数量的费用可能比由此带来的收益更多时.应选择此策略.

(3)加速收割策略

企业削减原有的营销计划以减少费用.增加产品的短期收益.当企业认为该产品将快速衰退.并做好了资产转移工作时.可选择此策略.

(4)放弃策略企业对市场份额数量快速下降的产品.实行清理变卖.最终放弃对它的经营.当企业有更好的业务需要发展时.就可以考虑对该种产品实施放弃策略.把变卖所得资产用于发展新的业务.

5.市场份额的增长战略

增加市场份额的目的是大幅度提高而且持续地增加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企业改变市场份额的幅度一般是根据所在的行业结构而定.在正常情况下.这种变化应该是企业市场份额的100%~150%左右.最低不少于市场份额的50%.为了达到这个标准.企业需要投入高于行业内同样规模企业的正常投资水平的投资.在具体做法上.企业除了自筹一部分资金外.还必须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此外.企业还可以进行某种形式的联合.或在某些方面形成可以超越竞争对手的主要优势.促成市场份额的变化.

在一般情况下.市场份额会在产品、市场发展周期的开始阶段或整顿阶段发生变化.在这些阶段里.行业的竞争基础常常会发生变化.同时.行业的产品-市场发展阶段常常也表明企业有可能建立的竞争优势的类型.例如.在开发阶段上.许多行业的竞争基础离不开产品设计、产品定位和产品质量.而在整顿阶段里.行业的竞争基础通常转向产品特性、市场细分、定位、销售和服务的效能上.

当然.企业即使了解了产品市场阶段上的这些变化.也还需要一个有创造性的决策过程才能形成有效的市场份额增加.这主要是因为:

(1)企业即使知道行业中存在着新的竞争基础.仍需要有创见的找出在这些新领域里进行竞争的最好办法.也就是说.企业要了解在这些阶段上市场所需要的产品设计、产品定位和产品特性.才能更好的竞争.

(2)上述所有阶段性变化只是一般性变化.并不是用于所有的行业.例如.高技术产品的寿命其较短.在市场上增长的快.衰退得也快.一般不存在整顿阶段、成熟阶段和饱和阶段.因此.当他们还处在产品-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的时候.他们的价格、生产能力和销售渠道比产品设计和产品质量更为重要.

(3)如果在这些阶段上.行业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份额的增长速度.例如.行业领先企业出现失误.产品生产技术上发生重大

突破.或者企业有意进行重大投资都会使企业的市场份额发生大幅度的变化.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产品-市场发展的其他阶段的竞争地位.

总之.企业在产品-市场发展的某些阶段上比较容易形成某种竞争优势.但必须有在某些方面超过竞争对手的主要竞争优势.才能形成增加市场份额战略.

6.市场份额的增加方法谈到高的市场份额.一般来讲.在以下两种情况下.高的市场份额意味者带来高额利润.

一是公司提供优质高价的产品.同时价格的升高要超过高质量所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并不会增加公司的成本.因为公司也因此减少了废料和售后服务等消耗.而且如果其特色非常适合消费者需要的话.他们宁愿为此支出超过成本的价格.

二是提高企业商品的无形资产也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一个方法.了解企业市场占有率之后.尚需正确解释市场占有率变动的原因.企业可从产品大类、顾客类型、地区以及其他方面来考察市场占有率的变动情况.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是从顾客渗透率Cp、顾客忠诚度C1顾客选择性Cs.以及价格选择性Ps四因素分析.

顾客渗透率:从本企业购买某产品的顾客占该产品所有顾客的百分比.顾客忠诚度:顾客从本企业所购产品与其所购同种产品总量的百分比.顾客选择性:本企业一般顾客的购买量相对于其他企业一般顾客的购买量的百分比.价格选择性:本企业平均价格同所有其他企业平均价格的百分比.全部市场占有率Tms就可表述为:Tms=Cp×C×Cs×Ps.

(三)计算公式

市场占有率=本企业产品销售量÷市场上同类产品销售量×100%

根据不同市场范围市场占有率有四种测算方法.

1.总体市场占有率.又称绝对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额)在整个行业中所占的比重.

2.目标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额)在其目标市场.即在它所服务的市场中所占的比重.一个企业的目标市场的范围小于或等于整个行业的服务市场.因而它的目标市场占有率总是大于它在总体市场中的份额.

3.相对于三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又称相对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和市场上最大的三个竞争者的销售总量之比.

4.相对于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相对市场占有率).指一个企业的销售量与市场上最大竞争者的销售量之比.若高于100%.表明该企业是这一市场的领袖.

【案例分析】

假设某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则上述方程为我们提供了四个可能的原因.

1.企业失去了某些顾客(较低的顾客渗透率).

2.现有顾客从本企业所购产品数量在其全部购买中所占比重下降(较低的顾客忠诚度).

3.企业现有顾客规模较小(较低的顾客选择性).

4.企业的价格相对于竞争者产品价格显得过于脆弱.不堪一击(较低的价格选择性).

经过调查原因.企业可以确定市场占有率改变的主要原因.假设在期初.顾客渗透率是60%.顾客忠诚度是50%.顾客选择性是80%.价格选择性是125%.根据Tms计算方程式.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30%.

假设在期末.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降为27%.在检查市场占有率要素时.发现顾客渗透率为55%.顾客忠诚性为50%.顾客选择性为75%.价格选择性为130%.很明显.市场占有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失去了一些顾客(顾客渗透率下降).而这些顾客一般都有高于平均的购买量(顾客选择性下降).这样.企业决策者就可集中力量对症下药了.那么.到底该如何对市场占有率进行分析呢?下面就用案例详细了解一下.

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是30%.而它的3个最大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0%、10%、10%.则该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率就是:30%/40%=75%.

通过上述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这个数字.如果4个企业各占25%.则该企业的相对市场占有率为33%.一个企业拥有33%以上的相对市场占有率.就表明它在这一市场中有一定实力.

【注意事项】

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不意味着高的利润.很多企业在市场占有率数量扩大的过程中.虽然销售增长导致了生产成本下降.但用于扩大市场占有率数量的费用增长远快于生产成本的下降.再加上竞争使价格下降.单位产品盈利快速下降.最后使企业产品的盈利能力下降.

事实上企业产品盈利能力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除了市场占有率的大小之外.还包括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行业平均盈利水平、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占有率质量等因素.

四、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

(一)存货周转率的定义

存货周转率是企业一定时期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余额的比率.用于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即存货的流动性及存货资金占用量是否合理.促使企业在保证生产经营连续性的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它是企业营运能力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企业管理决策中被广泛地使用.存货周转率不仅可以用来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而且还被用来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反映企业的绩效.

(二)存货周转率解析

存货周转率是对流动资产周转率的补充说明.通过存货周转率的计算与分析.可以测定企业一定时期内存货资产的周转速度.是反映企业购、产、销平衡效率的一种尺度.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存货资产变现能力越强.存货及占用在存货上的资金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它是销货成本被平均存货所除而得到的比率.或叫存货周转次数.用时间表示的存货周转率就是存货周转天数.

1.存货周转率的有很明显的特点.在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较大.存货的流动性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流动比率.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存货的分析.存货流动性的分析一般通过存货周转率来进行.

2.存货周转率(次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成本与存货平均资金占用额的比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效率的综合性指标.其意义可以理解为一个财务周期内.存货周转的次数.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即存货周转率或存货周转次数越大、存货周转天数越短).存货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化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会增强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及获利能力.通过存货周转速度分析.有利于找出存货管理中存在的小问题.尽可能降低资金占用水平.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销售效率和存货使用效率.在正常情况下.如果企业经营顺利.存货周转率越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越快.企业的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用在存货上的金额也会越少.

存货周转率的变动主要是“主营业务成本”与“存货”金额变动引起.所以在上市公司年报审计当中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反映其与“计价和分”有关的认定.

3.商品库存周转率.销售总额和库存平均价值的比例关系

一般来讲.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应收账款等速度越快.提高存货周转率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则变现能力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