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任何生意都讲究成本,因为它涵盖了企业的各种耗费,包括原材料、动力、人工工资等各项制造费用以及除了生产之外所发生的各项管理、销售费用。关注这个指标,不仅能够为你省钱,更重要的是可以开源节流,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一、成本利润率:体现企业费用控制能力
(一)成本利润率的定义
成本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剩余价值量不同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另一种比率.如p代表利润率.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c+v).那么利润率p=m/C=m/(c+v).
(二)成本利润率解析
成本利润率是一个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利润水平的相对指标.利润率指标既可考核企业利润计划的完成情况.又可比较各企业之间和不同时期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
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为取得利润而付出的代价越小.成本费用控制得越好.盈利能力越强.
其中:成本费用=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费用+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利润=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无论是个别劳动.还是社会必要劳动.都可以划分成生产成本和利
润两部分.一般把经济体个别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作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把社会必要劳动中的这两部分分别叫作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
平均生产成本和价值利润分别是个别生产成本和个别利润的的加权平均数.技术水平不同的经济体的个别劳动对产品价值的影响是通过它们的产量权数实现的.产量权数反映了经济体的技术水平与平均技术水平的关系.因此.可以进一步认为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是由生产产品的加权平均技术水平决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构成的.
注意:成本利润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税务局确定.
(三)计算公式
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案例分析】
某置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经营范围是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出租及建筑物的改建、扩建、装修.
2010年7月.国税局评估人员查询数据综合分析利用平台.发现该公司2009年所得税方面存在两个指标异常:销售(营业)利润率偏低预警.成本费用利润率偏低预警.因此.评估人员将该公司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
自开业至今.该公司只有一个开发项目.该项目2006年开工建设.名为淄博某花园.截至2010年6月.累计入库企业所得税236万元.2010年实现营业收入2298万元.6月财务报表“存货”余额2254万元.“预收账款”余额3161万元.
评估人员到该项目售楼处获取企业楼盘销售情况.据介绍.该楼盘总投资19000万元.共有4座高层.总面积6..8万平方米.2008年4月建成.现在全部800多套商品房基本卖完.还剩下十几套商住房和约100个地下车位.整个楼盘已经交付使用.现在处于清盘阶段.
依据以上数据信息.评估人员进行综合分析测算.并发现以下两个重要疑点:
1.应用纳税评估“隐匿计税收入模板”中的“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查验法”推算.2009年营业收入为7174万元.企业多申报1814万元.这个巨大的差额引起了评估人员的高度重视.按照常理.企业一般不会多申报.因为这意味着要多缴税.那么差额是如何形成的?只有一种合理解释.那就是这部分差额很可能是以前年度没有及时申报的.上溯到2008年.推算2008年营业收入为5491万元.企业少申报753万元.
2.调阅汇缴报告时.有一条信息引起了评估人员的注意:“该公司
营业成本不按实际列支.可能存在按照收入数暂估结转问题”.为此.评估人员对企业收入成本进行了测算.发现不同年度的收入成本比例完全一致.都为84%.成本结转明显存在设置一定比例虚假结转的问题.针对上述疑点.评估人员向企业发出.纳税评估约谈通知书..
第一.针对收入与测算不符疑点.企业解释.财务人员是按照配比原则确认收入的.具体做法是取得多少工程发票就列支多少开发成本.然后相应结转多少销售收入.而施工方未办理工程决算.无法结转成本确认营业收入.因此出现申报收入不符情况.
第二.针对成本按比例暂估疑点.企业解释.施工方不按照工程进度开具发票.甚至有的施工方不决算不开发票.导致该公司无法准确列支开发成本.因此只能估计一个成本利润率.暂估结转成本.
评估人员认为企业的解释欠缺足够的说服力.核算方面也存在明显的违反税法规定行为.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开发产品已开始投入使用的应视同已经完工.评估人员认为.该楼盘已经交付使用就应该竣工结算.
最后.有关部门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办法.的相关规定.该公司应补缴企业所得税2076286..34万元.同时.根据税收征管法的相关规定.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注意事项】
不可将“成本费用率”与“成本费用利润率”混淆.“成本费用率”为成本费用总额(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而“成本费用利润率”为利润与成本费用总额的比率.例如.销售某产品的收入是100.这件产品的进价是80.即成本80.那么利润就是20.按次计算.但成本费用率就是80/100=80%.利润率就是20/100=20%.
二、主营业务成本率:拳头业务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值
(一)主营业务成本的定义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已销售的产成品、自制半成品和工业性劳务等的生产成本.在数量上它等于本期各种产品的实际销售数量与各该产品实际单位生产成本乘积的总和.
(二)主营业务成本率解析
1.“主营业务成本”包括: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成本”.反映的是企业当期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所含的成本.即产品成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1)产品成本是生产耗费的补偿尺度.对于实行经济核算制的企业来说.必须以自己的产品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耗费.这个补偿数额的多少.是以产品成本作为衡量尺度的.企业的销售收入扣除成本后的余额为盈利.反之则为亏损.
(2)产品成本是反映企业工作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企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固定资产利用的好坏.材料耗费的多少.费用开支的节约或浪费.最终都会在产品成本中体现出来.
(3)产品成本是制定价格的重要依据.因为产品成本是产品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产品的价格正是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4)产品成本是进行经营预测、决策和分析的重要数据资料.只有及时提供准确的成本资料.才能使预测、决策和分析等活动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之上.
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产品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①直接材料:分为原材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用备件(备品备件)、包装材料、燃料、包装物等.在生产
过程中.直接材料的价值一次全部转移到新生产的产品中去.构成了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直接人工:是指在生产中对材料进行直接加工制成产品所耗用的工人的工资、奖金和各种津贴.以及按规定比例提取的福利费.
直接人工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职工工资和职工福利费.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规定.工资总额包括以下六项内容: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③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企业在使用了职工的劳动技能、知识等后.除应该按规定的标准支付给职工工资以外.还必须负担对职工个人福利方面的义务.职工福利费的来源是根据职工工资总额的14%计算提取的.专门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的工资、职工因公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福利部门人员工资等.
④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如生产车间)为了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制造费用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来讲.制造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指车间管理人员提取的那一部分)、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损耗、劳动保护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2.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是工业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直接费用、直接人工和间接制造费用的总和.直接费用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对象.通过加工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它们的使用价值随之变成了另一种使用价值.直接人工是指生产过程中所耗费的人力资源.可用工资额和福利费等计算.制造费用则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车辆及设备等设施及机物料和辅料.它们的耗用一部分是通过折旧方式计入成本.另一部分是通过维修、定额费用、机物料耗用和辅料耗用等方式计入成本.
企业原材料消耗水平、设备利用好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产品技术水平是否先进等.都会通过生产成本反映出来.换言之.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反映企业生产经营工作的效果.
主要包括:
(1)车间管理人员工资:是指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辅助后勤人员等非一线直接从事生产的人员工资.一线直接生产人员非生产期间的工资也计入本项目.非一线生产员工提供直接生产时.其相应的工资应从本项目转入生产成本中的直接工资项目.
(2)职工福利费:按第一项所定义的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的14%提取.
(3)交通费:是指企业为车间职工上下班而发生的交通车辆费用.主要指汽油费、养路费等.
(4)劳动保护费:指按照规定标准和范围支付给车间职工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保健饮食品(含外购矿泉水)的费用和劳动保护宣传费用.
(5)折旧费:是指车间所使用固定资产按规定计提的折旧费.
(6)修理费:指生产车间所用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包括大修理费用支出.
(7)租赁费:是指车间使用的从外部租入的各种固定资产和用具等按规定列支的租金.
(8)物料消耗:指车间管理部门耗用的一般消耗材料.不包括固定资产修理和劳动保护用材料.
(9)低值易耗品摊销:是指车间所使用的低值易耗品的摊销.
(10)
生产用工具费:是指车间生产耗用的生产用工具费用.
(11)
试验检验费:是指车间发生的对材料、半成品、成品、仪器仪表等试验、检验费用.
(12)季节性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是指因生产的季节性需要而必须停工.生产车间停工期间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13)
取暖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所支付的取暖费.包括取暖用燃料、蒸汽、热水、炉具等支出.
(14)
水电费:是指车间管理部门由于消耗水、电和照明用材料等而支付的非直接生产费用.
(15)
办公费:是指车间生产管理部门的通讯费用以及文具、印刷、办公用品等办公费用.政府部门的宣传经费.包括学习资料、照相洗印费以及按规定开支的报刊订阅费等.
(16)
差旅费:是指按照规定报销生产车间职工因公外出的各种差旅费、住宿费、助勤费.市内交通费和误餐补贴.按规定支付职工及其家属的调转、搬家费.按规定支付患职业病的职工去外地就医的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补贴等.
(17)
运输费:是指生产应负担的厂内运输部门和厂外运输机构所提供的运输费用.包括其办公用车辆的养路费、管理费、耗用燃料及其他材料等费用.
(18)
保险费:是指应由车间负担的财产保险费用.
(19)
技术组织措施费:是指生产工艺布局调整等原因发生的费用.
(20)
其他制造费用:除前述1~19项所列的.零星发生的其他应由车间负担的费用.
制造费用一般是间接计入成本.当制造费用发生时一般无法直接判定它所归属的成本计算对象.因而不能直接计入所生产的产品成本中去.而须按费用发生的地点先行归集.月终时再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各成本计算对象间进行分配.计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成本中.
为了核算生产成本.可设置生产成本账户进行核算.并可以分设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账户核算.制造费用在未计入各产品成本计算对象之前.应先在制造费用账户中进行归集核算.然后再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各产品成本之中.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成本是衡量生产消耗的补偿尺度.企业必须以产品销售收入抵补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支出.才能确定盈利.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生产成本的控制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生产成本法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了一种成本计算方法.用生产成本法计算成本时.只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而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而是作为当期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三)计算公式
主营业务成本率=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收入×100%
【案例分析】
某机械生产企业主营业务为工业电动缝纫机.2012年该公司主营业务成本为130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400万元.2013年.与新开发的机壳厂商合作.降低了原材料单价.并改进生产工艺.降低能耗.主营业务成本降至1100万元.当年主营业务收入为2550万元.
2012年主营业务成本率=1300万元/2400万元×100%=54..17%
2013年主营业务成本率=1100万元/2550万元×100%=43..14%
【注意事项】
1.作为老板.首先要明确公司主营业务成本的构成和各部分比例.其次要逐项判断主要成本构成的变化趋势.如对于制造行业而言.人工和折旧成本通常变化不大.原材料和零部件采购成本就是重点分析对象.例如占电缆行业主营成本近2/3的精铜价格即便有10%的波动也会对利润有重大影响.公司可以通过规模效应和内部控制来有效降低主营成本.
对于大多数行业主营业务成本是损益表中冲减利润最大的一项.因此需要重点分析把握.
2.主营业务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1)月末.企业应根据本月销售各种商品、提供的各种劳务等实际成本.计算应结转的主营业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劳务成本”科目.
采用计划成本或售价核算库存商品的.平时的营业成本按计划成本或售价结转.月末.还应结转本月销售商品应分摊的产品成本差异或商品进销差价.
企业以库存商品进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或债务重组.应按照该用于交换或抵债的库存商品的账面余额.借记本科目.贷记“库存商品”科目.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还应同时结转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2)企业本期发生的销售退回.一般可以直接从本月的销售商品数量中减去.也可以单独计算本月销售退回商品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3)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合同收入时.按应确认的合同费用.借记本科目.按应确认的合同收入.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工程施工———合同毛利”科目.
合同完工时.还应按相关建造合同已计提的预计损失准备.借记“存货跌价准备———合同预计损失准备”科目.贷记本科目.
(4)期末.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三、人工费用控制率:核定人力资源工作实效的依据
(一)人工费用成本的定义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因使用劳动力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这些费用要纳入企业财务成本项目.所以称之为人工成本.按原劳动部颁发的[1997]261号文件规定.企业人工成本范围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
(二)人工费用成本解析
人工费用成本.无疑是企业中较大的一项.老板如何评定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结果?如何更好地衡量花钱与节约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一个指标———人工费用控制率.这个指标也成为老板考核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依据.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始终追求的目标.人工成本往往是企业总成本中的主要的组成指标.在一些行业中.人工成本甚至是企业经营总成本中的第一大成本.科学合理的人工成本.对留住和吸引高素质的员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而如何判断企业人工成本投入是否合理?如何平衡企业发展与人工成本投入?如何设定企业年度人工成本预算?解决这三个问题最有效的途径是构建科学的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和预算模型.例如亚太本土最大的管理软件和e-HR人力资源软件厂商.用友e-HR已经在中国电信、北京农商行、昊华能源、用友公司、esprit等一批企业已经得到成功应用.用友e-HR系统包含完整的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和人力资源预算管理模块.可以全面、科学、动态地进行企业人工成本分析.可以对各类人工成本(包括工资总额)进行在线下达、实时监控和预警.
有时候.也许有人会问.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其实从理论上讲.人工成本包括薪酬、福利、各项保险、人事费用支出、招聘和培训费用支出.这些是显形成本.还有隐性成本部分.这与你做人工成本分析的目的也有关系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分析好这其中每一项的含义与关系.
1.企业人工成本的构成
包括职工工资总额、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等.而其中详细来看.各个部分也有其特别的作用.
(1)职工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企业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一般由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六个部分组成.
(2)社会保险费用: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生、老、病、死、伤残、失业时给予物质帮助的费用.社会保险费用是由国家、企业和个人三方面分担.目前实施的社会保险有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3)职工福利费用:是指在工资以外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职工福利费用.主要用于职工的医药费.医护人员工资.医务经费.职工因工负伤赴外地就医路费.职工生活困难补助.企业举办社会性服务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的工资.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开支的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如独生子女费、丧葬抚恤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设施费、探亲路费、上下班交通补贴、洗理费和解除劳动合同的费用.
(4)职工教育经费:是指企业为职工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费用.
(5)劳动保护费用:是指企业购买职工实际使用的劳动防护用品的费用.企业为劳动者免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主要有工作服、手套等劳保用品.解毒剂、清凉饮料.以及规定工种所享受的保
健食品待遇.
(6)职工住房费用:是指企业为改善职工住房条件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交纳住房公积金、提供住房补贴、职工宿舍折旧等.
(7)工会经费和其它人工成本支出:包括工会经费、涡有列入工资总额的劳动报酬.按规定对职工的特殊奖励等.
2.人工成本主要分析指标
人工成本的主要指标有: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人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产出系数、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全员劳动生产率.可以细化为:
(1)劳动力数量指标的统计
①按工作岗位对劳动力指标的统计:工人.即基本生产工人(直接从事产品制造的工人)、辅助生产工人(从事各种辅助性工作).学徒.即指在熟练工指导下.在生产劳动中学习生产技术.享受徒工待遇的人员.营销人员.即指直接从事产品销售的有关人员.管理人员.即指在企业组织机构及生产车间从事行政、生产、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即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并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服务人员:即服务员工生产或间接服务于生产的人员和其他人员
②员工数量指标的统计:期末人数.是指报告期最后一天企业实有人数.属时点指标.如月、季、年末人数.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劳动力人数.属序时平均数指标.
③员工人数变动指标的统计:企业员工人数平衡关系.即期初人数+本期增加人数=本期减少人数+期末人数.员工变动指标.即员工变动指标(%)=(报告期员工人数÷基期员工人数)×100%
④员工素质指标的统计.
⑤劳动时间利用指标的统计:劳动时间是指员工从事生产劳动持续的时间.是衡量劳动消耗量的尺度.在统计中通常以出勤工日、出勤工
时等单位表示.为了准确计算劳动时间.用图剖析劳动时间的构成.简单来说.就是劳动分配率.反映劳动投入对企业净产出的影响.又反映企业新创造价值中对职工分配的份额.是反映劳动投入与净产出关系的
指标⑥.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销售收入系数=销售收入/人工成本
人工成本含量:反映劳动效率状况的指标.
人工成本含量=人工成本/总成本
总成本(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之和.
⑦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反映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人工成本工资含量=工资/人工成本劳动分配率=人工成本/增加值增加值(工业增加值):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
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有两种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
(2)人事费用率反映劳动投入占实现价值形态的总产出程度.是反映劳动投入产出
的指标.
人事费用率=人工成本/销售收入
销售收入: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
销售收入和其它销售收入.
(3)人均人工成本反映人工成本水平的指标.平均人工成本=人工成本/职工人数职工人数:指在本企业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人数.
(4)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反映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益状况指标.
人工成本产出系数=增加值/人工成本.
分析人工成本时.一般可用企业人工成本总额与平均人工成本两个指标来分析.后者更能反映企业人工成本的水平.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结构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分组分析法、时间序列法和投入产出分析法.预测预警方法则主要有回归预测法、趋势预测法和调研预测法.而其中对比分析法是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工成本进行对比.
企业人工成本比较可分为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两种.其中纵向比较的公式为:人工成本增长率=(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1)×100%
人工成本增减绝对值=报告期人工成本总额-基期人工成本总额.横向比较就是与本行业同类企业比较看单位人工成本是高还是低.包括本单位水平与相邻单位(或本行业、本地区、国外同类型单位)对比.本单位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比等.
3.全员劳动生产率这是反映工业化劳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举例来说.经过调查.我国已经有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并且注重人工
成本分析.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对2004年本市企业人工成本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对象涵盖了15个行业的5000余户外资、国有、私营等各种经济类型企业.涉及123万从业人员.并且发现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比达近年来最高值.员工福利所占比重上升明显.教育培训费的投入力度继续加大.补充保险费增长较快.员工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除此之外.经过调查.也发现企业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对新的理念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如JIT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比较研究.即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核心是追求一种零库存生产系统.或使库存降到最低限度的生产系统.以达到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标.从而实现获取最大利润的最终目标.
用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则是指与人力资源的供应、开发、规划等联结为一体.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为核心.通过人力资源内部与外部的开发及培养为企业及时、经济地供应人力资源.减少因停顿或人员臃肿所造成的损失的一种管理方式.而它的特点.却在于库存量基本为零、不会占用大量资金.制造单元与员工技能:分配到单元内的工人.则对其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通过岗位定期轮换的方式.使其成为对各道工序都熟悉的多面手.弹性配置作业工人.各生产线的作业人数根据生产量的变动弹性地增减.以尽可能少的人力完成尽可能多的工作.服务的分散化:人员分派到直接的生产场所.
这样一来.不仅减少间接成本.而且还将大部分制造费用转变为直接成本.从而减少了分摊.提高了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程度.而对服务部门的成本分配来说.许多服务采取了分权式.即将技术工人(例如工程师和生产计划人员)直接分配到产品制造单元内.并对工人进行训练使其能够从事以往由间接人工(如维护人员)担任的工作.使得许多服务成本便可直接归属于制造单元.对直接人工成本的数量上.直接人工占总制造成本的比例下跌了.性质上.直接人工由变动成本转化为固定成本.
4.人工成本分析模型
企业的经营活动是相互联系的.指标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根据杜邦分析法原理设计出人工成本分析模型.其目的是使阅读者(领导)能清晰、全面地了解人工成本的构成、数量和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公司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方便准确的依据.
按现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涉及人工成本的项目共49项.在制作年度人工成本分析模型之前.应先采集49项相关数据制作一个.人工成本数据采集表..然后运用计算机通过链接方式生成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最终形成年度人工成本分析报告.在采集相关数据时.要根据决策者的需求决定是采集预提数还是实际发生数.准确掌握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
(1)人工成本分析结果理想模式
理想的人工成本分析结果应是U型的.即“二高一低”.高人均人工成本.低人工成本含量.高人工成本投入产出系数.建立和推行人工成本分析模型.有助于我们通过模型对人工成本指标进行层层分解.从构成指标的因素入手.帮助企业寻找管理差距.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提供帮助.有助于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工成本走向.为企业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有助于考核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业绩.为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指明努力方向.
(2)人工成本分析的重大意义
企业人工成本的分析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科学合理地确定企业工人成本.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有利于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人工成本分析.企业可以清楚知道自己因使用劳动力而付出的代价.从而更加重视节约使用劳动力和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做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人工成本各个组成部分绝对量和相对量横向、纵向的比较研究.分析人工成本增加和减少的原因.明确人工才成本的投入方向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均衡水平与合适程度.还可以弄清人工成本各部分的发展趋势以及哪些部分增长是合理的.哪些部分是不合理的.哪些部分虽属合理但增长过快、有待改造.通过对单位人工成本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到单位产品人工成本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效率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从而找出原因.加以改造.同时.还可以发现本企业产品竞争能力的强弱.通过对本企业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的投入产出分析.如将人工成本与企业的利润、产值、销售收入等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弄清人工成本的投入产出情况.调整投资结构.总之.通过对人工成本的分析.可以了解到产品成本和人工成本的主要支出方向.及时有效地监督和控制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改善费用的支出结构.节约成本.净化消耗.从而降低产品价格、提高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有利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人工成本管理包括激励与控制双重含义.体现了投入和产出的辩证关系.在控制人工成本的同时.也必须合理增加人工成本的投入.人是一切管理的核心.以人为本.从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的各方面的需求.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计算公式
人工费用控制率=某时期内实际付出的费用/总预算费用×100%
【案例分析】
某企业在培训方面投入多.制度较为完善.但培训成本的投入产出效益有待提高.开发成本中培训课程费、因培训产生的耽误工作的机会成本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但培训的效果是良好的.
可见.开发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于提高开发成本使用效率.因此.该企业从三方面进行改进:
1.加强培训需求分析.首先.从公司组织上分析.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实际情况确定需求内容.其次.从工作职业上分析.对比职位需要的技能和员工现有的技能之间的差距.确定培训需求.最后.员工自我分析.总结出自己的培训需求.
2.精筒开支.计算场地、教师、设备等在培训活动中所需的费用.以及学员培训期间的工资和潜在的机会成本的损失.减少培训组织费用.
3.促进培训效果转化.培训学习结束后.让员工能够充分运用所学的新技能.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培训工作完成后.调查分析培训效果.总结成功与不足.为下次开展培训提供依据通过改进.企业的培训工作收到了更加良好的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人工费用只能控制.而不能无限度删减.同理.人工费用控制率也是如此.削减费用并不是降低人工费用控制率的最好方法.提高人员的能力.是将成本效益最大化的最好方法.
【注意事项】
1.人工成本控制要适当.人不是机器而是有感情的.企业任何政策、规章制度的出台.都不能忽略了员工的感受.伤害员工的积极性.而是要充分考虑员工的利益.符合员工的心理预期.
2.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控制劳动力的投入
精减人员、合理定岗定编是加强用人管理的基础.也是节约活劳动、降低人工成本的基础工作.若企业冗员太多.必然造成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和人工成本的无效益增长.职工收入水平反而难以提高.
3.加强人工成本的比率控制
目前在比率控制方面存在着在低水平的基础上收入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例如.有的企业劳动分配率、人事费用率和人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都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主要在于企业所创造的增加值中绝大部分用在了人工费用.而用于扩大再生产的积累所剩无几.明显存在收入过分向该企业职工倾斜的问题.
因此.建议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实行机械自动化生产.是减少人力成本最有效的途径.这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开展员工劳动技术培训.提高工人劳动生产效率.同时加强生产工艺改进.优化工艺流程.以达到缩短加工周期.进而达到降低成本之效果.
4.加强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
弹性控制有效的企业要总结经验.在继续巩固已有成效的基础上.通过人工弹性控制好的企业.说明其对人工成本的投入带来了相应的产出效益.是增收增效的人工成本.既提高了职工收入.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又使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有了提高.因此.需要企业在今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结合人工成本的弹性控制体系.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减少无效的人工成本消耗.以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5.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人工成本结构
在人工成本结构中.工资是最有激励作用的因素.也是构成人工成本的主要部分.可见.工资总额水平的控制以及各类人员工资水平合理拉开档次.充分体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的原则.是当前人工成本控制的关键性环节.
四、市场推广费用控制率:让你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收益
(一)市场推广费用控制率的定义
市场推广费用控制率是在单位时间或某个项目内.实际投入的费用与预算费用相比得出的结果.
市场推广费.一般包括活动策划、广告媒介、终端建设、公共关系.以及相关推广人员的费用支出等.
(二)市场推广费用控制率解析
为了扩大产品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知名度.企业必须进行产品的市场推广.而这项活动的正常运转需要雄厚的资金才能大规模、深入地展开.市场推广费用控制率是为保证这笔投入有更好、更大的产出而设置的.
市场推广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各种推广手段促使销量最大化.每一种推广手段都是存在费用投入的.市场推广讲究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收益.即投入产出比的问题.各种推广活动.也有其不同的特点.根据其不同特点需要采用不同管理办法.在明确管理办法之前.也应该明确推广费用的分类.从管理性质出发.市场推广费用可以分为固定费用、变动费用和专项费用.
站在企业的角度.管理者希望市场推广费用能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因此.推广部门在一开始就要注重费用规划.分级管理.合理放权.加强费用控制.注重费用投放效果评估.
1.预算的编制在活动正式开始之前必须做好费用的预算.可以更合理地分配资金.
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个完整的产品推广活动应包括以下四大块费用:
(1)广告、媒介费用软文宣传:包括报纸、杂志等软文宣传.或平面广告.
硬广告宣传:报纸、杂志等硬广告宣传.
电视电台广告:电视台、电台广告宣传.
户外宣传:户外终端广告发布、建设等.
(2)现场活动费
现场推广活动:包括开展活动所产生的一切日常费用.比如活动场地租赁费.开展活动针对消费者发放的礼品费用.或者对某项活动采购礼品及礼品制作等礼品采购费:POP/海报/台牌制作/促销台/太阳伞/帐篷/拱门拉网展架等/条幅制作等材料制作费.
如果是实体店促销.还需要必要的专卖店/专区制作、装修、形象设计费用.比如店面喷绘布悬挂、背胶制作及灯箱制作等.
(3)公共关系费公关活动:对媒体开展公关活动所产生的费用.培训会议:对导购员、临时导购员、市场代表培训时产生的相关
费用.经销商会议:召开经销商研讨会+表彰经销商大会产生相关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