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面玲珑 把事办得恰到好处(3)(1)(1 / 1)

朋友之间要真诚坦**

在中国,中庸之道是一种至高的做人境界。掌握了中庸之道,便会在生活中游刃有余。交友是生活的一部分,同样要讲中庸,除了“淡而不厌”之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简略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历来人们都主张知人而交,对不很了解的人,应有所戒备,对已经基本了解、可以信赖的朋友,应该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疑,多一些真诚,少一些戒备。对可以信赖的人,真真假假,含含糊糊,是不明智之举。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先生说:“一个人只要真诚,总能打动人的,即使人家一时不了解,日后便会了解的。”又说:“我一生做事,总是第一坦白,第二坦白,第三还是坦白。绕圈子,躲躲闪闪,反易叫人疑心。你耍手段,倒不如光明正大,实话实说。只要态度诚恳、谦卑、恭敬,无论如何人家不会对你怎么的。”

以诚待人,应当知人而交。当你捧出赤诚之心时,先看看站在面前的是什么人,不应该对不可信赖的人敞开心扉。否则,适得其反。

以诚待人,要坦**无私,光明正大。一旦发现对方有缺点和错误,特别是对他的事业关系密切的缺点和错误,要及时地指出,督促他立即改正。虽然人总是不喜欢被批评,但意识到批评者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时,便能理解接受,使彼此的心灵得以沟通,友情得到发展。

要想得到知己的朋友,首先要敞开自己的心扉。要讲真话、实话,不遮遮掩掩、吞吞吐吐,以你的坦率换得朋友的赤诚和爱戴。正如谢觉哉同志在诗中写道:“行经万里身犹健,历尽千艰胆未寒。可有尘瑕须拂拭,敞开心肺给人看。”

以诚待人,能在可以信赖的人们之间架起心灵的桥梁,通过这座桥梁,打开对方心灵的大门,并在此基础上并肩携手,合作共事。自己真诚实在,表露真心,“敞开心扉给人看”,对方会感到你信任他,从而卸下猜疑、戒备心理,把你作为知心朋友,乐意向你诉说一切。心理学家认为,每个人的思想深处都有内隐闭锁的一面,同时,又有开放的一面希望获得他人的理解和信任。然而,开放是定向的,即向自己信得过的人开放。以诚待人,能够获得人们的信任。以一个开放的心灵换取到一位用全部身心帮助自己的朋友,这就是用真诚换来真诚。如果人们在发展人际关系中,能用诚信取代防备、猜疑,就能获得出乎意料的好结局。

君子之交,是为了心灵的沟通,并不具有功利的思想。而它对中国人影响之深也令人感叹。在一个特别重视交际、讲究关系的民族中,是不该以“不善交际”为美德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君子之交,因为它强调的是“淡、简、文”,甚至“木讷”。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庄子的名言,与儒家《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应像淡淡的流水,常流不息,源远流长。现代人将交友比作花香,说“友谊就像花香,越淡就越持久”,也与古语有异曲同功之妙。

宁可送钱给朋友,也不借钱给朋友

给朋友钱,钱收得回来,借朋友钱,钱收不回来!

在给与借的衡量中,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拒绝,也许一狠心,你就可以保住你的钱。

如果有个朋友向你开口借钱,你借或不借?

很多人碰到这个问题都很困扰,因为借他钱,有可能这一笔钱就要不回来了,或是一再“展延”,到了最后才拿回一小部分。朋友有需要才会来借钱,如果时间一到便去催债,好像自己太没人情味,何况也没勇气开口,更怕一开口,就伤了彼此的感情。不借嘛,自己的钱固然是“保住”了,但朋友有难,不出手帮忙,道义上似乎也说不过去,也担心二人的感情恐怕从此要变质了……

借不借朋友钱,就是这么让人伤脑筋!

当然,也有“有借有还”,甚至还本金也还利息的朋友。不过说老实话,这种借款行为还是潜藏者危机———如果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向你调借,表示他的财务有问题,终有一天会连本金也还不出来!

可是,横在面前的人情、感情与道义,怎么办呢?给他钱,而不借他钱!

所谓“给他钱”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在心理层面上的意义是:表面上是“借他”,也言明归还期限和利息多少,但在心理上却抱着这笔钱是“一去不回头”的想法,他能还就还,不能还就当做是“给”他的!这种态度很阿Q,但却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不会影响两人的感情,你也不会因为对方还不起钱或不还钱而难过;第二个好处是顾到了朋友间有难相助的“道义”;第三个好处是在对方心中播下一粒“恩与义”的种子,这粒种子或许会发芽、茁壮,在他日以“果实”对你做最真诚的回报。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是真的“给”他钱,也就是说,他虽然是向你用借的,但你却表明是给他的,是要帮他解决困难的,并不希望他还钱。这样子做也有很多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他不太可能再来向你“借钱”,不好意思了嘛!而你也可表示“我已竭尽所能”,将对方开口的数目打折给他,万一对方真的“还”不起钱,或根本不还钱,你可能降低“损失”;第二、三个好处和前面一样,兼顾了“情与义”,同时也在对方心中种了一粒“恩与义”的种子。

事实上,不管是“借”还是“给”,钱能不能收回来都是个未知数,之所以说“给朋友钱,钱收得回来;借朋友钱,钱收不回来”,是基于:钱只要离开你的口袋,就有回不来的可能,因为对方是没有钱才向你开口,所以明知有可能回不来,干脆就不抱希望,免得去催债,双方有可能造成不愉快,自己也难过。

如果“借”或“给”都觉得很难,那么就狠心拒绝了吧!

朋友间办事八大忌

朋友之间办事必须注意以下的8大忌:

1、忌功利心重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交友完全是实用主义,以亲疏分等次,以尊卑论级别。隋朝王通《文中子·礼乐》云:“以势交者,势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凡对我有利者,则热情相待,

交往甚密;对我无利者,则冷眼相待,旁若路人;对有地位、有权势的朋友,笑容可掬,十分巴结;对一般朋友,则态度炎凉,哼哼哈哈。

2、忌斤斤计较

友谊就意味着给予,它应该是无私的,所以,朋友之间应抱宽容的态度,真诚地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前进。那些斤斤计较,惟恐自己吃亏,有利必争,有荣誉不让,有责任便推的人,很难成为真正的朋友。

3、忌不守信用

在现实生活中,把承诺视为儿戏,以戏言相许骗取友谊与信任的人,永远也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不求千金,只求一诺”,做朋友就要说话算数,说到做到。

4、忌忘恩负义

忘恩负义,以怨报德是一种败行。别人有德于你,你切不可忘记,要设法给予回报。有的人处于逆境时,往往会深切地感受到朋友给予自己友谊与帮助的重要和珍贵。而一旦自己地位变了,便对昔日帮助过自己的朋友一反常态,怠慢、冷漠,甚至把朋友拒之门外,这种人往往令人气愤。

5、忌不拘小节

有些人向朋友借钱,自以为数额不大,便马马虎虎地只借不还;有些人去朋友家赴宴,不顾礼貌,过于随便;有的人与朋友交谈总喜欢打岔争辩,不甘示弱,如此等等。这种不拘小节的不良习惯,不仅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还会使人感到厌恶。

6、忌不分彼此

朋友之间最不注意的是对朋友物品处理不慎,常谓“朋友间何分彼此”,对朋友之物,不经许可便擅自拿用,不加爱惜,有时迟还或不还,久而久之会使朋友认为你过于放肆,产生防范心理。实际上,朋友之间有超出一般人关系之处,然而你与朋友更要注重礼尚往来的规矩,要把珍重朋友之物看作如珍重友情一样重要。

7、忌强人所难

当你有事需求人时,朋友当然是第一人选,可你事先不作通知,临近登门提出要求,或不顾朋友是否请愿,强行拉他与你同去参加某项活动,这都会使朋友感到左右为难。他如果已有活动安排不便改变就更难堪。对你所求,若答应则打乱自己的计划,或拒绝又在情面上过意不去。或许他表面乐意而为,但心中就有几分不快,认为你太霸道,不讲道理。所以,你对朋友有所求时,必须事先告知,用商量的口吻讲话,尽量在朋友无事或情愿的前提下提出所求,同时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强求。

8、忌一意孤行

朋友之间要同舟共济,对好意之计应认真考虑,妥当采纳。如果遇到事情,一意孤行,坚持己见,无视朋友之见,我行我素,结果自己吃亏,朋友受累。这必定使朋友感到失望,认为你太独断专横,不把朋友放在眼里,是个无为多事之人,日后渐渐疏远你。所以你在遇事决策时,应多听并尊重朋友意见,理解朋友的好心,即使难以采纳的意见,也要说清楚,使人觉得你在尊重他。

六、求亲缘办事的奥秘

让亲戚办事的忌讳

亲戚关系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关系,由于彼此之间经济的,地位的,地域的,性格的等等存在着多种差异,而差异既可能成为彼此交往的诱因,也可能成为产生矛盾的原因。因此,要避免严重矛盾,让亲戚真心实意地为你帮忙、办事,就必须在日常往来中注意以下四点忌讳。

1、忌讳经济往来糊涂账

交往过程中,为了经济利益问题而闹冲突,使关系疏远、恶化的现象,在亲戚之间是屡见不鲜的。亲戚之间的借钱借物等财物往来是常有的事,有时是为了救急,有时是为了帮助,有的就是赠送,情况不同,但都体现了亲戚之间的特殊关系,把这种财物往来当成表达自己心意和特殊感情的方式。

作为受益的一方在道义上对亲戚的慷慨行为给以由衷的感谢和赞扬是必要的。如果他们把这种支持和帮助看得理所应该,不作一点表示的话,对方就会感到不满意,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古训说,人亲财不亲。对于属于需要归还的钱物,同样是不能含糊的。这是因为亲戚之间也有各自的利益,一般情况下应把感情与财物分清楚,不能混为一谈。只要不是对方明言赠送的,所借的钱物该还的也要按时归还。有的人不注意这个问题,他们以为亲戚的钱物用了就用了,对方是不会计较的。如果等到亲戚提出来时,那就不好看了。

对于来自亲戚的帮助要注意给以回报,这既是加深友谊的需要,也是报答对方帮助的必要表示。如果忽视了这种回报,同样会得罪人。

假如亲戚之间为了盈利而合作办事业,那么在合作之前就要有一个说法,最好立上文字、合同之类,把各方的责任和利益都写清楚,这样合作才会顺利和成功。亲戚之间的合作共事因事先没有明确的说法而发生矛盾,最后反目成仇的也大有人在。

所以,亲戚之间在合作共事时,不要以为大家是亲戚,就感情用事,什么也不考虑,这样做的后果往往不好。到了发生经济纠纷时,大家就会因事先没有约定而闹得不愉快。在有了合同的情况下,就一定要讲信用,不能只顾自己,更不能贪图便宜。

总之,亲戚之间的钱物往来,既可以成为密切感情的因素,也可能成为造成矛盾的祸根,就看你如何处理了。

2、忌居高临下或强人所难

亲戚之间虽有辈分的不同,但是,也应当相互尊重,平等对待。特别是在彼此之间有地位、职务差异的情况下,更应如此。

常言说:“穷在街市没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这就是说,就亲戚而言,财大的、地位高的人对于比不上他们的亲戚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地位低的人总是希望从地位高的一方那里得到一些帮助,同时在他们得到自己的请求时,又怀有极强的自尊心。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地位高的一方对来求助的亲戚表示出不欢迎的态度的话,那就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

在有地位差异的亲戚之间最常见的矛盾是在求与被求之间,是在不能满足对方要求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如遇这些问题,一方应注意尽量不要给人家出难题,即使客观原因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也应给以谅解,不能过多的计较。

3、忌为所欲为,不讲礼节

亲戚之间由于彼此关系有远近之分,有密切程度上的差别,因此,在相处中要注意把握适当的分寸。

“亲戚越走越亲”,但是,如何走,也是有一定技巧的。

过去走亲戚可以在亲戚家住上一年半载,现在就有很多的不便。大家都有工作,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住的时间过长很多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还有的人到亲戚家做客不是客随主便,而是任由自己的性子来,这就给主人带来很多的麻烦,也容易造成矛盾。

有的人有睡懒觉的习惯。每天要睡到太阳升起来才起床,他们到亲戚家也不改自己的毛病。主人要照顾他,又要上班,时间长了就会影响主人的工作和生活的正常秩序,进而影响彼此的关系。

还有的人不讲卫生,到了亲戚家里,烟灰烟头到处扔,人家收拾不及。如果时间不长,人家还可以忍耐克服一下,要是日子长了,矛盾就会暴露出来。

因此,在亲戚交往中也有一个优化自己行为方式的问题,如果方式不当同样会得罪人。

只要注意以上这些问题,就能奠定一个良好的亲戚交往的基础,再把各种方法活学活用,托亲戚办事的艺术就会运用得炉火纯青,得心应手。

让亲戚办事也要“投桃报李”

亲戚关系是一种血缘、亲情关系,而亲情的维护与保持就在于彼此之间的相互帮助与知恩图报上。

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做为亲戚之间的甲方若是一味地照顾、帮助乙方,而乙方则回报以不冷不热、不谢不颂的公事公办的态度,时间长了,甲方必定会生气,认为乙方是不懂人情、不值得关照的冷血动物。若乙方依然故我,认为甲方帮助他是应该的,那甲方必然会终止与乙方交往。相反,若乙方知恩懂情,虽然没有什么物质好处回报,但经常以自己的劳动力帮甲方做点家务活、跑跑腿等作为感谢,甲方也会得到心理平衡,也是愿意与乙方继续交往下去的。

对热情相助的亲戚,在物质上给以回报,也是一种不失礼节的方式。物质回报虽然不是亲戚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但它毕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淡化物质交往,不是要取消物质交往,而是要让这种交往多一份真情,少一份铜臭。

一滴汗水能让一筐好话失色,一丝奉献能使一片真情增辉。

希腊一位哲人曾说:“感谢是最后会带来利益的德行。”善于求人的人经常都备妥感谢之辞,因为它往往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润滑剂,在生意上的来往也因它而顺利进行。

事实上,没有人不喜欢听到感谢之辞的。因此把“谢谢”二字随时摆在心中,需要时派上用场,没有比这个更简单而容易使用的了。所以,对亲戚也别忘了感谢。

当然,在现代的经济社会里,尤其是与经商有关的事,谁帮忙都讲究经济效益,而感谢帮忙的最好方式就是“投桃报李”。“投桃”后得到亲戚的“报李”,也可先得到亲戚的“报李”后再“投桃”。求助于亲戚时,在亲情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先“投桃”与先“报李”都是无所谓的。先允诺“投桃”,从而先得到对方的“报李”往往对事情的成功更有好处。

清朝中期的“红顶子”商人胡雪岩就很善于利用这种“投桃报李”的技巧去利用亲戚关系。

有一次,胡雪岩为了购进一批昂贵的珠宝,需要一大笔钱,但一直苦于自身没有那么多现银,找别人借又因为数目太大,别人不允。

于是,胡雪岩去找他的堂伯,他的堂伯是当时富甲一方的茶叶商人,家财万贯,且仗义疏财。当胡雪岩把来意说明之后,并向堂伯保证,这是一笔只赚不赔的买卖,到时答应分给堂伯三分红利。

胡雪岩的堂伯一直十分欣赏他,认为此子将来必成大器,再加上有三分红利的利润,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于是,在没有任何抵押、担保的前提下,只有胡雪岩的口头允诺及彼此的信任,堂伯借给了胡雪岩三百万两银子,这相当于他资产的三分之二。

结果,这笔珠宝买卖及最后的交易非常顺利,胡雪岩不但收回了成本,还赚了几百万两的巨额利润,并如数将先前允诺的本钱与红利一并还给了堂伯。

如此看来,在求助于亲戚时,可充分运用自己的真诚去打动对方,然后作出诺言,让对方能够相信于自己,这样,才可能先得到亲戚的“报李”。

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就是在作出“投桃”的允诺之后,必须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要有诺必践,千万不要做出“小人”行径,暗中坑了亲戚一把,那时“亲情”这两字也将变得不值一文了。

所以,有诺必践,有“报李”必有“投桃”,这是继续保持良好亲戚关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前提,切不可“一次性处理”,否则,在今后的社会中,再想利用亲戚办事那真是难上加难了。

让亲戚办事切忌斤斤计较

在亲戚交往中,有些人对亲戚要求十分苛刻,总是尽量想对自己有好处,一旦亲戚有了困难,却不去关心和帮助,甚至避而不见,这是不足取的。其实,亲戚交往,气量要大一些,切忌斤斤计较,这样才有利于亲戚关系的密切发展。

朱德还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与亲戚的关系。平时他总是为亲戚解决困难,做些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事情,亲戚对他的印象非常好,彼此间的关系相处得非常不错。

朱德当时年轻强壮,很有几分气力,在每年的农忙季节,他总是很快地就把自家的庄稼给收完了。而这时,朱德并没有因此而停下来休息,他总是跑到其他亲戚的田地里去帮忙,这样,一天下来,总累得他腰酸腿疼。可第二天,他又拿起工具,继续去亲戚的田地里帮忙收庄稼,却从没有喊过累,也没有抱怨。

有一次,朱德跑到一个表叔家去收庄稼,可这个表叔却是一个疑心病特别重、很小心眼的人,看到朱德来帮忙,就怀疑他要趁机偷自己的庄稼,所以在朱德干活时,就不时地监视他的行动,特别是朱德要走的时候,还要偷偷地打开朱德带来放工具的筐子,检查是否拿走什么东西。这一切朱德都看在眼里,微微笑了一笑,然后说道:

“表叔,活干完了,我走了,我妈等我回家吃饭呢!”

说完,背起筐子,挥挥手走了。表叔看到这一切,惭愧地摇了摇头,心里不由暗暗钦佩。

不斤斤计较,这就是朱德与亲戚处好关系的最根本原因。不过,不计报酬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也不声张,好心相帮却被疑心也不抱怨,这种亲戚关系的处理方法,也需要有一定的技巧,要做在明处,要让你的亲戚“无意”间发现,否则,就会吃“暗亏”,就会被别人说成“矫揉造作”。所以,场合一定要把握好。

利用情缘攀亲办事

时至今日,社会上的攀亲之风日盛起来,攀亲之人不再是小孩而是成人,而攀亲的对象大多都是有势有钱的人,而攀亲的目的就是为了在社会上好办事。

其实,利用情缘,巧于攀亲,达到为自己办事目的的手段,并不是当今社会的产物。民国时期大军阀曹辊的最初发迹就是靠千方百计攀亲爬上去的。

清廷批准袁世凯编练新建陆军后,曹辊投入袁世凯的帐下。此时袁已成为慈禧太后十分倚重的人物,曹辊只当了一个小小的帮带。他清楚地知道,要想升迁,非得依靠袁世凯不行,曹辊庆幸自己以前东游西**的贩布生涯,在那个时候,他已学会了一套善于吹拍、见风使舵的本领。可光会拍马还不行,他还苦于没有见袁世凯的机会。

正当他徘徊彷惶、十分苦恼之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听说天津宜兴埠曹克忠与袁世凯原系世交,于是备了一份厚礼,从小站跑到天津,登门求见曹克忠。拜见曹克忠时,曹辊口若悬河,与曹认宗攀亲。曹克忠在曹辊花言巧语的蛊惑下,认他为族孙,并且答应由他的姨太太出面向袁世凯说情。

俗语说,吃了人家的嘴短。曹克忠的姨太太没少在袁世凯面前替曹辊说话。有了姨太太这个内援,加上曹辊的逢迎阿谀,他很快受到重用,几年间由一个小帮带爬上了总兵职衔。

当代社会中,由于经济的发展,人际关系的复杂,许多人的信念开始蒙上了一层金色的膜,他们已不再重视传统的价值理念了,一切都以维护自己的利益为先。因此,许多人在求助无路的烦恼之中,会顺应“时代的潮流”,在“送礼”风的鼓吹下,去攀亲缘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巧用亲戚壮大自己

俗话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单打独斗是不行的,适时地依靠亲戚朋友不仅会壮大自己的实力,而且也那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下面几个人的成功可以充分地说明千万不能忽视亲戚的力量,巧用亲戚才能壮大自己。

王永庆最初是用以父亲名义借的200元钱开了一个小米后,后来用米店的利润开了一家砖厂,再用砖厂的积累作本金做木材生意,到50年代初,他终于积累了5000万元。他用这笔钱作担保,向台湾当局申请了67万美元的贷款,创办了台湾塑胶工业公司。

陈瓣臣最初在几位朋友的赞助下,集资创办了一家五金木材行。后来,又用赚来的钱开办了三家小公司,致力于木材、五金、药品、罐头食品及大米的外销业务。1944年底,他又用自己生意积累的资金,与其他十个泰国商人一起集资20万美元,创立盘谷银行。从而正式开始了银行家的生涯。

周子敬创业时,是以100元钱与朋友合资开办了一个饼干作坊,生意做了一个月,才赚了70元钱。虽然发现市场需求量很大,但苦于本钱太少,难以为继。后来,他说服叔叔借给他3000元钱,创立了自己的第一家饼干厂———康宁饼干厂,他既当经理又兼制作饼干的师傅,其妻子作助手,弟弟任董事,很快发展到拥有40名工人,具有初步规模的小型饼干厂。

陈家和辞职以后,一位经营玻璃生意的朋友来找他,让他去筹集3000元钱参加合伙生意。当时,他的朋友的企业正遇到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陈家和多方筹措,连同母亲一辈子养猪攒下的1200元钱,好不容易凑足了3000元资金。他用这笔资金帮助朋友安然度过了经济难关。不料,这位朋友不守信用,在摆脱困境后,马上提出与他散伙,双方的合作不到一百天就结束了。但陈家和没有气馁,他找到一家专门从事楼宇装修生意的公司,主动提出合作,条件是:他以自己的钱参加投资,而生意人装修的住宅和商店,都由他安装所有的门窗玻璃。从此以后,陈家和以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勤奋承接玻璃安装工程。为了建立信誉,他决不以任何借口拖延工期。就这样,大约用了两年,陈家和逐渐积累一笔资金,并拥有了一批较固定的客户。1962年6月,他以每月100元的租金租下了半边店面,取名“和兴镜庄玻璃工程“,正式走上独立创业之路。

七、和对手办事的要诀

让对手背黑锅

在做生意的过程中,不要盲目地使蛮力去干,适当的时候也要多分析一下市场情况,必要的“投机取巧”有时也不见得有什么不可取。

“混水摸鱼”,本是一个贬义词,指的是采用非正当的手段捞取好处。随着现代经济生活的复杂化加剧,人们已不再视它为异端了。在生意场上,有时的局面是很混乱的,这时能够乱中取胜,捞到好处,就能成为乱世英雄。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生意,赢了就是英雄!

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在面对严峻的商战时,也采取混水摸鱼的办法,至今仍有许多被传为佳话。

美国有一个生产轮胎的公司叫圣力公司,想让它的“圣力”牌轮胎一举占领东南亚市场。最后,它把眼睛盯到了新加坡。

当时圣力牌轮胎一进入新加坡市场,首先面临的是由陈嘉庚先生所开设的“明日”牌轮胎厂的挑战。但由于陈嘉庚的“明日”牌轮胎生产起步较晚,且当时从资金、技术上都比圣力公司差许多,尤其在生产成本上,“明日”轮胎比“圣力”高近1倍,所以种种因素都对“明日”公司非常不利,新加坡的轮胎业危在旦夕。

圣力牌轮胎厂在新加坡市场推出的“圣力”牌轮胎,每只只售20新元,而且允许零售商们延期3个月付款,而当时陈嘉庚先生公司生产的“明日”牌轮胎,每只却售价50新元,其竞争的劣势显而易见。况且“圣力”牌轮胎结实、耐久,在欧美市场上都相当有名,而“明日”轮胎别说在国际市场上鲜为人知,就是在国内知道它的人也不多。在这种情况下,“圣力”公司又采取了多种市场营销手段,其目的就是蚕食掉新加坡的民族工业,最终占据新加坡和整个东南亚的轮胎市场。

在这个紧急关头,为了“明日”轮胎厂的生存,更为了新加坡民族工业的未来,陈嘉庚先生将世界各地属于他名下公司的资金都抽调来,誓与“圣力”在新加坡土地上展开一场为了维护民族工业生存的商战。

陈先生不愧高深莫测,他深深地知道,单凭个人的力量,与全世界一个著名大公司进行正面商战,失败的可能是很大的。因此,他与部下详细制定了商战的两个准备条件:第一,联合新加坡的商会及行会,进行爱国教育,鼓励人民使用民族产品,抵制外国货,形成民族统一战线;第二,搞垮“圣力”公司在新加坡的企业形象,从根本上扭转局面,最终把“圣力”赶出新加坡。

由于陈嘉庚先生的威望,所以抵制美货的民族统一战线很快形成。人们都被陈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动,都表示要支持“明日”公司。

同时,陈先生要求“明日”公司员工加班加点扩大生产量,其中质量好的轮胎打上“明日”商标,仍以50新元出售;而质量差的则打上“圣力”的标记,以10新元的价格投放市场。

市场信息反馈非常及时。消费者都认为“明日”的价格虽高,但质量有保证;而“圣力”出售的却是价低质差的劣货。况且“圣力”公司的售价忽高忽低,摇摆不定,引起了新加坡众多批发商的疑虑,对价格纷繁芜杂的“圣力”轮胎不敢进货。

陈先生之所以敢这样做,是因为他了解到“圣力”轮胎厂蔑视新加坡,没有将“圣力”牌轮胎向新加坡的任何商标局注册,待他们发现“明日”公司仿冒生产“圣力”轮胎时,也就无权提出保护商标的诉讼了。

最后,“圣力”公司不得不咽下自己酿成的苦酒,撤走新加坡分公司,从此再也没有在亚洲市场上出现过。

陈先生攻占市场的战略的确值得人去深入的研究。这种混水摸鱼的方式,看似有犯于商业道德,但从另一个方面即保卫自己的民族工业来说,却是值得称颂的。

给对手挑刺儿

平等互利、信守合同是阿拉伯商人与外国商人合作的原则。随着中东石油的大发现,大量的外国商人迅速涌入阿拉伯国家,于是怎样和外国商人友好合作就成了困绕阿拉伯商人的难题。

卡塔尔大商人达维希就是阿拉伯商人的代表,他在与合作伙伴相处时表现出来的自尊和机智令人折服。尽管当时卡塔尔还十分贫困,但他从未在傲气十足的西方商人面前表现出奴颜婢膝的态度。他与合作伙伴平等相处,并以卓越的办事才华征服了西方商人。

其实,尽管西方商人觉得达维希不像一般商人那样“听话”,但由于他在阿拉伯商界很有威望,所以有些事还得请他来帮忙办。在西方商人投资兴建一座油田时,由于面临“水荒”差点停工,他就从巴林运来了淡水,以比石油贵的价格卖给西方石油公司。对手尽管心存不满,也不得不“先喝水要紧”。

在原则问题上,达维希办事从不让步。50年代,他简直成了政府的“石油大臣”,与西方公司的所有事务由他一手操办。他曾与卡塔尔石油公司谈判,要求以利润平分取代以往不平等的石油开采销售制度。一位卡塔尔石油公司的负责人说:“他的工作似乎就是日复一日地给我们挑刺儿,从我们身上抠钱。有一天,他忽然提出要求我们在一座港湾上建设检疫设施。好久我们没弄明白这是怎样一回事,结果他拿出了双方签订的合同,反映出我们必须按合同要求修建检疫设施,并且永久性支付费用。我们自然不同意,谈判进行了近一个月,我们不得不让步,许多事就是这样了结的。”达维希的办事原则是始终与对手保持适度紧张状态。他总是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精打细算,谨慎审核,绝不会让对手占便宜。

许多人历来讲究和气生财,因此在合作时常常一团和气或无原则的让步。其实,既然双方是合作伙伴,就应该平等互利,产生矛盾后双方应本着互谅互让的态度去解决,一味地同对方让步,合作很难成功。因此,在合作的开始,双方都不应碍于情面而相互谦让,最好的办法是丑话讲在前头,一旦矛盾激化到忍无可忍时,那就悔之晚矣。合作过程中,也应该像阿拉伯商人一样,敢于给对手挑刺儿,只有解决了一个个小矛盾,才不可能发生大的冲突。

左右开弓,软硬兼施

对于顽固的对手,我们不能只一味地使用强硬的手段以硬碰硬。那样的话即使能制服其人,也未必能收服其心。俗话说,“软绳子捆得住硬柴禾”,采取阴柔的手段是对付强硬分子的上上之策。

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首领,是当地很有影响的人物。他和朱褒、雍凯、高定等人勾结,推举雍凯为主帅。趁蜀国对吴国作战失败,元气大伤,刘备刚死的机会,煽动少数民族,杀死蜀国派往这一地区的官吏,公开发动武装叛乱。

南中历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三国时候,那里住着许多少数民族,是今天彝族、壮族、傣族、独龙族的祖先。汉朝时,他们被称为“西南夷”。他们和汉族人民在一起,用劳动和智慧开发了中国的边疆,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孟获等人在南中地区的叛乱,既破坏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的愿望,也严重地威胁到蜀汉的政权,妨碍了诸葛亮北伐中原,统一全国的计划。为了维护蜀国的统一,诸葛亮经过积极准备,在公元225年,分兵三路,向南中进军。

在开始出兵的时候,诸葛亮采纳参军马谡的建议:这次出征的目的,并不是把那些叛乱分子斩尽杀绝,占领他们的城池,而是要征服当地领袖人物的心,使他们心悦诚服地服从蜀汉的统治,以后不再发动叛乱。这叫做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诸葛亮出兵不久,南中地区的叛军内部起了变化。雍凯被部下杀死,孟获做了主帅。接着诸葛亮杀高定,破朱褒。这年五月,诸葛亮带领军队渡泸水,追击孟获。

由于孟获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威望,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服从他的指挥,所以诸葛亮命令不准杀害他,一定要捉活的。孟获见蜀军打了进来,就起兵迎战。蜀将王平跟他对阵,开战不久,王平掉转马头往后撤走,孟获驱兵前进,沿山路追赶。忽然喊声大起,蜀兵从两旁杀出,孟获中了埋伏,只得引兵败退。蜀兵紧紧追赶,活捉孟获。

军士们把孟获押解到大营来见诸葛亮,诸葛亮问孟获:“我们待你不错,你怎么反叛朝廷?现在已被生擒,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接着他亲自带领孟获参观蜀军军营,问孟获:“你看我们的军队怎么样?”孟获一看,蜀军阵营整肃,军纪严明,士气旺盛,心里暗暗佩服,可是并不服气。他说:“我不是被打败的,只是不知虚实,中了你们的埋伏,才被捉的。现在看了你们的军队,也不过如此,真要硬打硬拼,我们是能够取胜的。”诸葛亮笑着说:“既然这样,我放你回去。你整顿好队伍,再来打一仗吧。”说完吩咐士兵们摆上酒席,招待孟获吃了一顿,然后把他放回去。

孟获回去以后,又连续和诸葛亮一战再战,一连打了七次,被擒七次。最后一次,诸葛亮把孟获的军队引到一个山谷中,截断他们的归路,然后放火烧山。只见满山满谷烈火熊熊,把孟获的将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孟获第七次被蜀兵活捉。

孟获又被押解到蜀军营帐。士兵传下诸葛亮的将令说:丞相不愿意再见孟获,下令放孟获回去,让他整顿好人马,再来决一胜负。孟获想了很久说:“七擒七纵,这是自古以来没有过的事情,丞相已经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我虽然没有多少知识,也懂得做人的道理,怎么能那样不给丞相面子呢!”说完跪在地上,流着眼泪说:“丞相天威,我们再也不反叛了!”

诸葛亮很高兴,赶紧把孟获搀扶起来,请他入营帐,设宴招待,最后客客气气地把孟获送出营门,让他回去。

孟获七次成为诸葛亮的手下败将,作为阶下囚丢尽了脸面。本来,可杀可剐,全凭诸葛亮发落。但是诸葛亮非但没有杀他,甚至没有羞辱的言辞,反而以贵宾的礼遇对待他。这给了他多大的面子!如果给脸不要,不识抬举,只能自讨苦吃,也对不起人家的一片诚意。何不借坡下驴,也不失武将的体面。诸葛亮的这个面子赏得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