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争论就能制止家庭吵闹
凡事不可太聪明,忘我,糊涂才是灵。
个人利益置脑后,绝私,一定家和平。
一些人事事都要弄个明白,什么事都要讨个说法,这些人看似聪明,其实智商很低。因为世间并非任何事都能说清,如家务事就永远说不清,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同理,世间并非任何事都有个说法,有个原则,如家庭的事就找不到个说法,就没有什么原则。
处理家庭事的最好办法就是装糊涂!对待家庭纠纷的最大原则就是无原则!这就是治家的糊涂学,这就是糊涂治家的灵丹妙药!反之,如不是糊涂治家,而是处处精明,处处讲清,这样的家庭十有八九要破裂。
其实,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庸在家治中的妙用。《礼记》中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凡人都有个人的利益,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习惯。人与人相处,利益不同便有冲突,或为地位,或为钱财;如若个性不同,一个爱动,一个爱静,而人也无法调和;习惯上更是如此。
若在社会上这种利益、个性、习惯的冲突可以协调。两人争一个处长的位置,一个上,另一个可以调走,在别处发展,战火自熄。个性不同,不交友,淡而处置,上下班点头而过。井水不犯河水,也不会有什么难事。习惯不同在工作单位很难引起冲突,各吃各的饭,各穿各的衣,八杆子打不到对方。
但是在家庭生活中,若存在着利益、个性、习惯的冲突,那就真成了大问题。如何才能使家庭和睦呢?
中国家庭生活中的亲情原则,是一件好东西,应该继承。在一个大家庭中若要维持好一个家庭,没有一种克己、无私的精神是绝对不行的。
糊涂治家学倡导一种克己的治家原则正在于此。家庭中总是有冲突的。几代人之间总是有矛盾的,这些冲突怎样解决?这些矛盾怎样调和?
用金钱显然是不行的,因为家庭总不是市场,家庭内的人际关系并不是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用压制?显然是不行的,那种家长说了算,不考虑后代的时代已经过去。封建专制已成昔日的黄花。那么,靠什么呢?糊涂学说,靠家内每一个成员对自己利益的克制,对对方的理解。
“克己”,“绝私”,这似乎是上一时代的口号,在今天商品大潮下似乎不合时宜,但糊涂学坚持这一条,并认为这正是糊涂治家学的高明之处。在这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资源供我们开发。
莫名其妙地被“否定”
人呀,最怕莫名其妙地被人家“否定”。小慧漂亮大方又有人缘,结婚当天贺客满堂,众人认为新郎新娘两人“郎才女貌”,真是天作之合,一定可以永浴爱河,白头偕老,而小慧也非常高兴,找到了如意郎君。在婚礼进行时,小慧透过头纱,偷偷地斜瞄了一下英俊体贴的老公,不禁感到欣喜与满足,心想不久就将展开人生的新旅程。
不料,婚后一个月,小慧就开始觉得生活上不尽如意,也不像婚前想象那样如公主般美好。她过去习惯在上厕后,将卫生纸丢入马桶旁的小垃圾桶,可是老公却坚持可以丢进马桶内冲掉。两人竟会为了这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吵了一个半小时。最让小慧生气的是,每当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时,老公总是大男子主义地说:“说你错了,你还不承认?”小慧一肚子气,就委屈地跑回娘家住了两天。
虽然小慧觉得老公很健谈,有时说话也带幽默,但是有时却也令她感到很不是滋味。譬如,有一次,老公竟在朋友到家里来聊天时说自己:“别的情侣、夫妻是彼此看对眼,我呀,我是看走眼了!”小慧听了,气得白他一眼,一个人走进厨房生闷气。
尽管事后老公解释说,那些话只是在朋友面前“开开玩笑”而已,但小慧总是觉得很不舒服,为什么每次都是以“否定别人”来开玩笑?而在家里老是一副“只有他是对的”的样子,动不动就说“你看你,这么笨,连这么简单的事都不会”、“哎呀,你们女人不会懂的啦!”
其实,有些玩笑语的确是脱口而出,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玩笑式的“否定”说多了,也会叫人听了很不是滋味。尤其是“双重否定”、“三重否定”,真是抹杀对方的基本自尊,引起他人不悦。
批评人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对的,被批评的人往往认为自己是错的。那你为什么不做个对的人呢?
美国心理励志大师卡耐基先生多次讲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在很多年以前,我所办的成人教育班和示范教学会中,多了一个从纽约《太阳报》来的记者。他毫不给我留情面,不断攻击我的工作和我。我当时真是气坏了,认为这是对我极大的侮辱,不能容忍。我马上打电话给《太阳报》执行委员会的主席古斯·季塔雅,特别要求他刊登一篇文章,以说明事实真相,而不能这样嘲弄我。我当时下决心要让犯错的人受到应得的处罚。
现在我时常为我当时的举动感到惭愧。我现在才了解,买那份报的人大概会有一半人不会看到那篇文章,看到的人里面又有一半会把它只当做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来看;而真正注意到这篇文章的人里面,又有一半在几个礼拜后就把这件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卡耐基由此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虽然你不能阻止别人对你做任何不公正的批评,但你可以做一件重要的事,你可以决定是否要让自己受到那些不公正批评的干扰。尽可能做你应该做的事,然后把你的破伞收起来,免得让批评你的雨水顺脖子后边流下去。
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也曾告诉过卡耐基地在白宫的行事原则:避免所有批评的唯一方法,就是“只要做你心里认为是对的事———因为你反正是要受到批评的。做也该死,不做也该死”。
任何人好像都有批评你的权力,无论你做任何一件事,你要把握好以下原则:哪些是听都不要听的,哪些是礼节性地应付,哪些是真正有益于你的工作的。
“受人尊重”与“生理”、“安全感”、“爱与被爱”、“自我实现”等,是人的五种“基本需求;每个人都需要从他人语言认同、肯定、赞美中,来增加“自我价值”与“自我尊严”。
学会恋爱中的道歉
道歉将伴随着恋爱的整个过程,而学会了其中机巧,也就懂得一半解破女人的方法。
男女间愉快地相处,从恋爱到到顺利地订婚、结婚,必须练习两大技巧:道歉与原谅。这两种技巧就像飞鸟的双翼,没有它们,爱的飞鸟就无法飞翔。道歉与原谅是相辅相成的。当一方勇于道歉时,另一方要原谅就很容易;当一方常常心胸宽大地原谅对方,对方自然愿意诚心地道歉。如果一个男人知道他不会被原谅,道歉对他来说自然是多此一举了。
以下是几点向女友道歉时的建议:
(1)先说你很抱歉
当你先说你很抱歉的时候,表示你愿意开放你的耳朵听她的抱怨。简短地向她说你抱歉的原因,不要做任何解释,越简短效果越好。
(2)认真倾听她的反应
当你说抱歉,表示你关心她的感受,愿意听她表达她的感觉。一旦她表达完了,千万不要想解释或和她争辩。如果她还有更多话要说,就让她说个够,如果没有,就可以采取第三个步骤。我们都知道听女人抱怨不是件容易的事,只要你尽力而为就好,毕竟一时的忍耐有时是消除你们之间的不愉快的。
(3)用负面形容词进行解释
当你犯错了,请记得用负面形容词描述你所犯的错。以下是几个以负面形容词描述的例子,让我们看看女人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当你说:“很抱歉我迟到了,我真是太不体贴了。”
她会觉得:“没错,你真的很不体贴。既然你知道我的感觉,我心里就好过多了。只要不是每次都迟到就好了。你不需要凡事完美,只要你有想到我在等你就好,没什么,我原谅你。”
当你说:“很抱歉你在宴会中受到冷落,都是我太不体贴了,这是很糟糕的事。”
她会觉得:“对啊,你真是太不体贴了,但是你能够了解就表示你不是真的那么糟糕。我想你并不是故意要在宴会中冷落我的,我愿意原谅你。”
当你说:“我很抱歉说了不该说的话,我太容易生气了。”
她会觉得:“你太生气了,所以根本听不进我说的话。我想我也有错,至少他是在乎我,所以试着听我说话,我应该原谅他。”
在以上几个例子当中,男人用几个负面形容词:不体贴、容易生气的、糟糕的。女人对于男人用这些形容词来道歉,永远不嫌烦。就像男人听到:谢谢你,很有道理,好主意,感谢你的耐心这些句子,也永远不嫌烦一样。
男人必须使用适当的字眼向女人道歉,才会奏效。而女人在原谅男人时也是有方法的。以下是一些例子:
当他说:“很抱歉我迟到了,我实在太不体贴了。”
你应该说:“没关系,下次再打电话给我吧!”
当他说:“很抱歉你在宴会中受到冷落,都是我太不体贴了,这是很糟糕的事。”
你应该说:“没什么,只要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就好了,我相信你会补偿我的”。
当他说:“我很抱歉说了不该说的话,我太容易生气了。”
你应该说:“谢谢你,你不需要说这些,你能试着去了解我的想法,我就很感激了。”
当一个女人以上述表达方式原谅对方,可以避免激怒男人,并使他更有责任感、更体贴她的需要。
如果男人的道歉都能得到对方的原谅,他会越变越体贴。而女人如果能够体会宽容原谅的力量,她可以抛开那些使她怨恨的小事,不让这些小事在她心中累积,反而变得更关爱对方。
对爱人有时也需换个说法
一味和颜悦色地鼓励别人,并非是最好的方法。有时在谈话中加入一些批评,反而使别人更易接受。
有一位中年男子,最近终于娶得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为妻,每到吃晚饭时,妻子总会体贴地问他:“今天的菜如何?”为了不使妻子失望,他总回答:“很好吃!”但是年轻的妻子仍不满足。于是又继续追问:“真的好吃吗?难道没有别的话可说?”这事使这位中年男子深感困扰,往往不知如何应对。
后来,有精明的朋友告诉他:“少许的批评也许能用来当作应对。”于是回家后,他便大胆地尝试。当妻子再次问他菜是否味美时,他立刻回答:“好!不过这菜咸了些。”果真,妻子听了这话,不但不生气反而非常地欣慰,因为这句话显示了丈夫对她的重视。
夫妻吵架感情为重
勺子没有不碰锅边的。恩爱夫妻也一样,两人共处的时间长了,难免会遇到不快的事,夫妻间总有相互顶撞的时候,如果你不想损伤对方的自尊心,你就必须学会说:“很抱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一些夫妇动辄发怒,事后又不分析原因,不设法解决。对此,许多夫妇颇有微词,并称之为婚姻上的“慢性自杀”。而他们则认为,一味地忍耐,不发生任何口角和冲突,夫妻关系就会好。这话听起来顺耳,实则已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回头看看他们的二人世界,关系的确“好”,但他们之间却不会很温暖,不会经常有爱情的火花迸发。因为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家庭都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你的配偶不会每时每刻都对你充满柔情蜜意,彼此希望满足某些要求是合理的———只要这些要求不苛刻就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认识到偶尔的生气和冲突是一种正常现象,又注意保护你应该具有的“权利”。
夫妻吵架无输赢之分,谁是谁非不可能明明白白,有时只不过是做某一个“选择”,而这个“选择”往往来自一方的让步。
懂得了吵架的艺术,夫妻就能虽吵犹亲,爱情的纽带也将越来越紧。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允许对方偶尔生气。如果你认为彼此间爱慕的一对夫妇也不免会有嫉妒、烦恼和生气的事情发生的话,那么当这些情绪来临时,你就不会惊慌失措,因为这并不意味着他或她已经“没有感情”了。也许你的配偶是因为上司的缘故而情绪低落,没有向你表示缠绵之情,但即使这暂时的不快不是你的过错,你也应该问:“亲爱的,我做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了吗?”如果回答是否定的,你可以再问:“那么,我能为你分忧吗?”如果对方不需要,你就不必打扰。要知道,这些问候是你给予的最好的安慰。
(2)以冷对热。以冷对热的关键,就是你吵我不听。在一方感情激动、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任他发火,任他暴跳如雷,不去理睬他。“一只巴掌拍不响。”一个人吵,就吵不起来,等他情绪平和以后,再和他慢慢说理,他就容易接受。
(3)说话要有尺度。即使忍不住争吵,说话也要有尺度,不能说绝情话,不能讥笑对方的某些缺陷或揭对方的“伤疤”,更不能在一时气愤之下,破口大骂,不计后果。比如有的人吵架时言语不留余地:“你是不是问得太多了?……“我要你怎么干就怎么干!”“你受不了可以走。”等等,这类话咄咄逼人,很容易引发更大的冲突。
(4)直接表达自己的期望。如果一方想表达自己某种强烈愿望,最好直说“我想……”。比如妻子责怪丈夫好久未带自己上餐馆,她就不妨直说:“我想今晚到外面吃饭。”而不要说:“你看小张每周至少带妻子上一次饭店,而你呢?”
(5)就事论事。为了那件事吵,谈清这件事就行了,不要“翻旧账”,也不要无限扩大。不要随便给对方扣什么“自私”、“不可救药”、“卑鄙无耻”等帽子,否则,就把事情搞得太严重了。另外,对事情也切忌扩大化,如果从这件事又提及以前的事,从对配偶不满又拉扯到他的父母兄弟姐妹身上去,就会把事情搞得越来越复杂。
(6)主动退出。不少夫妻在争吵过程中,总有一种心理,就是都要以自己“有理”来压服对方,结果谁也不服谁,反而越说越有气。其实,夫妻之间的争吵,一般没有什么原则问题,许多是是非非纠缠在一起,也不易分清,特别是在头脑发热、情绪激动时更不易讲清。如果争吵到了一定时辰和一定程度,发现这样下去还不能解决问题,那么有一方就要及时刹车,并提示对方休战了。这并不是屈服、投降,而是表示冷静、理智。比如可以用幽默打破僵局,或者干脆严肃地说:“我们暂停吧!这么吵也解决不了问题,大家冷静点,以后再说。”之后,任凭对方再说什么,也不再搭腔。
夫妻间应多讲甜蜜的“废话”
该说不说,不该说偏多说,夫妻怎么能说到一块儿?所以,适度地说些多余的废话,哄哄对方,不是为骗取对方的感情,而是对对方的体贴。
人与人的交谈中总带有一些废话:陌生人见面要有礼节性的客套,客人见面要寒暄一番,批判性的话常常用委婉的说法表达出来……这些看来无关紧要的“废话”却是人际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妻子回到家,推开门,丈夫劈头就问:“怎么这么晚才回来?”而妻子也许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已经是急匆匆地赶回家来的,一听这话就火了:“我晚回来关你什么事?管头管脚,你样样都要管?”丈夫也火了:“我问错了?我问你怎么会这么晚才回来,又有什么不对?”
的确,单单把丈夫的话写出来分析,是没有什么不对,他要了解一下妻子晚回来的原因,其中包含着关心的意思。那么,问题出在哪里了呢?让我们来看看,要是给这些话加上点无关紧要的“废话”,效果会怎么样。
丈夫说:“阿玲,你回来了!今天好像晚了点……”其实,你别问下去,妻子就会说明晚归的原因了。同样问询晚归的原因,加了几句多余话,却让人感到亲切和体贴。
同样,如果丈夫那句直率的问话已经出口了,妻子在回答时注意加上一、二句无关紧要的“废话”,比如说:“你瞧,我这不是回来了?”或者“真对不起,让你等急了吧?”这样,两个人也不至于吵起来,即使妻子不忙解释原因,丈夫焦急和不耐烦的心情也能缓解了。
对于这种近乎于婆婆妈妈的事,做丈夫的往往很不在意。比如:
丈夫马上要上班了,温柔细心的妻子反复叮咛:“中午饭后别忘了吃药”,“下午天要冷的,带件衣服走吧。”丈夫不耐烦地说:“你有完没完?年纪还不大就这么唠唠叨叨的”,试问,妻子这时会怎样想?妻子自然会感到伤心和委屈。
再如,丈夫回到家里,把该买的买回来了,该做的做了。妻子问什么他答什么,一言两语、干净利落。可是,妻子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同姐妹们唠家常时,不无埋怨地说:“我那口子老实得像块木头,三拳头打不出半句话来。”原来,妻子内心在期待着丈夫除了讲这些最“实用”的话之外,再加一些温存的“废话”。
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废话”,用术语来说,叫做“冗余度”。
人们在恋爱的时候,需要许许多多这类冗余的话。一言一语,一举一动都充满着只有对方才体会到的情意。可是,在婚后夫妻交往中,对这种冗余度的要求减少了,从个人的感觉来说,既已成夫妻,再说那些“年轻人”的火热的话似乎有点不好意思。夫妻间事务性的“正经话”越来越多,含情脉脉的“没用话”则越来越少。时间一长,对方都会感到失去了什么,逐渐产生“家庭是爱情的坟墓”之感觉。
注意一下人们从恋爱到结婚乃至家庭生活的不同阶段中对语言交往冗余度要求的变化,有助于夫妻间保持亲密和谐的关系。
例如,丈夫不慎丢失了20元钱,回家对妻子说了。妻子既感到可惜,又埋怨丈夫不谨慎,不停地叨唠起来。她从丈夫平时大大咧咧的作风讲起,举了日常生活中许许多多实例,叮嘱丈夫下回要把钱放好……丈夫理亏,感到妻子讲得在理,然而,妻子的这种分析和叮嘱,冗余度太大了且不断地重复,就让人受不了了。最后,免不了要吵起来。其实,当夫妻一方有了过失并已认识到了的时候,对方不仅不能有过多的冗余,而且还要比往常更简略一些。设想一下,丈夫丢了钱,妻子听说后,就简简单单说一句:“丢了就丢了,不过,你乱放东西的习惯是得改一改。”这句话既把批评的意思讲了,又充满着对丈夫的信赖和体贴,充分尊重了他的自尊心。因为这时丈夫自己也在懊恼和反省,妻子只需点一点,就足够引起他的重视了。
七、与对手说话恰到好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能不能掌握充足的资料,不仅关系到己方能否做出正确的决策,而且也关系到谈判桌前能否说服对方,掌握主动权。所以,谈判前必须努力做好资料的搜集工作。
应当设法了解谈判对手的各种情况,摸清对方的底细。应该尽一切可能,准备好各种有关的情报资料,并通过研究对方的资料,把握线索顺藤摸瓜,预测其谈判立场。
北京举行的一次谈判会上。谈判的议题是关于中国进口某国汽车的质量问题。
我方代表首先发言,简单介绍了全国各地对该种汽车损坏情况的反映。
对方深知汽车的质量问题是无法回避的,他们就采取避重就轻的策略,每讲一句话,言语都很谦虚谨慎,看来是经过反复推敲的。比如他们在谈到汽车损坏的情况时说:“有的车子轮胎炸裂,有的车架偶有裂纹……”
我方代表立即予以纠正:“先生,车架出现的不仅是裂纹,而是裂缝、断裂!请看,这是我们现场拍的照片。”说着,随手拿出一摞事先准备好的照片递给对方。
对方一愣,料不到自己的对手竟是如此精明,连忙改口,“是的,偶有一些裂缝和断裂。”
我方步步紧逼,毫不让步:“请不要用‘偶有’、‘一些’那样的模糊概念,最好用比例数字来表达,这样才更准确,更科学。”
“请原谅,比例数字,未做准确统计。”对方以承认自己的疏忽来搪塞。
“那么,请看我方的统计数字和比例数字,贵公司进一步核对。”我方又出示了准备好的统计数字。
对方对此提出异议:“不至于损坏到如此程度吧?这是不可理解的。”
我方拿出商检证书:“这里有商检公证机关的公证结论,还有商检时拍摄的录像,请过目。”
对方想步步为营,我方却步步紧逼。
最后,在大量证据面前,对方不得不承认他们的汽车质量确有严重问题,签署了赔款协议。
这场谈判的胜利,是证据齐全的结果,是知己知彼的结果。
抓住要害,一语反驳
驳论不同于立论,立论需要逻辑严谨,论证充分,而驳论只需要瞄准对方的死穴,一击则中。所以反驳时常有妙语出现,让人不得不感叹语言的魅力。
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才华横溢,有杰出的讽刺才能,又具有很强的个性和正义感。他看不惯并不能容忍一切腐败现象,就对此进行猛烈抨击,但一切依然如故。正因为这样,所以他对于一切无礼的攻击,均抱以尖锐的讽刺和嘲弄。其幽默是以牙还牙、锋芒毕露,同时又妙趣横生。他在一次演讲中与个别不友好的观众交战,没有长篇大论,每个回合都非常的简洁,但是总能说得对方哑口无言。
马雅可夫斯基讲了一个笑话。忽然有人喊道:“您讲的笑话我不懂!”
“您莫非是长颈鹿!”马雅可夫斯基感叹道,“只有长颈鹿才可能星期一浸湿了脚,到星期六才能感觉到呢!”
“我应当提醒你,马雅可夫斯基同志,”一个矮胖子挤到主席台上嚷道,“拿破仑有一句名言: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
“不错,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他边说边用手指着自己和那个胖子。
“马雅可夫斯基同志,您今天晚上得了多少钱呢?”
“这与您有何相干?您反正是分文不掏的,我还不打算与任何人分哪!”
“您的诗太骇人听闻了,这些诗是短命的,明天就会完蛋,您本人也会被忘却,您不会成为不朽的人。”
“请您过一千年再来,到那时我们再谈吧!”
“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喜欢自夸?”
“我的一个中学同学舍科斯皮尔经常劝我:你要只讲自己的优点,缺点留给你的朋友去讲!”
“这句话您在哈尔科夫已经讲过了!”一个人从他座位上站起来喊道。
“看来,”诗人平静地说,“这个同志是来作证的。”诗人用目光扫视了一下大厅,又说道:“我真不知道,您到处在陪伴着我。”
“您说,有时应当把沾满‘尘土’的传统和习惯从自己身上洗掉,那么您既然需要洗脸,这就是说,您也是肮脏的了。”
“那么您不洗脸,您就自以为是干净的吗?”诗人回答。
“马雅可夫斯基,您为什么手指上戴戒指?这对您很不合适。”
“照您说,我不该戴在手上,而应该戴在鼻子上吗?”
“马雅可夫斯基,您的诗不能使人沸腾,不能使人燃烧,不能感染人。”
“我的诗不是大海,不是火炉,不是鼠疫。”
马雅可夫斯基的话就像中国武术中所谓的“四两拨千斤”,简洁有力,充满了智慧和幽默。
巧妙打断对手的话
1890年,著名作家马克·吐温一行20余人参加了道奇夫人举行的家宴。宴会不久就出现了常见的情况:每个人都在跟自己身边的人谈话,慢慢地,大家的声音越来越高,整个会场乱糟糟的一片,简直不像是在举行宴会,而像是处在热闹异常的菜市场之中。
道奇夫人面露难色,但她不能扫了大家的兴致,马克·吐温也觉察到了,但如果在这时大叫一声,让人们安静下来,其结果肯定会惹人不快,甚至闹得不欢而散。
马克·吐温心生一计,便对邻座的一位太太说:“要让他们安静下来,办法只有一个。您把头歪到我这边来,仿佛对我讲的话听得非常起劲,我就压低声音讲话。这样,旁边的人因为听不到我说的话,就会想听我的话了。我只要叽叽咕咕一阵子,你就会看到,谈话者会一个个停下来,接着便会一片寂静,除了我的声音之外,不会再有其他任何声音。”
那位太太将信将疑,但她还是按马克·吐温的话做了。于是,马克·吐温低声讲了起来:“11年前,我到芝加哥去参加欢迎格兰特将军的庆祝活动,第一个晚上设了盛大的宴会,到场的退伍军人有600多人。坐在我旁边的是位先生,他耳朵很不灵便,有聋子常有的习惯,不是好好说话,而是大声地吼叫。他有时候手拿刀叉沉思五六分钟,然后会突然一声吼叫,吓你一跳。”
说到这里,道奇夫人那边桌子上的嘈杂声果然小了下来,人们开始好奇地看着马克·吐温,寂静沿着长桌,蔓延开来。马克·吐温用更轻的声音一本正经地讲下去:“在他不做声时,坐在我对面的一个人对他邻座讲的故事快讲完了。我听到他说,‘说时迟,那时快’,他一把揪住了她的长发,她尖声叫唤,哀求着,然而他还是无情地把她的脖子按在他的膝盖上,然后用刀子可怕地猛然一划……”
此时,马克·吐温的目的已经达到,餐厅里一片寂静。他见时机已到,便开口说明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他是想请大家记住:参加宴会的人要有素养,要顾及他人的感受,在谈论的时候最好一个一个来,而其余人都要全神贯注地倾听。
寻找突破口,逐个对付
诸葛亮初到江东,作为弱国的使者,而且独自一人,看上去势单力孤。江东的那些欺软怕硬的谋士们,倚仗着人多势众,又有主场优势,一个个盛气凌人。诸葛亮决心先打掉他们的气焰,所以出手凌厉,制人要害,像张昭这样的江东首席谋士,凭他的嚣张气势,也不过勉强与诸葛亮周旋了三个回合。那诸葛亮是如何做到的呢?关键在于他抓住了张昭的弱点:主张投降曹操。而投降是既无能又无耻的表现。诸葛亮瞅准这一点,在历数刘备一方怎样仁义爱民、艰苦抗击曹操之后,话锋一转:“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应誉欺人;坐议交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样就一下子点到了张昭的痛处,使他再也不能开口。
张昭是众人的首脑,一旦张昭败北,其他人就比较容易应付了。所以张昭以下的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峻、程德枢之流,都是上来一个回合就翻身落马的。如薛综与陆绩出于贬低刘备,抬高了曹操的身份,这就犯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的舆论大忌。诸葛亮一把抓住这点,斥责他们一个是“无父无君”,一个是“小儿之见”,说得两个人“满面羞衡”,先后“语塞”。严峻与程德枢完全是迂腐儒生,一个问诸葛亮“适为儒者所笑”,诸葛亮尖锐地指出:“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小人之德……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甚至屈身变节,更为可悲。准确有力地击中对方的弱点,使对方垂头丧气,理屈词穷。
这种办法用以对付傲气十足的对手较易奏效,因为傲者一丢丑便像斗败的公鸡一样,会垂头丧气,沮丧不已。因此傲者比谦虚的人更容易打败。毫无疑义,任何人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难免有自己的
弱点,而傲气者一旦被别人抓住弱点进行攻击,也就瓦解了其傲气的资本。
成功者对付反对者的说话技巧
如果你已经紧紧握住了主动权,反对者曾经的冒犯已经不会造成什么大的影响,而且尽管有他的反对,你想办的事也已经办成了,这时应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别跟他们计较。同时,一句得势饶人的话更让你受用无穷。
春秋时,齐庄公是一个轻佻****的君主。他手下的大臣崔杼的妻子很漂亮,他就跟她通奸。还几次到崔家去,并故意将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以此暗示崔杼的妻子有外遇,从而羞辱崔杼。他身边的侍从劝说他不要做得太过分,他根本就不听。
崔杼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愤怒,就指使人把齐庄公乱刀砍死了。在这个过程中,崔杼一直没有露面,他努力想使别人觉得此事与他无关,从而减轻弑君的罪名。
齐庄公的大臣曼子在崔杼家的大门外,料到齐庄公已经惨遭毒手,便说:“君主为国家而死,臣子应当跟着他死;君主为国家逃亡,臣子也理应该跟着他逃亡;可是假若君主是为私事而死,为私事而逃亡,除非是他的亲信,否则谁会跟着他呢?”崔杼家的大门开了,他走进去,头枕在齐庄公的尸体上大哭了一场,然后走了出来。曼子这么做,是表明他是国家的大臣,并不是庄公私人的宠信者。
有人对崔杼说:“一定要杀掉曼子。”崔杼说:“算了吧,他是众望所归的人,杀了他不得人心,而放了他可以赢得民心。”
社会上或者一个组织里往往有这样一种人物,他有声望,能够影响舆论,对这种人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打压,而是要加以利用。
对付无赖的说话技巧
无赖式的人和事恐怕谁都遇到过。这种人很善于虚张声势,无理还要狡辩三分,总想着靠一上来的气势镇住对方或者干脆死磨硬泡,能赖就赖。对付这样的无赖就得分清情况,区别对待。一且有了翻手的机会,你也可以让对方尝尝被人赖账的味道。
有一次美国洛杉矶的华裔商人陈平在香港繁荣集团购买了一批景泰蓝,言明一半付现金,一半付一个月期票。交易那天,陈平没出面,派来儿子陈小东,一个月后,期票到期了,银行退了票,几次联系,陈平一推再推,后来索性不接电话了。繁荣集团这才知道上了圈套。集团老板陈玉书说:“除非他永远待在美国,不来香港做生意,只要他来香港,我一定逼他把钱交出来。”陈玉书广布眼线,终于有一天,他们发现陈平来到香港。陈玉书马上派人与他联系,并以鸟兽景泰蓝优惠售价相诱,将陈平请到公寓。陈玉书大脚一踹,房门大开,大喝一声:“陈平,你上当了!”陈平这时脸色大变,仿佛吴牛喘月,站立在对面。
“你既然来了,就让我处置你吧。”陈玉书伸出手掌问他:“我的钱呢?”“我没欠你的钱,是我儿子欠的。”“不是你在电话里答应,我怎么会让你儿子取货?”“儿子欠债,要老子还钱,这不符合美国法律!”“这里是香港!你今天要能走出这个门,我就不姓陈!”
“我们这些人是讲道理的,对不讲理的人我们总有办法处理。你知道我是什么人?”不等对方回答,陈玉书大声说:“我从小在印尼就是流氓!”
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怕不要命的。”这时,陈平冷汗直流,用手摸摸胸口,又忙掏药,看样子心脏有一点不妥。陈玉书对陈平说:“我们是讲人道主义的,我今天要的是你还钱,否则你别想走出这个门。”陈平知道抵赖是无用的,诡计也施不上了,只得乖乖地打电话给一个珠宝商人,叫他开支票。
陈玉书在恐吓时先发制人,占据了心理优势,在对垒中取得先机,因此顺利获胜。
编造真实的说话技巧
英国著名作家、戏剧家肖伯纳曾经说过:“我开玩笑的方法,就是编造真实。编造真实乃是这个世界最有情趣的玩笑。”的确,编造出来的真实往往更具吸引力,而且如果能运用得当,它还会给你带来巨大的收获。
《三国演义》中,张松欲献四川地图于曹操。曹操看不起矮小、貌陋的张松,拂袖而去。曹操的主簿杨修是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士,斥责张松的同时,傲慢地声称曹丞相具有雄才,并出示曹操撰写过的兵法书籍《孟德新书》来佐证。谁知张松博闻强记,接过书随便看了一遍,便熟记于胸,而后大笑道:“这本书我们蜀中的三尺小童,都能够背得,你怎么能说是‘新书’呢?这是战国时无名氏所作,曹丞相窃为己有,也只能骗得了你这样的人物!”杨修驳斥说:“丞相私藏的书,虽然已经成帙,但是并没有流传开来。你说蜀中小儿暗诵如流,是在欺骗我吧。”张松立即表示:“你如果不信,我现在就背给你听。”于是将《孟德新书》从头至尾背诵一遍,并无一字差错。杨修大惊,得知此事的曹操也纳闷:“莫非古人与我暗合?”竟然下令将这本书撕碎之后烧毁。于是让杨修领张松来见他。
张松之所以可以获胜,就在于他成功地编造可一种“真实”,将本来没有的情况当作客观事实说出,由此得到对方的信任,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