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 办事办得恰到好处(1)(1 / 1)

办事是生存的一种能力得心应手才能左右逢源

一、成功者办事的要诀

自信是办事成功的动力

自我创富的奠基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在其《心理创富》一书中提出:财富=想像力+信念。

信念就是信心、爱心和恒心的统一。信念是一种指导原则和信仰,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一个没有信念的人,就像缺少了发动机的汽车,不能行进一步。所以,在人生中必须要有信念的引导,它会帮助你向着目标,不断的追求,创造你想要的人生,使你在人生中办任何事都成功。可以说,这种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它能改变恶劣的现状,创造美好的未来。充满信心的人永远都不会被击倒,他们是事情的主办者。

信心对于办事成功者具有重要意义,成功的欲望是创造和拥有财富的源泉。人一旦有了这种欲望,并经由自我暗示和潜意识的激发后形成了一种自信心,这是一种相信自己能获得成功的信念。这种信心转化成一种“积极的感情”,它能帮助人们释放出无穷的热情、智慧和精力,进而帮助人们获得财富与事业上的巨大成就。

自信是成功办事的一种保证。因为缺乏自信的人生是不可能有所建树的。“个人心理学”的创始者阿德勒医生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卑情结。自卑感是这样形成的:我们在孩提时候,觉得父母都比我们大,而自己是最小的,要依靠父母,仰赖父母;另一方面,父母会加强我们这种感觉,令我们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我们是弱小的”这种感觉。这种社会文化因素造成的自卑感,并不会因为年纪稍长而自动减低。也由于这种基本的自卑感,每个人都有一种补偿心理———优越感的追求,意愿则是战胜人性弱点的法宝。每个人都会面临困境,只有对生命的热忱和永不服输的意志才能促使我们面对困难,不气馁,一次一次的尝试,不断努力工作而直到成功。旅店大王希尔顿的话令我们深思,他说:“成功是诱人的,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却是荆棘密布,险象环生,在无以数计的挫折、失败面前,是勇往直前,还是一蹶不振?”对希尔顿来说,得意时使他更具远见和信心,而失意时则会体会到真正的谦卑。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希尔顿欠债累累一筹莫展。朋友把他拉进了一项价值11万元的“赌博”———投资。希尔顿借到了5.5万元,如果成功,数目就翻倍;如果失败了,将再次变得一无所有,此时的希尔顿口袋里仅有8角8分钱,但他仍孤注一掷在借据上签了字。因为他希望成功,他明白如果不给自己以信心,不做出决断,他就不会再拥有机会。以后的三年中,他的这一次投资———油矿为他付清了所有的欠款。每个人在失败时都会出现怀疑自己的情绪,重要的是如何调整自己,尽快从自卑感笼罩的失败感中走出来,把握好下面的机会。正如:如果你为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又会错过月亮了。

海伦·凯勒是著名的残障人士,她的一生,就是“信心”的写照。她在导师安妮·苏利文女士的悉心培养下,克服了多重残障,学会了阅读、写作与说话,在麻省的莱奇夫大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学位,并取得一系列的荣誉。她的毅力震撼了世上所有的人。海伦19个月大的时候,得了一场疾病,变成了一个又瞎又聋的小哑巴。疾病使小海伦性情变得孤僻而暴躁,她的父母在绝望之余,聘请了一位教师照顾她,谁也没想到,这位安妮·苏利文女士竟成了海伦的光明天使。

苏利文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和完全生活在黑暗中、绝对沉默不语的海伦取得了沟通。她教给海伦的是:自我成功与重塑命运的工具———信心与爱心。关于这件事,在海伦·凯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写:一个年轻的复明者(苏利文曾在14岁时差一点失明,后被医院治好),没有什么“教学经验”,全凭无比的爱心与惊人的信心,灌注到一个全聋全盲全哑的小女孩的身上———光靠着身体的接触,为大家的心灵架上一道桥,可通过心灵互相沟通。海伦在自传中描述一个既瞎又聋且哑的少女,初次领略到语言的喜悦时,写道:“在我初次领悟到语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兴奋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赶快天亮———我想有其他人可以感受到我的喜悦吧。”仍然是失聪、耳聋、瞎眼的海伦,凭着触觉学会了与外界沟通。她10岁多就名扬全美国,成为残障人士的模范。

海伦并不因为引起国内的关注而自满,她继续孜孜不倦的接受教育。在20岁那年,终于进入大学就读,苏利文教师和她同行。这时,她已经可以通过盲人触摸点字的方法“看”书、写字和说话,接着,她又学会了用打字机著书和写稿。海伦克服了许多残障,她对生命充满信心,充满热忱,她喜欢游泳、划船、下棋、编织、用扑克牌算命以及在森林中骑马。大学毕业后,她的演讲、著书和公众活动频繁,推动保障肢体残障者的福利工作。海伦虽然是位盲人,但她读过的书却比视力正常的人还多得多。而且,她还写了7本书。她的耳朵全聋,但她却比正常人更懂得鉴赏音乐。有9年时间,她完全不会说话,后来,她却能巡回全国各州发表演讲,甚至有4年时间致力于戏剧的演出。

海伦的一生,是成功的一生。她用信心和毅力克服了肢体残障,创造了心灵的财富。

拿破仑·希尔曾说:“信心就是‘不可能’这种毒素的解药。”海伦·凯勒的一生,就阐明了这话的真理。

条理清晰方能办好事情

乱七八糟的办事方式只能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一旦使自己手忙脚乱,所办之事不出错才怪呢?

一位商界名家将“做事没有条理”列为许多公司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工作没有条理,同时又想把蛋糕做大的人,总会感到手下的人手不够。他们认为,只要人多,事情就可以办好了。其实,你所缺少的,不是更多的人,而是使工作更有条理、更有效率。由于你办事不得当、工作没有计划、缺乏条理,因而浪费了大量员工的精力,但吃力不讨好,最后还是无所成就。

没有条理、办事没有秩序的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功效可言。而有条理、有秩序的人即使才能平庸,他的事业也往往有相当大的成就。

一位企业家曾谈起了他遇到的两种人。

有个性急的人,不管你在什么时候遇见他,他都表现得风风火火的样子。如果要同他谈话,他只能拿出数秒钟的时间,时间长一点,他会伸手把表看了再看,暗示着他的时间很紧张。他公司的业务做得虽然很大,但是开销更大。究其原因,主要是他在工作安排上七颠八倒,毫无秩序。他做起事来,也常为杂乱的东西所阻碍。结果,他的事务是一团糟,他的办公桌简直就是一个垃圾堆。他经常很忙碌,从来没有时间来整理自己的东西,即便有时间,他也不知道怎样去整理、安放。

另外有一个人,与上述那个人恰恰相反。他从来不显出忙碌的样子,办事非常镇静,总是很平静祥和。别人不论有什么难事和他商谈,他总是彬彬有礼。在他的公司里,所有员工都寂静无声地埋头苦干,各样东西安放得有条不紊,各种事务也安排得恰到好处。他每晚都要整理自己的办公桌,对于重要的信件立即就回复,并且把信件整理得井井有条。所以,尽管他经营的规模要大过前述商人,但别人从外表上总看不出他有一丝一毫的慌乱。他做起事来样样办理得清清楚楚,他那富有条理、讲求秩序的作风,影响到他的全体员工。于是,他的每一个员工,做起事来也都极有秩序,公司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办事有秩序,处理事务有条有理,才决不会浪费时间,办事效率才会极高。从这个角度来看,你的事业也必能依照预定的计划去进行。

充分利用闲暇时间

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劳逸结合,才能构筑成功的基础。

英国文学史上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年轻的时候,除了写作小说,还要承担全家繁重的家务劳动,例如烤面包、做菜、洗衣服等。她在厨房劳动的时候,每次都随身携带铅笔和纸张,一有空隙,就立刻把脑子里涌现出来的思想写下,然后再继续做饭。

著名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房间,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装饰品,那就是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头上、镜子上、墙上……到处贴满了各色各样的小纸条。杰克·伦敦非常偏爱这些小纸条,几乎和它们形影不离。这些小纸条上面写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字:有美妙的词汇,有生动的比喻,有五花八门的资料。杰克·伦敦从来都不愿让时间白白地从他眼皮底下溜过去。睡觉前,他默念着贴在床头的小纸条;第二天早晨一觉醒来,他一边穿衣,一边读着墙上的小纸条;刮脸时,镜子上的小纸条为他提供了方便;踱步、休息时,他可以到处找到启动创作灵感的语汇和资料。不仅在家里是这样,外出的时候,杰克·伦敦也不轻易放过闲暇的一分一秒。出门时,他把小纸条装在衣袋里,随时都掏出来看一看,想一想。

若论工作量,很少有人能超过英文《新约圣经》的翻译者詹姆斯·莫法特。据他的一位朋友说,莫氏的书房里有三张桌子,一张摆着他正在翻译的《圣经》译稿;一张摆的是他的一篇论文的原稿;在第三张桌子上,是他正在写的一篇侦探小说。

莫法特的休息方法就是从一张书桌搬到另一张书桌,继续工作。

疲劳常常只是厌倦的结果,要消除这种疲劳,停止工作是不行的,必须变换工作。一个人要是能做一种以上的事,他会活得更有劲。即使这件工作无关紧要,只要他喜欢便行。真正的休息需要不断和能力的来源保持接触。就像汽车的电瓶用完了,光是把电瓶拿出来是不够的,一定要把它拿去充电,得到新的能源,才能够再使用。

善于把握办事的时机

时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唾手可得,它应属于那些真正属于他们的那些人,因此,办事要善于把握时机。

林肯是一位勤勉好学的人,他通过自学,领得了律师营业执照。他在法庭上的机智是有口皆碑的,有一次,竟一言不发击败了原告律师。

在法庭上,原告律师先发言,把一个简单的论据讲了两个小时,讲得听众都不耐烦了。台下一片嗡嗡声,有人竟打起瞌睡。接着是林肯上台替被告辩护。只见他走上讲台,一言不发。台下嗡嗡声没了,大家感到很奇怪。林肯等了一会,先把外衣脱下,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玻璃杯喝一口水,然后把玻璃杯放下,重新穿上外衣。然后又把外衣脱下,又喝水,这样循环了五六次。屋里的听众被林肯的哑剧逗笑了,有的竟笑得死去活来。而林肯竟始终一言不发,在一片笑声中走下讲台,他的对手就这样被笑输了。

作为律师,一言不发打赢官司是十分罕见的。原告律师已经把听众搞得不耐烦了,林肯如果再长篇大论,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他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哑剧的方式攻击对手的弱点。

“此时无声胜有声”。沉默也能战胜飞扬拔扈。

埋怨和指责是生活中最不和谐的噪音,哪怕你的矛头只是在指向自己,哪怕你的遭遇如同祥林嫂,但一味的抱怨只会让人对你敬而远之。

“都是月亮惹的祸”、“都是你的错”。在流行歌里这么唱可以,可有人在生活中却真的这么说:“我到公司这么多年了,按理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为什么却一直升不上去?一定是有人看我不顺眼,故意算计我!”

“小马到公司不到三年,可是升官发财都有他的分,唉!比起逢迎拍马,我是一点也不如他!”

“真不知道老天是怎么想的,像我这种人才,在这个行业里待了这么多年,居然从来没有出人头地的时候。老天真是太不公平了!”

你一定常常听到或者干脆自己也有这种牢骚吧!每天轮流把炮火指向生活空间的每一个角落里,埋怨这个,批评那个,而且,从上到下,无一幸免。独自怨言,看谁都不顺眼,好像全天下的人都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不但如此,他们还整天喋喋不休地到处煽风点火,找人咬耳朵,拼命把自己的怨气往别人身上倒,自己不开心也就罢了,老想把别人一起拖下水。

人们在遭遇挫折与不当待遇之时,难免会发出不平之声,并且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与同情。不过,当一个人不断地把抱怨和指责的矛头对准别人时,反而很容易让人滋生反感,产生负面效果。管理专家观察,爱发牢骚,喜欢怨天尤人的人习惯怪罪别人,认为别人应该为自己的问题负责,然而,他们忘了,光是发牢骚并不能改变事实。不停地抱怨与批评,受伤最大的还是自己。

不管多么优秀多么良好的环境或者组织,都有不尽如意的事,完全看个人的处理心态。有些人会尽量往好处想,日子照样过得安稳太平。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往牛角尖里钻,存心自找麻烦。心理学家皮瑞拉博士说过:“有很多困境,其实都是自己造成的。”皮瑞拉博士分析,怨天尤人一族往往忙于对别人的批评,对环境、运气的抱怨,以至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来改正自己。而如果光是批评,不图改进,就足以证明这种人是专找别人过失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同时,怨天尤人的人,通常都是嘴上说说,真要他们拿出解决办法,总是一筹莫展。

做事不要在乎眼前亏

有人老把眼前利看得很重,结果是失去了永远的利益,其实,真正的聪明人是宁愿牺牲眼前的利益,而换来人生的大胜利。

在幸福与灾祸这对矛盾关系上,我国的古人就已发现了他们的辩证关系,“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就是最好的例证。

古时有一老翁,姓塞。由于不小心丢了一匹马,邻居们都认为是件坏事,替他惋惜。塞翁却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众人听了之后大笑,认为塞翁丢马后急疯了。几天以后,塞翁丢的马又自己跑了回来,而且还带回来一群马。邻居们看了,都十分羡慕,纷纷前来祝贺这件从天而降的大好事。塞翁却板着脸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坏事呢?”大伙听了,哈哈大笑,都认为老翁是被好事乐疯了,连好事坏事都分不出来。果然不出所料,过了几天,塞翁的儿子骑新来的马玩,一不小心把腿摔断了。众人都劝塞翁不要太难过,塞翁却笑着说:“你们怎么知道这不是件好事呢?”邻居们都糊涂了,不知塞翁是什么意思。事过不久,发生战争,所有身体好的年轻人都被拉去当了兵,派到最危险的第一线去打仗。而塞翁的儿子因为腿摔断了未被征用,他在家乡大后方安全幸福的生活。这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宣扬的一种辩证思想。正是基于这种辩证关系,你就可以明白,即使是看起来很坏的“吃亏”,也能为你带来想不到的好处。

美国亨利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亨利·霍金士先生突然从化验室的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食品的配方中,起保险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毒性不大,但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如果不用添加剂,则又会影响食品的保鲜度。

经过考虑,亨利·霍金士认为应以诚对待顾客,把这一有损销量的事情告诉每位顾客,于是他当即向社会宣布,防腐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这一下,霍金士面对了很大的压力,食品销路锐减不说,所有从事食品加工的老板都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向他反扑,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他们一起抵制亨利公司的产品。亨利公司一下子跌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苦苦挣扎了4年之后,亨利·霍金士已经倾家**产,但他的名声却家喻户晓。这时候,政府站出来支持霍金士了。亨利公司的产品又成了人们放心满意的热门货。

在政府的支持下,亨利公司在很短时间里便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亨利·霍金士一举登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椅子。

在现实生活中总是有一些聪明的人,能从吃亏当中学到智慧,“吃亏是福”也是一种哲学的思路,其前提有两个,一个是“知足”,另一个就是“安分”。“知足”则会对一切都感到满意,对所得到的一切,内心充满感激之情;“安分”则使人从来不奢望那些根本就是不可能得到的或者根本就不存在的东西。没有妄想,也就不会有邪念。所以,表面上看来“吃亏是福”以及“知足”、“安分”会给人以不思进取之嫌,但是,这些思想也是在教导人们能成为对自己有清醒认识的人。

人非圣贤,谁都无法抛开七情六欲,但是,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我国历史上刘邦与项羽在称雄争霸、建立功业上,就表现出了不同的态度,最终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苏东坡在评判楚汉之争时就说,项羽之所以会败,就因为他不能忍,不愿意吃亏,白白浪费自己百战百胜的勇猛;汉高祖刘邦之所以能胜就在于他能忍,懂得吃亏,养精蓄锐,等待时机,直攻项羽弊端,最后夺取胜利。

两王平日的为人处世之不同自不待说,楚汉战争中,刘邦的实力远不如项羽,当项羽听说刘邦已先入关,怒火冲天,决心要将刘邦的兵力消灭。当时项羽40万兵马驻扎在鸿门,刘邦10万兵马驻扎在灞上,双方只隔40里,兵力悬殊,刘邦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况下,刘邦先是请张良陪同去见项羽的叔叔项伯,再三表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并与之结成儿女亲家,请项伯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然后,第二天一清早,又带着随从,拿着礼物到鸿门去拜见项羽,低声下气的赔礼道歉,化解了项羽的怨气,缓和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表面上看,刘邦忍气吞声,项羽挣足了面子,实际上刘邦以小忍换来自己和军队的安全,赢得了发展和壮大力量的时间。刘邦对不利条件的隐忍,对暂时失利的坚韧,反映了他对敌斗争的谋略,也体现了他巨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刘邦正是靠着吃一些眼前亏、吃小亏的技巧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有人说刘邦是一忍得天下,相信这种智慧不是有勇无谋的人可以修炼到的本领。对于今天的现实生活,我们不一定还会遇到这样敌我的关系,但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都要记得勇气不是一味的冲锋陷阵,而是有勇有谋,忍让、吃亏都是勇气的表现。

做事切不可浮躁

第四次中东战争初期,以色列“王牌装甲旅”毁于一旦。

1973年10月6日,埃及趁着以色列“赎罪节”的时候,发动了突然攻击。一方精心策划,长期准备,另一方则放松懈怠,毫无警觉,结果可想而知。以色列军队连连受挫,盛怒之下,决心孤注一掷,把以色列的“王牌旅”190装甲旅投入战斗。

作为屡战屡胜的“王牌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已经习惯了在胜利之中接受欢呼,接受上级的勋章,而把战略部署与战术研究,以及军事训练抛在脑后。他已经变成一个极其浮躁的家伙。

进攻命令被埃军破译了,并由埃军第二步兵师在以军前进方向上设防,伏击“王牌旅”。

190装甲旅对埃军的伏击全然不知,只望能尽快赶到菲尔丹桥完成任务,为以军大规模组织反击创造良机。当以军进至以色列部队退守的第二道防御阵地前,即与埃及军队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190装甲旅先后从不同方向发起三次攻击,每次均出动一个坦克连的兵力,但都被埃军的猛烈火力击退,先后有35辆坦克被击中。

此时,旅长亚古里本应冷静分析战势,改变战术,然而他见三次攻击都受挫,急火攻心,暴跳如雷。作为以色列军中的“王牌旅”竟然损兵折将,连连受挫,这面子上如何过得去?盛怒之下,竟将剩下的85辆坦克全部集结在第二道防线,准备孤注一掷,狂妄傲慢的亚古里此刻感情冲动,对部属的意见充耳不闻,只想挽回王牌旅的面子。他大声喊道:“前进!前进!”就像一头发狂的狮子一般。结果遭到埃及各种反坦克武器的突然袭击,埃军采取集中火力齐射的打法,在同一时间、对同一坦克发射3、4枚导弹,最后剩余的85辆坦克就全部被歼灭。旅长亚古里乘坐的坦克也被击中起火,他慌忙从坦克里跳出来,当即被埃及士兵俘获。

“王牌旅”旅长亚古里兵败被俘,实在是怒火冲昏了他的头脑,急躁使他失去了判断力,犯了兵家的大忌。

成功之路,艰辛漫长而又曲折,只有稳步前进才能坚持到终点,赢得成功。如果一开始就浮躁,那么,你最多只能走到一半的路程,然后就会半途而废。对于渴望成功的人,应该记住:稳重才能成就大事,做事切不可浮躁。

做事不要急于求成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对暂时斗不过的小人要忍耐。与狗争道必被咬伤,还不如让狗先走。因为即使你将狗杀死,也不能治好被咬的伤。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唐国公李渊(即唐太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他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有点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广纳贿赂,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一旦失败,则永无机会从头再来了。

办事要有耐心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因此,办事不能心急,要有耐心。

人们在不耐烦时,往往容易变得粗鲁无礼,固执己见,而使人感觉难以相处。这种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当一个人失去耐心的时候,同时也失去了明智的头脑去分析事物。

怎样使自己变得耐心一点,在紧张的情况下也保持心平气和呢?也就是说在不同环境下怎样消除烦恼的情绪,至少对它有所控制呢?

急性子的人大都不愿浪费时间,因此他们把时间安排得很紧,工作中的时间都安排得恰好,不容许有什么延误或出什么差错。不过,要想万无一失,最好还是留有一定的余地,你所参加的约会越重要,预留的时间就应越充裕:如果是一场必不可误的约会,那就应该留出大量的时间作回旋的余地。

克服急躁,保持心平气和的方法之一是经常检查自己是否常犯这种毛病。如果你的急躁情绪仅属偶然,你的烦恼便自会消失。但如果你总是怒火中烧,粗鲁无礼,那就应该认识到你对自己是看得过重了,以致于对任何人或任何事都不愿等待。

幽默有时也能帮助你保持心平气和,想方设法将难堪的场面化为幽默的故事,以便使对方感到有趣可笑,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观察力敏锐的人,因为这样有助于你抵制急躁情绪的产生。

做个有耐心的人不容易,做到平心静气是处世态度的一种境界、一种气度和一种修养。

中国的古话说:“病急乱投医”。人在情势危急的时候,往往采取一些下策去应对,以为会奏效,但结果却恰恰相反,因此,保持一种冷静、淡静的心态是非常必要的。

春秋战国时代,秦国大举兴兵围攻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公子平原君多次写信给魏王及魏公子信陵君,请求魏国援救。魏王派将军晋鄙带领10万大军援救赵国,但又慑于秦国的威胁,便让晋鄙把军队驻扎在邺地,名义上是援救赵国,实际上是执行两面政策,等待、观望形势的变化。

平原君向魏国派出使者催促出兵救援,但魏国仍按兵不动,平原君一气之下又给信陵君写了一封信,谴责信陵君见死不救。因为信陵君的姐姐是平原君的夫人,所以平原君责骂信陵君说:“公子即使看不起我,要让我投降秦国,难道也不同情公子的姐姐吗?”

信陵君接到这封信感到非常忧虑,但无论他采取什么办法游说,都无法说服魏王。信陵君此时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昏了头,他把自己手下的宾客集中起来,凑集了百余辆车马,想奔赴秦国,与平原君一同战死。

临行时经过夷门,见到了信陵君最器重的宾客———看门人侯赢,侯赢听了信陵君的慷慨陈辞后非但不加鼓励,反而冷淡地说:“公子您自勉吧,老臣不能随你一同去了。”

信陵君走出数里,心中很不是滋味,心想我对侯生的待遇可算得上周到了,如今我将要去送死,他凭什么连一言半句送行的话都没有呢?信陵君越想越气,就叫宾客停下来等他,他又驾车返回去找侯赢。

信陵君回来的时候,侯赢正站在门口等他,笑着说:“臣本来就知道公子会返回来的呀!”

侯赢评价信陵君带宾客赴死的举动说:“公子喜爱士人,名闻天下。如今遇到难处,就想带着宾客奔秦军,这就如同把肥肉投给老虎,你本想达到救援赵国的目的,这下子可就什么功劳也没有了!”

信陵君恍然大悟,向侯赢求计,利用如姬窃得兵符,调走了晋鄙的10万大军,解除了秦国对邯郸的包围。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窃符救赵的故事。

该忍的时候就要忍

人生在世,难能一帆风顺,有时不得不做出忍耐。为了长远,为了更大的成功,应学会忍耐。但忍耐之法有得考究,当面对潦倒、穷困、危机、挫折、强者、寂寞、贪婪应如何处之,终于逆境崛起,反败为胜,是为人做事之道中的重要方略。

人的一生之中,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无论是来自自身的,还是来自外界的,都在所难免。

《孟子·告子下》中尽人皆知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话很好地总结了如何才能走向成功彼岸的道理。

面对挫折、打击、磨难,应该沉着应对,不能被这些困难所压倒。忍受挫折的方法是发奋图强,准备东山再起。

范睢是战国时魏国人,著名的策士。他擅长辩论,多谋断,而且胸怀大志,有意开拓一番事业。但是,他出身寒微,无人替他向最高权力阶层引荐,不得已只能先在魏国中大夫须贾的府中任事。

一次,须贾奉魏王之命出使齐国,范睢作为随从一同前往。齐国国君齐襄王早已知道范睢有雄辩之才,因此,范睢到了齐国后,齐襄王便差人携金十斤及美酒赠与范睢,以表示他对智士的敬意。范睢对此深表谢意,却未敢接受齐襄王的赠礼,想不到这还是招来了须贾的怀疑。须贾执意认为,齐襄王送礼给范睢,是因为他出卖了魏国的机密。须贾回国之后,将“范睢受金”的事上告给魏国的相国魏齐。魏齐不辨真假,也不作调查,便动大刑惩罚范睢。范睢在重刑之下,肋骨被打断,牙齿脱落。他蒙冤受屈,申辩不得,只好装死以求免祸。看到范睢已“死”,魏齐让人用一张破席卷起他的“尸体”,放在厕所之中;然后指使宴会上的宾客,相继便溺加以糟蹋,并说这是警告大家以后不得卖国求荣。

这么大的打击,几乎使范睢一命呜呼,而且遭受到别人这样的污辱,为了保全自己,范睢忍受了这一切难以忍受的摧残和折磨。

范睢平白无故地受了这么一场肌肤之苦和情志之辱,一腔效命魏国的热忱化作了灰烬。他决计离开魏国,另谋一处显身扬名的地方。为了脱身,范睢许诺厕所的守者,如能放他逃出去,日后必当重谢。守者利用魏齐醉后神志不清,故趁乱请示了一下,诡称将范睢的“尸体”抛向野外,借此将他放了出去。范睢在一个叫郑安平的朋友帮助下逃亡隐匿起来,并改名为张禄。

就在范睢忍辱求全、隐身民间的时候,秦国一个叫王稽的使节来到魏国。秦国此时国力强盛,且虎视眈眈,有兼并六国的雄心,郑安平得知秦使王稽来到魏国,便扮成吏卒去侍奉王稽,目的是想寻找机会向他推荐范睢。一天,王稽在下榻的馆舍向郑安平打听,魏国有没有愿意与他一块西去秦国的贤才智士,郑安平见问,便不失时机地向王稽陈说范维的才干。王稽当下决定于日暮时分,在馆舍与范睢见面。

日暮时分,郑安平带范睢来到王稽馆舍。范睢面对王稽,侃侃而谈,条分缕析,议论天下大事。一席话还未谈完,其才情智慧已使王稽信服,王稽决定带范睢入秦。

来到秦国境内的京兆湖县时,只见对面尘土扬起之处,一队车骑驰驱而来,范睢忙问王稽道:“对面来的是什么人?”王稽注目望了望,转身告诉范睢,来的是秦国相穰侯魏冉。范睢一听便说:“据我所知,穰侯长期把持秦国的大权,厌恶招纳别的诸侯国的客卿入秦。我看,我与他见,只会招致他的侮辱,请您还是把我藏在车中,不见为好。”正说着,魏冉的车骑已到。魏冉向王稽说了一番抚慰他出使辛苦的客套话之后,果然不出范睢所料,接着询问王稽:“使君出使归秦,有没有带别国客人来啊?这样做,于我们秦国没有好处,只会添加麻烦!”王稽见这种情形,心中暗自佩服范睢的先见之明,赶忙答道:“不敢。”魏冉看了看王稽,即示意驭手启车继续东行。

听到魏冉一行离去的车马声,范睢这才从车中探出身来,望着渐渐远去的魏冉背影,心中沉思:“我听说魏冉是一个聪明人。刚才他已经怀疑车中有人,只是决心下慢了,忘记搜索而已。”范唯一念及此,当即断然对王稽说:“魏冉此去,必然会后悔,非派人返回搜索使君的车辆不可。我还是下车避一下为好!”说完,范睢便跳下车,往道旁小径走去。王稽按辔缓行,以待步行的范睢。方才走了10多里,只听见身后一阵杂沓而急促的马蹄声响,魏冉遣回的骑卒已经赶了上来,将王稽的车马紧紧围住一阵紧搜慢检,见车中确实没有外来的客宾,方才纵马而去。

骑卒远去,大道清静。范睢从小路闪出,与王稽相顾一笑。上车策马,往秦都咸阳的方向急驶而去。范睢装死逃出魏国,智避魏冉而得以入秦。入秦后,他充分施展辩才游说秦昭王,最终取得信任。秦昭王采用范睢的谋略,对内加强了秦国的中央集权,对外使用远交近攻的霸业方略,使秦国对关东列国的压力再度加强。秦昭王因此任命范睢为秦相国,封为应侯。

能不能忍受一时的不顺利,这就要看你是否有雄心壮志。一个真正想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志在高远,不以一时一事的顺利和阻碍为念,也不会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面对挫折,必然会发奋图强,艰苦奋斗,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只有热忱才能成大事

热忱是一个人对所做事情的感觉和兴趣。没有热忱,肯定会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不会尽心尽责,不会精益求精。有些人正是因为过于冷漠,对工作缺乏认真,干到哪儿算到哪儿,因此不能赢得尊重,更谈不上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了。成大事者需要的不是冷漠,而是热忱。多一份热忱,就会多一分收获。

热忱是完成任何一件事必不可少的条件。或许你是真的很有才华,但才华很多人都有,但他们都成功了吗?一样也只有少数。只有当才华和热忱相结合时,才有了成功的结果。热忱是一种无穷的动力,因此我们要理智地运用它,以求进步。

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谈到自己雇用员工的标准时说,他不爱用那些抱怨环境,抱怨职务、待遇与自己的才能不相称的员工;他所喜欢任用的人是那种对工作满怀热忱,充满责任心的员工,这种员工也许本身能力不那么出色,但他们工作踏实、肯干,他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挑剔,真正能工作上下力气,反而能够为公司出大力。因此,松下先生对公司雇用到能力只能打70分的中等人才,不仅不急不气,反而说这是“公司的福气”。松下本人就认为自己也不是“一流”人才,给自己打的分数也只是70分。但正是这个70分的松下,把松下这个名字变成了世界知名的一个品牌。

热忱是个人最有价值的特征,不管他或她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很多有才干的人之所以失败,很可能是因为缺乏热忱。

当然,要一个人永远地保持高度热忱是不可能的。每个人都会有疲劳的时候,都会有懈怠的时候,长期保持高度的热忱也不可能。这个时候该怎么办?玛丽·凯可以告诉你。

玛丽·凯,美国玛丽·凯化妆品公司创办人兼董事长,当今美国企业界最成功的人士之一。早先,在她为一家利用宴会销售家用产品的公司工作之时,她需要在宴会间跑来跑去,而且一天要跑三个,才能应付全家的开支。而这个时候,正是她人生处于低谷的时候,刚刚离婚,又有孩子必须抚养。

和其他人一样,玛丽·凯也有不想工作的时候,遇到这种情形,她就努力地鼓舞起平日的热忱来。一个在美容事业上极有成就的人曾经告诉她:

“玛丽·凯,如果我们只在喜欢的日子才工作,那我们就根本不必去工作了。当每件事都很顺利时,要保持热忱是很容易的,但考验一个人士气的真正时机,是在逆境时是否也能保持热忱。我常常告诉我们的美容师:你必须假装到真正有这种情绪为止———那就是说,假装有热忱,你才会最终变得热忱起来。”

每个人都必定有受挫或是沮丧的日子,当你觉得正处于情绪低潮时,你只有更努力地工作,因为你的态度会影响你周围的人。处在这种时刻,你就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将嘴角抬高,做出微笑,告诉自己:“没关系,只要工作起来,我就会干劲十足!”多说几遍,直到自己相信了这种暗示。

美国西北大学理事会主席兼心理学博士史各特说:“决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成功、成就、升迁等原因的85%是因为我们的态度,而仅有15%是由于我们的专门技术。然而,现实中,我们往往花费着90%的时间、精力、金钱,来学习那15%的成功因素,而对于占85%的成功因素却从未意识到。

带领中国国家队打入世界杯的神奇教练米卢衡量球员有一条标准: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的实质是一种热忱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够不讲条件地自觉去做。

有人问卡耐基,他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他微笑着说:“除了掌握了大量的知识和技巧以外,最重要的是,我热爱我的听众。”

卡耐基表现了他的热忱。

有一位名叫格罗夫的地质学教授,他总是有意迈着大步,摆动双臂,在过道里走来走去。你无论什么时候见到他,他总是面带微笑。他的工作在许多人看来,是非常枯燥的,每天都要与一堆不会说话的石头打交道,他为什么还会那么高兴呢?

答案很简单,他对自己的工作有热忱,他热爱并喜欢自己的工作。

热忱是高水平的兴趣,是积极的能量、感情和动机。

热忱是火花,把我们和他人都激励起来,使我们在精神上做好准备去实现我们的工程、兴趣、目标和梦想等。

热忱是一种能源,当我们感到进展不顺或一筹莫展时,推动着我们继续前进。

记得韩国有一部电视剧叫《爱上女主播》,那位新闻节目的女主播,也有自己的烦恼,也有自己的不愉快,但是只要一面对镜头,她就一定会把自己的个人情绪都放到一边,面对观众,就要微笑。“诸位早,很高兴又在这个节目与大家相会。……”即使是很不开心的日子,出现在镜头里的她的微笑也没有少过分毫。

即使是假装的,也不要让你的热忱溜走,把它保持在你的脸上,保持在你的心中,久了,那就是真的。

做事一定要专注

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欲望上的行为,并一直集中到找到办法并付之实际行动为止。专注有两个重点:让你的头脑冷静下来;把握住现在。这不仅是做人必备的,也恰恰是做事必备的。

在荷兰,有一个初中毕业的青年人,来到一个小镇谋生,找到了一份替镇政府看大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一生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又太年轻,需要打发时间。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作为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地专注和细致,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了,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别人的都要高。借助他研磨的镜片,他终于发现了当时科技界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声名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在他看来是高深莫测的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科学史上卓有成就,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块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专注地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终于他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他的上帝,科学也在他的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中国古代也有很多关于“专注力”的故事。甘蝇是古时候的一位射箭能手。他只要一拉弓射箭,将箭射向野兽,野兽就应声而倒;将箭射向天空飞翔着的飞鸟,飞鸟就会顷刻间从空中坠落下来。只要看到过甘蝇射箭的人,没有哪一个不称赞他是射箭能手,真是箭无虚发,百发百中。

名师出高徒,甘蝇的学生叫飞卫,他跟着甘蝇学射箭非常刻苦,几年以后,飞卫射箭的本领就赶上了他的老师甘蝇。后来,又有一个名叫纪昌的人,来拜飞卫为师,跟着飞卫学射箭。

飞卫收下纪昌后,对纪昌学习射箭要求非常严格。刚开始学射箭时,飞卫对纪昌说:“你是真的要跟我学射箭吗?要知道不下苦工夫是学不到真本领的。”

纪昌表示:“只要能学会射箭,我不怕吃苦,愿听老师指教。”于是,飞卫很严肃地对纪昌说:“你要先学会不眨眼,做到了不眨眼后才可以谈得上学射箭。”

为了学会射箭,回到家里,纪昌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面,两眼一眨不眨地直盯着妻子织布时不停地踩动着的踏脚板。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心里想着飞卫老师对他的要求和自己向飞卫表示过的决心。要想学到真功夫,成为一名箭无虚发的神箭手,就要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这样坚持练了两年,从不间断。即使锥子的尖端刺到了眼眶边,他的双眼也一眨不眨。于是纪昌整理行装,离别妻子到飞卫那里去了。

飞卫听完纪昌的汇报后,却对纪昌说:“还是没有学到家,要学好射箭,你还必须练好眼力才行,要练到看小的东西像看到大的一样,看隐约模糊的东西像明显的东西一样。你还要继续练,练到了那个时候,你再来告诉我。”

纪昌又一次回到家里,选一根最细的牦牛尾巴上的毛,一端系上一只小虱子,另一端悬挂在自家的窗口上,两眼注视着吊在窗口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10天不到,那虱子似乎渐渐地变大了。纪昌仍然坚持不懈地刻苦练习。他继续看着,看着,目不转睛地看着。

三年过去了,眼中看着那个系在牦牛毛下端的小虱子又渐渐地变大了,大得仿佛像车轮一样大小了。纪昌再看其他的东西,全都变大了,大得简直像是巨大的山丘了。

于是,纪昌马上找来用北方生长的牛角所装饰的强弓,用出产在北方的蓬竹所造的利箭,左手拿起弓,右手搭上箭,目不转睛地瞄准那仿佛车轮大小的虱子,将箭射过去,箭头恰好从虱子的中心穿过,而悬挂虱子的牦牛毛却没有被射断。这时,纪昌才深深体会到要学到真实本领非下苦功夫不可。他便把这一成绩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很为纪昌高兴,甚至高兴得跳了起来,并用手拍着胸脯,走过去向纪昌表示祝贺说:“你成功了。对射箭的奥妙,你已经掌握了啊!”

专注是做事成功的重要元素。

《成功》杂志庆祝创刊100周年时,编辑们节录了一些早期杂志中的优秀文章,其中有一篇关于爱迪生的访谈给读者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这篇访谈的作者奥多·瑞瑟在爱迪生的实验室外安营扎寨三周才获得了访问这位伟大发明家的机会。以下就是访谈的部分内容:

瑞瑟:“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么?”

爱迪生:“能够将你身体与心智的能量锲而不舍地运用在同一个问题上而不会厌倦的本领……

可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做了不少的事。假如你早上7点起床,晚上11点睡觉,你就能做整整16个小时的工作,惟一的问题是,他们能做很多很多事,而我只能做一件。假如你们将这些时间运用在一个方向、一个目的上,你就会成功。”

由此可见,只有选准目标,并且专注于其上,才可能获得成功。

有人把勤奋比做成功之母,把灵感比做成功之父,认为只有两者结合起来人才才能产生。而专注则是勤奋必不可少的伴侣。专注使人进入忘我境界,能保证头脑清醒。全神贯注,这正是深入地感受和加工信息的最佳生理和心理状态。法国科学家居里说:“当我像嗡嗡作响的陀螺般高速运转时,就自然排除了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人,一旦进入专注状态,整个大脑就围绕一个兴奋中心活动,一切干扰统统不排自除,除了自己所醉心的事业,生死荣辱,一切皆忘。灵感,这智慧的天使,往往只在此时才肯光顾。没有专注的思维,灵感是很难产生的。

怎么才能培养做事专注的习惯呢?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借鉴:

1.不要被别人取得的成就所**。因为做事最忌见异思迁,造成见异思迁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为别人的某些成功所动。正确的做法是认准自己的目标,执着地追求成功。

2.不要因失败而动摇决心。许多人一做事就急功近利,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过于急切地盼望成功,则容易走向反面。事实上,干任何事情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成功也有个水到渠成的问题。英国作家约翰·克里西开始写作时,收到退稿743篇,但这并没有动摇他的信念和决心。他坚持下去,终于取得成功,一生中出版了560多本书。如果他看到七百多篇退稿而退却下来,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成就了。

3.要有敢于下苦功的精神。当我们有了努力的目标,并将其坚持下去,一切阻碍都将不存在。有些人对爱因斯坦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羡慕不已,却很少想到他所用掉的几麻袋的演算草纸;有些人对NBA球员的声誉津津乐道,却很少去想他们究竟洒下了多少汗水。因此,千万不要光羡慕别人的成果,要准备下苦功夫才行。

4.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来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权力,你无法停下来,因为你停下来,他将被企业淘汰;一个企业停下来,它将被社会淘汰;而一个国家停下来,它将被世界所淘汰。生存竞争,这正是促进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源动力。

专注才能集中力量,专注才能深挖深掘,哪怕再简单的事物,只要专心深入研究,就会有收获。很多人成功的关键在于看准一件小事就紧盯不放,深入挖掘,努力从中寻求突破,创造效益。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自上次参观以来他一直忙于一个雕塑的创作。他说:“我在这个地方润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些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把握好一件作品完美的细节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那些成就非凡的大家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不断地追求完美,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出神入化。

比尔·盖茨开始创业时,仅仅是因为他在《大众电子》杂志上,看到“世界上第一部微型计算机,堪与商用型号相匹敌”的“牛郎星8800”已经研制成功的消息。由于他与朋友艾伦一直关注电脑芯片及微电脑的研制工作,并且试图制造他们自己的计算机,因此他们对这些消息十分敏感。从这则消息开始,盖茨和艾伦就已认定那些像PDP8型的小型机的末日快到了。

当时,一些较大的公司已开始使用大型电脑进行现代化办公,聪明的盖茨预感到家庭电脑时代即将来临,将来的世界必将是电脑化时代,一个巨大的商机已经摆在眼前。错过这个机会,将会错过一个时代,被这一细节所吸引,盖茨和好友保罗·艾伦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

他们知道微型计算机研制成功的消息后,并不仅仅停留在新产品诞生的喜悦之中,而是设法了解到这种计算机缺乏支持计算机运行的语言。于是,盖茨和艾伦就在哈佛阿肯计算机中心没日没夜地干了8周,为8080配上BASIC语言,此前从未有人为微机编过BASIC程序,盖茨和艾伦开辟了PC软件业的新路,奠定了软件标准化生产的基础。

之后,他们的微软公司了解到当时的计算机巨头IBM也在寻求操作系统的软件支持,于是他们就从另一家公司获得了一种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许可证,并将其改进后于1981年以MS—DOS(“微软磁盘操作系统”)为名推向市场。此举使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借助IBM这股大风,平步青云,销售量猛增。而且相对于其他竞争者而言,微软的操作系统软件是最早进入市场的。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由此它轻而易举地赢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今天,任何细微的东西都可能成为“成大事”或者乱大谋的决定性因素。善于在瞬息万变的竞争中审时度势,把握机遇,是微软成功的法宝。这当然与公司第一把手比尔·盖茨的精明能干、高瞻远瞩是分不开的。盖茨说,谁最先把握住了信息,谁就意味着最先获取了胜利的法宝。

世界上的许多事业有成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你聪明,而仅仅因为他比你更懂得细致入微。

抓住机遇就意味着成功,但是商机往往蕴涵在小的细节上,懂得培养自己“细致入微”的品格,定能在商场上把握契机。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纯粹偶然事件在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视了,多年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常见的日常生活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作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没有人能像牛顿那样引发出深刻的定律出来。同样,从普通烟斗里冒出来的五光十色像肥皂泡一样的小泡泡,这在常人眼里就跟空气一样普通,当然也很少有人去研究这一现象,但正是这一现象使杨格博士创立了著名的光干扰原理,并由此发现了光衍射现象。

人们总认为伟大的发明家总是论及一些十分伟大的事件或伟大的奥秘,其实像牛顿和杨格以及其他许多科学家都是研究一些极普通的现象,他们的过人之处在于能从这些人所共见的细小现象中揭示其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心灵比眼睛看到的东西更多。那些没头没脑的凝视者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只有那些富有理解力的人才能穿透事物的表象,深入到事物的内在结构和本质之中去,细致入微地观察,进行比较,才能抓住潜藏在表象后面的更深刻、更本质的东西。

在伽利略之前,很多人都看到悬挂着的物体有节奏地来回摆动,但只有伽利略才从中做出了有价值的发现,比萨教堂的一位堂守在给一盏悬挂着的油灯添满油之后,就离去了,听任油灯来回**个不停。而伽利略,这时还只是一个18岁的年轻娃娃,他发现油灯有规律的**来**去,由此想出了一个计时的主意。此后,伽利略经过50年的潜心钻研,才成功地发明了钟摆,这一项发明对于精确地计算时间和从事天文学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它的价值和作用也是难以计算的。

有一次,伽利略偶然听到一位荷兰眼镜商发明了一种仪器,借助于这种仪器,能清楚地看清远方的物体。这吸引着伽利略认真研究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并促使他成功地发明了望远镜,从而奠定了现代天文学的基础。以上这些发明绝对不可能由那些漫不经心的观察家或无所用心的人创造出来。

开普顿·布朗先生一直在潜心研究桥梁的结构问题,当时要在他家附近的特威德河上建一座大桥,开普顿一直在构思如何设计一座造价低廉的大桥,画出比较理想的图纸来。在初夏的一个早上,晨露未干,他正在自家的花园里散步,突然看到一张蜘蛛网横在路上,于是他突然灵感大发,一个主意涌上心头。铁索和铁绳不正可以像蜘蛛网一样连成一座大桥吗?结果他发明了举世闻名的悬索大桥。

詹姆斯·沃特一直在思考如何在克来迪这个地方铺设地下输水管道,这地方河流纵横,河床情形千差万别,他冥思苦想未能想出理想的方案。有一天,他偶尔看到桌上一只龙虾的壳,由此他受到了启发,设计了一种类似龙虾形状的铁管,铺好之后,果然解决了以前没解决的难题。

伊兹贝德·布约尔设计著名的托马斯隧道的灵感则是观察微小的船蛆的结果。他发现这种小小的动物用自己全副武装的头部首先朝一个方向钻孔,然后朝另一个方向钻一个孔,再钻出一个拱道,这是第一道工序;第二步是在洞的顶上和两边涂上一层滑滑的东西。布约尔很受船蛆的启发。他把船蛆的操作过程及其方法细细加以研究,终于得以建好他的掩护支架,并完成他那项伟大工程。

只有那些潜心仔细观察的人,他们的眼睛才能发现一些看来毫无用处的细微东西所包含的价值和意义。海草在蓝幽幽的大海中轻轻飘忽,焦急不已的船员们一直在为没有找到新大陆而烦恼,他们正在策划一场谋反。哥伦布告诉他们:海草告诉我们,新大陆离我们已经不远!一场骚乱就在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中化为乌有。船员们的信心大增。成与败,险恶与平安有时转化起来就是如此容易,但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不具备渊博的知识就不可能化险为夷。

注重观察细微之处并发现其内在价值,这是许多大商人、艺术家、科学家以及其他伟大人物的成功之道。于细微之处见精神,这也是他们的过人之处。

当富兰克林发现闪电现象与电的一致性时,有人讥讽他说:“这有什么用呢?”对此,富兰克林回答说:“小孩子有什么用呢?但他会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大人。”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凡尼观察到当青蛙的腿接触不同的金属制品时都会骤然**一下。没有人想到正是这一微不足道的发现导致一项重大发明的出现。伽凡尼由此受到启发,从而产生了发明电报的设想,电报的发明使整个大陆迅速联系起来,由此引起电讯方面的一系列重大变革。

今天,通讯技术已绝非过去所能比。但谁曾想到,造成一个时代发生如此伟大变革的发明竟然是始于一个如此简单的“观察”。从地下挖出来的小小石块或化石,平凡而不起眼,但由此却产生了一门新的科学———地质学。人们凭借地质学的知识,通过识别一块小小的矿石,而投资开矿,有多少钱财就源源不断地从矿山中流了出来。

当马尔格兹·沃赛斯特在套尔当囚犯时,有一次,他观察到水壶里的热气掀起水壶盖子这一现象,从此他的注意力就集中到蒸汽动力这个课题上。他把他观察的结果发表在《世纪发明》这本杂志上,相当一段时期,他的论文被当作探讨蒸汽动力的教材使用。一直到后来,赛威热、纽卡门等人把蒸汽原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制造出了最初的蒸汽机。后来瓦特被叫去修理这台已属于格拉斯哥大学的“纽卡门机器”。这一偶然的事件给瓦特带来了一次机遇,他花了一生的时间使蒸汽机完善起来。

“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湖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一切伟大的事情都是源于微小的事物,千万不要忽视小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