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缺憾也是一种美
缺憾给人许多伤感,也给与人收获,这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缺憾也是一种美。人生也是一样会有缺憾,我们的情,我们的爱,我们的事业,我们的家。有了缺憾我们才去认真珍惜,我们才认真的去爱,世上本来就没有完美。
人人皆知,牡丹国色天香,却味道平平,茉莉香气四溢,却貌不惊人;玫瑰色香俱全,却茎身遍刺。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一样事物,都无法做到十全十美。可正是因为有缺憾,才造就了它的与众不同,缺憾也是一种美。
生活中,每个人都想将事情做得圆满,因而凡事都要求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好的,可是如果过分追求完美,不仅不能达到理想的状态,而且可能适得其反。
古时候,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取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在那颗珍珠上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
珍珠上的斑点,虽然是一种缺憾,但是这并不影响它的美丽。如果你只是看到了它的瑕疵,却没有看到它美丽的光芒,而刻意去修改,到最后能得到的不是一颗完美的珍珠,而是一堆细碎的粉末。缺憾,也是一种美,而关键是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
大多数人都喜欢追求完美,追求最好,追求理想的境界。古往今来也有许多有识之士懂得缺憾的重要意义,懂得给自己留些空间的好处,所谓“弥天之功当半分于天”,所谓“花开一半、酒意一半正好”,所谓“过犹不及”,所谓“事若求全何所乐”。
其实人生从来不曾完美,人生就是这样子,永远是缺憾的。佛学里把这个世界叫作“娑婆世界”,翻译过来就是能忍许多缺憾的世界。本来世界就是缺憾的,而且不缺憾就不叫作人的世界,人的世界本来就有诸多缺憾,不完美才是完美,太完美了就是缺陷。我们总是生活在种种缺憾中,缺憾是与生俱来的,没有缺憾就意味着圆满,圆满也意味着停滞,到达了终点。
许多悲剧之所以那么耐人寻味就在于它的缺憾,留给观看的人很大的思考余地。正如狄德罗所说:“如果世界上一切都是十全十美的,那便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了”月亮因为有阴晴圆缺,所以才那么丰富多彩。卓越、出色并非完美,奇才常常有大缺憾。
著名影星玛丽莲·梦露,有人说她脸太短,身体则显得有点偏胖,然而她却被评为20世纪最美的女人。美国伟大的总统林肯,形象丑陋,不修边幅,嗓音粗哑,但他却是历史上最完美的演说家。
红楼梦里美丽高傲的黛玉,葬花时“花谢花飞飞满天,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是多么的凄凉,然而正是因为这凄凉的美景,才有如此感人的文学形象。
西方乃至世界最美丽的女神——维纳斯,却有着一个美丽的缺憾,也是这种残缺,让她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人们被她的神秘和美丽感动,撺摩着古老残缺的根源,欣赏她俊美的脸庞和优美的曲线。
享誉世界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了无数的经典不朽之作。而其中一些为我们所知的作品,却是在他双耳失聪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对于一个音乐家而言,失去听觉,无疑等于失去生命。可是贝多芬仍然坚持创作,由于不能听到声音,他更能把精力完全集中在创作之上。也因为如此,他在双耳失聪之后的作品,更能震撼人心,缺憾虽然存在,可倘若我们能正确地去看待,缺憾也会成为优点。
我们总在期盼着圆满,可是,人生是不可能十全十美,事物也不可能真正的圆满。生活中小小的缺憾,不是我们哀怨的寄托,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在缺憾中留下完美。
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在追求中不断的完善自己。完美的人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人的一生中总会留下一次有一次的缺憾。完美是我们理想的最高寄托点,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奋斗目标,然而完美是海市蜃楼,是空中楼阁,是虚无缥缈的仙境。
实际上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缺憾。在风和日丽,春暖花开,鸟语花香的日子里,也会有电闪雷鸣,狂风暴雨。有美丽怡人的胜地,也有荒无人烟的沙漠;有日出时的壮美,也有日落时的悲凉;有季节交替的温馨,也有花开花落的惆怅。实际上生活原本就是这样,美好与缺憾总是并存的。
缺憾激励人们奋进,一个人只要有缺憾,就永远不会满足,就会永远向下一个目标进发。
缺憾给人们勇气,给人们信心。它永远在后面鞭策着人们,告诉人们前行。不要以为一个人的人生有了缺憾,就不再圆满,缺憾才是一种治病的良药,带着你走向更大的成功。
人生没有缺憾,就只能是一条单调的直线不会有什么起伏,也不会让你尝到奋斗的快乐。
有了缺憾,就有了起伏。大起大落的曲线,才是人生真正的写照!有低谷,有**,有缺憾的人生,最后肯定会留在最高点,享受“一览众山小”的快乐!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新月半弯,是一种缺憾;失败,也是一种缺憾。但是就是因为有了缺憾,才有满月之美,才有成功之喜。缺憾,也是一种美!
舍得智慧:
不要总是躲着缺憾,不要把有没有缺憾,当作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人生总有失意之时,不要因为小小的缺撼而委屈。上帝总是最公平的,他关闭了一扇门,同样为你开启另一扇门。
缺憾也是一种美,跨过缺憾,再追寻理想中的完美吧!
2.走出完美陷阱
佛经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在渐渐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特点,应该说,这没有什么不好。人类正是在这种追求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而使得自身脱去了赖以树叶遮羞的衣服,变得越来越漂亮,成为这个世界万物之精灵。如果人只满足于现状,而失去了这种追求,那么人大概现在还只能在森林中爬行。
完美是一个极具**力的梦想,但常常变成你生活中的一个漂亮陷阱,让你陷进它的泥塘,难以自拔,就像水到了100℃就会沸腾,到了0℃就会结冰一样,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事何物,都要不可为之而强为之,不达到想像中的彻底完美誓不罢休,那就是和自己在较劲了,长此以往,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而且这疙瘩会系得越来越大,会系得越来越死。
生活中经常有这样一些人,做事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对自己总是不满意,常常因为过分重视事物的细节而忽视全局,面临意外而不知所措。这主要源于他们性格特质上的追求完美,这些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做事希望做到最好,同时又有些墨守成规。由于他们的行为表现过度认真、拘谨和执拗,缺少灵活性,也由于过度自我关注、自律和刻板,因此他们很少有自由悠闲的心境,缺乏随遇而安的潇洒,长期处于紧张和焦虑状态,也经常会因为不完美而后悔、自责。
追求完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心理特点或者说是一种天性。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就自然会形成这样一种情景: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做到自己满意的地步,那么必定是吃不好睡不好,总觉得心里有个疙瘩,很不舒服。什么事情都会有个度,追求完美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变得不完美,就是在和自己较劲了,长此以往,心里就有可能系上解不开的疙瘩。我们常说的心理疾病,往往就是这样不知不觉出现的。
从前,有一个男人,一直在寻找一个完美的女人,以至在他八十岁的时候,他还是孤单一人。有人问他:“你寻找了几十年,找遍了世界上很多地方,难道连一个完美的女人也没遇到吗?”那个男人很伤心的说:“有一次,我是碰到了一个完美的女人。”那个人又问:“那你为什么没有和她结婚呢?”那个男人说:“没有办法,她也正在寻找一个完美的男人。”
年轻人恋爱,喜欢众里寻他千百度,挑了又挑,身高、长相、学历、家庭、财产……尽善尽美,期待着有个浪漫开始,一个的心旷神怡的过程,一个不同凡响财富。然而,千百度寻找男友完美之偶像;朝朝暮暮的守候却总又平淡;千家万户的所有总不是自己一家所能拥有的。挑选和等待地得到的还是完美的陷阱。
人生不可能事事都如意,也不可能事事都完美。追求完美固然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但如果过分追求完美,而又达不到完美,就必然会产生浮躁。过分追求完美往往不但得不偿失,反而会变得毫无完美可言。
“完美主义情节”很多人都有,做什么事情都追求完美,交朋友也想交好朋友,认识的人都想成为朋友,于是人们为了这样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努力、努力、努力。但是,这是不可能的。你不能追求这样的一个结果,因为人和人的思想是不一致的,你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统一到你的思想下,或者你追随别人的意识而迷失自我。
虽然我们强调要适应社会,但是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地以为我们要彻底改变自己来适应社会,适应他人。有欣赏你的人,就一定有看不惯你的人,只要大多数人是欣赏你的,那就说明你是正确的。
人人追求完美,但人人都不可能完美,这是客观现实。你如果事事追求完美,必然活得很累。既然事事完美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过分地追求完美。有些朋友却过分追求完美,总想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到头来得到的往往只是痛苦不堪。
所以说完美是一个陷阱。我们就是这样跌进完美自身所造成的陷阱里,只不过这种陷阱常常是以漂亮的面貌招手出现,以良好的状态开始作为引导,然后被日后的逞强、虚荣所代替,心理上渐渐地磨出了老茧,而自己浑然不知。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一男人来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后,迎面又见两扇小门,一扇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推开“美丽”的门,迎面又是两扇门。一扇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推开“年轻”的门——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九道门,当他来到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写着一行字:您追求得过于完美了,到天上去找吧。故事当然是故事,但是说明一个道理:真正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我们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任何事情都存在两面性,只要它在这个社会上存在,就有它存在和生存下去的理由和方式。所以,做任何事情甚至做人也都是这样,千万不要追求完美,这是不可能的,在经历了更多的曲折和磨难以后,我们会深深地体会什么叫做“中庸”,什么是“平衡”,什么是“折中”。
舍得智慧:
太过多的追求完美,实际上就是一种不完美!因为生活的确不是完美无缺的。我们越是极早地接受这一事实,就越能极早地拥有轻松的心态。追求完美或者放任自己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一定要及早走出完美的陷阱。
3.原谅别人的错误
福莱说:“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余地,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犯过错而需要别人原谅的时候。”不原谅的本质是,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而原谅别人正是爱惜自己的做法。
能够去原谅,需要将自己的注意力从别人的错误身上转移,而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其实,你在心里是否原谅别人的错误,对别人也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你自己却有很大的影响。
不原谅的话,你自己会变得怨恨、痛苦、难受。
如果我们是爱惜自己的,希望自己的内心是舒适的,那么你便应该去选择原谅,而不再让自己的心理难受、痛苦。放下心中的怨恨,把自己从别人带给你的负面影响,伤害中解脱出来。
康林的一个朋友,这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愤怒、沮丧、仇恨和痛苦之中。康林和他的同学一起大学毕业,一起去一个公司试用。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哥们儿,这之前,亲如兄弟。
他们一起拜访了一位大客户,几乎谈成一单大生意。已经有了初步的意向,只等第二天签合同。康林和他的同学非常兴奋,在宿舍里喝酒庆祝。结果康林酩酊大醉,一直睡到第二天清晨。醒来后,发现他的同学不见了。等去了公司才知道,他的同学竟趁他烂醉如泥的时候,提前签成那单生意。当然,所有的功劳都成了同学一个人的。
康林找他算账。对方辩解说,喝完酒,心里不踏实,所以打算连夜将那个合同搞定。想和他一起去,可直叫了他半个小时,也没能把他叫醒。康林当然不信,可是有什么用呢?因为那单大生意,康林的同学升了职,并一直做到部门经理;而康林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公司的一个小业务员。
康林接受了事实,继续埋头苦干,一年后也升了职。可他就是不能原谅那个同学。他和同学彻底绝交,拒绝去一切有他那个同学的场合。
后来,康林的同学多次找到他,跟他道歉。可是康林对同学的道歉总是置之不理。其实他自己也并不快乐,尽管他也升到了部门经理。可是同在一个公司,哪怕再小心翼翼,也难免会不期而遇。每到这时,康林就会把头扭向一边,脸色铁青。
康林觉得自己很难受,本来犯错的是他的同学,要受到心灵惩罚的也应该是那位同学。
怎么到最后,竟成了他自己?
朋友告诉他,因为心理有了太多的恨。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了仇恨,那么,你就会不快乐。朋友对他说,要康林原谅他?为什么不能呢?事实上,这几年来,康林一直在放大一种仇恨,而当一种仇恨在心中被无限放大,便变得根深蒂固起来。心中被仇恨占满了,快乐放在哪里呢?原谅他人曾经的过错,其实对于自己,也是一种解脱。
最后,康林试着跟他的那个同学交流了一下。结果,多年的积怨一扫而光,他们再次成了康林。因为不必刻意回避一个同事,所以康林的业务做得一帆风顺,并再次升了职。
其实,这个世界也并非十全十美,每个人都会犯错,别人伤害了自己,很多时候可能是出于无心的。也许是那位同学的确喝多了,也许是因为年少无知,但不管怎样,原谅别人的过错就等于解脱了自己,原谅别人的过错是一种美德。
是否原谅,表面上看是个包容和胸襟的问题,其实,它是一个懂不懂得自爱的问题。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当中,我们必定会受到别人的很多欺负,伤害、冤枉,但我们千万不要伤害自己。
古人云:“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宽恕与快乐紧紧相连,宽恕是所有美德之中的王后,也是最难拥有的。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天地一定广阔;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精神一定充实;一个懂得宽恕的人,他的人生一定美丽。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是一种风范。
圣经上有这样一个故事:约瑟因得宠于父亲,而招来兄弟们的不满与嫉妒,兄弟们费劲心计最终把他以奴隶的身份卖到埃及。
在埃及奴隶主家里,本来他的表现将会使他深受重用,却无端遭到家主的妻子冤枉诬陷,结果他被判入监。在狱中他表现了自己解梦的能力,此事传到法老王的耳朵里,法老王正被自己每晚接连不断的噩梦缠身,听说有这样一个能解梦的人,立刻把约瑟招到身边,之后约瑟因为帮法老王解梦而被提升成为埃及的宰相。
而他在乡间的哥哥们由于连年的饥荒,来到埃及购买粮食,不巧与约瑟不期而遇。约瑟也曾想过要置他们于死地,但他又想如果他们不卖他到埃及,他哪有今天的辉煌?虽然他们的初衷是要害他,但神却为他开了另一个出路,使他得以高升,而百姓们也因此免去了饥荒之苦。
想到这里,他的心灵创伤终于得到释放。他完全把自己的心门敞开,非常平静地接待兄长们,由于他的仁慈与宽恕,使兄长们感到非常惭愧,最后他与兄长们抱头痛哭并且尽释前嫌。
一位哲人曾说过,“如果没有宽恕之心,生命会被无休止的仇恨和报复所支配。”当你还在为一件不快的事情而伤感、闷闷不乐的时候,当你正在处心积虑地想给那个冒犯过你的人施以报复的时候,当你正欲“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候,当你正在制订君子报仇的十年计划的时候,当你暗藏杀机想对那些曾经诬陷过你、诋毁过你、加害过你的人进行报复的时候,不妨以宽恕的心态、宽恕的心境来面对一切,只有放下怨恨,才能升华自己。
如果你不会原谅别人错误又不懂得宽恕别人,那就会给自己背负上一块大石头,你的生活会变得孤苦伶仃、渺小卑微,深陷其中、不可自拔;而你学会了宽容就能够腾出自己心灵的空间接纳别人,别人也会愿意接纳你。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要时刻警惕嫉妒、记恨、猜疑之心,更为重要的是,你要培养一个博大的胸怀,它能包罗万象,这也为你的成功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庞大的后备资源。“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恰好说明大度者的性格及其命运,惟有性格大度的人会因其心胸、气量、见识的远大而能成大器。
舍得智慧:
人与人之间常常会因为一些彼此无法释怀的坚持,而造成彼此永远的伤害。佛说:“放下心中的怨恨,才能解脱。”宽恕别人的过错,包含着这样一个万古不易的事实: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那么,你就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你才具有亲和力,你的人生才有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4.看淡人生得失
人生在世,拥有和失去是常有的事情。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在寻找的同时,就必须付出代价。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有获得。得到,本是一种快乐,但是在得到的同时,你也肯定失去了很多。人生就是这样,不断地重复在得与失之间。失中有得,得中有失,人们在得失之间度过了一生!
有一只狐狸,看见围墙里有一株葡萄,枝上结满了诱人的果实,狐狸垂涎欲滴,它四处寻找入口,终于发现一个小洞,可是洞太小了,它的身体无法进入。
于是,它在围墙外绝食六天,饿瘦了自己,终于穿过了小洞,幸福地吃上了葡萄。可是后来它发现吃得饱饱的身体,让它无法钻到围墙外,于是,又绝食六天,再次饿瘦了身体。
所以说,那个总数是一样的,不是吗?人生的得失总归零。
不管你喜不喜欢,得与失总要伴随你的一生。人生就是个不断得失的过程,又常常是先有所失而后有所得,无所失便也无所得。失也壮美,得也辉煌,得失相依。
人生最大的失去,当是生命之灯的熄灭。我们的先贤早看得很清楚,“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具善,人道毕矣”。庄子说的更明白,生有生的苦恼,死有死的安乐,因而“古之真人,不知悦生,不知恶死”。庄子妻亡,庄子鼓盆而歌。把生死看得这么透彻,还有什么人生得失不能善待的?
在实际生活中,得与失本来就是和谐而有韵律的,有小失才有大得,有局部之失,才能有整体之得。大地奉献了泥土和水分,草木才有鲜花和果实;正因为失去了春天的葱绿,才得到了丰硕的金秋;农民付出了汗水,土地才报以丰收。树梢翩翩起舞,正是风儿给予。
鱼儿活蹦乱跳,难道不是水的给予吗?人生失去了青春岁月,才走进了成熟。
得与失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要想使自己年轻一点,有活力一点,就要报有一种坦然的心态,抛开得与失的束缚,远离是非的羁绊,多一份成熟,少一份迷茫,从而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精彩。
大千世界,得与失是形影相随的。生命在一点一滴凝聚的同时,也在一分一秒的失去。
当我们拥有青春时,却失去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当我们融入社会,学会了左右逢源,却失去了原来的纯真和坦**。
盼望日出之美,却失去了宝贵的晨光;享受大都市高品位的生活,却失去了田园生活的悠闲;贪图财、色、官,却失去了做人的正气、道德和平常心。如果把人生的得失全部收集,得为正数,失为负数,那么相加结果应该为零,这正可体现世间万物均平衡的道理。
人生是一个得失的过程,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得失相伴。一个人得到的越多,失去自然也越多。所以,我们不应该太在意自己丢失了什么,而且生命中的一些东西注定是要消失的。
人得与失,常常发生在一闪念间,“舍得”是一种人生智慧。害怕失去的人可能永远也得不到,舍得下才能得到,因为失去会让我们有所突破,会让自己渐渐长大,会让我们懂得珍惜。
总是以为,已经到手的东西便是属于自己的,一旦失去,就觉得蒙受了损失。其实,一切皆变,没有一样东西能真正被占有。得到了一切的人,死时又交出了一切。还不如在一生中不断地得而复失,习以为常,也许能更为从容地面对死亡。
另一方面,对于一颗有接受力的心灵来说,没有一样东西会真正失去。失去的东西,不能再得到了。还能得到一些东西,但是迟早还会失去。最后注定要无可挽救地失去,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看中得与失呢?得失真的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生问心无愧!
人生本如梦,要学会看淡一切,看淡曾经的伤痛,好好珍惜自己,善待自己,珍惜上帝赐予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心中永远有一片阳光照耀的晴空,把眼前的痛苦看淡,或许痛苦之后就是幸福。没有人不想幸福快乐地生活,然而现实生活不尽如人意,我们却经常不能左右幸福,因为痛苦烦恼总是不期而至,面对痛苦烦恼我们也许无法逃避,但我们可以选择善待自己。
人生的过程不过就是失与得,看淡了也就轻松了,在一切看淡后我不知道我该看重什么?人非圣人,谁能无错,看淡一切,一切也就过眼云烟,如果真的忘不了,就默默地珍藏在心底的 最深处,藏到岁月的烟尘触及不到的地方……凡人当然有烦恼,生活本来就有许许多多的无奈,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生活中有时快乐,有时悲伤,这都是很正常的,要不为什么老天会创造出眼泪
有人说,生活是一种享受;有人说,生活是一种无奈。其实,生活有享受也有无奈,有欣慰也有困惑。生活就象一枚青果,你含在嘴里慢慢品,细细嚼,便有诸多滋味在你舌尖蔓延,也甜,也酸,也苦,也涩。
漫漫旅途中,或许感到疲惫,也许有些沉重,但只要有一份美丽的心情,就会觉得欣慰,就会充满自信。好好的珍惜人生,尽情的拥抱生活,虽然辛苦,也会咀嚼出甘甜与芬芳的神韵!快乐从来不是永恒的,痛苦也只是个过程,没有谁能拒绝春天来临,没有谁能永远都做好梦,最终一句,快乐掌握在自己手里,是要靠自己去找寻的,看淡一切,善待自己。
舍得智慧:
人生在得失之间,对得失的把握体现充实与幸福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就是享受生命的过程,这种过程的累积就是圆满的人生,这样的人生就是灵魂的升华。坦然面对人生的得失,才能为自己打造一个更加完美、更加坦**的人生。
5.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生活中总有那么多让人不快让人心烦的事情,很多人不快和心烦时时就会抱怨,变得很絮叨。达尔文说:“适者生存。”这个时代前进的脚步太快了,不要不适应,不要不调整,不要总是抱怨,不要总是力图改变环境。
当我们在为生活或境遇烦恼苦闷到极点的时候,要学会敞开一扇心灵之窗,换个角度看待生活、看待事物,不要因为一次挫折就自暴自弃,止步不前。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为了以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记住这句话吧,如果你改变不了环境,就改变你自己!
丽莎是英国一家化妆品公司的创办人。小时候,她和爷爷一起生活在乡下。爷爷开了一个小杂货店,为人慈祥又和气,邻居们都喜欢和他聊天。每当那些喜欢抱怨、爱发牢骚的邻居到商店买东西时,爷爷总是会把丽莎拉到身边,让她看自己和邻居说话。
有一次,邻居吉姆前来买香烟。爷爷问他:“今天怎么样啊,吉姆老兄?”
吉姆长叹一声说道:“唉,今天不怎么样啊,你看看,这天气这么热,气死人了。这种鬼天气,真要命啊!”
爷爷一边给他拿香烟,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一直抱怨了十多分钟,吉姆才离开了小店。
又有一次,邻居汉森一进店门就向爷爷抱怨道:“真是气死我了!我再也不想干犁地这活儿了!尘土飞扬不说,驴子还不听使唤。我真是干够了!你看看我的腿、脚,还有手、眼睛、鼻子,到处都是尘土,我真是干够了!”
爷爷仍然是那副老样子,一边给他拿东西,一边附和着说:“是啊,是啊!嗯,嗯……”
等汉森发完了牢骚离开小店,爷爷把丽莎拉到身前,问她:“孩子,你听到这些喜欢抱怨的人说的话了吗?”丽莎点点头。爷爷接着说:“孩子,那些与世长辞的人,睡觉时不会感到暖和的被窝已变成冰冷的灵柩,身上的羊毛毯已变成裹尸布,他们再也不能为天气热或驴子不听话而唠叨一分钟。孩子,你要记住:不要抱怨,因为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如果你对现状不满意,那你就设法去改变它。如果改变不了,那就改变你的心态去面对这些问题,但你一定不要去抱怨什么。”
长大后,丽莎牢记着爷爷的话,无论遭遇多大的挫折,她也从未抱怨过什么,最终靠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打拼出了一片天地。
不抱怨是一把钥匙,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借助这把钥匙,我们会自然延伸和深入到生活的诸多层面,唤醒我们渴望已久的改变。如果不喜欢一件事,就改变那件事,如果无法改变,就改变自己的态度,改变自己的言语,改变自己的思维。只要积极改变自己,就能改变世界。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抱怨上时,就会更快、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一个小女孩子在父亲的葡萄酒厂看守橡木桶,每天早上,她用抹布将一个个木桶擦拭干净,然后一排排整齐地摆放好。令她生气的是:往往一夜之间,风就把她排列整齐的木桶吹得东倒西歪。小女孩子很生气,父亲安慰她说:“我们可以想办法征服风啊!”
于是小女孩子就一直想啊想啊,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挑来一桶一桶的清水,然后,把它们倒进那些空空的橡木桶里,而后忐忑不安的回家了。第二天一大早,小女孩就匆匆爬了起来,她跑到放桶的地方一看,那些木桶仍然排列得整整齐齐,没有一个被风吹倒或吹歪。
小女孩高兴的笑了,她对父亲说:“要想木桶不被风吹倒,就要加重木桶的重量。”
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我们每天都在面临着不同的环境与事件,有些人总是在感叹:时乘运蹇;有些人总是在抱怨:志不得伸,才不得用。于是,他们愤世嫉俗,不断地抱怨环境,以怒气对待每一个,结果使得人生的道路越走越窄,事业越来越失败。盲目自大的人是愚人,愚人之顽不可医,这注定了他们的失败。
抱怨没有任何的益处,只有学习的东西在将来的路上可以运用。比如:你遇到小人,不要抱怨,要学习以后怎么防范小人。你不会拍马屁,而被人占了便宜,那也要告诉自己学会拍点马屁,起码催眠自己向自己不崇拜的人进行赞扬。
一个聪明的人,首先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人,而不是企图改变环境和他人的人。一位哲人说过:“你虽然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在许多情况下,我们不可能改变残酷的现实,唯一可行的选择是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实现自我。
要改变自己就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改变自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适应社会,到感情生活、创造生活,再到顺应潮流,最后到立志。用心去生活,无论你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你是贫困还是富有。我们要以一颗真实的心面对生活,面对他人,面对世界。同时,要树立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观,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生活和工作。
舍得智慧:
生活总是会有很多的不完美,很多人喜欢用抱怨来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可是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抱怨是弱者的表现,生活的强者从来不会抱怨,他们总是积极的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放下抱怨,生活掌握在自己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