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课 空杯心境,清净自然(1 / 1)

1.清除心灵的杂草

人的心灵就像一块肥沃的土地,所以古人又称其为心田。心田可以长鲜花,也可生杂草,全看你撒的是什么种子。心里长着鲜花的人,善良正直,乐观向上,热爱工作,乐于助人,富于进取精神,别人都愿意和他在一起。而心里有杂草的人,终日心情郁闷,心理阴暗,看谁都不舒服,干啥都没劲,自己一事无成,还嫉妒别人。

一个人无伦从事何种行业,随着岁月尘霾的飘浮,心灵里难免会生出各种各样杂乱的想法,这些不良的思想就如杂草若不能及时予以清除就会越生越旺,以至于影响到你对生活的态度。我们要及时调整心态,及时清除掉心灵里消极的想法,那么如何清除心灵的杂草呢?

一位哲学家曾带着他的弟子来到一片田野。这位哲学家指着田野问弟子说:“你们说,这片田野里长着些什么?”“杂草。”弟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那你们说,怎样才能清除这些杂草?”众弟子不禁有些愕然,心想:这个问题也太简单了。“只要给我一把锄头就够了。”

大弟子首先开口说。二弟子马上说:“还不如用火烧来得快。”三弟子有不同意见:“要想斩草除根,只有深挖才行。”

等众弟子七嘴八舌讲完后,哲学家微微一笑,说:“你们先按自己的方法去清除一片杂草,一年后,我们再来讨论这个问题。”

一年后,众弟子再次相聚,他们都很苦恼,因为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不能将杂草彻底清除。众弟子一起向老师求教,哲学家说:“谁都不能把杂草完全清除,因为它的生命力很强。要想除掉田里的杂草,最好的方法就是全种上庄稼。我们的心灵也一样,也是一片田野。”

是啊,人的心灵就像一片田地,只有种满知识的庄稼,才不致荒芜贫瘠。只要勤奋,终究会结出丰硕闪亮的人生果实。而当人烦恼颓废之时,也只有拿出智慧的计划,一心一意地积极行动起来,才会将生活中的所有失意抛掷脑后,收获成功的喜悦,彻底清除心灵的杂草。

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很多人的心灵上长出了“杂草”:有的吃喝玩乐、不思上进,把时间浪费在无聊应酬之中,有的贪图灯红酒绿的迷醉生活,有的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怨天尤人,让“杂草”荒芜了人生。

人的思想,正确的东西不去占领,错误消极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杂草”往往有着华丽的伪装,而且容易使人麻痹,在不知不觉中侵蚀人的心灵,使心灵的田野“杂草”丛生。

因此,我们要通过学习,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充实精神生活,升华思想境界,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让思想的“杂草”没有落脚之处、生存之地。

我们知道田间杂草一旦疯长,庄稼就会大大减产,甚至会颗粒无收,为使农田生态系统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必须除去田间杂草。同样,在现在这个纷繁复杂性的社会,各种心灵杂草会悄然爬满心灵的土地,为使心灵土地上的庄稼茁壮成长,我们要清除心灵的杂草。

清除心灵的杂草和清除田间里、土地上的杂草的工序是一样的,对付这些心灵深处的杂草。我们必须逐个斩草除根。最后你就可以征服它们。有的杂草生命力很强,如自卑、嫉妒,如果出现了这种杂草,我们需要在它还没有铺天盖地地蔓延前,甚至是在它刚刚发芽的时候就立定心志,立即清除它。这样,当下次有杂草的时候,我们便可以有更多的勇气、智慧、能力去解决、消灭。

你的心灵里长杂草了吗?你清除它们了吗?如果你自己不能够那么去做。请邀请上帝参与吧,他会给你力量和信心。他希望你保守你的心。

人生漫漫,生命犹如一叶扁舟,载不动太多的物欲与奢求。生活里我们不需要苛求太多,很多的时候,那些所谓的心灵重负也都是自己强加上去而已,所以,人也要学会及时地清除那些心灵深处的糟粕,留取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精华,就可以拥有一颗简单而不超负荷的快乐的心。

舍得智慧:

我们的心灵之田需要我们细心的经营,如果忽视了心田的沃土,此时杂草变得很容易侵占我们的心灵,若不能及时的作认真的自我审视与剖析,我们的心灵很快就要荒芜。及时清除灵魂的污垢,让内心充满美德,人生才会永远快乐。

2.赶走你的忧虑

《列子.》里有一个寓言:杞国有个人,不怕天寒地冻,只担心天塌下来,他没有地方躲藏。为了这件事,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整天苦思冥想,以求一旦天真的塌下来好有个安身的地方。后来有人告诉他,天空是由大气组成的,绝对不会塌下来,即使天真的塌下来,对人也不会有什么伤害,你放心好了。杞人听了别人这样的解释,这才放宽了心。很多时候,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忧虑就像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水,而那不停地往下滴、滴、滴的忧虑,通常会使人心神丧失而自杀。”不知道怎样抗拒忧虑的人都会短命而死。为你的忧虑定个“停止点”,决定这件事值得付出多少忧虑——然后就不再付出了。

有一个小故事讲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候,有一个德国的青年常常的忧虑,他为什么忧虑呢?他害怕当兵,因为一当兵就九死一生。所以他就忧虑到一个程度。他的平安失去了,他的快乐失去了,他的健康失去了,后来他的工作失去了,他的女朋友也失去了,所以他人生一片黑暗,他就决定跳楼。当他正在准备死亡的时候,突然接到从前线来的一封信,这封信是他在前线的同班同学正在打仗时写给他的。

这封信是这样写的:亲爱的朋友,在两者之间,有一件是确定的,你不是被征召当兵,就是在原地不动,若是在原地你不要忧虑;若是被征召当兵,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送往前线,一种是留在后方,若是留在了后方你不要忧虑;若是送往了前线,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在危险的地区,一种是在安全的地带,若是在安全的地带你不要忧虑;若是在危险的地区,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负伤了,一种是没有负伤,若是没有负伤你不要忧虑。若是负伤了,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重伤,一种是轻伤,若是轻伤,你不要忧虑;若是重伤,也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医好了,一种是死掉了,若是医好了,你不要忧虑。若是死掉了呢,你就不会忧虑了。

放下忧虑,放开手脚,冲出禁锢,大胆的去做,勇敢的去尝试,每一件事你不尝试你怎么知道是成功还是失败。我们不要在做事之前想得太多,做事之前肯定要想如何把这件事做得更好,那是思考是考虑,如果想得太多前怕狼后怕虎,那是忧虑。忧虑会束缚你的思想束缚你的手脚,那么你做这件事的效果肯定不会最好。

很多人的忧虑来自于名利心太重,心胸过于狭隘,他们由于过分害怕失败,于是就忧心忡忡,心头像压着一块沉重的铅块,使人感到窒息,感到束手无策。这些人由于忧虑失败,所以往往把现实中的困难估计过高,什么事做起来都感到十分吃力,觉得没有成功的把握,以至于前怕狼后怕虎,畏首畏尾,一旦感到生命无助时,这些人便心灰意冷,甚至于自暴自弃。

在做完某件事之后你是不是也过多的忧虑呢?后悔没有把事情做得更好,总是颠过来翻过去的想这件事,浪费无谓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在扼杀自己的积极性。大可不必这样。我们在做完某件事情之后,回顾总结一下,哪些是成绩,哪些是不足,下次继续发扬成绩注意克服不足就可以了,过多忧虑是没有用的。

据心理学家研究,我们的忧虑中,有 40%纯属杞人忧天,那些事情根本不会发生;有30%是怎么忧虑也没有用的既定事实;有12%是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幻想;有10%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就是说,我们头脑里有92%的忧虑是自寻烦恼,只有8%的忧虑勉强有些正面意义,至少表明你在思考,实质上却是无效的思考,因为你并没有去想办法解决。

美国伟大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说:“我从来不去预料结果,因为每当你考虑结果,你总会想到一个糟糕的结局。无论我陷入何种处境,我都会想,自己一定能成功——而不去想如果失败了会怎样。有些人一想到会有一个糟糕的结局,便会忧虑得浑身发冷,也许他们是害怕面子上下不来,或者遭人奚落。我认为,如果我想在一生中有所成就,就必须积极进取。

我必须主动出击,我相信,畏畏缩缩是成不了什么大器的。”

英国作家邱斯顿也说过:“天使之所以能够飞翔,是因为他们有着轻盈的人生态度。”放下忧虑,不要让自己因为一些应该丢开和忘记的事而烦心,要记住:生命太短暂了,不要再为无谓的事而烦恼。

珍惜现在,利用有限的时间去努力工作,要不停的提醒你自己,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有兴趣,就能使你不再忧虑,而最后可能会使你升迁或加薪,即使没有这样的好结果,至少也可以把你的疲劳降低到最低程度,让你能够享受到快乐和幸福。

解除忧虑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放自己的心灵,改善自己生存质量,也不仅仅可以用良好心态影响周围的人,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忧虑那里节省下来时间和精力,并去创造更美好幸福的人生。

舍得智慧:

孔子曰:君子坦****,小人长戚戚。生活中的很多担忧,其实都是没有必要的,忧虑只会让生活增添烦恼。忧虑是快乐的障碍,停止忧虑吧,不要再用明天的烦恼来预支今天的快乐。赶走忧虑,才能获得快乐。

3.不要为小事生气

两千多年前的古雅典政治家伯里克利斯就曾经说过:“请注意啊,先生们,我们太多地纠缠于小事了!”不要为小事生气,这个道理从表面上来看,每个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个呢?

从前,有个老太太,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生气,和邻居、朋友的关系都搞得很僵。她非常恼火,想改吧,一时又改不了,于是终日闷闷不乐。

有一天,她和一个好友聊天时,说出了心中的苦闷。朋友建议她去请教庙里的禅师。

于是,她去找那个禅师。对禅师说:“大师,我怎么老是生气呢?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大师笑而不答:“哦,施主,请跟我来!”禅师把老太太带到了一个小柴房的门口说:“施主,请进!”老太太很奇怪,但又不明白老禅师的意思,但她还是硬着头皮走进了柴房!这时老禅师迅速把门关上并上了锁,继而转身走了。老太太一看,就气不打一处来:“你个死禅师,干嘛把我关在里面啊?”“快放我出去……”

骂了很久,禅师也不理会。老太太又开始了哀求,禅师仍置若罔闻,最后老太太总算是沉默了。禅师来到门外,问她:“你现在还生气吗?”

老太太回答说:“我只是在生我自己的气,我为什么会到这鬼地方来受罪。”

“连自己都不能原谅的人怎么能够原谅别人呢?”禅师拂袖而去。

过了许久,禅师又来问她:“还生气吗?”

“现在不生气了。”老太太回答说。

“为什么呢?”

“气也是没有办法啊。”

“你的气还没有消逝,还压在心里,爆发以后仍会很剧烈。”禅师说完又离开了。

当禅师第三次来到门前时,老太太立即上前说:“我现在不生气了,原因是不值得气了。”

“还知道什么叫不值得呀,看来心中还有衡量,还是有气根的。”禅师笑着说。

当禅师迎着夕阳站在门外时,老太太这样问禅师:“大师,何为气呢?”

禅师把手中的茶水倾洒在了地上。老太太看了很久以后,顿悟,叩谢后回去了。

看了上面的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懂得在当我们在生气的时候,必须要转换一个念头,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因此我们一定要做到保持自己内心的自然,不要为小事情而生气。

俗话说的好:“气大伤身。”发怒者会伤身,对自己的形象也有不良的影响。动不动就生气的人,就会很容易由此而失去很多朋友。如果有人惹怒了你,你很想发脾气,那么就请控制住你自己。

从前在西藏,有个人年轻的时候,每次生气和人起争执的时候,就以很快的速度跑回家去,绕着自己的房子跑三圈,然后坐在田边喘气。

他工作非常勤劳努力,后来他的房子越来越大,土地也越来越广。但不管房地有多广大,只要与人争论而生气的时候,他就会绕着房子跑三圈。直到有一天,他老了,他的房地也已经很广大了,他生了气,拄着拐杖艰难地绕着房子走上三圈。等他好不容易走完三圈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他独自坐在田边喘气。

他的外孙在身边恳求他:“外公,您已经这么大年纪了,这附近地区也没有其他人的土地比您的更广,您不能再像以前一样一生气就绕着房子跑了。还有您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您一生气就要绕着房子跑三圈呢?”

看着外孙那可爱的脸蛋,他终于说出多年的秘密,他说:“年轻的时候,我一和人吵架、争论、生气,就绕着房子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小,土地这么少,哪有时间和人生气呢?一想到这里气就消了,把的有的时间都用来努力工作。”

外孙又问道:“外公,您年老了,又变成最富有的人,为什么还要绕着房子跑呢?”

他笑着说:“我现在还是会生气,生气时绕着房子跑三圈,边跑边想自己的房子这么大,土地这么多,又何必和人计较呢?一想到这,气也就消了。”

如果你经常为这些小事而动怒,那么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你就什么事都干不成。凡是一个在大事上有所成就的人,一般来说都不太注重小节;一个在大事上毫无成就的人,必然会对小节格外关注,以致成为自己做事的一种习惯。

因此,对于做大事业的人不要为一些小事情而烦恼,做小事业的人也不要为大事而烦恼;为小事烦恼的人成不了大事,为大事烦恼的人最终将会顾不了小事。如果你连最简单的事情都无法完成的话,那么就不要去奢望处理一些更为复杂的事;如果你连这样的小事情也做不成,那么就不要去奢望做大事。在小事情上纠缠不休,就会很容易耽误了大事;在大事上全力以赴,就应该抛开小事。

生活中不要因一些鸡毛蒜皮、微不足道的小事而耿耿于怀,为这些小事而浪费你的时间、耗费你的精力,那是非常不值得的。曾有一位英国著名作家说过:“为小事生气的人,生命是短暂的。”如果我们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那么就不会再为一些不值得一提的小事情而生气了。

舍得智慧:

生活的智者从来不会为小事生气,生气的后果只会伤害自己,对周围的亲人朋友也没有好处。人一生有无数件鸡毛蒜皮之小事,经常为这样的小事而大伤脑筋,实在是耗费人生宝贵的时间与生命,释放心中的怨气,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中的事情,烦恼就会远离你身边。

4.欲望愈少,愈幸福

托尔斯泰说得好,“欲望愈小,幸福愈大”。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其结果只能是落下笑柄。生活中很多人,不安于本分,这山望着那山高,瞧着水平和能力比自己高的、日子活得比自己滋润的,牢骚满腹乃至于妒火中烧,做出很多不理智的事情来,究其原因还是不晓得知足。

人类的悲剧有两种,一种欲望得不到的满足;另一种就是得到了满足而似乎都会感到失望。人能完美的控制自己欲望的人在这世界上真的稀少,欲望得到满足了就往下一个欲望的阶梯走一步一步直到尽头的黑暗处。

欲望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而渴求欲望的过程却是那样的漫长,因为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似乎不再重要了!这是令人悲哀的事实。当你是一个每天准时上下班的上班族,你可能会羡慕那些能弹性安排工作时间的老板,希望有一天能真正为自己工作,当你自己创业的时候,巨大的责任使你不得不超时工作,这时的你反而可能羡慕起那些按时上班的员工,怀念起拿薪水的日子,人的欲望真是奇怪!总是渴望别人拥有的东西。

每一个人都有欲望,但不是每一个人都感到幸福。百万富翁有百万富翁的快乐,农民也有农民的快乐。快乐不是以多少金钱来衡量的。快乐是和自己的欲望有关系。当人适当地满足自己的欲望时,就是最幸福的时候了。

欲望的沟壑是难以填满的,欲望少一些苦恼也会相对减少,所以幸福就会多一些。一个人欲望越多,他就会越贪婪,一个永远不知满足的人,是无法感受到幸福的,因为他每时每刻都在苦于难于满足的欲望。

有一个英国商人,每天都愁没苦脸的,晚上睡不着觉,失眠很严重。妻子看他这样很难过,也不知问题出在了哪里,就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于是他来到医院。医生看到他双眼布满血丝就问他,是不是饱受失眠的痛苦呀?他说是呀,痛苦死了。医生问你是做生意的,商人说,我是养牛的,并加工牛皮制品。医生笑着说:不是什么大的毛病,你回去在睡不着的时候,就数你家的牛吧。于是商人遵照医嘱睡不着的时候就数自己家的牛,可是还是睡不着觉。第二天他又来到医院问医生说:“为什么我还是睡不着?”医生问你数到多少?他答:“数到两万头。”医生说数了这么多,还没睡意?商人说:“本来是困了,可是一想到两万头的牛如果传染了疾病该怎么办呢?于是越想越睡不着了。”这就是欲望呀!永远也不会满足,他永远也不会停歇下来啊!他的睡眠就不会好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多累呀!

欲望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但是面对欲望,我们还是现实一些,实际一些,克制一些,自己就不会感到精疲力尽了。欲望越多,压力就越大,相反压力就会少一些,幸福就会多一些。

荣华富贵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看破这一点,就不会过分的去贪念,我们的心胸就会平淡,我们就会多了一份自由和快乐,贪念、欲望越少,幸福就会越多!

人是渴了喝水,饿了吃饭,冷了添加衣服,热了减少衣服,累了就歇歇,这就是平淡的生活,生活也就这么简单。如果无休止的去贪欲,你就会拖着沉重的双脚去不停的忙碌奔波,永不得以停歇,欲望的沟壑何时得以填满?

适当地调整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稍做努力就能达到目的,进而有种满足感,这样,幸福也就快快来临。如果好高骛远,怎么努力都很难完成,那么整天就会处于郁郁寡欢当中。

精神分析学家佛洛姆说过:在今天这个富足的消费社会中,人在富足生活状态下产生的厌倦症,以及富足社会中幸福感的普遍缺失,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通病。

对于幸福这个困扰众生的问题,从古至今,哲人、思想家和普通众生,都曾认真思考过。

人们都希望能寻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对于个体来说,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精神的体验,是对生活感到愉快的满足感。换句话说:一个人是否幸福与他有多少金钱关系不大。但是有些人在获得金钱的同时,却失去了他们的幸福。于是,在他们对名利、物质和欲望获得满足后,他们发现,原来对常人而言的幸福是他们最渴望的。

关于幸福人人理解不一样,非洲的难民也许几顿饱饭就是幸福,到了欧洲的中资产阶级的眼睛里,幸福却是可以过上土著人的原始生活。于是有人就说:知足应该常乐,知足便是降低欲望。

人之所以痛苦,常常是因为各种各样的欲望。无欲无求的人往往会用平淡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他不会因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别人比自己有钱有权而感到内心不公平。人的欲望是一个无底洞,而这个洞很难填满,一旦填不满就会觉得痛苦。理想与现实之间总会产生矛盾,痛苦就这样产生了,相反,欲望越少的人越容易感到满足,他们对生活抱着感恩的心态。生活中永远得到的比较多,在他们眼里,生活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当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当人的欲望得不到满足甚至遭受压抑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追求幸福的人,有的人选择了努力争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结果弄得身疲力竭,狼狈不堪,另一种人选择了回避。他们在生活的暗处独自忍受生活所带来的创伤,这种人生活也不会幸福,还有一种人选择放下欲望,他们也不消极的面对生活,用知足的心态去对待生活中的种种困境。顺其自然,这种人才是最幸福的。

舍得智慧:

幸福到底是什么,没有人可以告诉我们答案,真正的幸福需要自己去体会,每个人幸福的意义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觉得拥有了别人艳羡的财富就是幸福,而有的人却觉得爱的如痴如醉才是幸福。欲望愈少愈幸福这句话不无道理,人要学会知足,要懂得珍惜眼前的拥有,却不能无所求,不要被无底的欲望征服但绝对要有追求,那样活的才自由,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