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适时放下,就是幸福(1 / 1)

1.舍得贪婪,放下欲念

《金刚经》上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告诉我们只有打破虚幻与执着,心灵才能获得自由,才能流露出生命的智慧。如果不把种种妨碍自性的欲望和贪婪放下,那么就只能做物欲的奴隶,所以应放下一切障碍,任心志自由清醒。

传说所罗门王在临终前,交代他的大臣,在他死后要把他的双手伸出棺木之外,然后在城中绕行一周。他的臣子都觉得莫名其妙,于是所罗门王回答他的臣子们说:“我要让世人都知道,即使像我这样拥有广阔土地的君王,死到临头时,依旧两手空空而去。”

人因为贪婪常常犯傻,所以任何时候都要有自己的主见和辨别是非的能力,不要被假象所迷惑。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记忆成为他的俘虏,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个贪婪永不知足的人等于在愚弄自己。我们往往感觉不到幸福,是因为我们想要的东西太多。

一位禅师问他的徒弟:“这个房间里你最喜欢什么?”机灵的徒弟指指酒杯。酒杯是以黄金和大理石制成的,价值肯定不菲。“那好,拿他走吧。”禅师说。徒弟不等禅师吩咐第二遍,立刻用右手紧紧抓住了那个酒杯。“你不想放开它吗?”禅师接着问,“没有别的你喜欢的了吗?”徒弟承认,桌上那个胀鼓鼓的钱袋,也不惹他讨厌。“没关系,你也拿去吧。”禅师说道。于是徒弟又欣喜地用左手夺过钱袋。“现在呢?”他有点紧张地问禅师。“现在你挠挠自己看。”他当然做不到,除非他能放下自己紧抱的东西!

贪婪,就像是片沼泽,一但陷入其中,便难以自拔,迷失自我,甚至陷入危险的境地。

就像禅师的徒弟一样,右手紧抓着酒杯,左手抓住钱袋,以至于连挠自己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也不能做,而摆脱贪婪控制的唯一办法就是远离它。

生活在物欲横流的年代里,当生活被欲望填充的无处落脚时,不妨先转个身,放下手中的沉重,让生活释然。

佛祖释加牟尼,出身富贵之家,凭着良好的家世,他本可以安逸地度过一生,享其天年。

但他毅然放弃了荣华,带着空明澄澈的心灵上路,明镜台下,终于顿悟成佛,成为广大信众顶礼膜拜向神话,面对富贵荣华与顿悟成佛的禅缘。是的,他选择了后者,也许,他的心中是清楚的,富贵只如烟花般短暂,博大的禅机可以万世流传,他的舍弃,他的放下,成就了他,让他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圣杰。

懂得舍弃与放下,让人景仰,让人尊敬。但膨胀的物欲,世人的信仰缺失,却给后人留下难以磨灭的痛楚。

物欲之盛惹人爱,但同是也伴随着物极必反的危险,面对欲望,要有长远的眼光,有所舍弃有所放下,不妨作一个华丽的转身,让自己的内心不再有欲望的沉得,让人和的旅途自然、淡定。

贪婪是一种顽疾,人们极易成为它的奴隶,变得越来越贪婪。人的欲念无止境,当得到不少时,仍指望得到更多。一个贪求厚利、永不知足的人,等于是在愚弄自己。贪婪是一切罪恶之源。贪婪能令人忘却一切,甚至自己的人格。贪婪令人丧失理智,做出愚昧不堪的行为。

贪婪和吝啬使老葛朗台成了金钱的奴隶,变得冷酷无情。为了金钱,不择手段,甚至丧失了人的基本情感,丝毫不念父女之情和夫妻之爱:在他获悉女儿把积蓄都给了夏尔之后,暴跳如雷,竟把她软禁起来,“没有火取暖,只以面包和清水度日”。

当他妻子因此而大病不起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请医生要破费钱财。只是在听说妻子死后女儿有权和他分享遗产时,他才立即转变态度,与母女讲和。

老葛朗台的贪婪和吝啬虽然使他实现了大量聚敛财物的目的,但是他却丧失了人的情感,异化成一个只知道吞噬金币的“巨蟒”,并给自己的家庭和女儿带来了沉重的苦难。

葛朗台这样的可怜虫始终是作为反面教材给我们学习的,他的贪婪已经到了常人不可理解的程度了,而他的后果却也是悲惨的。

贪婪是人性悲剧的一面,是人类灵魂的毒瘤,是犯罪作恶的基因。贪欲膨胀,人就会迷失本性,滋生恶念。贪婪的人是不会获得真正的快乐,太多的欲望和不着边际的幻想已近使他失去了快乐的资本,因为他总是不满足。

真正的放下是恬淡,是“于相而离相”,放下一切的贪念,那么苦闷和烦躁自然会消退。

佛在他的经教里非常重视放下执着。贪婪就是最严重的执着,因为贪婪才产生了无穷无尽的烦恼。所谓“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只有放得下才能让心灵净化,清醒的待人接物,使人生得到升华。

舍得智慧:

幸福其实很简单,放下那些沉重的精神枷锁,人生本来就是一场游戏而已。这世间一切无常,不管我们如何喜爱执着,总会有失去的时候,而俗世众生总是不明事理,总想抓住不放,抓住了还想要更多,若善待自己,就该放下贪婪。

2.嫉妒是心灵的毒瘤

“羡慕嫉妒恨”是非常流行的网络词汇,人生的最大敌人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而自己的真正敌人就是那颗嫉妒心。多数求而不得的痛苦,都是因为看了别人有,而自己想有的嫉妒心激发而来,没了嫉妒心,人的痛苦就会少掉大半。放下生活中的这种嫉妒心,让自己旷达随缘,达到见空而洒脱的境地。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嫉妒这恶魔,总是在暗地里悄悄地去毁灭人间一切美好的东西!”对于嫉妒,培根阐述为:“当一个人自身缺乏某种美德的时候,他就要贬低别人的这种美德以求实现两者的平衡”。

德国有句谚语:“好嫉妒的人会因为邻居的身体发福而越发憔悴。”这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嫉妒的人总是拿别人的优点来折磨自己。别人年轻他嫉妒,别人长相好他嫉妒,别人身材好他嫉妒,别人风度潇洒他嫉妒,别人有才他嫉妒,别人富有他嫉妒,别人学历高他嫉妒……

有一个人遇见上帝,上帝说:现在我可以满足你任何一个愿望,但前提就是你的邻居会得到双份的报酬。那个人高兴不已,但他细心一想:如果我得到一份田产,我邻居就会得到两份田产了;如果我要一箱金子,那邻居就会得到两箱金子了;更要命的是如果我要一个绝色美女,那么那个看来要打一辈子光棍的家伙就同时能得到两个绝色美女……他想来想去,不知道提出什么要求才好,他实在不甘心被邻居白占便宜。最后,他一咬牙:上帝,你挖我一只眼珠吧。

因为嫉妒别人,不但自己没有捞到好处,还宁可失去自己的一只眼睛。其实现实生活中,存有嫉妒之心的人并不在少数,这样的人最后只能害人害己。有一位诗人说过:“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一切嫉妒的火焰,总是从燃烧自己开始的。”嫉妒者对别人惨败的兴奋往往胜过对自己成功的喜悦,对别人优胜的愤怒每每强似对自己失败的难过,而设恶计陷害他人的人必终掉进自己设计的陷阱里。

如果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嫉妒,那么就总会有让他嫉妒的对象。因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有他达不到的高度和得不到的美好。善于嫉妒别人的人,看不到自己拥有之珍贵,只看到别人的成就和风光。不思量如何进取拼搏,以求缩短差距,而是幻想祈祷着那些人忽然倒霉,好让他获得心理平衡;或者使尽手段力图打击对方,十足的小人心理。

某公司里新来的两个女大学生被分到了同一个宿舍里,其中一个叫张华的来自平凡的人家,性格温和,爱说爱笑,和大家很容易相处;另一个叫庞艳来自高干家庭,性格高傲,在生活中总喜欢显示自己处处高人一等的样子,因此大家也就对她敬而远之。日子久了,来自高干家庭的女孩发现自己的工作虽然出色,但却没有什么朋友,而那个来自平凡人家的女孩,工作能力虽然不如她,人缘却好得出奇,无论她做什么事情,总有人会出手相“助”。不久,公司里因扩展工作,需要选用一个人作为新部门的人事主管。本来庞艳胜算在握,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和背景是当仁不让的人选,没想到公布结果的时候,榜上的名字却是张华,因为领导一致认为张华的人际关系比较好,适合做人事工作。庞艳心里很是恼火,在几天之后的一个晚上,趁着张华睡觉的时候,拿了一瓶事先准备好的硫酸倒向张华的身上。张华在挣扎反抗的时候,硫酸也泼到了庞艳的脸上。

庞艳因为嫉妒张华,最后不仅害了别人也毁了自己,这就是嫉妒的危害。嫉妒他人的人,有一个共性就是好胜心强,总爱攀比,在这种比较中,处于劣势者极易产生嫉妒心理。怕别人超越自己,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这便是嫉妒心理产生的直接诱因。

黑格尔曾说:“有嫉妒心的人自己完不成伟大的事业,便尽量去低估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他本人相齐。”嫉妒他人的人,一旦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不反思自己有无能力,也不努力进取,反而是一味地抱怨别人有本事,仇视别人比自己强因此如果你的脚步比他快,他就设法拖住你的腿。如果他跑得慢,就变着法儿挡住你的道,如果他有失误,就盼着你也出差错;如果你获得了成就和荣誉,他就否定,诽谤,向你身上泼脏水。

善于嫉妒别人的人,整天陷在别人成功的阴影里,或者成天琢磨着心事,对身边的美好视而不见,他眼里的世界全是别人的光彩和自己的卑微、不甘,心之阴暗,可怜可叹更可悲!

嫉妒唯一的结果就是打击自己的自信,摧毁自己拥有的美好,百害而无一利,损人更不利己。

战国末期韩国思想家韩非是荀子最得意的门生,秦王读过他的书,曾大发感慨:“多出色的论述,如能与此人见面,死而无憾。”

韩非到了秦国,向秦王嬴政上书,建议打破六国合纵的盟约,阐述统一天下的策略,秦王大悦。当时深得秦王信任,官位显赫的李斯看到这种情况,害怕韩非会取代他的地位,于是就上奏秦王说:“韩非乃韩国公子,秦王想吞并诸侯之地,韩非必定会为自己的祖国韩国打算,而不会为秦国设想,这是人之常情。现在他长期留在我国,一旦遣送回国必将危害我国,最好的办法是把他关起来施以酷刑,处死他。”秦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就把韩非逮捕入狱。韩非虽想为自己辩白,但却无法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秦王。李斯派人送来毒药,并附带一封信:“秦国重臣对客卿甚为不满,决定将他们全部放逐,当然也不会就这么让他们回去,自己服毒自杀吧!”韩非终于明白了,于是他服下了毒药。秦王嬴政很后悔把韩非入狱,于是急忙下令赦免,但韩非已自杀身亡。而妒能嫉贤的李斯最终也没有逃脱满门抄斩、株连三族的命运。

嫉妒已作为一种特殊的疾病出现在生活中,染病之人相当普遍,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

嫉妒会令人痛苦、不自在、情绪不稳、记恨对方。这种不正常的心态,往往是人类每个人都具备而有的,只是深浅广狭之别而已!有些人心生嫉妒很明显容易看出来,有些人生嫉妒心放在心坎上不表露出来。

嫉妒就像一只苍蝇,经过身体的一切健康部分,而停止在创伤的地方。嫉妒是一种恨,这种“恨”使人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殃感到快乐。有嫉妒心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事业,便尽量去抵毁他人的伟大,贬抑他人的伟大性使之与自己相齐。放下你的嫉妒,轻装上阵,你会发现,愈放下愈轻松!

舍得智慧:

放下嫉妒,想得到什么就努力去争取。唯如此,才能成就自己的成功,完美自己的幸福。

放下嫉妒,用宽容心来善待头顶上的那片蓝天白云,其实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让自己活的更舒心些也更自在些。所以,从这一刻起,开始跟自己讲和。

3.放下过去,接受现实

泰戈尔说:“不要让我祈求免遭危难,而是让我能大胆地面对它们。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不公平的经历,而且许多都是我们所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所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会使自己精神崩溃。

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一对夫妇生了一个男孩,夫妻恩爱,男孩自然是二人的心肝宝贝。男孩两岁生日的那天,丈夫在出门上班之际,看到桌上有一药瓶打开了,不过因为赶时间,他只是嘱咐妻子把药瓶收好,然后就关上门上班去了。妻子在厨房里忙得团团转,就忘了丈夫的叮嘱。小男孩拿起药瓶,觉得好奇,又被药水的颜色所吸引,于是拿起来全吃了。结果,男孩服药过量。孩子被到医院时,已经无力回天了。

妻子被事实吓呆了,不知如何面对丈夫紧张的父亲赶到医院,得知噩耗悲痛欲绝,看到儿子的尸体,他望了妻子一眼,然后说道:“亲爱的,我爱你。”

丈夫并没有被情绪所控制,怪罪妻子,而是强忍住心中的悲痛,安抚妻子,因为他知道,儿子的死已成事实,再吵再骂也不会改变事实,还会惹来更多的伤心。妻子已经很难过了,又何苦在她的伤口上撒盐呢?这位丈夫可谓是人生的智者。的确,不幸已经发生,我们惟一能做的就是接受事实。

所以,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就去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即使再不情愿,也要及时收住自己错误的脚步,寻找新的方向。记住,事情已经发生,如果不能改变它,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接受它。

西方有一句谚语“事必如此,别无选择。”我们应该知道,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我们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惟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

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

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请再等待三天,希望便会出现。

叔本华说:“能够顺从,是踏上人生旅途最重要的一件事。”很明显,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必要的时候,我们都能忍受得住灾难和悲剧,甚至战胜它们。我们也许认为自己办不到,但我们的内在力量却坚强得惊人,只要肯加以利用,就能帮助我们克服一切。

如果不幸已经发生,那么,我们应该勇敢接受已经发生的不可挽回的事实,即使不情愿,也要及时收住继续的脚步,寻找新的方向。与其抱怨,不如坦然地接受,因为抱怨已经发生的事已于事无补了。

“快乐之道无他,”罗马的大哲学家依匹托塔士告诫罗马人,“就是我们的意志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不必去忧虑。”没有人能有足够的情感和精力,既抗拒不可避免的事实,又创造一个新的生活。你只能在这两者之间选择一个,你可以在生活中那些无可避免的暴风雨之下弯下身子,或者你可以抗拒它们而被摧折。

汽车的轮胎为什么能在路上支持那么久,忍受得了那么多的颠簸吗?最初,有的人想要制造一种轮胎,能够抗拒路上的颠簸,结果轮胎不久就被轧成了碎条;后来他们做出一种轮胎来,可以吸引路上所碰到的各种压力,这样的轮胎可以“接受一切”。如果我们在多难的人生旅途上,也能够承受所有的挫折和颠簸的话,我们就能够活得更久些,并能享受更顺利的旅程。

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舍得智慧:

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人生成熟的标志,只有舍弃过去,接受现实,才能把握未来。

已经发生的就让它顺其自然,唯独接受,改变可以改变的,用积极的心态去拥抱生活,告慰自己的心灵,才会活得更加快乐,更加潇洒。

4.看破,放下,自在

常常看到一些报刊上介绍一些长寿者生活起居的特点和长寿之道,大凡长寿者,勤劳、善良、宽厚、知足、乐观几乎都是共同特性,他们懂得“放下”。不要以为幸福就等于金钱,不要以为幸福就是功名利禄,幸福是物质之外的有灵性的东西,人只有懂得放下,才会抓住幸福。人生苦短,生命可贵,我们都应该感谢生活,珍惜生命,热爱人生,懂得放下!

佛说,愈放下,愈快乐,放下就是幸福。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事情是很简单的。像下班就要回家,吃过饭就要放下碗,和朋友握手后就要松开手,欣赏风光要回头……如果这些都不放下,我们还怎样生活?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命运和自我。

“放下”其实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关于“放下”的种种言论,似乎一直就没有停歇过,从广为流传的“放下”的哲理故事来看,也是古今中外都占了全,可见“放下”是一个极具普遍意义的概念。然而,无论什么时候,“放下”的学问都是和人生历程必经的学习工作生活密切关联的,这门学问作得好坏,直接影响着做人做事的成功与否。米帖脱斯说:“不要感叹自己缺少什么,能够放下自己手里拥有的东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智慧的人。”

有这样一个“放下”的故事更耐人寻味。老和尚携小和尚下山游玩,途经一条没有桥的小河,见一美貌女子正徘徊河边。女子向和尚求救,老和尚便背走了女子过了河。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是师父怎么了?竟敢背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佛家有云,不可亲近女色,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

老和尚叹道:“我早已在先前那个山头将那女子放下,你却还放不下!”放下沉重的包袱,身体得到了休息,心里也觉得轻松,为什么要想那么多呢?

“放下”是一句禅语,指的是“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直舍去,舍至无可舍去。”智慧者不会较劲,放下心中的执著,放下者才会洒脱从容。舍得是一种泰然处世的哲学。舍得,是一种领悟,是一种心态的选择,是一种生活智慧。“得到”需要聪明的头脑,“放下”需要更高的智慧和勇气。

某商场十周年店庆,举行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每个顾客在规定的商品区,在规定的时间里,用大布袋装自已喜欢的商品,然后背起装满东西的大布袋,跑向离商场门口约五十米的终点。游戏比赛的结果令人感到意外,冠军的布袋里竟然什么都没有。更意外的是,为此他得到了商场总经理签发的价值两万元的购物卡。他还是放弃了,但在人们的心中,他却是永远的冠军!其实,冠军的取得很简单,就是懂得放下!

人生的路上,每时每刻都充满着无穷的期待与**。有的人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创造着“条件”去索取,甚至欲壑难填……结果呢?只能是背负着沉重的欲望,跌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留下无奈与遗憾,有的人看淡得失,从不过分地去索取,顺其自然地去生活,却收获着愉悦生命的每一天。

放下,是对生活的感悟,是对人生的总结,是对生命的尊重,更是每个人享受快乐人生的金钥匙。拥有放下的情怀,就会拥有丰富多彩的每一天,就会拥有永恒幸福与快乐的日子!

其实,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诸多困惑不顺乃至悲剧,往往就是无法放下自已手中已经拥有的“东西”所酿成的:有些人不能放下金钱,有些人不能放下名利,有些人不能放下爱情,有些人则是不能放下不应有的执著。

如果作好了“放下”的学问,你就会轻易摆脱种种纠缠,如释负重。因为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命运和自我。人一生要走的路途是漫长的,学会“放下”,正是掌握丢弃不必要东西的技巧。毕竟,我们要给自己的思想经验腾出更大的空间去应对未来的生活挑战。

永不放弃的东西未必终生对你受益。西谚云:“上帝为你关掉一扇门的时候会同时打开另一扇窗子”,我们不要只是不甘心地去捶那扇关上了的门,而忘记那扇开向崭新风景的窗。

一个永远不想放下的人,是一个沉重的人,人生也不能承受生命之重。一个永远不能放下的人,未必有人生新的收获和新的体验。

尼尔·唐纳·沃许在《与神为友》一书写道:“我不会‘抓紧’任何我拥有的东西!我学到的是,当我抓紧什么东西时,我才会失去它,如果我‘抓紧’爱,我也许就完全没有爱,如果我‘抓紧’金钱,它便毫无价值,想要体验‘拥有’任何东西的惟一方法,就是将它‘放下’”。

放下并不意味着放弃。放弃是绝对的,放下是相对的。放下是为了更好的进取,当你放下自我,舍弃拥有,你会获得从头再来的充实、品味收获的喜悦、拥有创业的荣耀……你得到的将是对生命真谛的理解和跨越,当然,所有这一切,只有在放下的同时付出加倍的努力,才可以成为现实。

放下,看似退缩,实则向前,因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就是放下的更深层次的含义。就象真正的龙争虎斗一样,并不是张牙舞爪,而是龙曲虎伏!龙只有弯得越曲腾飞得就越高,虎只有伏得越低跳跃地才更远!

放下才得快乐,放下是从容淡定,是宁静致远,是快乐的源泉。宋代欧阳修曾数次被贬,先后两妻亡故,但他仍以“风节自持”,宠辱不惊,物我皆忘。正如《醉翁亭记》所载: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于心,寓之于酒也。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只有懂得了如何舍得与放下,才不会被名利及盲目的追逐束缚手脚与心智。

舍得智慧:

看破,放下,自在,既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境界。放下,看起来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但是许多人却很难真正的做到,所以烦恼也就如同缠绕在心头的麻一样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快乐不是源于得到,而是来自放下,只有完全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实际上这里所说的放下,并不是要我们不去想不去追求,而是让我们以平常心去正确面对自己想要追求一切。

5.放下心中的怨恨

一天,寺院里来了几十个人,全都是心中充满了怨恨而因此活得痛苦的人。他们跑来请大师替他们想一个办法,消除心中的怨恨。

大师听说他们的痛苦后,笑着对他们说:“我屋里有一堆石块,你们把自己所怨恨的人的名字一一写在纸条上,然后一个名字贴在一个石块上,最后再将那些石块全都背起来!”

大家不明就理,都按照大师说的去做了。

怨恨多的人背着石块难受至极,一会儿就叫起来了,“大师,能让我放下石块来歇一歇吗?”大师说:“你们感到很难受,是吧!你们背的岂止是石块,那是你们的怨恨,你们的怨恨你们可曾放下过?”大家不由地抱怨起来,私下小声说:“我们是来请他帮我们消除痛苦的,可他却让我们如此受罪,还说是什么有德的大师呢,我看也就不过如此!”

大师听到了,一点也不生气,反而微笑着对大家说:“我让你们背石块,你们就对我怨恨起来了,可见你们的怨恨之心不小呀!你们越是恨我,我就越是要你们背!”有人高声叫起来:“我看你是在想法子整我们,我不背了!”那个人说着当真就将身上的石块放下了。接着又有人将石块放下了。

大师见了,只笑不语。终于大部分人都撑不住了,一个个悄悄地将身上的石块取些出来扔了。大师见了说:“你们大家都感到无比难受了,都放下吧!”大家一听立即就将石块放了下来,然后坐在地上休息。

大师笑着说:“现在,你们感到很轻松,对吧!你们的怨恨就好像那些石块一样,你们一直把它背负着,因此就感到自己很难受很痛苦。如果你们像放下石块一样放弃自己的怨恨,你们也就会如释重负,不再痛苦了!”

大师笑着说:“怨恨是重负,一个人不肯放弃自己心中的怨恨,不能原谅别人,其实就是自己在怨恨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让自己受罪!怨恨越多的人,他也就活得越苦。

一个人没有怨恨之心,他才能活得快乐!”

怨恨之心人皆有之,而人之所以为人,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因为人有克制能力,能用宽容化解怨恨,放下怨恨。假如怨恨胜过了宽容,那带来的便只有血与火的暴力,带来难以抚平的伤口。其实,宽容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我们知道,蜜蜂无论是工峰还是蜂王,或者其它任何种类的蜂,它们的尾巴都有一个刺。那是对付敌人用的武器,那根刺对一般的动物与人来说还是很有威胁性的,因为刺上连着毒腺!但对蜂类来讲,也是一件致命的武器,不用则已,一用就会丧命。因为蜂类在蜇人之后,刺会留在被蜇物上,而那根刺是连着内脏的,刺被留下的同时、也会把内脏拉出来!

之后几小时内会死去!

那么人的怨恨心理与蜜蜂的刺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则已,一用也与蜜蜂的命运差不多,轻则陷入痛苦的深渊,重则自他性命难保!“怨恨”使蜜蜂丧命、怨恨使人丧智伤身!

既然如此,作为人就不要起怨恨、伤别人!不要起怨恨,这样大家都皆大欢喜、何乐而不为!

莎士比亚说:“不要因为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热得烧伤你自己。”所以,即使我们做不到像圣人那样去爱我们的仇人,可是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快乐,不妨学会宽容,原谅他们。

当我们看透“怨恨”的本质后,我们就会学着去“宽容”。宽容别人,同时就是宽容自己,给别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就是给自己一个广阔的空间!

事实上,忘却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不仅有益于快乐和健康,而且也会感动别人、甚至感动那些伤害过你的人,从而使自己更好地与别人相处。

一个外国青年去一个落后的国家旅游,在途中不幸遭遇打劫而被杀。他的家人得知后,来到这个国家想通过法律,让杀害自己儿子的凶手得到惩罚。等来到这个国家的时候,却改变了主意。因为他们看到这个国家太贫穷了,人民生活极其困苦。很多年轻的孩子为了能够活下来,不得不去抢劫游客。他们知道了儿子被害的深层原因,决定不再追究那个凶手。反而回国动员慈善基金,来帮助那个凶手所在的落后的山村。他们和山村的人不但没有成为仇人,反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佛说怨恨没有出路,宽恕才是世上一切问题的答案。怨恨的能量是负的,它会帮助我们封闭快乐之门。门封闭起来,我们内心的阴影就会越来越大,阴影越大,就会越来越看不到光明。怨恨的土地上,是开不出鲜艳的生命之花的!

人活着就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这样的或那样的伤害,有的伤害是有意的,而有的伤害则是无意中造成的。我们不能时时记着自己受到的伤害,然后来时不时的提醒自己。而应该学着谅解,宽容,遗忘。

一个人提着个袋子,一路上边走边捡,等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时,袋子已经装满了。

道理是一样的,人的心里如果盛满了绝望,怨恨,痛悔,何处安放爱,希望,快乐和幸福?

舍得,有舍才有得。你舍弃了心中的怨恨,才会有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舍得智慧:

怨恨会成为一个人心灵上的负担,怨恨越多负担越重,痛苦也越深。怨恨对他人不起任何作用,反而是你自己内心里的怨恨影响了你自身的健康。要想获得心灵上的解脱,就要放下心中的怨恨,原谅伤害过你的人,宽容地拥抱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