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因此,在选择朋友时,你要努力与那些乐观正直、富有进取心、品格高尚和有才能的人交往,才能保证你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获得丰富的精神食粮以及朋友的真诚帮助。这正是孔子所说的“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
交友的艺术
《易·兑》里讲:“君子以朋友讲习。”孔颖达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朋友聚居,讲习道义。”《诗·大雅·抑》里面写道:“无言不仇,无德不报。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后汉书·马援传》里有:“春卿事季孟,外有君臣之义,内有朋友之道。”
罗曼·罗兰说:“有了朋友,生命才显示出全部的价值。”卡西尔说:“没有朋友的人,只能算半个人。”忠诚的朋友是无价之宝。然而,怎样交友,交什么样的朋友,对每个人来说,都必须是一件谨慎的事情,其中大有学问。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就感情而言,朋友是互通心灵的好去处;就事业而言,朋友是强有力的支撑和帮助。但我们必须知道:应该怎样交友?需要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在结交朋友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哪些因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证所结交的朋友对自己有所帮助,不至于因交友不慎而招致麻烦和灾祸。
那么,怎样择友就显的极其重要了。在孔子看来,交友既不能**,也不能过于偏狭。
子夏为人随和宽厚,孔子担心他过于随和,在交友问题上丧失了原则,该交的交,不该交的也交,以至于交了坏朋友而害了自己。于是孔子就建议他,可以交往的才交往,不可以交往的就断然拒绝。
子张为人苛刻偏狭,孔子怕他太挑剔,不该交的不交,该交的也不交,以至于朋友很少而孤立了自己。于是孔子教育他,既要与贤人为友,又要接纳普通人,既赞许好人,也帮助无能的人,自己不是完人,为什么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呢?
孔子告诉我们,交友既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要根据自己的性格和约束力来决定。就此而言,怎样交友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原则,每个人要根据自己不同的情况来把握。
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
正直的朋友。
正派、直率、不虚伪。当你春风得意、骄傲自满时,他会给你泼冷水,让你清醒过来;当你一朝失意、郁郁寡欢时,他会给你鼓励,让你得到温暖。
诚信的朋友。
诚实,守信,负责任。当你上升时,他不一定离你很近;当你下沉时,他却总在你的身边。
知识广博的朋友。
懂事理,知变化,胸怀大志。可以影响你、促进你,帮助你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取得事业的成功。
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
谄媚逢迎的人。
对你好,巴结你,并非出于真心,而是有个人的目的。
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的人。
表面奉承,只是应付而已;背后诽谤,则是品质低下。
花言巧语的人。
花言巧语的人,必定品质恶劣;对你花言巧语,那是在迷惑你,说不定有陷阱在等着你呢!
我们在择友时,一定要明确自己的标准,即结交品行端正、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奋上进的人。这样的朋友就是益友,一生中都会对你有很大的帮助。
有的人以兴趣相投为惟一标准,而不论对方的思想品行,只讲朋友义气,只要你对我好,我也对你好。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你肯为我赴汤蹈火,我也会为你两胁插刀。至于是不是有利于自己,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则根本不考虑。在他的朋友中,既有讲吃喝者,又有讲玩乐者,甚至还有为非作歹、流氓地痞之类的人。
《易经》上说:“比之匪人,不亦伤乎!”你靠近了不该靠近的人,怎么能不伤到自己呢?因此,我们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切不可**,要结交益友,而不要和那些品行不端的人结交。
那么,什么样的朋友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朋友?
真正的朋友是经得起考验、生死不渝的。在世相交之日,重信守诺,可以事相托,患难与共;一方离世,友谊不灭,无论有什么事,生者责无旁贷。
“患难相扶持”不仅是重信义的延续,更是一种升华,这种仗义的仁德之举,足以令每一个虚伪之徒汗颜。只有这样以义相报。患难相持,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友谊。
战国时,齐相靖郭君门下有一门客叫齐貌辨。此人毛病很多,其他门客都不喜欢他,惟独靖郭君例外。门客士尉为此谏靖郭君,但靖郭君不听,于是士尉告辞离开了靖郭君的门下。孟尝君私下也为这事劝说过靖郭君,靖郭君大怒说:“即使把你们都杀死,把我的家拆得四分五裂,只要能让齐貌辨先生满足,我也在所不辞!”他让齐貌辨住在上等客舍,让他的长子侍奉着。
过了几年,齐威王死了,齐宣王即位。靖郭君的处世交往很不为宣王赞许,他被迫辞官,回到封地薛处居住,仍跟齐貌辨在一起,在薛地住了没多久,齐貌辨向靖郭君辞行,请求让他去拜见宣王。靖郭君说:“大王不喜欢我到极点了,您去必定遭到杀害。”齐貌辨说:“我本来就不是去求活命的。我一定要去!”靖郭君劝不住他,只好同意他去见齐宣王。
齐貌辨到了齐国都城。齐宣王听说了,非常生气地等着他。齐貌辨拜见宣王,齐宣王说:“你就是靖郭君言听计从、非常喜爱的那个人吧?”齐貌辨回答说:“喜爱是有的,至于言听计从根本谈不上。有两件事说给您听听,大王您就知道了。一件事是,当初大王做太子的时候,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耳后见腮,下斜偷视,相貌不仁,像这样的人会背理行事,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的幼子校师。’靖郭君流着泪说:‘不行。我不忍心这样做。’如果靖郭君听从我的话并这样做了,一定不会有今天的祸患。第二件事是,靖郭君回到封地之后,楚相昭阳请求用大于薛地几倍的地方交换薛城。我劝他说:‘应该答应他。’靖郭君不同意,说:‘我从先王那里继承了薛地,现在虽被后王所厌恶,但我忠于先王的心仍旧没有变,我如果将薛地换给别人,怎么对得起先王呢?’这两件事就足以证明靖郭君对您的忠心。”
齐宣王听后长叹,神情激动地说:“靖郭君对我竞爱到如此地步,我年龄幼小,这些都不知道。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
齐貌辨回答说:“好!”于是,靖郭君来到国都,穿着齐威王所赐的衣服,戴着齐威王所赐的帽子,佩着齐威王所赐的宝剑。齐宣王亲自来到郊外,流着眼泪迎接靖郭君,并请他出任齐国宰相。
真正的朋友,不仅在关键的时候会挺身而出,而且任何时候都是值得信赖,以心相托的。东汉的太学里,山东人范式和河南人张劭成了好朋友。学成后,两人约定要重聚,由范式到张劭家去,并定下了具体日期。两年后的这一天,张劭禀告母亲范式要来,请她准备酒食。张劭的母亲不信,说丽地相距这么遥远,你就一定能说他今日到?可是,范式果然在这一天到了,张母说,范式真是一个讲信义的君子,与他订交,不会有错!
后来,张劭得病死了,下葬的一日,乡邻们忽然发现远处有一辆车急驰而来,白马素帷,痛哭之声相闻。张母说: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手执麻绳、牵着灵车为张劭落葬,说:“去吧!元伯,生死异路,无法挽回,我和你就此永别!”乡中千余吊客闻言而同声落泪,都说没有见到过像范式这样真心诚意、生死不渝的朋友。
什么是友情?什么是道义?按照它们的标准来行事,就是即使死也不应当躲避。当然,这规矩是古人定的,对今天的人来讲有点“苛刻”。但无论怎样,对朋友该做的事,还是尽量不要偏离道义的轨道。
所谓“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一辈子,也不见得能得一完全了解自己的知己。所以知己难求,得一知己,可死而无憾矣。生活中我们为了互相帮助而交往,为了心灵交流而认识,当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发现朋友就在你的身边。所以请珍惜友谊。
◆智者慧语:
“君子之交淡如水”,是道家庄子的名言。与儒家《中庸》上的“君子之道,淡而不厌”是一个道理。君子的交友之道,如淡淡的流水,长流不息,渊远流长。除此之外,还要“简而文”、“温而理”,即简略而文雅,温和且合情理。
亲如蜜而淡若水——有间?无间?
有这样一个成语:亲密无间,用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密切,或者很甜蜜。那么,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真的达到亲密无间之后就一定好吗?还有一句古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甜如蜜。它的意思大家都一目了然。大家小时候交朋友,总是觉得亲密的不够。在学校交的好朋友,放学了要各回各家;在家的附近认识的小伙伴,天黑了要各自回巢。
所以大多数友谊是健全的,但健全的和不健全的友谊之问有一条几乎模糊不清的界限。有些人与朋友的关系恶化、令人失望或令人非常不满,他们往往难以区分健全的和非健全的友谊。
可是有些人却过分的依赖,这就像给朋友套上一个无形的枷锁。到朋友正确或错误的意见影响。有的人却恰恰相反,他们盛气凌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总喜欢指手画脚,不管朋友的想法如何都要求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做法无异为友谊的发展埋下了不祥的种子。
可以说朋友是五伦之一,在事业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说文》中就说得很明白:“朋友,就是感情的象征。志同道合的就可以结为朋友”。朋友是平等关系,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法定责任来指导和保护你,他们可以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这只不过是朋友的范畴而已。
唐贞观年间,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衣食无着落,全靠王茂生夫妇经常接济。后来,薛仁贵参军,在跟随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东征时,因薛仁贵平辽功劳特别大,被封为“平辽王”。一登龙门,身价百倍,前来王府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他惟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王茂生送来的“美酒两坛”。一打开酒坛,负责启封的执事官吓得面如土色,因为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启禀王爷,此人如此大胆戏弄王爷,请王爷重重地惩罚他!”岂料薛仁贵听了,不但没有生气,而且命令执事官取来大碗,当众饮下三大碗王茂生送来的清水。在场的文武百官不解其意,薛仁贵喝完三大碗清水之后说:“我过去落难时,全靠王兄弟夫妇经常资助,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今天的荣华富贵。如今我美酒不沾,厚礼不收,却偏偏要收下王兄弟送来的清水,因为我知道王兄弟贫寒,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后,薛仁贵与王茂生一家关系甚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佳话也就流传了下来。
《庄子·山木》中讲到:“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然而,现在很难看到淡如水的君子之交了。现代人的寂寞病导致另外一种并发症,姑且叫做“友情失控症”。现在很多人交朋友走极端,“我选择绝对或者零”,要么朝夕相处,要么横眉冷对,不是孤傲得不行,就是依赖得要命。朋友间不懂得控制和平衡,非冷即热,很难体会到温和清淡的境界。“朋友间应该不是互相依赖的,而是独立开来可以各自精彩,碰到一起好上加好。相处的时候不缠绵,分离的时候不依恋,想起他来会淡淡地会心微笑,心甘情愿又不刻意地为他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什么两肋插刀、赴汤蹈火听上去未免血腥了点。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朋友呢?总不能一视同仁吧!那是不明智的。
对于利益与金钱存在的朋友,我们应该相交淡淡如水,联系不中断,但也不频繁,事业上互利,互相帮助;对于纯属有一的朋友,相交要淡如水,相处不要有功利的心里,施恩不图报,多替他(她)考虑,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上要尽量帮忙;对于感情上的朋友,还是需要轰轰烈烈的,人活着什么都可以没有,但不能没有**,兴奋,时刻激励着自己发展。
人不可能只要情感不要利益,只要智慧不要健康,只要开心不要安全,只要忠诚不要原则,只要名利不要尊严,只要逻辑不要道德。因为要想得到就得付出,要想得到不同就得付出不同,这里的两句话讲的正是这个道理:精神上的朋友要付出精神努力,感情上的朋友要付出感情上的努力,物质利益上的朋友要付出物质上的努力,切不可张冠李戴、不分青红、盲目投入。
其实,庄子的这句话更深层的意思讲的是一种理想的交友境界:真正的朋友之交是不过分依存的,能相互兼容,各自有独立空间,容许不同性格存在,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爱护。“君子之交淡若水”,多好啊!你看,君子之交,就如那山中清泉,甘甜纯美,附有山之灵气;又如那潺潺溪水,长流不断,渊源绵长;还如那井中清水,清澈透明,永照乾坤!“君子之交淡若水”,一个“淡”字,概括了君子之交的友谊精髓。那个“淡”,是淡淡相知、淡淡相望、淡淡相牵、淡淡相惜、淡淡相爱。真正的友谊,纯洁无瑕,如清茶淡水一杯,虽清淡无奇,却韵味无穷,只有这样的友谊才会更加长久,也才会更令人赏心愉悦,我们就是要崇尚这种宁静而又淡泊、至美而又高远的理想交友境界。
然而,君子之交是与小人之交相对而存在的。君子之交重情重义而小人之交重钱重利。“君子之交淡若水",君子之间讲的是缘分、感情、友谊,他们之间心灵相通,配合自然、默契,他们之间利落大方、坦坦****。交往之间人格独立。淡若水嘛,那就毫无利益、毫无相互利用之关系,他们之间的心灵是相互紧贴在一起的,心心相印,一旦对方有困难,就会极尽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相反,“小人之交甘若醴”,醴是什么?那是甜酒,甜甜的醉人之酒,那纯粹是利益关系。小人之间讲的是利益、金钱、利诱。他们之间心怀叵测,相互猜测、嫉妒,他们之间或是相互利用、或是尔虞我诈。交往之间相互窥伺,甘若“醴”,那纯属利益、相互利诱关系,酒肉朋友!他们之间的心灵是相互隔离的,他们之间至上的除了金钱别无其他,失去了金钱、利益,一旦对方有难,就互不相认,逃之夭夭。
再就是,君子之交是理性的、有原则的,而小人之交是感性的没原则的。正因为君子之交不含任何功利之心,所以,不论贫富、不论年龄、不论地位、不论男女,只重情谊,他们之间的友谊纯洁、长久亲切。也只有这种志同道合、情投意合的朋友才能同甘共苦、生死与共。也正因为小人之交有着浓重的功利之心,把友谊建立在相互利用基础之上,所以,他们的交人只论金钱、利益、地位、,只重关系,他们之间的交往只凭感觉,失去理性,为我所用,相互利诱,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交往往往也是时聚时散,一旦利益相悖,常常是相互倾轧,顷刻瓦解,昔日朋友往往会成为今日仇敌。
或许,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觉,觉得和某个人或某几个人很是投缘,谈得来,坐在一起便觉得心里热乎乎的,总有说不完的话,舍不得分开,甚至近似痴狂,只愿形影不离才好。然而,这种交往甚密的结局往往是令人伤心的分离,而且很可能造成难以愈合的创伤。其实,伤口一旦产生,无论愈合得怎样好,也难免会留下疤痕,恰似瓷器上无论怎样细微的一道裂纹,总是抹不去、擦不掉。这不就是失了分寸的缘故吗?
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则不孙,远之则怨”说应该把握好分寸,其实干什么都应该把握好分寸。
最后,总结一点,我们说,“君子之交淡若水”,这里要淡的不是功利,而要重的是情谊,如果我们交友处事都能做到如此,那我们的人际关系将会上升到一个从未到达的高度。
以诚待友,诚笃真挚
《论语》开篇讲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就是著名的“三不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中国友道观中影响最深远、最有名的一句名言。
中国古代的友道观和传统儒家的思想核心是紧密相关的。儒家的思想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孔子和孟子说:“仁者爱人也。”儒家的思想核心是友道观的基础。
儒家友道观的影响非常深远。战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留下姓名的伟大诗人屈原在他的一篇名为《少司命》的诗歌中说:“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悲伤中最大的悲伤莫过于朋友之间生生的离别,快乐中最大的快乐莫过于新认识一个好朋友。把新认识新结交一个好朋友,作为人生中最大的快乐,这非常集中地反映了儒家的友道观。
中国人非常重视友道。在《周易·系辞》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意思是说,两人要是同心协力,力量足以折断金。这个金不是指黄金,而是指金属,当时指青铜。同心人之间说的话,其味就像兰花一样芬芳。武侠小说中常有“义结金兰”、“金兰之交”的说法,都是从这里来的。
冯梦龙在“三言”中说的“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真正的知音能有几个人呢?就是说真正的好朋友是不容易得到的。
交友之道贵在真诚。这个诚,也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儒家认为诚就是真,真实无妄。孟子说:“天道思诚。”大自然只有真实无妄,才能够化生万物;人道也应思诚,人只有真诚才能够团结一致,成就事业。所以“诚”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视的。荀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乎诚。”养心,即修养自己的身心。修养自己的心性,最好的莫过于真诚。在《大学》中儒家有一个著名的人学公式,是说一个人一生要想成就伟业,要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诚意”、“正心”是两个重要的链环。
朋友间应该真诚相处,不要把自己藏得太深。你把自己藏得太深,就没有人和你交朋友了。一个人如果襟怀坦白,很诚实,那是一个人有力量的表现,是一个人充满自信的表现,也是一个人的人格内在光辉的外在展现。
以诚待人,与人为善,这是我们交友的一个基础。朋友讲求以心换心,某些时候你要用心去争取真心的朋友。你应时刻替你的那些潜在的朋友着想,尊重他,在他需要帮助时勇敢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让他看到你是一个值得信赖、值得深交的人。当你们达到这一步时,你们的友谊就会良性地发展下去,因为彼此有一个互相信任的开始。
交到知心的朋友,就要以诚相对。不信任朋友则是最忌讳的事情,你的一次不信任会让你的朋友感到受了伤害,可能因此他再也不会信任你,你为此付出的代价,事后你为此做出的种种挽回局面的努力都等于零,这样你也就永远失去了一个朋友。
东汉时期,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阎敞,一个叫第五常。两人来往密切,交情深厚。特别是阎敞,人品端正,诚信无私,深得第五常的敬重。
一天,第五常来到阎敞家中,说:“阎兄,小弟奉命调京城供职,路途遥远,且限日到京,行程匆促,钱物携带很不方便,我想将一百三十万贯钱先寄放在兄长这里,以后再来取,您看行不行?”阎敞满口答应,说道:“这有什么不可以的,我一定代贤弟妥善保管。你什么时候来取都行。”于是,第五常就把一百三十万贯钱送到了阎敞家中,阎敞当面把钱封存好。
第五常起程赴京那天,阎敞十里相送,送了一程又一程。第五常再三劝说留步,两人方依依惜别。临别时,第五常还说:“那笔钱阎兄如果需要用,您尽管用就是了。”
第五常到京后不久,京城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第五常一家不幸染上此症,先后死去,只留下了他的一个小孙子。第五常临终前抖抖索索地拉着小孙子的手,断断续续地说:“你如果……能够……活下来,年纪……这么小,怎么……生活啊?我有……三十万……贯钱,寄放在……家乡……你……阎敞爷爷……家中,你可以……取来……维持……生计……”第五常去世了,孙子记住了他的话,知道爷爷在家乡的阎敞家中寄放了三十万贯钱,但他当时年幼,路途又远,无法取回这笔钱,只能靠他家在京的亲戚朋友周济度日。十几年过去了,第五常的小孙子长大了,这才返回故里。为了安置家业,他想去找爷爷取回爷爷存放的钱,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这口说无凭,手中没有任何证据,这么多年过去了,能拿得到这笔钱吗?
那一天,阎敞正在书房里读书,忽然家人进来说,有一位青年公子求见。阎敞来到客厅一看,觉得似曾相识,又实在想不起是在什么地方见过那青年拜见了阎敞,说起爷爷第五常,阎敞才知道他原来是第五常的孙子。
阎敞听到第五常一家的不幸,回想起过去两个人的友情,百感交集,为朋友哀伤。第五常的孙子还没有启齿问钱的事,阎敞就说了:“你的生计暂时不用发愁,你爷爷有一百三十万贯钱寄放在我这里,你现在可以拿去用。”第五常的孙子一听,着实吃了一惊——爷爷说的是三十万,不是一百三十万呀!于是,他将爷爷临终前的话说了一遍,问阎敞:“您老人家是不是搞错了?没有那么多,只有三十万。”
阎敞忙说:“没有错,没有错!孩子,我估计是你爷爷在重病之际,头脑兴许不清醒,把话说错了。”说着,忙到储藏室将第五常当年寄放的一百三十万贯钱搬了出来,亲手交给了第五常的孙子。
第五常的孙子接过钱来,含泪告辞。这真是钱财有数,诚信无价啊!
交友要交心,待人贵在诚,真诚地对待朋友,应该讲信用,守诺言,言必信,行必果。第五常奉调赴京履职时之所以将一百三十万贯钱寄放在阎敞家中,就是因为他相信阎敞这位朋友,人品端正,诚信无私,而后来发生的情况也确确实实证明了这一点。
诗人李白也非常讲究信用、恪守诺言。他有这样一句诗:“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男子汉大丈夫在一起喝酒,三杯酒喝下去以后,与吐出口的诺言相比,五岳之倾也变得轻了。男子汉大丈夫诺言要重于五岳!信守诺言,是人与人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正因为要守信,因此,你在答应朋友一些事情的时候,要学会“慎言”。慎言,就是你得认真地思考一下你的力量能不能达到,如果你尽了全力,怎么也不能达到,你就不要轻易地答应朋友。“轻诺者,必寡信”。你说你向我借自行车,那不要紧,我把自行车给你,明天我自己走着上班也可以。你跟我借“宝马”、“奔驰”,你没有“宝马”、“奔驰”,你就不要轻易地答应别人,答应了就难免要失信。所以要学会慎言。一旦答应了别人,必须百折不挠地去兑现自己的诺言。诚所谓“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诚所谓“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这里,“信”还可以有另一层意思,就是信赖。中国古代用人之道中有一句我非常喜欢的名言:“用人勿疑,疑人勿用。”你经过考察以后重用这个人,提拔了这个人,你就要对他不再怀疑;你要是对这个人还不那么放心,你就先不要提拔他。“用人勿疑,疑人勿用”,我把这个名言改一个字,叫做:“交人勿疑,疑人勿交。”如果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信任他,不要轻易地去怀疑他。所以,真诚的信赖比金子更宝贵。朋友们,如果你真正能交上一个值得自己信赖的、可以把自己的肺腑之言倾吐给他、可以把自己的生命都托付给他的朋友,你就等于拥有了一座永远也开采不完的金矿,你就是人世间最富有的人。
友谊是一个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每个人都应认真对待,为朋友全心付出。只有你真诚对待朋友,才会得到别人的真诚对待,才会交到真正的朋友。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朋友之间也难免会有竞争,因为在不同的场合,人们所充当的角色也不相同。有时候在工作的场合,由于所在公司不同,出现竞争是不可避免的,但友谊不能因此而被破坏。
友谊需要用真诚来维护,不能因为竞争而失去本该有的友谊。马克思说过:“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西塞图也曾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加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
要想得到真正的友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绝不像得到一支笔、一杯水、一片树叶那么简单。就算得到了笔,得到了水,得到了树叶,你没有想过,笔是会被用坏的,水是会蒸发掉的,树叶也是会枯萎的。
一个人走在人世间,“可以无亲,不可以无友;可以无财,不可以无骨。”这是一句老话。现在看来,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友谊需要用真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一分真挚的友谊,收获的也将是一份真挚的友谊。
对待朋友求同存异
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有个烧炭的人在家中做生意,他有个挺合得来的朋友,是漂布的。这一天,两个人相遇了,烧炭的人提议说:“咱们两一起住多好,可以做伴,相互也有个照应,而且还能节省不少钱。”漂布的却是这样回答的:”这个注意是不错,可惜这不适合我,以为我辛辛苦苦漂白的布,很容易被你的炭染黑。“
友谊源于志同道合。但友谊和爱情一样是需要缘分的,是不能强求同步的。
人与人相处时最容易因为交往密切,而忘记了应做换位处理,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自己的特殊经历和独特的人生体验,对同一事物、同一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认识。
两个朋友相处时间长了,关系越来越密切,容易产生常说的不分彼此的情况,遇到事情,自己的看法就是朋友的看法,或者认为朋友的看法就应该与自己的看法一致,而忽略了自己和朋友是两个人,两个个体。宇宙间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世界上也不可能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即使是双胞胎、连体人,也都有各自的性格和特点。
尊重朋友,首先就是要承认自己和朋友有不同之处,并坦然对待这些不同之处。在一些生活小事上,我们很容易做到求同存异,张三爱吃甜的,李四爱吃辣的,张三不会试图让李四改换品味,和自己一样吃甜的。但在一些对朋友很重要的问题上,却可能出于最善意的动机,还引起朋友的不满,可谓是费力不讨好。
如果一个人总是试图让朋友变得和自己相同,朋友肯定会被吓跑,最后这个人连一个朋友都不会有。朋友之间肯定有某些共同点,共同的兴趣、爱好,某些共同的利益;需共同完成某些事,共同的志向等等,这些是两个人之所以会成为朋友的基础。
想要天长地久的友谊最关键就是拥有包容的心态,宽容的境界。对于朋友,无论任何事情都必须坚持”求同存异”这个原则。
在朋友当中,我们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作为朋友之间的我们,小吵小闹虽然说能增加彼此的情调,甚至有的时候能够有效地促进我们友情的升华。但是,君不见整天相处都是保持不同意见,为了任何一件小事都是争得面红耳赤会保证友情的不变质,君不见争强好胜的友谊能够地久天长。诚然,在众多的事情中,我们或许都会有自己的理解与意见。但是,我们绝对不能认为只是自己的才是正确的,其他人的一切都是荒谬。因为,我们之间有着阅历以及知识结构等的不同。所以,对于不同的问题,有多种看法那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沉着地思考,站在全方位来思考问题,有的时候,放下自己的思想,站在别人的那处思考,会有不同的收获。
如果你懂得哲学中“文化知识”的都知道,我们所提倡的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一种思想单调存在的时候,会显得单调乏味。只有多种思想间的碰撞,才能够彰显出文化中的精彩火花。所以,我们朋友之间的感情也一样,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会有这很大的不同。
那么,说了那么多求同存异,我们该怎样做到求同存异呢?
首先,我们必须要把自己的思想搁在一边,静静地思考别人的建议,权衡一下各方的利弊。俗话说“当一个人脑中充满着自己思想的时候,想要接受别人的意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就是在结果没出来之前,真理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要知道,对于错只是很短的一个转变。我们要沉着地思考,静静地去分析,拥抱着平静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乐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其次,我们需要用巨大的包容之心去接受。古语有云:宰相肚里能撑船。说得就是宰相所包容的态度是巨大的,能够承载下船只,可想而知,是多么的伟大。又比如,大海的浩瀚,湛蓝得一望无际。那是什么构成的呢?很明显,这是因为大海能过容纳各小溪流水。所有的溪流注入大海,才有大海的宽大与湛蓝。
所以,我们也一样,要想能够和自己的朋友永久相处,必须时刻保持可一颗包容之心。适当地接受朋友的观点意见,不是以我为中心。当朋友想你倾诉的时候,你应该用心去聆听,对于过失,你更应该面向未来,不计往事。这样,我们的友谊才能够保持长青,永垂不老。
最后则是宽容了。这与包容有相同之处,但也是有别的。因为包容说的主要是心态,宽容主要是指语态。何谓语态,主要是指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语调和表情。任何一位演说家的成功之处,都离不开感情的流露,表情的变化。我们拥有一颗包容之心去理解朋友,若果我们的语言没有流露出来,没有表现把宽容的心境出来,那同样或许会是徒劳无功的。所以,在说话的时候,我们不能说得过于僵硬,在严肃寂静的氛围中,每一次宽松的笑容,都可能消去沉默。
所以,我们说话的时候要注意话音的大小,语调的随和。这样,才能使听者听出我们所要表达的善意。你试想,如果一位领导,本来是关心你的,问你今天去哪里?如果像是命令般问话的时候,你或许会感觉到这时领导是在责问你。这样的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