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企图去预测股价(1 / 1)

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我们不做任何预测。我们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预测。

——沃伦·巴菲特

【巴菲特这样抄底股市】

巴菲特认为,股票投资尽量不要去关心眼下的一时涨跌,因为投资者根本不可能去准确预测股市;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在这方面枉费心机了。无论股市涨跌,都有它的内在规律,预测解决不了问题。

巴菲特在伯克希尔公司1980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说,对于未来一年的股市走势、利率以及经济动态,他不会去做任何预测,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股价预测对了解股市发展没有帮助。

巴菲特在这里要说的是,股价预测只能让你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既然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去关心股价涨跌了,因为这种“关心”是徒劳的。他的原话是:“未来永远是不确定的。在大家普遍看好时,你只能花高价从市场买入股票,所以,不确定性反而是长期价值者的朋友。”

关于这一点,在巴菲特身上有太多的例子可以证实。

戴维·德瑞曼(David Dreman)通过研究1973至1996年24年间的美国股市走势,其中包括5个牛市和4个熊市,结果发现,那些基金公司的证券分析师在任何时候都无法准确预测股市。

具体数据是:他们在牛市中对股市预测的失误率为44.9%,在熊市中的失误率为47.4%,平均数为44.3%。其中1984至1991年的8年间,平均失误率高达50%,其中有两年的失误率竟然高达57%、65%!

这很好地说明了两点:

一是这些证券分析师的所谓预测水平,并不比掷硬币的概率高(掷硬币的失误率为50%左右)。如果你认为这些证券分析师“有水平”,那么就只能表明股市走势根本无法预测了。

二是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股市涨跌对预测失误率基本上没什么影响。究其原因在于,牛市中的预测者普遍会对股市行情的发展抱着一种乐观的态度,这种乐观态度会导致投资者对公司估值过高,从而以较高的价格买入股票、降低投资收益甚至造成亏损。

该研究表明,1982至1997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实际年增长率为7.1%,而股市预测专家预测的年增长率为21.9%,两者相差188%。容易看出,这些股市预测专家们未勉过于乐观了。

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希望能通过这种对股市发展的乐观预测,让投资者更多地买入股票、减少抛售,从而提高股票交易量。这样,他们就能从证券经纪公司那里领到更多的工资和提成了。

由此可见,任何预测者对股市发展所做的预测,都带有个人利害关系在内,因而根本不足为信。

那么接下来问,股市预测者如果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和个人利益的纠缠,完全就事论事,是否就能准确预测股市了呢?也不能。

美国规模第二的先锋基金公司创始人、从业经历长达30年的约翰·博格尔(John Bogle)介绍说,统计资料表明,证券分析师大约只有10%的机率能够“猜中”市场是处于谷峰还是谷底。而投资者如果想赚钱,就必须既要猜中什么时候是谷峰,以便能及时卖出;又要能猜中什么时候是谷底,以便能及时买进。连续猜中2次(成功1次)的机会只有1%,连续成功2次的机会更是只有万分之一。据他所知,30年内他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有谁连续2次预测成功的。

这一观点与本杰明·格雷厄姆的看法完全一致。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临死前几个月告诫说:“如果说我在华尔街60多年的经验中发现过什么的话,那就是从来没有人能够成功地预测股市变化。”

说到这里,巴菲特和某对冲基金的“十年赌约”似乎也值得一提。他在伯克希尔公司2018年年报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再次提到这件事。

巴菲特说,2007年时他为了宣扬自己的投资信念,即从长期来看,简简单单的一笔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的收益,就能轻松战胜大多数投资专家,无论这些专家是多么备受尊敬和业绩斐然。为此他提出挑战,遗憾的是,只有对冲基金Protege Partners总裁塞德斯出来接招。

塞德斯按约精心挑选了5只业绩最好的基金。这,实际上就意味着他挑出了5位最优秀的投资专家。因为这5只基金持有200多家对冲基金权益,实际上就相当于这5位专家后面还站着200多位投资精英。更重要的是,塞德斯在这10年赌期内可以自由调整这5只基金的投资组合,另外就是,从过去40多年来的历史经验看,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上涨的年份要超过下跌年份。

这一切,似乎都注定巴菲特必输无疑。可结果怎么样呢?在过去的这10年间,基金管理者们一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他们共同瓜分了总资产中超过2.5%的比例(旱涝保收的2%的资产管理费以及20%的盈利提成),但投资者却悲剧了——这5只基金10年间的年复合报酬率只有2.2%,而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却高达7.1%[1]——这些投资者们经历了一个“失落的十年”。

巴菲特进一步阐释说,如果他与伯克希尔公司的两位投资经理也这么做,每人每年约可获得1.8亿美元的酬劳,但这种机制在伯克希尔公司是不可能的。

既然股市无法预测,巴菲特以及那些投资机构又是如何来争取获利的呢?

巴菲特的经验是:仿效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做法,留出一定的安全边际。

他的原则是,如果买入股票的价格只是低于其内在价值一点点,他是不可能投资该股票的。只有当买入价格大大低于其内在价值,他才会对该股票感兴趣。他认为,有了这种足够大的安全边际,投资该股票就几乎没什么风险了。

美国华尔街上的那些证券公司虽然都拥有专业的证券分析师,但它们的主要工作还是放在通过预测公司收益来预测股价未来走势上,每家公司都要投入巨资聘请专家来预测公司的收益变化。事实上,预测公司收益变化的分析师才可能成为股票分析师中的明星。

当然,即使这样的大明星,预测股价的水平之差也是骇人听闻。例如美国《机构投资者》杂志每年要从几百家基金公司中评出最优秀的股市预测分析专家,然后把他们集中在一起预测每个行业的收益变化。

结果怎么样呢?这些预测分析师明星同样是到处抓瞎:研究表明,股市平均上涨了14.1%,这些明星推荐的股票总体上却只上涨9.1%,低于市场平均水平35%。尤其是在他们推荐的134只股票中,达到标准·普尔500指数平均涨幅的只有可怜的42种,还不到1/3!如果说这样的业绩也能当预测大师的话,真要笑死人了。

【巴菲特股市抄底秘诀】

巴菲特认为,股价波动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复杂,而人的预测能力非常有限,所以谁也无法预测股价波动。投资者真正要关心的,不是股市走势和股价波动,而是该公司未来的收益变动,否则往往会导致舍本逐末。

[1]老揭:《巴菲特的十年赌局告诉懒人们投资什么基金最省心》,搜狐网,2018年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