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企业频频发生的会计报表欺诈现象,震惊了广大读者。特别是当有专家认为“所有上市企业,没有一家会计报表是完全真实的”时,很多人更是感到不知所措。如是说来,证券监管部门在这方面又有些什么作为呢?
2001年7月16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学生,这就是来自全国数十家上市公司的106位独立董事,他们将在5天时间内,在北京参加第一期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班。这一举措表示,贯彻中国证监会领导关于加快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步伐、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的指示精神,正在得到落实。
这种“企业斯塔尔”,其职能和作用都很像国外司法架构中的“独立检查官”职位,“独立董事”是近期业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
2001年5月末,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在上市公司治理研讨会上透露,“证监会将加强独立董事人才的挑选和培训,包括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等。”几乎与此同时,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上市公司应当具有1/3的独立董事,并且在2002年6月30日前要求招募完毕。有人根据这个讲话进行计算,发现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1年内我国要“培育”出3000多名独立董事!
那么,这第一期独立董事培训班的培训内容又包括哪些呢?据了解,主要是上市公司监管构架及其规范运作、上市公司治理原则和标准、董事必知的有关法规、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指导意见、经理报酬和薪酬委员会、财务报表分析及信息披露、公司战略与风险防范、国内和国际有关公司治理案例等8大部分。
2001年10月22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史美伦,在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培训班开幕式上指出,虽然独立董事不可能解决治理结构存在的所有问题,但是,当独立董事形成一个专业化群体、并且真正发挥作用之日,必将是上市公司治理水准大幅提升之时。
这个独立董事培训班,是由中国证监会、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承办的,向社会公开招收了300多位学员。
史美伦指出,在上市公司中建立独立董事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中国证监会已经要求各上市公司,到2002年6月的时候,公司董事会中应当有2名以上的独立董事;到2003年6月,上市公司董事会中应当有3名或者1/3以上的独立董事。这对上市公司提升公司法人治理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由于这番讲话的作用,再加上当天中国证监会突然宣布,停止执行国有股减持暂行办法,以至于第二天的上海股市和深圳股市几乎所有股票(1260多只)以涨停报收,没有涨停的只有17只。市场反应之强烈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