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束缚利润的“橡皮筋”(1 / 1)

不同行业的企业,看它的经营业绩要同它的某些特殊指标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因为这些特殊指标是这个行业所特有的,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很大,而且在会计制度上、或者是国内和国际不同的会计准则对它有不同的要求。在加入WTO以后,缩小这个差距就显得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只有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零距离,才能过得硬。

从银行行业来说,不良贷款比例就是这样的一个“橡皮筋”。如果不良贷款比例过高,不管会计报表中的账面利润有多大,往往一下子就可以缩水几十个亿。

2000年的浦发银行(600000)会计报表表明,该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9.58亿元,每股收益0.397元,每股净资产3.089元。然而,这一结果经过香港会计师审计以后,就分别变成了7.283亿元、0.30元、2.761元。

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相差呢?原来,根据2000年10月中国证监会发布的银行股上市的特别规则,浦发银行应该对它的不良贷款计提31亿多元的呆账准备。

截止2000年年末,在浦发银行的699亿元贷款中,逾期贷款占到33.245亿元,呆滞和呆账贷款为41.5亿元,2项合计达到74.76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10.7%。对此,董事会决定,按照“特别规则”的规定,计提呆账准备31.77亿元。

这30多亿元的呆账,可以允许通过追溯调整在3年中进行分摊:1998年的净资产由32亿多元,调减为21亿多元;1999年的净资产,由77亿多元调减为64亿多元;2000年的净资产,由74亿多元调减为66亿多元。

这是按照我国的会计准则来执行的。即使是这样,香港会计师认为,还没有提够。如果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来加以衡量,还应该再计提13.58亿元的呆账准备。也就是说,74亿元不良贷款呆账准备,应当在45亿元以上,计提比例将超过6成。

香港会计师认为,浦发银行要实行二次创业,在5年内建成现代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要尽快同国际接轨。也正是这个原因,所以,浦发银行虽然在2000年按照国内的会计准则来进行计算,实现净利润高达9.58亿元,结果还是决定不分配。

实际上,浦发银行的不良贷款的比例,还没有深发展(000001)来得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银行的不良贷款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5%,而深发展却高达21.6%——在382亿元贷款余额中,逾期贷款达到28.97亿元、呆滞贷款53.49亿元,2项合计高达82.46亿元。

如果按照上述“特别规则”的规定,深发展应该计提呆账准备15.09亿元。加上它投资的房地产等项目也出现了巨额坏账,需要计提坏账准备4.2亿元,2项合计应该计提呆账和坏账准备19.29亿元。如果深发展也聘请国际会计师进行审计的话,那么需要计提的呆坏账准备,也许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了。

和它们相比,年轻的民生银行这方面的历史包袱就要轻松得多。344亿元的贷款余额中,逾期和呆滞贷款分别为7.1亿元和8.2亿元,合计15.3亿元,不良贷款比例为4.39%,2000年计提呆账准备达到3.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