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是高洁的,读书人会因读了好书而感到幸福,生活也会因之而美好。如果有一天,大陆的 读书人挣脱了以“少吃肉蛋换书读”的尴尬境地,那该是他们值得庆祝的节日。
令读书人感到失望而又无奈的是,书价又涨了。面对日趋复杂的图书市场,阮囊羞涩的 读书人常常怨声连天。图书正在成为奢侈品,有钱人难得买书,或只买回精制的豪华本,附 庸风雅。而真正的读书人却往往望书兴叹。
从去年的某一天起,图书价格已悄然上扬了30%,这对财小气弱的读书人来说,犹如雪 上加霜。为使自己获得所必须的精神食粮,他们不得不由微薄的工薪中抠出卡路里。他们宁 愿“胃无肉”,也不能让头脑缺氧,而变得空虚。物质上,他们一贫如洗,家徒四壁,他们 反而靠了精神的富有和理想的追求,支撑着自我的生存,塑造着完美的人格和气节。当我听 到北大的文学教授英年早逝,家属生活无着的时候,我哭了。当我得知现在的博士生在瘦肉 8元一斤,鸡蛋8元一斤的北京,依然拿着132元的生活费时,我已欲哭无泪。这些精神白领 正在人文精神与物欲横流的夹缝中挣扎,不求物质享受,但愿精神温饱。
更叫人心酸的是,读书人用勒紧裤带省下的口粮钱买的书遇上盗版。以前些时候著名的 “布老虎丛书”为例,单其中铁凝的《无雨之城》就出现了四种盗版。一本书只要热销,盗 版便接踵而来。结果,违法者大获暴利,读书人大上其当,独咽其苦。尽管政府“严打”盗 版,却屡禁不止。面对尴尬,苦寻打折书和涨价前的旧版书,正在成为贫穷读书人的时尚。 这样既满足了“酸儒”“勾沉”的情调,又可使他惬意地读书。只是这等乐事会随着旧版书 的匿迹而成为“天方夜谭”。
出版社当然要赚读书人的钱,书出的好坏并不重要。今年新闻出版署严格控制书号以来 ,出版社几乎无一例外地分配给每位编辑一年5个书号,却要上交社里5至6万元利润,交得 多可以提成,完不成任务扣除奖金。对商业性质的出版社来说,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无可厚 非。只是编辑们对社里和读书人“忠孝难两全”。再加上商业化了的当红作家,早已不满足 于千字三四十元的低稿酬,开出的价码有时令人咋舌,调高书价也顺理成章。出好书难,读 好书难。公说公有理,婆也不饶人。读书人希求的是合乎自己经济承受能力的好书,要读得 不尴不尬,轻轻松松。出版社要挖空心思出俏书,书出钱入,自己饱了就顾不得旁人饿不饿 。
书是高洁的,读书人会因读了好书而感到幸福,生活也会因之而美好。如果有一天,大 陆的读书人挣脱了以“少吃肉蛋换书读”的尴尬境地,那该是他们值得庆祝的节日。
(原载台湾《文讯》1995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