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中后期,中国北方战乱频存,南方相对稳定,所以经济发展中心开始南移;而这就又随着人口的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大规模的劳动力,使得南方城市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当时的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到北宋中期后已超过1亿大关。人口规模上去了,土地还是这么多,土地的经营成本就增加了。这时候如果要想取得稳定收益,就必然要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这就又大大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宋朝正是在此基础上实现了社会总产品的跨越式增长。
从政治方面看,宋朝相对开明,并且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唯一一个鼓励经商的王朝。商人不但能赚钱,而且政治地位也高,可以与贵族平起平坐,这就从政治和政策方面大大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土地紧缺、土地价格上涨就必然会带来一种结果,那就是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在过去的中国封建王朝中,历朝历代都强调“民以食为天”,农业总是摆在第一位的,这也是农业社会的必然要求。可是到了宋朝,情况发生了变化,人多地少的矛盾必然导致土地经营成本增加、收益下降,这时候就具备了产业升级的原动力。往哪里升?当然是对土地依赖性较小的手工制造业和服务业了,这就是宋朝鼓励工商立国的客观背景。
把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劳动力)吸引到非农产业中去,会大大促进新技术、新发明的出现,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总量和竞争力。例如,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大发明出现在宋朝、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发明中有一半以上出自宋朝,就是这个道理。
另外就是,当时整个中国并不统一,这给国与国之间的对外贸易提供了极大的空间。从北宋风俗画《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服务业已经高度发达,并且全都是由需求拉动起来的——人民生活富裕导致需求旺盛;需求旺盛,又吸引资金和劳动力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的回报率比农业要高,再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最终,实现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主要历史回顾※
宋朝是当时全球最发达的国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队(并且实行的是募兵制,不是强制征兵);社会和谐安定、人民富裕幸福。从经济总量看,超过现在美国占全球的比重,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
从各方面看,宋朝和现在美国的全球地位相似;所不同的是,它爱好和平、从来不主动对外发动战争,因而成为中国历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帝国(320年,其他盛世如汉朝是220年、唐朝是287年、明朝和清朝都为270年,都没有宋朝长)。
那么,宋朝的经济繁荣又是怎样做到的呢?主要措施如下:
工商立国
宋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工商立国”王朝,可以说,这是宋朝经济繁荣之极的主要原因。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原来,从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国家的国力决不是国土面积越大越好、人口越多越好,而是两者之间要比例适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实现边际效用最大化。
在这方面,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展开叙述:
一是追求“结实”而不是“胖”
这主要是,从宋朝的版图看,远远没有过去汉朝、唐朝那样辽阔;而实际上,它追求的是“结实”不是“胖”——要知道,北宋以前的那些封建王朝,追求的基本上是国土面积越大越好,非要达到兵力可供支撑的极限才行;可是宋朝不,它更注重对国土面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这就很好地遵循了经济学原理。
因为当时不比现代,农耕时代土地的产出受地理、气候影响极大,所以宋朝中央政府始终牢牢控制着那些土地肥沃、气候条件好的地区,这样比较容易达到人民丰衣足食的地步;农民有了余粮,就能向政府缴纳足额的赋税,而这又反过来降低了整个社会的管理成本。所以说,宋朝的这种经济发展快,是一种非常符合经济学原理的良性循环。
相反,在广大的北方、西北、西南地区,这些地方气候条件恶劣、人口稀少且流动性大,当时也不可能建立有效的户籍和税收管理体制,所以这些地方作为军事存在是有价值的,而从经济角度看只会入不敷出,即不但不会为中央政府提供税收,还要支付高昂的军事占领费用、拖累财政。
从这个角度看,穷兵黩武、好大喜功式地拼命扩张版图,只会导致国家由盛转衰,这也是汉朝、唐朝的下场。而宋朝非常明白这个道理,不去追求疆域“泡沫”,所以经济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
二是花钱消灾保平安
这主要是,宋朝作为一个国家存在于世,必然会面对别国挑战。从经济角度看,战争的目的主要就是掠夺财富或创造财富的能力如土地、资源、人才、技术等。在这方面,富裕的宋朝采取的策略是“花钱消灾保平安”。
当时面对契丹、女贞、蒙古等少数民族入侵时,宋朝就认为,你打我不就是因为羡慕我们中原地区富裕、想在经济上捞些好处吗?可是我才不愿意和你打呢!因为在我这块富足的土地上被动地接受打仗,打输了我倒霉,打赢了家里也已经破坏得不成样子,造成的损失绝对不可估量;不像你们那些穷地方,打来打去也不会有什么可糟蹋的。
可是不打也不行呀,因为既然你们已经打上门来了,并且志在必得,这时候的我也就没有任何退路了。在这种情况下,1004年宋真宗在打败辽朝后,便接受了辽朝的议和要求,与对方签订了“澶渊之盟”——说穿了就是,我愿意给你一点补偿,从此以后你就不要再骚扰我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盟约是按照宋朝的思路签订的,所以必定会对宋朝有利,不能简单地看作是宋朝的耻辱或孱弱的表现。
首先还是从经济角度看。根据这一盟约,宋朝每年给辽朝的“岁币”只不过是绢20万匹、银10万两;而当时宋朝政府每年的财政收入超过亿万贯。这些岁币与之相比只是九牛一毛,说是打发叫花子也不为过。
这么说吧。宋朝当时的人口过亿,平均下来每个人每年负担的岁币大约是4个铜板,相当于买1块烧饼的钱。每人每年少吃1块烧饼,就不用打仗、不用死人,就不用让那些过惯了纸醉金迷生活的百姓去边疆守关,就可以节省巨额的军费开支,经济上是绝对划算的。
其次是签订了澶渊之盟后宋辽相安无事100多年,边境也开始通商贸易了。不用说,这时候的宋朝一定会凭借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将各种丝绸、瓷器、茶叶、手工艺品等卖给辽国;从中得到的外汇收入以及这些外汇收入中上缴给政府的税收,绝对不是个小数字,相当于这笔岁币通过国际贸易渠道又赚了回来,或者也可以把这笔岁币看作是贸易补偿款。
所以,无论军事实力上宋朝是不是打得过辽国,至少在经济上通过贸易顺差已经夺得了辽国创造的财富,这与通过战争夺取对方的财富没有多大的区别,可谓是更温柔的一刀或“以己之长、攻人之短”。宋朝皇帝具有这样的经济学理念,不得不令人佩服。
治国有方
依据工商立国原则,宋朝在治理国家方面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开明政治
这主要是,宋朝一直遵守“不杀大臣及上书言事者”的祖训,政治氛围相对开明,所以文人地位也高,他们愿意为国家鞠躬尽瘁。
一方面,宋朝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宋词,涌现出以苏轼为代表的豪放派和以柳永为代表的婉约派;目前搜录到的全唐诗有5.6万多首,而宋词则有24.7万多首,为前者的4.4倍;散文“唐宋八大家”中有六大属于宋朝;杰出编年史《资治通鉴》也是在此期间完成的;哲学方面则有以“二程”(程颢、程颐)为代表的理学先驱。
另一方面,宋朝通过对知识分子的宽松政策,实现了科技与管理水平上的飞跃;而这又反过来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
二是制度宽松
这主要是,历朝历代的经济繁荣都必然需要宽松的制度作保证。在过去,中国封建社会全都抑制商业活动,只有宋朝不“同流合污”。所以,在11世纪宋朝商业贸易十分繁荣的背景下,全球最早的纸币(交子)1023年率先由宋朝官方发行实不奇怪,并且宋代的银行可以放贷并异地付款。
与此同时,从宋代开始改变了过去立法重刑法、轻民法的传统,相当重视经济立法,内容涵盖社会经济生活各领域如专办法、盐法、酒法、茶法等,十分顺应商品经济发展规律,是中国古代经济立法最活跃的时期。工商税收在政府财政收入中占70%,表明已经从农业社会走向工商业社会。
三是重视民生
这主要是,宋真宗真正地在把民生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来抓,尤其是在他的前期改革中一切都会给民生让路。这表明,宋朝统治者非常懂得繁荣经济的前提是重视民生,只有政府重视民生才可能带动经济发展。
四是精兵简政
这主要是,只有精兵简政才能减轻百姓负担。例如,宋真宗一次就裁减了19万名官吏,同时建立了整个宋朝320年间最强大的骑兵部队。
五是刺激消费
这主要是,宋真宗非常善于通过刺激消费来拉动生产、繁荣经济。1009年他自创节日游泰山,就开创了通过“假日经济”来带动商业经济繁荣的先河。当时百姓的生活水准相当于后来明清时期的3至4倍。
六是反腐倡廉
这主要是,宋真宗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皇帝中的第一反腐高手。
早在宋太祖时代,他就为了加强皇权设计出皇室统治下的三权分立体制,把过去由宰相统筹负责的行政、军政、财政分开,形成相互平等、互相独立、由皇帝直接控制的三个独立部门——中书省管理政事、枢密院管理军事、三司管理财政。
在干部任用上,宋太祖时就实行了独特的官、职、差遣三相分立制度,从而使得各级、各类、各地官员大大缩小干预经济的权力,一切权力都归皇帝。而不用说,皇帝又怎么会有那么多精力样样管呢?所以,客观上就造成没人干预经济了,而这反而对经济的发展是一大促进。
七是藏富于民
这主要是,在宋真宗倡导藏富于民的背景下,宋朝京都百姓的家庭财产要比汉唐时的京都百姓富裕几十倍。可是到了宋神宗时期,由于搜刮百姓制造出无数流民、违背了藏富于民的原则,所以南宋时期不但没有北宋富裕,反而还最终导致葬送了宋朝。
八是国际环境
这主要是,无论宋朝与少数民族的几次议和还是宋真宗通过战争为宋朝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都是非常有助于经济发展和繁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