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认为,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标志,从此以后土地收归国有,国家与农民之间的关系就体现为土地所有者对农民的剥削关系,而这正是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主要特征。班田农民除了拥有终身使用权的口分田之外,还拥有对山林、沼泽地的使用权;每年除了上缴固定的租税和徭役之外,剩下的就归自己了,这和奴隶制生产关系有本质区别。虽然日本国内有人认为大化改新并没有改变日本奴隶社会的性质,因为阶级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但应当看到,改革后奴婢人数只占10%,基本上只在京都从事非生产性家务劳动,已经不能代表社会生产者角色了。
从具体时间看,701年日本编制完成封建国家最完备的法律“大宝律令”,标志着日本从此开始进入封建社会,也标志着大化改新的最终完成,真正把当时的日本变成了以开元盛世的中国唐朝为榜样的天皇制国家。
大化改新后的日本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可以从日本从“大和”改称“日本国”(日出之处的国家)中看出几分端倪。日本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设立国学;印度佛教经过中国、朝鲜传入日本后,得到迅速发展。
只不过与此同时地方苛捐杂税过于沉重,农民开始两极分化,一部分弃荒逃亡,剩下的部分则不得不依附于地主、贵族、寺院成为依附农民。
到了8世纪中期,土地面积不断扩大的贵族慢慢发展起了庄园,为了维持统治地位畜养了一批武士,并且慢慢地形成了武士集团,并最终对日本政治起到相应的制肘作用。究其原因在于,大化改新只不过把旧的剥削制度更替成了新的剥削制度,农民依然是被剥削的对象。
1871年,日本政府开始派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制度,随后积极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在国内建立了一批以军工、矿山、铁路、航运为重点的国有企业;引进缫丝、纺织等近代设备,建立示范工厂;招聘外国专家、外派留学生,培养高级科技人才,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所以能看到,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经过20多年发展,国力渐渐得到强盛,不但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国家签订的诸多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国家主权,而且还使日本进入近代化,从此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可以说,没有明治维新就不会有这一步。
从具体数据看,由于当时的主要工业燃料是煤,所以从煤炭产量的增长速度中就能较好地看出工业化程度来。1875年日本的煤矿开采量是60万吨,1885年达到120万吨,1895年迅速增长到500万吨,1905年为1300万吨,1913年就又急剧攀升到了2130万吨,速度不可谓不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