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教训(1 / 1)

行会制度中有许多值得今天借鉴的特别宝贵的道德准则。它既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和传统技术,又有助于发挥个人积极性。完全可以说,欧洲流传至今的中世纪教堂和公共大厦等宏伟建筑,以及其中的艺术和科学技术,与行会制度的职业精神指导是分不开的。以其中高耸入云、华丽雄伟的教堂为例,它可不是当时大家按照某个“设计师”的设计建造起来的,而是某一行会会员群策群力的结果。这些建筑在今天看来依然相当完美。

中世纪的欧洲,行会制度在一开始时要取得匠师的身份还相对容易;可是后来随着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会后期不断推出新的行规,目的就是要限制匠师的人数、减少竞争。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帮工要升为匠师,必须亲自在行会会长面前做出一件技术标准很高的“杰作”来。这样做在提高了晋升匠师门槛的同时,客观上也带动了本行业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推动了产品质量的提高。到了15世纪时,又推出严格的经济条件,规定帮工要升为匠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而要达到这样的标准,没有几年的工作积蓄很难实现,这样也就限制了会员数量的增加。与此同时还出台一些规定,例如学徒学习期满后必须为匠师无偿劳动一段时间,这实际上也是对原有会员利益的一种维护、是对竞争对手进入的一种遏止。再到后来,行会干脆推出了固定会员数量的规定。一方面要求所有匠师都加入行会,另一方面又规定只能有这么多会员数量,实际上就意味着帮工要成为匠师越来越难。在这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14至15世纪又出现了新的帮工行会,不过后来并没有顺利发展起来。